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西北出土漢對于研究兩漢書法史意義重大,其中諸多的記載了兩漢時期吏卒臨摹、練書法的相關史實,這些西部漢中的表明,漢代邊郡吏卒的書法臨习是普遍、經常性的,也是漢代書法進入"自覺"狀態的一個重要表現。

  • 标签: 西北漢簡 習字簡 書法自覺
  • 简介:<正>在現代的艺术实践中,創作和习作的相互关系,远不是一眼看来就很清楚的。单幅油画的这两种基本形式,一般說来还正确的定义是:习作——画家写生之作;創作——創造出来的作品。可是,有一些創作,直就是写生的作品,这里包括大批肖像画;而有一些习作,就其內容的深刻程度和对待素材的创造性处理来看,不亚于創作。也有这样一些艺术作品,对于它們,很难說是习作还是創作。像塞罗夫的“十月”和“芬兰”,阿尔希波夫的北方风景,岡查洛夫斯基的几幅“丁香”,C·格拉西莫夫的希腊风景和意大利风景等等,应該呌做创作呢?还是习作?如果它們两者的混淆,并沒有在繪画的看法和

  • 标签: 相互关系 性格 写生 油画创作 外表 完整性
  • 简介:<正>某省政府下发了一份"关于开展节能活动宣传周"的文件,过了不久,人们发现,某市政府为此发出的通知和安排意见,竟然和省政府的文件一模一样。除"省"改成了"市"外,其余格式、内容,甚至连大小顺序、标点符号都一点不差。这真是个"照抄照转"的典型。20多年前我刚参加工作时,领导让我写一份工作安排。正当我拿

  • 标签: 节能活动 工作安排 告诉我 进退自如 照搬照套 造声势
  • 简介:我于1979年9月到龙岩一中教数学,80年参加了福建师大数学系函授学习。几年来,我既是老师,又是学生,工作和学习的负担都比较重。在工作中,我比较注意用函授学习所得到的知识和方法来指导教学,教学水平提高较快。第一轮教的初中班中考的数学平均成绩居年级八个班之

  • 标签: 函授学习 指导教学 初中班 兴趣小组 湖北人 教育测量
  • 简介:<正>如何使学生学得巩固知識的問題近年来已为大家所注意。因为如果不能使学生学得的知識牢固地掌握則無从談教学質量的提高。几期来我除从課堂上注意巩固学生学得的知識外,还特別重視了阶段复。根据初步檢查,效果还好。茲將我对这一复形式的运用及体会写出來供大家参考,并請指正。一、怎样上好复課1.复課必須达到既概括、有重点又有系統性。

  • 标签: 奴隶主 早期国家 奴隶制社会 原始社会 印度河 西西里奴隶起义
  • 简介:舞台化装与舞台灯光的关系,最为密切也最为复杂,舞台上的光色、光影、光的明度等,都与化装人物的造型和色彩不能分割。人物造型时所敷底色的深淺;同灯光的明度,关系最为直接,一般的規律是:光亮則色彩显淡,光暗则色彩显深(这里所指底色深淺,仅就同一角色的所敷的底子肤色而言;光的明与暗,是指用足了的光度,不是指为表示时間、气氛的不同而变化的光的明暗度)。例如在舞台灯光較暗条件下化装的农民为太阳晒的健康的肤色,到了較明亮的舞台灯光下,就会显得同城市居民一样的白晰,因此,人物造型吋的化装底彩,必須适应舞台灯光的明晴条件而有所变化。傳

  • 标签: 舞台灯光 明与暗 人物造型 光色 明暗度 建筑条件
  • 简介:郭店楚《緇衣》:"子曰:宋人有言曰:‘人而亡恒,不可爲卂筮也。’其古之遺言與?龜筮猶弗智(知)也,而況於人乎。《詩》云:我龜既厭,不我告猷。"1上博也有《緇衣》,作《?衣》。惜已殘斷,只存有:"子曰:宋人有言曰:……云:我龜既厭,不我告猷。"2今本《禮記·緇衣》:"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無恒,不可以爲卜筮。"

