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线缝合针应用于剖宫产术横切口皮内美容缝合的效果。方法300例剖宫产横切口采用2-0带线缝合针进行切口皮内连续美容缝合。结果用2-0带线缝合针进行皮内连续美容缝合,术后疼痛较轻微,无切口感染,瘢痕小呈线形,住院时间短。剖宫产横切口采用2-0带线缝合针进行皮内连续美容缝合是一种非常满意的缝合方法,受到广大患者欢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部切口 2-0带线缝合针 皮内美容缝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壁皮下脂肪缝合与否对切口愈合的影响,分析腹部切口两种缝合方式的优缺点。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分层间断缝合缝合皮肤和皮下脂肪层。观察组采用不予缝合脂肪层直接给予皮内缝合皮肤。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不予缝合脂肪层直接给予皮内缝合皮肤的方法优点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剖宫产术 下腹部横切口 缝合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阑尾改良缝合法在阑尾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随机对阑尾炎患者的阑尾切口采取改良缝合,与同期传统分层缝合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改良缝合法(腹膜外单层缝合法)的病人,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传统分层缝合法组。结论阑尾切口改良缝合法具有缝合简单、省时,切口平整、创伤小、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 标签: 阑尾切口 改良缝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腹部切口全层与分层缝合的术后恢复愈合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05月-2012年11月腹部中大手术直切口176例。患者随机分2组,各88例,分全层、分层缝合切口,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通过电话及门诊随访3个月。分层缝合有3例切口全层裂开,重新缝合2例,1例长期换药愈合。全层缝合未发生裂开。分层缝合有2例切口疝形成,全层缝合无。分层缝合有5例切口感染,全层缝合切口感染。结论腹部在长切口采用全层缝合技术是一种安全、节时可行的方法,可明显降低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扩大应用。

  • 标签: 不吸收丝线 腹部大长切口 切口裂开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改进切口缝合方法,提高病人舒适程度以及减少切口愈合不良情况。方法:用3-0微乔线皮内缝合切口,于引流管处缝合预留线,在拔除引流管的同时可以收紧切口。结果:皮内缝合可以增加病人舒适度,减轻伤口愈合不良。结论:皮内缝合可以免除二次拆线,减少伤口愈合不良情况。

  • 标签: 单孔胸腔镜 皮内缝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部正中切两层缝合法和传统的切口四层缝合法的区别。方法通过对照试验将100例患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两种方法的缝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恢复的情况。结果通过对这两种缝合方法进行缝合的患者的术后调查,采用两层缝合的患者在术后出现切口液化、红肿、切口感染等病症为0例,采用四层缝合方法的患者切口出现液化、红肿、切口感染等病症为5例,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腹部的正中切口,采用两层缝合比采用传统的四层缝合给患者带来的创伤小,所以具备了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 标签: 腹部正中切口 两层缝合 四层缝合 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全层缝合用于会阴切口愈合不良2次缝合的效果观察。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16例会阴伤口愈合不良的产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缝合,每组各8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缝合技术,观察组采用全层缝合技术,观察缝合时间、会阴切口愈合情况。结果采用会全层缝合技术与对照组比较,缝合时间缩短,切口愈合快、炎性反应小、疼痛小,可减少阴道壁肉芽形成。结论会阴切口愈合不良使用全层缝合,方法简单,时间短、效果好、减轻产妇痛苦,值得在临床中使用。

  • 标签: 全层缝合 会阴切口 2次缝合 效果 观察
  • 简介:目的评估阑尾穿孔手术切口全层缝合的价值。方法2000年8月到2010年8月,采取前瞻性分组对照研究,将310例阑尾穿孔病人随机分为了两组,即全层缝合组(A组)168例,分层缝合组(B组)142例,并进行临床观察随访。结果切口感染率A组O.6%,B组15.5%。两组关数据用卡方检验,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结论切口全层缝合较分层缝合能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率。

  • 标签: 阑尾穿孔 切口缝合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皮肤和皮下组织缝合方式对预防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效果。方法将2600例行剖宫产术的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3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缝合即间断缝合皮下脂肪4-5针,观察组皮下脂肪不予缝合。结果观察组切口愈合率98.85%,显著高于对照组95.78%(P<0.01);观察组脂肪液化切口裂开1.15%(P<0.05),显著低于对照组3.46%;观察组术后平均住院日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皮下脂肪不予缝合,对预防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是一种省时、易行、疗效好、简单的方法。

