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切眼袋行中面部提升术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进一年收治的面部整形患者8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数字随机的方式将患者随机分为给予外切眼袋行中面部提升术进行治疗的观察组(n=43),以及给予外切眼袋矫正术的对照组(n=43),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和满意度。结果:手术后观察组眼袋消除,下眼睑皮肤无疤痕,面部松弛、衰老部位明显改善的患者占比72.1%,有效率高达97.7%,对照组有8例患者手术后没有显著改善,有效率为81.4%,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仅发生感染1例,没有患者发生血肿和疤痕现象,并发症发生率为2.3%。对照组发生感染2例,血肿1例,疤痕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9.3%,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大部分患者都表示非常满意,仅有2例患者不满意,满意度为95.3%,对照组只有少数患者非常满意,满意度显著低于观察组,为79.1%,P<0.05。结论:外切眼袋行中面部提升术应用于面部整形中,可以大大改善患者的面部松弛、衰老、眼袋等问题,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手术方式,获得了患者的一致认可,可宣传应用。

  • 标签: 经外切眼袋入路 中面部提升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面部提升手术中不同手术形式所发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到2021年9月我院提供中面部提升术干预的80例患者开展研究。根据手术形式差异分为两组,常规组采取普通外切眼袋矫正方式进行中面部提升。实验组采用外切眼袋悬吊固定法实行中面部提升术。回顾总结患者面部提升效果、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疗效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对整形效果的评价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中面部提升术中经外切眼袋悬吊固定法手术方式具备更加显著的手术效果,面部年轻化效果明显,特别是对于面部整形质量相对较好,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经外切眼袋入路 中面部提升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膜眼袋并睑眶沟畸形矫正术的临床经验。方法2016年6月至2018年7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苏省中医院整形美容科收集去除眼袋和睑眶沟畸形矫正患者67例,其中男3例、女64例;年龄18~28岁,平均22岁。均为下睑袋伴不同程度的眶隔后脂肪疝出,无或轻度下睑皮肤松弛;不同程度的睑眶沟呈现,骨性眶缘轮廓感,或伴有眶下区的发育不足。采用结膜或附加外眦切口,于下睑前壁后方暴露脂肪团,释放弓状缘,眶隔脂肪带蒂转移至睑眶沟间隙并固定于眶下缘。眶隔后脂肪不足者以耳后筋膜移植补充。结果67例患者术后均顺利恢复,术区均无血肿、感染,结膜切口愈合良好,无下睑退缩、睑缘外翻等现象。随访>3个月,其中63例患者眼袋隆起及睑眶沟凹陷畸形明显改善,动态(轮匝肌收缩)表情下睑形态未出现局部隆起现象;另有3例双侧,1例单侧仍然存在轻度脂肪膨出眼袋畸形。结论结膜眼袋并睑眶沟畸形矫正术可获得下睑眶区良好的效果。

  • 标签: 眼袋 结膜入路 眶隔后脂肪 带蒂转移 睑眶沟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结膜释放与保留眶隔脂肪在眼袋整形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6月期间来我院进行眼袋整形的患者48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均为24例,对照组采用去除眶脂并联合固定支撑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结膜释放与保留眶隔脂肪手术进行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切口恢复情况和整形效果都优于对照组,眼袋复发症状和并发症发生率都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眼袋整形中采用结膜释放并保留眶隔脂肪手术进行整形的效果理想,切口恢复良好,并发症发生情况少,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经结膜入路释放 保留眶隔脂肪 眼袋整形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结膜释放并保留眶隔脂肪眼袋整形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时间起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膜整形术治疗下眼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需接受整形术治疗下眼袋患者50例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下眼袋皮肤手术,观察组实施结膜整形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不同的方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也比对照组患者更低,两组相比差异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结膜整形术应用于患者下眼袋治疗中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并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结膜入路 整形术 下眼袋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比较左胸手术治疗贲门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 5.01-201 7.01我医院收治的 212例贲门癌患者,左胸( A组, 112例),( B组, 110例)。记录两组住院时间、 肺部并发症等

