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随着对颈椎疾病研究的深入和微创理念在骨科领域的广泛运用,包括内窥镜下颈椎椎间盘切除(PECD)在内的多项脊柱微创外科技术正受到关注并被用于颈椎等脊柱疾病的治疗。PECD是治疗颈椎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之一,其具有医源性损伤小、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及术后康复快等优点[1],因此备受关注并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90年代,Bonaldi等[2]首次应用椎间盘切除治疗颈椎椎间盘突出症,之后逐渐扩大应用至各种颈椎疾病。Yeung[3]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研制出第3代脊柱内窥镜系统(YESS)。随着内窥镜设备的更新及发展,工作通道内窥镜广泛应用于颈椎椎间盘切除,各种手术器械通过工作通道在内窥镜下实现可视化,医生在清晰的视野下选择性地使用YAG激光或显微镊等清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4]。目前PECD主要有前路和后路2种入路,本文就近年PECD不同入路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颈椎 椎间盘移位 内窥镜检查 外科手术 微创性 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 综述文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间盘切除的方法效果。方法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9例临床手术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9例患者手术治疗,优18例,良7例,一般2例,优良率达93.1%。结论手术使椎间盘内的压力降低,减缓了椎间盘周围骨膜的紧张度,减少了对窦椎神经的刺激,从而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 标签: 颈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治疗 经皮颈椎间盘切除术
  • 简介:目的评价侧人路腰椎间盘切除(PLLD)的手术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6年4月-2010年5月对163例腰椎间盘突出(L3-5)患者行PLLD。其中,男性92例,女性71例;年龄22-65岁,中位年龄46岁;病程6个月至21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腰椎功能评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16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PLLD,手术成功率100%,无血管、肠管、神经损伤及术后感染等并发症。VAS评分由术前(6.75±2.32)降到术后(3.10±1.34)(P〈0.05).JOA评分由术前(11.84±2.42)提高到术后(25.36±3.24)(P〈0.05)。术后随访1-5年,优良率达94.5%。结论PLLD手术安全性高,创伤小,疗效好,适用于纤维环受损的L3-5腰椎间盘突出。

  • 标签: 腰椎 经皮椎间盘切除术 侧入路 介入性放射学 摄影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疼痛管理用于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中的改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经过对本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100例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分析,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选择普通麻醉,观察组选择疼痛管理,对比两组疼痛评分以及中感受优良率。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中感受优良率(96.00%)高于对照组(84.00%),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疼痛管理可以显著地缓解疼痛、改善中感受,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加以推广。

  • 标签: 疼痛管理 椎间盘切除术 右美托咪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LDH患者100例,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FD)治疗,观察组行PTED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t=28.491、19.219、8.489,P=0.001、0.001、0.001)。术后6个月,两组视觉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低于治疗前(P<0.05),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t=6.987、4.060、5.281,P=0.001、0.001、0.001)。观察组末次随访优良率为90.00%(45/50)高于对照组(60.00%,30/50;χ2=12.000,P=0.001)。结论LDH患者采用PTED治疗创伤较小、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可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开窗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选取时间:2020.01~2022.01;分组方式:随机数字表法;所有患者均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治疗,护理方式:常规护理(对照组),优质护理(观察组)。对比两组的护理前后的VAS评分、JOA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与开放腰椎间盘摘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时间选择2021年7月到2022年7月,对我院接诊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分析,开放腰椎间盘摘除归为对照组,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归为实验组,观察指标为对比两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和两组患者腰部改善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显效与有效占比96.00%较对照组高84.00%,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腰部各项比较无意义,实验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腰椎关节活动度与腰椎前驱度高于对照组,患者疼痛较对照组低(P

