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良泪小术治疗泪小阻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眼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泪小阻塞患者共90例,根据泪小阻塞长度分为≥5 mm组(A组)与<5 mm组(B组),每组各45例。均行改良泪小术,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A组治愈29例(64.44%),有效10例(22.22%),无效6例(13.34%);B组治愈31例(68.89%),有效13例(28.89%),无效1例(2.22%),B组治疗效果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9, P=0.045)。结论改良泪小术治疗泪小阻塞临床效果确切,对阻塞长度<5 mm者疗效优于阻塞≥5 mm患者。

  • 标签: 置管术,泪小管,改良 阻塞,泪小管 效果,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ADOPT模式对肿瘤PICC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96例肿瘤PICC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期间行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期间应用ADOPT模式实施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及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自我管理能力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依从率及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机械性静脉炎、穿刺点出血、导管堵塞、导管滑脱、导管异位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同时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DOPT模式能有效提高肿瘤PICC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提高效果,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者满意率。

  • 标签: ADOPT模式 肿瘤 PICC置管 自我管理 置管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通过 Meta 分析系统评价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中桡动脉和足背动脉的效果。方法:通过检索 PubMed 、 Cochrane Library 、 Embase 和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桡动脉和足背动脉对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效果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由 2 名研究者按照纳入排 除 标准筛选文献,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从中提取原始资料,运用 RevMan5.3 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 9 篇,包括研究对象 930 例, 3 篇研究评为 A 级, 6 篇评为 B 级。 Meta 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 3-7d 导管留置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并发症中脱率、局部血肿或淤血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两组患者并发症中堵或曲折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足背动脉的一次穿刺成功率, 3-7d 导管留置率可能高于桡动脉,且足背动脉的并发症发生率, 其中的 脱率,局部血肿或淤血的发生率均低于桡动脉

  • 标签: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桡动脉置管 足背动脉置管 Meta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肿瘤内科 PICC 相关护理措施进行研究。 方法:择取 2018 年 3 月 ~2020 年 3 月间在我院肿瘤内科 PICC 患者共 200 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所有患者各项资料,分析导致肿瘤内科患者 PICC 期间出现感染的因素,探讨 PICC 期间的相关护理措施。 结果:出现感染患者 20 例,占比 10.00% ,感染人员与非感染人员在 PICC 留置时间、位置以及导管材料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 P< 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肿瘤内科患者进行 PICC 中,感染相关因素较多,在 PICC 期间需要针对不同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感染出现率。

  • 标签: 肿瘤内科 PICC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血管是ICU常规操作,传统的操作方法是通过体表定位法进行操作,常出现操作相关并发症。随着重症超声的开展,许多临床医生开始应用超声引导下行操作,但仍会出现相关并发症。只有理解超声基本原理,规范操作方法,同时强化练习,可以真正实现“一针、一眼、一导管”的重症治疗标准。

  • 标签: 导管插入术 超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在重症加强监护病房应用静脉麻醉可降低 POWER PICC中导管异位的发生率,提高护理静疗质量。方法:选取符合留置 POWER PICC的重症患者 185例,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 n=95例)和实验组 (n=90例 ),对照组在中应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实验组在管过程中应用丙泊酚静脉麻醉,观察两组在中导管异位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在中导管异位低于对照组。结论:在重症加强病房留置 POWER PICC,应用静脉麻醉可降低中导管异位的发生率,值得在临产推广。

  • 标签: 重症加强监护病房 静脉麻醉 POWER PICC 丙泊酚 导管异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前心理评估与风险预判护理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PICC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7月于我院行PICC化疗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66例,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以1:1比例分为研究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PICC部位与成功率、出血量、静脉炎和导管相关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6至12月山东省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新生儿二科收治的15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两组新生儿分别采取上肢静脉PICC术和下肢静脉PICC术。比较两组新生儿成功率、出血量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下肢静脉组新生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导管异位率明显低于上肢静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下肢静脉组新生儿出血量明显低于上肢静脉组、留置时间明显高于上肢静脉组、操作耗时明显低于上肢静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穿刺时,下肢静脉组新生儿NIPS评分及心率明显低于上肢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后时间的增加,两组新生儿NIPS评分及心率均呈降低趋势,且后1 min、2 min、3 min、4 min、5 min,下肢静脉组新生儿NIPS评分及心率均明显低于上肢静脉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下肢静脉组新生儿送困难、置入过深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上肢静脉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下肢静脉组中未发生置入颈静脉、返折腋静脉等情况。下肢静脉组新生儿静脉炎、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上肢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新生儿行上肢静脉PICC术有利于提升成功率,减降低出血量以及静脉炎、导管相关感染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临床舒适度明显优于上肢静脉PICC术。

