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椎弓螺钉内固定与常规椎弓螺钉内固定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无神经功能损害的腰胸段骨折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微创组和开放组,每组40例。开放组患者采用传统后路开放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钉棒内固定术,微创组采用微创椎弓螺钉内固定术。结果微创组与开放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相比较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前与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和矢状面指数恢复及随访矫正度丢失情况相比较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疼痛缓解3个月内更明显,两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术后1年后两组趋于一致,相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微创椎弓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骨折具有出血少、疼痛缓解快、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两种手术方式的矫形效果和手术时间相当。

  • 标签: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 经皮椎弓螺钉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椎弓螺钉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30例胸腰段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进行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运用椎弓螺钉治疗,对比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治疗前后VA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椎弓螺钉治疗后,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都较开放手术治疗短,且治疗后切口疼痛评分较开放治疗小,因此椎弓螺钉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存在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 开放手术治疗 胸腰段骨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椎弓螺钉内固定联合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2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1~53岁,平均(32±2.5)岁。均采用椎弓螺钉内固定联合伤椎椎弓根植骨,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伤口疼痛VAS评分,并通过X线片、CT扫描比较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椎管矢状径占位(worter指数)的变化。结果手术时间为70-100分钟,平均80分钟,;术中出血量30-110ml,平均为60ml,术后伤口疼痛VAS评分2-4分,平均3分。所有患者均得到12-18个月随访。平均14个月。术后均未发生内固定失败,矫正椎体高度未丢失。结论椎弓螺钉内固定联合伤椎椎弓根植骨对脊柱稳定结构破坏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同时经伤椎椎弓椎体内植骨可以有效填充椎体内骨缺损空腔,减少术后椎体高度的丢失。是治疗胸腰椎骨折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

  • 标签: 胸腰椎 骨折 椎弓根螺钉 经皮 经椎弓根植骨
  • 简介:摘要腰椎退行性疾病是骨科门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所致的慢性腰背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椎间融合和刚性固定是目前手术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手段。尽管椎间融合和刚性固定可获得较高的融合率,但是由于应力集中于邻近节段,所以可能会发生邻近节段退变,而邻近节段退变使得患者的满意率远低于影像学的融合率。动态固定是一种新的固定理念,可在控制脊柱节段异常运动的同时保留固定节段的部分活动,有利于减轻邻近节段退变和降低内固定物断裂的发生率。如今市场上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腰椎椎弓动态固定系统,其设计理念大多源于20世纪80、90年代用于脊柱融合手术的椎弓螺钉及杆,设计初衷是稳定异常节段并减轻退化椎间盘和小关节的压力,同时保持相应节段的正常运动。通过对常见后路腰椎椎弓动态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研究、临床疗效、存在的问题及优缺点进行综述,为临床医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提供策略,同时为后路腰椎椎弓动态固定系统的设计改进提供新思路。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椎弓钉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效果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从我院中选取133名患者,这些患者的入院时间是2009年的5月至2013年的6月,均被确诊为胸腰椎不稳定骨折。对这些患者都使用的治疗方式是椎弓钉。结果对这133病人进行随访,平均随访16个月,在以下方面放大恢复都比较满意胸腰椎生理曲度、术后椎体前沿平均高度以及脊椎序列恢复。此外,术后平均Cobb角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在对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进行评定时,使用Frankel后发现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椎弓钉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因此可以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经椎弓根钉 胸腰椎骨折 骨折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椎弓螺钉固定方式对治疗脊柱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5年8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72例脊柱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按入组顺序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螺钉固定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椎弓螺钉固定方式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螺钉松动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螺钉松动率为19.4%,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的螺钉松动率(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随访发现,对照组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情况累计13例,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数累计为5例,对比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椎弓螺钉固定手术对于脊柱损伤患者的治疗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且治疗后稳定性好,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椎广使用。

  • 标签: 脊柱损伤 经椎弓根螺钉固定 临床疗效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椎手术椎弓螺钉内固定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术前做好各种准备工作,熟悉各种仪器、器械的使用。结果全部病例术前准备充分,术中医护配合良好。手术实施顺利,准确无差错,效果满意。结论不同职责的护士需做好本职工作,与术者之间的默契合作,是手术顺利进行并能取得到满意结果的关键。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稳定骨盆耻骨上下支骨折内固定病人的护理问题和护理对策,从而促进病人的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15例骨盆稳定骨折病人的护理过程并加以总结,归纳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护理对策。结果本组病例平均住院17d,比以往骨盆骨折病人平均住院日数减少7d,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对15例骨盆骨折病人的病情观察,带有预见性的做好相关护理、心理护理及功能锻练,是使病人尽快脱离生命危险,早日康复的护理关键。