  • 标签: 剖宫产 皮下脂肪 脂肪液化
  • 简介:从1994年7月~1994年12月,我们采用腹部切口立“8”字缝合,临床观察97例,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观察组:1994年7月至1994年12月,在我们妇科经腹部手术97例,平均年龄42岁,体重<65kg13例;占13.4%,65~75kg79例;占81.44%,>75kg5例;占5.15%。对照组:1994年1月至1994年6月经腹部手术

  • 标签: 立“8”字缝合 临床观察 腹部切口 腹部手术 脂肪层 1994年6月
  • 简介:摘要随着今年来剖宫产术在妇产科应用几率不断增加,与之对应的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也随之不断增加。在腹壁切口愈合不良处理时频繁的换药与清创消毒处置对于患者而言不仅十分痛苦,而且方法繁琐费时费力增加护理成本。目前业界在应对有关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方面都在积极寻找有效的新式切口缝合方式。以剖宫产腹壁横切口新式间断缝合拆线法与皮内连续缝合拆线法为代表的新型缝合方式在美化切口的同时能有效降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的出现。

  • 标签: 剖宫产术 美化切口 妇产科
  • 简介:摘要:目的:对剖腹产腹部切口不同缝合方法应用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选取本科室128例剖腹产产妇,时间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64例,传统缝合)与观察组(64例,美容缝合),对比两组缝合效果。结果:切口缝合时间与愈合时间比较,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比较,观察组为4.69%,低于对照组的20.31%(P<0.05)。结论:采用美容缝合方法对剖腹产腹部切口进行缝合缝合时间更短,患者切口愈合速度更快,并发症更少,值得借鉴与推广。

  • 标签: 剖腹产 腹部切口 美容缝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剖宫产手术切口缝合及减少切口感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剖宫产手术之后的产妇中抽取1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00例产妇进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的患者进行传统的丝线向断缝合切口的方法,实验组的患者进行扣线皮内缝合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缝合之后的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患者伤口感染情况、住院时间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均要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剖宫产手术腹部横切口的产妇进行扣线皮内缝合可以让患者获得更好的效果,减少缝合后感染情况的发生几率,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剖宫产手术 腹部横切口 扣线皮内缝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切口连续皮内缝合法及常规切口单纯缝合法用于体表脂肪瘤切除的价值对比。方法选取我院收入的40例进行体表脂肪瘤切除的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小切口连续皮内缝合法组,另一组为常规切口单纯缝合法组,各2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切口愈合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发现小切口连续皮内缝合法术后切口愈合程度略优于常规切口单纯缝合法术后切口愈合程度,但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对于切口愈合的满意方面,小切口连续皮内缝合法术优于常规切口单纯缝合法,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连续皮内缝合法 单纯缝合法 体表脂肪瘤切除
  • 简介:我院近年治疗腹部脂肪液化切口20例,其中12例成功Ⅱ期缝合,愈合满意,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2例巾男5例,女7例。年龄30~68岁,平均48.4岁。上腹部手术4例,下腹部于术8例。

  • 标签: 脂肪液化切口 上腹部手术 Ⅱ期缝合 临床资料 下腹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新式剖腹产腹壁切口缝合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接受诊治的行新式剖腹产术后因各种原因导致再次妊娠而行再次手术的患者100例,其中对照组50例患者为逐层关腹者,在治疗中采用0/1号可吸收线扣锁缝合子宫肌层,观察组50例患者为未逐层关腹者,在治疗中通过0/1号可吸收线全层扣锁缝合子宫。观察术后腹壁及腹腔粘连程度。结果两组患者均无并发症,痊愈出院,未出现伤口感染,对照组腹腔粘连轻,手术时间短,观察组腹壁粘连较重,手术时间长。结论新式剖腹产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应用广泛,术中采用可吸收线缝合效果显著。

  • 标签: 剖宫产术 新式剖腹产 腹壁切口缝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