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藏钩是古代游艺的一种形式,研究藏钩游艺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价值。运用文献资料法,借助史籍对藏钩游戏的历史进行考究。主要结论:藏钩游艺选材多为硬币、指环、金钩、发钗等;时间与场地为腊日、正月、每月的下九(每月十九日),一般是在晚间进行,宴会、好友相聚、宫廷等;人数不限,以青年女性为主,也有男性和老年人,而且可以男女混做;规则为分两方,一方藏钩或其他小物件于一人手中,让另一方猜,猜中获胜。藏钩史料价值主要体现为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有助于身心健康;锻炼人们的意志,提高了个人素质;藏钩游戏广泛普及,极大地促进文化交流。

  • 标签: 藏钩 游艺文化 史料价值
  • 简介:读明,蒋一葵著《尧山堂外纪·卷十四·六朝(齐)》,其中云:竞陵王字云英,武帝第二子童百夜集学士,刻烛为诗,四韵者则刻一寸,以此为率。

  • 标签: 诗钟 源流考
  • 简介:法曲始興于隋,其源頭是中古時期的清商樂,故隋代法曲乃由清商署樂官掌管。入唐以後,清樂衰亡,清商署亦被罷省。但玄宗獨好法曲,於是設立梨園樂官專門管理並演奏之。安史亂後,梨園被罷,法曲撥歸太常梨園别教院,其後又轉隸宣徽法曲樂官。隨着職能的擴大,宣徽院不再單獨理樂,法曲遂轉屬其分支機構仙韶院。到了北宋,法曲主要由教坊法曲部和黄門樂雲韶部掌演。北宋末至南宋初,雲韶部消失,教坊被罷省,法曲亦趨於衰亡,但在宋金雜劇、金元院本中尚有法曲的藝術因子存在。

  • 标签: 法曲 清商樂 樂官 戲劇
  • 简介:为严肃宫规,加强对太监的管理,乾隆二十八年经内务府奏请,于紫禁城外东北角围房设置恩丰仓,用以贮放太监等需用粮米。该仓共有大小仓厫12座74间,官厅5间,档案房5间,共84间。平时,内务府派遣监督、看守,使役人员分掌仓务、监守仓粮、负责洒扫等事;每届三年,钦遣大员查验一次,形成较为严密的管理和监察体系。这是清代仓厫建设史上的重要事件,改变了清代的仓储结构和财政管理体制;也是清宫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强化了宫中内务管理;更是紫禁城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紫禁城建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 标签: 恩丰仓 紫禁城 内务府 太监 内务管理
  • 简介:黑旗军在越南与其他武装作战时和抗法过程中,实力不断强大。其士兵除来自驻地和招编的其他武装外,大多数是从国内招募,主要来自两广地区。这些地区尚武气息浓厚,民众有从军传统。由于黑旗军官兵军纪严明,军饷较为优厚,官兵生活有一定保障,吸引了大量贫困破产民众投军。部分士民出于对侵略者的愤恨和爱国主义热情,也选择参加黑旗军。

  • 标签: 黑旗军 兵力 从军
  • 简介:明嘉靖十三年(1534),陕西布政司右参议萧廷杰以任庆云《商州志稿》为基础,更定《商州志》二卷,但该志流传未广,知者不多。此后任庆云重订志稿,命名为《商》。嘉靖三十年(1551),刘承学出任商州知州,将《商》刊刻成书,并以其体例修纂商州所属四县方志。《商》之名体现了任庆云删繁就简的编纂原则,四库馆臣未解其意,对《商》评价有失公允。《商》对后世商州方志的修纂、商州地方文献的传承具有开创意义。

  • 标签: 任庆云 《商略》 命名原则 体例
  • 简介:简介《能改斋漫录》及其作者吴曾,考证其版本与流传情况,认为有宋本四种,其中京镗删节本的内容得以流传后世;明本为明人从内阁抄出的残本,后由焦竑将存卷割裂开来,凑足十八卷;清本较多,有抄本、刻本、活字本等,大都源于焦竑十八卷本。兰州文理学院图书馆藏《能改斋漫录》为清乾隆间临啸书屋活字印本,曾为近代陕西名人李岳瑞家藏本。

  • 标签: 《能改斋漫录》 版本 考证
  • 简介:在近代戏曲批评的发展进程中,为谋求北京剧评界的团结及戏曲批评的规范,在“外客”辻听花推动下,北京剧评界于1915年4月18日成立了民国首个戏曲批评家社团--“评剧俱乐部”。然而,被时人称为“全国之首魁”的北京“评剧俱乐部”却鲜为今人所知,它的意义也一直被学界所忽视。本文依据《顺天时报》发现的史料,探讨北京评剧俱乐部成立和解散的经过、活动内容及其存在意义,并补足民国戏曲批评研究中一直忽视的剧评家社团研究。

  • 标签: 评剧俱乐部 顺天时报 戏曲批评 辻听花 剧评家社团
  • 简介:临清“因水而名”,“因河而城”,后又“因漕而兴”。由于水患、兵燹、政治、经济等因素,临清县名几度变更,城治数易其位,城址也多次变迁。临清城的历史发展脉络可以从早期历史、建置时代和漕运盛时三个宏观时段来考察。临清城址始终在河水两边转换,其命运系于“水”。临清成为运河商业都市之后,对城池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与扩建,突破了治所城市的局限,并最终定型为砖、土二城相连的“宝瓶城”。