  • 标签: 坪夜君 考古材料
  • 简介:草書是一種比較複雜的草書形態,其中既有章草的身影也有今草的痕迹,同時不乏狂草的例子。傳世章草實際上是經過標準化、美化的體,並不能代表字體演變的進程。漢草書與章草不能等同看待,也不能稱作章草。漢草書是實用目的驅使下體演變的結果,章草則是藝術審美需要的發展産物。漢草書與其他的草書形態有着密切關係,建議在研究過程中仍以漢草書爲名,界定好概念,不要與傳世草書相混。

  • 标签: 漢簡草書 章草 草書區分
  • 简介:本文通過研究戰國書科斗(亦作'蝌蚪')與倒薤筆法的文獻記載,結合出土戰國書墨迹,對戰國竹墨迹的筆法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作爲夏商西周以來至戰國日常手寫漢的原始筆法,科斗與倒薤在戰國竹上的表現與石刻、鑄金等用于正體篆書的寫法有别,却鮮有關注。而科斗、倒薤筆法加圓勢運動與包括隸書在內的後世其他書體筆法的形成有重要的意義。

  • 标签: 戰國簡書 科斗 倒薤 筆法
  • 简介:"從現存的有關宋代歷史的資料來看,《宋會要》無疑是最原始、最全面、最豊富、最翔實的一部。"(陳智超語)宋代十四朝編有十二部《會要》,流傳下來的,只有嘉泰末、開禧初四川崇慶人張從祖編的《總類國朝會要》,以及端平中四川井研人李心傳的《續總類國朝會要》》,并刻于蜀中。此即是明初按韻分抄之《永樂大典》所收《宋會要》底本。至清嘉慶年間,徐松從《永樂大典》抄出,並有整理;光緒年間,張之洞邀請繆荃孫、屠寄等復又校勘部分,而成廣雅書局稿本;民國年間,劉承幹又請劉富曾等删併,並用《玉海》《通考》《宋史》等補入部分内容,且又捨去了一些徐松抄本的内容,而成嘉業堂清抄本。上世紀三十年代,北平圖書館用已經劉富曾等删併之徐松原稿,約請傅增湘、陳垣等整理,名曰《宋會要輯稿》;五十年代,中華書局合併縮印之,遂成爲今天通行之本。然歷經傳抄,輾轉流傳,成於衆手,斷以己意,已非《會要》原貌矣。兹按其順序,分爲錯筒、脱漏二部分,各舉典型之例。

  • 标签: 宋會要輯稿 錯簡 脱漏 析例
  • 简介:《三國演義》中的讖謡有單純圖畫與歌謡兩種形式,一般通過拆字、象徵等方式曲折表達特定信息。作爲預言方式,在小説中主要用爲决策依據、勸諫理由,或預言事件結局、作爲敘事綫索等,涵義豐富,通常會同時預測兩件乃至多重事件,又能照應在此前後出現的其他徵兆、迹象或預言方式。《三國演義》敘事大量使用讖謡,既是古典小説敘事的傳統,也是特定時代發展的必然。

  • 标签: 中的讖謡 演義 簡論演
  • 简介:本文選取敦煌草書作爲研究樣本,通過設置筆形數量、起筆順逆、收筆出鋒與否、末筆出鋒與否以及轉折筆形書寫狀態等參數,並與敦煌隸書樣,王羲之、智永、孫過庭等人草書樣進行比照,探討早期草書形成的幾個主要特徵,研究發現:早期草書書寫與隸書相比,筆形數量進一步减少;起筆順鋒增多,逆鋒减少;筆形趨短與書寫美化;部分保留波磔筆形;轉折筆形數量增加,形態增多;連筆映帶成爲草書標志性筆形,尤其是連筆映帶的大量出現打破原有隸書筆形組合秩序;連筆映帶的末筆下行出鋒的書寫特徵,爲建立起草書書寫空間關係起到了重要作用。

  • 标签: 敦煌漢簡 筆形參數 早期草書特徵
  • 简介:在目前所見牘墨迹中,有不少文書類牘上有簽名、畫押的字迹,這些簽名、畫押字迹往往與周圍字迹有明顯差別,並有着較爲固定的格式,關注牘簽押對研究牘書法具有開闢新思路、新視角的意義。簽名是有個性的署名,是在社會關係中代表個人資信及審美情趣的視覺標志;畫押則是由簽名發展而來的、表示特定含義的符號。二者常配合使用,既有共性,又有區别。本文選出牘簽名畫押中較典型的幾種:定稿簽名、合審合議簽押、付受簽押等樣式,以新出土五一廣場及走馬樓、居延等爲例,分析两漢吴簽押特徵及其墨迹書寫特徵。