  • 标签: 骨盆骨折 椎弓根螺钉 护理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119-01
  • 简介:椎弓脊柱外固定术是用脊柱外固定器治疗脊柱疾病,主要是指皮置人椎弓螺钉,于体外安装支架,通过体外加压促使椎体形态恢复,并予以固定,以维持脊柱的正常形态与功能。随着生物力学和材料学的发展,椎弓脊柱外固定技术近年来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由最初简单的脊柱骨折的治疗,发展到现在多种脊柱疾病的治疗,主要有脊椎骨折整复外固定、椎体感染、脊柱矫形和诊断性腰痛外固定等。现就椎弓脊柱外固定器的发展历史、临床应用及主要优缺点等作一综述。

  • 标签: 脊柱疾病 外固定器 综述文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弓椎体内植骨结合后路椎弓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9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椎弓椎体内植骨结合后路椎弓钉内固定治疗,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伤锥前缘高度、伤锥后缘高度均大于术前,Cobb角小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术未发生松动、断裂情况。结论胸腰椎骨折椎弓钉内固定结合椎弓椎体内植骨治疗能够缓解受损伤椎体形成的蛋壳效应,避免椎体高度再丢失,预防内固定出现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椎弓根钉 复位固定 椎体内植骨术 胸腰椎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AF椎弓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段骨折合并截瘫的疗效。方法自2008年10~2011年10月采用AF椎弓螺钉系统内固定加病椎椎弓根植骨术配合大承气汤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段骨折合并截瘫的患者6例。结果在术后,随访了本组6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35个月,随访时间最长为18个月,随访时间最短为10个月,都没有出现断钉棒、螺丝钉松动、脊柱不稳等问题,术后无感染,也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在手术之后,对比分析6例患者手术前后X线照片,对Cobb’s角进行测量,椎体前后缘高度恢复到术后的96%和92%,而手术前为68%和40%,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2例不完全性截瘫患者均有1~3级神经恢复,1例完全截瘫患者,1~2级恢复。结论AF椎弓钉棒内固定系统加病椎椎弓根植骨术配合大承气汤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段骨折可达到良好复位和恢复椎管原有容积的效果。

  • 标签: 胸腰段骨折 椎弓根钉棒内固定 经病椎椎弓根植骨术 大承气汤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术后康复护理的临床疗效,探讨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针对围手术期护理提出对术前患者心理不良反应进行心理疏导,正确评估患者状况,术后采用生命体征及引流液观察指导进行功能锻炼。结果6月~2年随访,除5例完全截瘫者恢复差,其余病例均恢复正常生活能力。结论加强围胸腰椎爆裂骨折手术期心理、饮食等护理,指导术后功能锻炼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胸腰椎爆裂骨折 椎弓根钉内固定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弓螺钉固定治疗脊柱损伤的效果。方法:80例脊柱损伤患者随机分组各40例,对照组用开放性螺钉固定治疗,观察组用椎弓螺钉固定治疗,比较术后疼痛率、并发症发生率、疗效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率比对照组低,P小于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感染、神经损伤、血栓)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小于0.05;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小于0.05。结论:椎弓螺钉固定治疗脊柱损伤的效果理想,可以降低术后疼痛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应用。

  • 标签: 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 脊柱损伤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后路长节段与短节段椎弓螺钉固定联合椎弓打压植骨治疗Ⅲ期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2年6月至2019年6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45例Ⅲ期Kümmell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37例;年龄58~84岁[(68.8±3.5)岁]。损伤节段:T11 5例,Tl2 18例,L1 15例,L2 7例。24例采用后路长节段椎弓螺钉内固定联合伤椎椎弓打压植骨治疗(长节段组),21例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螺钉内固定联合伤椎椎弓打压植骨治疗(短节段组)。对于重度骨质疏松患者,椎弓螺钉均采用骨水泥强化。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2周及1年随访时,根据X线片及CT检查进一步评价植骨椎体骨性愈合及伤椎后凸Cobb角变化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腰痛程度,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估腰椎功能;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5~48个月[(31.2±2.3)个月]。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及1年,两组内后凸Cobb角、VAS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术后1年两组椎体内植骨愈合良好。术后2周,两组间后凸Cobb角、VAS及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短节段组后凸Cobb角为(14.8±6.3)°,较长节段组(8.5±3.3)°显著增加(P<0.01);而两组间VAS、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结论对于Ⅲ期Kümmell病,后路长、短节段椎弓螺钉固定联合椎弓打压植骨治疗均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改善患者后凸畸形及减轻功能障碍。相比短节段固定,长节段固定术后可更好地保持脊柱稳定性,预防伤椎塌陷及局部后凸Cobb角进展。

  • 标签: 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 脊柱后凸 Kümmell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