  • 标签: 经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术 开放腰椎间盘摘除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PELD)与椎板开窗腰椎间盘切除(LW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方法抽取北大医疗潞安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接诊的94例LD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LWF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PELD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临床治疗效果、生活质量、并发症、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3.62%)略高于对照组(85.11%),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切口、术后卧床时间、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1、3、6个月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89%)高于观察组(4.26%),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LD治疗LDH治疗效果确切、创伤小、恢复快,可显著改善患者疼痛,减少术后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实验的研究时段为:2020年7月至2021年3月间,实验对象为:在此期间本院收治的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患者的临床病历调取分析以后,选择其中11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告知患者实验目的。所有患者均接受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进行治疗,最后对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临床有效率进行记录,术后进行半年随访,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半年的VA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为49-107min,平均69min,术后住院时间为2-6d,平均3.2d。疗效评价:4例可、56例优、50例良,优良率为96.36%;患者术前和术后不同时段的VAS评分对比有较大差异,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治疗疗效显著,不会出现明显并发症,治疗优良率也较高,且创口较小,所以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短,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观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时使用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10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进行治疗,将治疗前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作为对照组,将治疗后的相关数据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DSA引导下用微型切除穿刺椎间盘髓核切除联合臭氧消融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DSA监视引导下,仰卧位,用17G椎间盘微型切除患者右(左)前方40度,向足侧倾斜5-10度穿刺病变椎间盘,对椎间盘髓核切除少许,退出切除刀,套管注入60μg/mlO35~10ml进行残余髓核氧化消融治疗,将套管退到盘外颈前筋膜,再注入浓度为30μg/mlO33-5ml进行消炎镇痛治疗,后退出套管结束治疗。结果6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穿刺及技术操作成功率100%。术后随访时间1个月、3个月,3个月达最佳疗效,依据MacNab术后评价标准,其显效46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无并发症发生。结论DSA引导下用微型切除穿刺椎间盘髓核切除联合臭氧消融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DSA引导 颈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穿刺髓核切除术 臭氧(O3)消融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要点。方法入选本次研究中的50例研究对象为我院于2016年7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入选患者采用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进行治疗后,并在术前和术后进行相应的护理。结果比较患者治疗以及护理前后的VAS评分数据间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产生,同时患者均住院用时(7.0±0.6)d。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对其进行相应的护理可缓解患者疼痛,有助于病情恢复。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以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例,研究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治疗的疗效。方法:运用5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研究本组课题,研究组、对照组分别采用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治疗、椎板开窗腰椎间盘切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数据对比,研究组中失血量、中切口长度、术后离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3d的VAS评分、手术优良率、术后4周以及术后6个月的ODI评分、并发症均明显改善,P<0.05;对比两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术前ODI评分、术前以及术后3d以及术后3个月的JOA评分,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治疗,效果满意。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显微腰椎间盘切除(MSLD)及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PEL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抽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9月聊城市中医医院收治的单节段LDH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采取MSLD式治疗;观察组39例,采取PELD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手术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更长,切口长度更小,住院及恢复工作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VAS评分为(0.89±0.32)分,低于对照组的(1.34±0.41)分,P<0.05;但两组ODI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经改良MacNab标准判定,观察组优良率为97.44%(38/39),对照组为94.87(37/39),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LD、PELD两种式治疗单节段LDH的疗效相当,但PELD式的切口更小,术后恢复更快,疼痛更轻。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 显微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的手术配合体会。方法 抽调我院在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用优质手术配合体会,比较两组情绪、护理有效率。结果 在实施护理前,两组情绪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施护理后,观察组情绪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分明,P<0.05;观察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分明,P<0.05。结论 对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患者实施优质手术配合体会,可有效增强治疗效果,防止不良情况出现,在临床上显示出卓越成效,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 腰椎间盘切除术 护理效果 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干预对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于202017年1月—2017年10月将接受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出院前给予一般出院前宣教,而研究组给予健康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和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中的轻度疼痛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重度疼痛患者所占比例则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3、8.01,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5.24%)明显优于对照组(76.19%)(χ2=4.53,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行经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治疗的时候,给予健康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满意度,有助于患者康复。

  • 标签: 健康干预 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中配合及护理的效果分析。方法:自2022年的3月至2023的年3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108例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方法 将本次选取的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比较腰椎功能和疼痛程度及护理满意率。结果: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JO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率对比,实验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实施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过程中,通过中配合及护理工作可有效减轻中疼痛,提高患者的手术效果及减少并发症,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 术中配合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下内镜椎间盘切除(transforaminal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 t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天玑TM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tPELD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14例连续病例的病历资料(机器人组),男7例,女7例;年龄为(46.6±14.8)岁(范围16~72岁)。机器人组在中获取实时三维影像并在机器人系统内规划穿刺路径,再由机械臂引导者进行精准穿刺和工作通道建立完成手术。选取同期接受传统"C"型臂X线透视辅助下tPELD手术的25例连续病例作为对照组,年龄(45.5±13.7)岁(范围16~68岁)。所有患者均完成至少12个月的随访。主要观察指标为中透视次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以及采用改良Macnab分级评估临床疗效,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腰椎间盘突出类型、手术节段、术前VAS和OD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机器人组除1例由于技术原因中转为开放手术外,余13例均成功完成机器人辅助tPELD手术。机器人组中透视(8.8±5.5)次明显低于对照组(21.3±8.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42,P< 0.01)。机器人组术后即刻VAS为(2.85±1.79)分,末次随访时为(1.50±1.04)分均较术前(7.62±0.92)分有明显下降(F=69.747,P< 0.01);末次随访时ODI为18.89%±12.16%较术前71.19%±12.12%有明显下降(t=15.430,P< 0.01)。两组间术后即刻VAS(t=0.568,P=0.574)、末次随访VAS(t=0.713,P=0.481)及末次随访ODI(t=0.171, P=0.865)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分级优良率机器人组92.30%,对照组8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7,P=0.472)。两组均未出现神经根损伤、硬膜损伤、颅内压升高等严重并发症,机器人组出现复发1例(复发率7.7%),对照组出现复发2例(复发率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973)。结论机器人辅助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技术能够协助者简单、准确、安全地建立工作通道,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移位 椎间盘切除术,经皮 机器人 内窥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