  • 标签:  经左胸入路 经腹入路 贲门癌
  • 简介:目的探讨全乳晕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常规中间手术路径显露喉返神经.达到预防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效果。探讨显露喉返神经的方法。方法采取全乳晕腔镜下甲状腺中间的手术方法完成甲状腺手术154例,术中共显露喉返神经205条。结果1例甲状腺癌手术和1例再次甲状腺手术后出现轻度喉返神经麻痹症状,分别于1、3个月后恢复,无永久损伤。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5d(4~8d)。结论中间新手术路径使腔镜下甲状腺的手术操作更加容易.降低了甲状腺手术难度,并且可以作为一种安全的喉返神经显露方法。

  • 标签: 腔镜甲状腺手术 喉返神经 手术路径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腋窝与胸乳腔镜单侧甲状腺叶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1例腋窝腔镜甲状腺叶切除、25例胸乳腔镜甲状腺叶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切口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腋窝手术时间[(129.0±17.91)min]较胸乳[(142.0±22.75)min]短,术后引流量[(61.0±43.84)ml]较胸乳[(94.0±59.46)ml]少,术后患者对切口满意度较胸乳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腋窝在处理单侧甲状腺叶疾病方面优于胸乳,美容效果较好,两种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切除术 内窥镜检查 腋窝路径 胸乳路径 疗效比较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桡动脉股动脉行腹部肿瘤病变介入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巩义瑞康医院介入科收治的120例行腹部肿瘤病变介入治疗的患者,男66例,女54例,年龄(51.97±3.47)岁,年龄范围为44~66岁。根据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桡动脉组及股动脉组,每组60例。桡动脉组使用Cordis桡动脉穿刺包行右桡动脉术,股动脉组采用股动脉方式行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时间(手术时长、X线照射时长)及并发症(皮下血肿、动脉痉挛)发生情况。结果桡动脉组治疗有效率[95.0%(57/60)]高于股动脉组[83.3%(5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X线照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6.6%(4/60)]低于股动脉组[30.0%(1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桡动脉行腹部肿瘤病变介入治疗的有效率较股动脉高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桡动脉入路 经股动脉入路 腹部肿瘤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后腹腔途径腹腔途径术式在肾上腺肿瘤切除当中应用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2020年2月-2021年4月期间本院接收治疗的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治疗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双色球分组,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一组4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腹腔途径术式(TLA),研究组应用后腹腔途径术式(RLA)。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进食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临床并发症发生概率。结果 研究组(RLA)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进食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TLA)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胸乳颈部微创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上海市浦南医院收治的甲状腺微小癌患者10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胸乳组(n=50)和颈部组(n=50)两组,分别不同行微创腔镜手术。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中术后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胸乳组患者的总缓解率[92.0%(46/50)]显著高于颈部组[70.0%(35/50)](P〈0.05),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颈部组(P〈0.05),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除数量、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少于颈部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1/50)]显著低于颈部组[18.0%(9/50)](P〈0.05)。结论胸乳创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微小癌的效果较颈部微创腔镜手术好。

  • 标签: 甲状腺微小癌 微创腔镜手术 经胸乳入路 经颈部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胫骨辅助内侧制备股骨隧道类等长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位点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解放军第九〇四医院骨科收治的47例ACL断裂患者资料。根据不同手术分为两组:A组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为(29.5 ± 4.8)岁;采用胫骨可调袢钢板固定重建ACL。B组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为(31.2 ± 9.6)岁;采用辅助内侧可调袢钢板固定重建ACL。比较两组患者的股骨隧道位置、末次随访时膝关节Lysholm评分及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评分(IKDC)、膝关节前后及旋转稳定性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47例患者术后获18~27个月(平均22.3个月)随访。四格表法定位股骨隧道内口中心位点:A组和B组患者的X轴位点分别为25.6% ± 2.5%、26.7% ± 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Y轴位点分别为19.8% ± 2.0%、30.6% ± 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组和B组患者膝关节Lyholm评分分别为(90.9 ± 3.4)、(92.4 ± 3.9)分,IKDC评分分别为(89.9 ± 3.5)、(90.2 ± 3.8)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之间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及轴移试验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辅助内侧制备股骨隧道类等长重建ACL,前者位点较后者更接近髁顶位置,二者术后近期均能获得满意疗效。

