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PICC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方法及护理体会。2010年10月至2012年5月我科对46例癌症患者使用PICC,避免了患者因长期输液或输注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带来的血管损害,减轻了因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保证了治疗顺利进行,经精心护理,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 标签: PICC 置管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锁骨下深静脉的护理。方法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和规程,定时更换处敷料及输液装置、定时冲、保持导管的固定及通畅,并对清醒患者做好心理护理。结论加强锁骨下深静脉病人的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提高导管的留置时间至关重要

  • 标签: 深静脉置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700例中心静脉穿刺体会。方法介绍700例中心静脉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穿刺点的选择。结果700例患者其中一针穿刺成功638例(占91.1%),再穿刺成功59例(占8.5%),穿刺失败3例(占0.4%)总穿刺成功率99.6%。由穿刺引起的并发症共88例(占12.5%)。结论中心静脉穿刺应用广泛,在穿刺过程中常常遇到各种问题,需要术者熟悉静脉解剖,技术熟练,认真观察,仔细分析才能顺利完成穿刺。

  • 标签: 中心静脉穿刺并发症
  • 简介:摘要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VenousCatheters简写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该导管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可避免反复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减少某些药物渗出所致的静脉炎、静脉硬化,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PICC成本高,如失败,或后护理不当,会给患者造成躯体痛苦及经济损失,因此如何提高PICC成功率及其维护质量,减少并发症,是我们临床护士研究重点。现将我们在临床实践中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术的安全性。方法通过对147例患者的病情、局部解剖、禁忌症、凝血机制等进行充分的评估。结果穿刺成功142例,占96.6%;失败5例,占3.4%。误穿刺入锁骨下动脉1例,无穿刺相关死亡病例。最长时间65天,最短者8天。结论只要前进行充分的评估,做到心中有数,将提高锁骨下静脉的成功率,降低各种并发症,有效保障质量。

  • 标签: 锁骨下静脉 置管 评估
  • 简介:摘要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u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导管的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1.从90年代开始引进我国,并在临床广泛应用2。类似于临床上面经常使用的套管针,但是导管出口直到上腔静脉。逐渐用于化疗、胃肠外营养、中长期输液及输注刺激性药物等,被认为是一种方便、有效、安全的技术,与传统深静脉穿刺技术比较,具有操作创伤小,插管快捷,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少等特点。PICC是当前医疗护理的新概念,是高科技时代在医疗护理领域里开发的一门新技术。它是中心静脉输液的可靠渠道,也是当今先进护理的必经之路。这项新技术的开展标志着我国的静脉输液治疗与国外先进技术接轨。

  • 标签: PICC置管保护血管护理维护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患者取坐位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PICC),探讨异位率。方法接受PICC插管的患者4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采取标准的操作,干预组23例,在坐位下进行操作,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胸部正位X线照片,比较两组间的导管异位率。结果共有7例患者发生导管异位,其中对照组6例(25%),干预组1例(4.4%).干预组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4.3418,P=0.0372)。结论在插管过程中,患者取坐位可以显著提高导管到位率,是有效、可行的预防PICC导管异位的方法。

  • 标签: 坐位PICC异位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我院108例PIC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8例患者中,贵要静脉组静脉炎的发生率为4.0%,肘正中静脉组静脉炎的发生率约为14.3%,头静脉组静脉炎的发生率约为22.6%。结论PICC时应选择贵要静脉或肘正中静脉。

  • 标签: PICC 临床 应用
  • 简介:摘要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入导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的穿刺技术。PICC术为需长期静脉输入大量刺激性、高浓度药物等治疗的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有效的途径。该方法减少了患者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改变了以往直接由外周浅静脉输注大剂量强刺激性药物对患者血管的破坏,降低了静脉炎、血栓及周围组织感染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PICC维护技术需要具备一定知识和技能的专门人员按照无菌操作原则和制定的程序实施。血管超声可以清晰地显示外周静脉的结构,包括管壁、官腔、内径,能够分辨静脉、动脉及毗邻的其他结构,使操作者在术前对静脉进行充分的评估,选择和定位血管,提高了穿刺成功率。PICC在直观下进行操作,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 标签: PICC 置管术
  • 简介:摘要目的为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预防和减少化疗对周围静脉的损伤。方法采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对66例肿瘤患者进行,并观察临床效果。结果应用picc导管66例,插管成功率98%,时间15-96天。结论picc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治疗途径,保证肿瘤患者化疗的顺利完成,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 标签: 肿瘤患者 picc置管术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鼻泪管术后流泪的原因,评价鼻泪管人工鼻泪管植入术的疗效。方法于2008年11月至2011年3月期间因鼻泪管阻塞的在我院治疗的患者,随访半年以上,资料完整的39例46眼,最后一次随访时流泪的患者13例15眼,通过眼表及泪液动力学检查,分析流泪的原因。结果13例15眼患者中,泪道冲洗不通的4例5眼;冲洗通而不畅的1例1眼;冲洗通畅的8例9眼,其中,结膜松弛2例2眼,下泪小点狭窄1例1眼。泪小点撕裂1例1眼,大泪阜1例1眼,余3例4眼。结论鼻泪管治疗鼻泪管阻塞由于恢复泪液生理排泄功能,疗效好,但也须注意术前检查,术中操作,减少泪道的损伤,寻找防止植阻塞的有效措施也是关键。

  • 标签: 鼻泪管阻塞 人工鼻泪管 溢泪 治疗
  • 简介:1病例资料例1、患者,女,48岁,因'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拟右侧股静脉血液透析治疗。以腹股沟韧带下2.0~3.0cm,股动脉搏动内侧0.5~1.0cm为穿刺点,穿刺2次穿刺成功,导管插入长度为20cm,后行血液透析治疗。透析当天晚上查房时见患者处敷料湿润,详细询问患者,诉可能与小便时污染有关,立即换药、更换无菌敷料,第2天血液透析前换药,患者处仍见敷料湿润,挤压处可见少许无色液体渗出,换药后行B超检查提示导管位于股静脉管腔内,

  • 标签: 股静脉置管 血液透析 无菌敷料 穿刺点 尿毒症期 腹股沟韧带
  • 简介:摘要目的恶性胸腔积液引流的护理措施与注意事项。方法恶性胸腔积液患者38例,协助医师在无菌操作下将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B超确定引流液后拔,进行心理护理和留置的护理,化疗、营养支持。结果38例患者均一次成功,引流时间约3天到25天不等,均未出现局部感染或气胸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严格无菌操作,掌握护理流程,关注患者心理,恶性胸腔积液引流的护理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 标签: 恶性胸腔积液 中心静脉导管 引流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无法进行时中转为中心静脉(CVC)的效果。方法:组建PICC补救小组,对上肢外周静脉障碍致PICC无法进行时中转为彩超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CVC进行补救。结果:中转为CVC,成功率100%。结论:PICC无法进行时中转为CVC的成功率高,补救效果满意。

  • 标签: PICC CVC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的护理,方法,应用中心静脉通道用于内科化疗100例。结果中心静脉100例化疗药物应用,无化疗药物外渗。绪论中心静脉术是建立快速安全有效的静脉通道,是肿瘤内科化疗常用的治疗方法。

  • 标签: 中心静脉置管 肿瘤 化疗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