  • 标签: 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置管术 置管部位 安全性 有效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手臂操对经外周中心静脉(PICC)患者侧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行PICC患者87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PICC后常规功能锻炼,观察组给予PICC手臂操功能锻炼。干预4 w后,比较两组患者侧肢体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功能,并观察两组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①两组患者腕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肘关节稳定性及日常生活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肩关节肌力、活动水平、关节活动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两组患者的静脉血栓、机械性静脉炎、肢体肿胀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ICC手臂操可维持和促进PICC侧肩、肘关节的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PICC 手臂操 关节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成人深静脉术后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到进行深静脉术的成人患者共 80例,均于 2019年 5月至 2020年 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接受术后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情况。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针对接受深静脉术的患者可实施术后护理方案,有利于加快患者康复。

  • 标签: 成人 深静脉置管术 护理
  • 简介:【摘 要】 目的 : 探讨 PICC后导管堵塞的原因并提供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对 8例发生 PICC堵塞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 PICC后堵塞原因,并提出针对性对策。结果: PICC后发生堵塞的原因主要有血凝性堵塞、肺血栓性堵塞、 PICC接口处污染及机械性堵塞。针对以上原因提出护理对策包括部位选择、脉冲式正压封、非血凝性导管堵塞护理措施、建立 PICC系统管理机制以及紧急管理措施。结论:通过积极有效的针对性护理对策可以有效降低 PICC后导管堵塞的发生。

  • 标签: PICC置管 堵塞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 ECG在超声引导下 PI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9年 7月 -2020年 6月期间在我院行 PICC的患者 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 n=50)和观察组( n=50)。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方式下进行 PICC,观察组患者在 ECG及超声引导下进行 PICC,对比两组患者的 PICC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 86.00%,而观察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 100.00%,两组数据差异显著( P< 0.05)。结论:利用 ECG在超声引导下对患者进行 PICC,能够显著提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导管异位现象,从而大量减轻患者反复拍 X片经济负担和并发症的发生,进而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该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ECG 超声引导 PICC置管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ICC后防止感染管路维护与护理措施及其效果。方法:2018年12月~2020年6月期间,从我院选取100例行PICC的患者展开研究分析,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行后展开常规护理,观察组积极实施管道维护与护理改进,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观察组显著较低,具备统计学价值(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管道维护与护理改进于PICC后可有效降低渗血、导管脱落以及导管感染,且得到了患者的满意认可,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PICC置管 防止感染 管路维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在桡动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台州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且术中行桡动脉穿刺麻醉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触摸脉搏法,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比较两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二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穿刺次数、生命体征指标、不良事件发生率、疼痛评分、舒适度评分。结果观察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80%)、二次穿刺成功率(100%)均高于对照组的62%、88%(χ2=3.934、6.383,均P<0.05);观察组的单次穿刺时间[(59.85±8.31)s]、总穿刺时间[(107.14±35.37)s],均短于对照组(t=5.766、6.398,均P<0.05),其穿刺次数[(1.27±0.54)次]少于对照组(t=5.689,P<0.05);穿刺后,观察组的心率[(73.79±2.46)次/min]、平均动脉压[(96.75±6.76)mmHg]均低于对照组(t=5.058、4.635,均P<0.05);观察组的皮下血肿、动脉壁穿透等不良事件总发生率(4%)低于对照组的18%(χ2=5.005,P<0.05);观察组穿刺时、穿刺后的疼痛评分[(1.53±0.71)分、(1.28±0.60)分]均低于对照组(t=5.545、6.233,均P<0.05),其穿刺时、穿刺后的舒适度评分[(91.25±9.64)分、(97.31±11.37)分]均高于对照组(t=6.147、6.226,均P<0.05)。结论在手术麻醉桡动脉穿刺时采用超声技术进行引导,可有效提高穿刺效率,还可减轻患者生命体征波动、疼痛感,减少穿刺时不良事件,提高患者舒适度。

  • 标签: 麻醉 穿刺术 置管 超声检查 手术 穿刺成功率 平面内技术 生命体征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 PICC患者中应用延续护理的效果。方法 在 2018.3-2020.3期间选出 114例 PICC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实施延续护理、常规护理,然后分析各组患者护理质量。结果 观察组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在 PICC患者中应用延续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应用效果 PICC置管 延续性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