  • 标签: 前交叉韧带 关节镜检查 类等长重建 创伤和损伤 经胫骨入路 经辅助内侧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眶上外侧治疗前循环颅内动脉瘤(IA)破裂急性期患者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自2016年2月至2019年6月于爱德堡医院神经外科进行治疗的前循环IA急性期患者60例,根据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翼点组(WA组)和眶上外侧组(UA组),每组30例。WA组患者采用翼点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UA组采用眶上外侧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治疗效果。结果手术过程中,W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64.81±24.13)mL]、切口长度[(18.59±2.04)cm]、手术时间[(182.35±21.75)min]均高于UA组[(101.25±25.76)mL、(9.89±1.12)cm、(131.08±17.58)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A组患者22例恢复良好,UA组患者23例恢复良好,2组均未出现死亡,UA组恢复良好率优于WA组(P>0.05)。WA组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UA组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U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WA组(P<0.05)。结论眶上外侧手术方法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较,前者治疗前循环IA效果更佳、预后良好、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前循环 经眶上外侧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对照翼点额底纵裂治疗儿童颅咽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湖南省儿童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55例儿童颅咽管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手术分为两组,其中23例患儿翼点手术作为翼点组,32例患儿额底纵裂手术作为额底纵裂组。统计两组患儿肿瘤切除情况以及术后症状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后肿瘤复发率。结果两组患儿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全切除率、术后并发症以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额底纵裂组垂体柄保留率(75.0%)高于翼点组(52.17%),额纹变浅或颞肌萎缩率(0)低于翼点组(2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点额底纵裂治疗儿童颅咽管瘤均能获得理想的效果,因此术前综合分析肿瘤影像学图像,根据颅咽管瘤的部位以及生长方式,选择更为准确、损伤小的手术

  • 标签: 颅咽管瘤 显微外科手术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对照翼点额底纵裂治疗儿童颅咽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湖南省儿童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55例儿童颅咽管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手术分为两组,其中23例患儿翼点手术作为翼点组,32例患儿额底纵裂手术作为额底纵裂组。统计两组患儿肿瘤切除情况以及术后症状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后肿瘤复发率。结果两组患儿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全切除率、术后并发症以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额底纵裂组垂体柄保留率(75.0%)高于翼点组(52.17%),额纹变浅或颞肌萎缩率(0)低于翼点组(2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点额底纵裂治疗儿童颅咽管瘤均能获得理想的效果,因此术前综合分析肿瘤影像学图像,根据颅咽管瘤的部位以及生长方式,选择更为准确、损伤小的手术

  • 标签: 颅咽管瘤 显微外科手术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住院的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取经外侧裂岛叶清除颅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行颞叶皮质。对比两组不同手术方法所耗费手术时间、手术出血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手术后血肿清除率。结果研究组所耗费手术时间、手术出血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手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手术后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颞叶皮质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外侧裂手术时间短、手术出血量少,血肿清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 标签: 经外侧裂入路 颞叶皮质入路 开颅血肿清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颞下小脑幕切除岩斜区肿瘤的方法。方法:结合本组15例就岩斜区肿瘤的手术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肿瘤全切除8例,近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4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症状完全缓解4例,症状好转7例,症状加重2例,死于并发症2例。结论:颞下小脑幕切除岩斜医肿瘤,术野较大,肿瘤显露清楚,且能避开脑神经的阻挡,多能做到全切除或次全切除肿瘤。

  • 标签: 经颞下经小脑幕入路切除 岩斜区 颅底肿瘤 外科手术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