  • 标签: 簡牘 墨迹 簽名畫押 書寫特徵
  • 简介:本文以秦之代表——湖南里耶秦爲主要研究對象,重點對里耶秦墨迹中的"草狀點化筆"現象進行深入細緻的探究,分析這一書寫現象的由來、在秦代的書寫情况及其之後的發展,分析其在隸變中、在秦漢文字演進以及書法技法發展中的作用,特别是其對秦漢草書(草體)發展的影響,文章試圖通過探討一個小的技術現象來探索牘書法的一些特徵。

  • 标签: 里耶秦簡 草狀點化筆 草體 秦漢 書法
  • 简介:上博简《天子建州》“文阴而武阳”章很特殊,将“阴阳”和“文武”、“生杀”相结合,在先秦礼类典籍中没有看到过。只有在与黄老道家及阴阳家的文献相对比之後,置于人道与天道相配合的思想背景下讨论,“文阴而武阳”章的意思才能得到比较合理的解释。此章虽然没有出现“刑德”一词,但很可能《天子建州》有“刑德”的意识。通过对“文阴而武阳”一章的分析,可知先秦有一部分儒家所谈的“礼”和黄老道家及阴阳家有相通之处。

  • 标签: 天子建州 天道论 阴阳 刑德 先秦礼制
  • 简介:如何教宝宝识字?该不该教宝宝识字?宝宝几岁开始识字好……教宝宝识字这个问题是每个妈妈都很难回避的,尽管在广大家长中已然分立出两大阵营:强烈希望尽早教宝宝识字和坚决反对过早教宝宝识字。但是无论家长支持还是反对,宝宝对“”的感知随着对各种信息的接触都在慢慢形成。

  • 标签: 识字 “字” 家长 感知
  • 简介:户口簿内以"右黄簿民○○户口食○○人"爲基本格式的竹中,"黄簿民"爲一詞,這類竹是針對"黄簿民"的小計。"黄簿民"是與"新占民"相對言的,前者指當地户籍中的固有民户,後者則指"新占著户籍之民",兩者共同構成一里之中的全部民户。其分張也比較普遍地存在於臨湘所轄的鄉里之中。"新占民"由於已被納入當地的户籍,在賦役上並不享受優復。與"黄簿民"不同,"新占民"主要由外來人口以及還歸的流民所構成。東晉由於面臨着與漢末吴初相似的歷史條件,亦將土著户籍稱爲"黄籍",但人口流動規模與政權類型等方面的差異,又使其在處置外來移民的方式上,呈現出不同的特點。

  • 标签: 吴簡 黄簿民 新占民 黄白籍
  • 简介:《清華大學藏戰國竹》(陸)收入《鄭武夫人規孺子》《管仲》《鄭文公問太伯》(甲、乙)、《子儀》《子産》六篇。本文對其中《管仲》一篇的竹形制及概貌特徵、運筆特徵、筆畫搭配特徵、特徵、用字慣、文的繕寫與校改、竹的編聯等方面做了分析,並將《管仲》與《清華大學藏戰國竹》(伍)《湯處于湯丘》《湯在啻門》兩篇字迹特徵進行比較,認爲這三篇爲同一抄手所寫,這有利于對同一抄手不同時間書寫的字迹進行縱向比較。

  • 标签: 管仲 字迹 抄手
  • 简介:本文以敦煌漢中的部分隸書作爲樣本,通過對斜向筆形設置參數進行微觀分析,僅從斜向筆形數量與字形體勢、起筆收筆的用筆方式與方向以及波磔數量等方面,描述敦煌隸書書寫狀態,考察隸變在敦煌漢中發生、發展的情况,進而闡述隸變規律。認爲,斜向筆形的數量影響字形的横向取勢,進而反映隸變程度的高低;斜向筆形起筆的順逆方式及數量、收筆的出鋒與不出鋒方式與數量,出鋒時上、中、下方向變化及數量,波磔筆形的數量,都反映出漢隸變程度。漢隸變首先在日常應用性書寫中發生,并從用筆方法即筆法的改變開始。隸變在書寫的應用性與規範性之間不斷發展。

  • 标签: 敦煌隸書簡 斜向筆形 隸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