  • 标签: 运河城 市临清古城 城址变迁
  • 简介:"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这首荡气回肠的经典爱国歌曲《苏武牧羊》的词作者就是近代著名教育家蒋荫棠先生。他生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本名蒋永昌,学名麒昌,字号荫棠,今辽宁盖州矿洞沟镇偏岭村人。民国初年,在原盖平县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任国文教员时,著名书法家沈延毅、冯庸大学教授刘化民等高士名流皆为其学生。

  • 标签: 《苏武牧羊》 先祖 著名教育家 爱国歌曲 民国初年 师范学校
  • 简介:慧琳释“始情”认为译经者自音“[女今酉]懠”为“颔剂”是率尔肚撰造字,且改“[女人鬲]懠”为“[女今酉]懠”。“始愤”为形容令人敬畏的威武貌,而“娢侪”则为使用二手资料造成的讹误用字,《近代汉语词典》释“肚撰”条似可据慧琳所释改“始侪”为“[女今酉]懠”,《辞源灌羁三版释“杜撰”则可补收《慧琳音义》所释而探其语源。

  • 标签: 颔剂 娢侪 肚撰
  • 简介:本文基于上古琴轸的考古发现初步还原了上古琴轸的使用场景,建立了上古琴轸形制的基本类型。基于上古琴轸与传世琴轸的拓扑同构关系,上古琴轸复制品的功能模拟,以及出土琴轸丝绳残留物的形态分析,从考古学角度揭示了上古琴轸使用的是绞绳式工作原理。并应用古文献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轸”字训诂和注疏历史文献的深入发掘,分析了琴轸之“轸”字词源的若干假说。根据“轸”与“珍”的通假关系,从“轸”的缠绞、扭、拧、合股、转绳等含义,印证了上述考古学结论,以二重证据法证实了上古琴轸使用的是绞绳式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本文初步探讨了这一结论对于早期琴史研究的意义。

  • 标签: 古琴 琴轸 轸钥 绞绳式
  • 简介:十堰地区不晚于隋唐时期即纂有方志,数量较为丰富,但散佚严重。通过爬梳现存各类方志、丛书、文集等资料,摸清十堰地区散佚旧志编纂年代、纂修者及其散佚年代等信息,结合十堰地区现存和散佚旧志,能较好呈现十堰地区方志编纂谱系,进一步推动十堰地区历史文化研究,也有助于认识中国方志发展史。

  • 标签: 十堰 散佚 旧志 明清
  • 简介:一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周作人的乡先贤,同时又是周作人非常推重的一位小品文作家。周作人曾在《旧书回想记·三不朽图赞》中列举所藏的张岱著作及版本。其中《琅嬛文集》六卷,有光绪丁丑王氏刊本。此书今庋藏于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 标签: 周作人 文集 师范大学图书馆 藏本 浙江绍兴 小品文
  • 简介:作为清代重要的艺术家和最早进入书画市场的职业书画家之一,郑板桥的经济状况以四十四岁中进士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其前半生的经济来源及经济状况能够反映普通底层书画家最真实的状态。本文通过对郑板桥前半生经济状况的考证梳理,认为影响郑板桥作品市场的因素集中在名气、身份等非艺术层面,这也是普通艺术从业者面临的共性问题。

  • 标签: 郑板桥 经济状况 书画市场
  • 简介:碧霞元君是一位泰山上的女神,亦有信众称之为泰山娘娘、泰山圣母或泰山奶奶。明朝人谢肇涮认为:“岱为东方,主发生之地,故祈嗣者必祷于是,而其后乃傅会为碧霞元君之神。故古之祠泰山者为岳也,而今之祠泰山者为元君也。岳不能自有其尊,而令它姓女主,俨然据其上,而奔走四方之人,其倒置亦甚矣。”

  • 标签: 碧霞元君信仰 泰山娘娘 名城 运河 谢肇涮
  • 简介:罗时进先生的论文《明清钓鱼岛诗歌及其相关文献述》是近年钓鱼岛诗歌研究的力作,考证细密、意蕴深远,但其间可补遗处有二:一是其文所列清代册封琉球正使汪楫的钓鱼岛诗歌有《中流》诗二首,实则其《神飙》诗也关涉钓鱼岛;其二,罗文称朱彝尊所作《题汪检讨楫乘风破浪图》诗“似未流传”,实则该诗收在朱氏早年刊刻的《腾笑集》中。汪楫等人的钓鱼岛诗歌不仅具有纪行抒怀的文学价值,且对论定钓鱼岛的中国归属权也有重要支撑作用,于此可见“钓鱼岛文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 标签: 钓鱼岛诗歌 汪楫 《神飙》 钓鱼岛文学文献
  • 简介:熊佛西在抗战时期的戏剧理论与创作,集中体现了他强烈的民族国家意识。本文以熊佛西剧作《赛金花》禁演佚文为研究对象,考证该剧的被禁演史。笔者认为,《〈赛金花〉被禁周年感言》对于研究抗战时期的文化走向、戏剧演出,具有重要的戏剧史料价值,并可从中窥见抗战全面爆发前夕的戏剧文化生态,对于民国时期的戏剧禁演研究具有独特价值。

  • 标签: 抗战戏剧 《赛金花》 熊佛西 禁演佚文
  • 简介:通过梳理四通覃恩诰封碑,结合典籍、族谱、墓志、匾额等资料,对吴氏家族发迹史进行考释。覃恩诰封碑的内容反映了清晚期捐纳的盛行,并纠正了方志的某些错误。

  • 标签: 贺州 覃恩 封赠 家族 捐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