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耳穴观察耳穴结合穴位按揉对促进剖宫术术后肠蠕动恢复的作用。方法将100例剖宫产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体位、活动指导等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耳穴与穴位按揉。结果两组患者肠蠕动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体会耳穴结合穴位按揉能促进剖宫产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提前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且操作简单,安全无毒副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产妇应用耳穴使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以2018年4月~2019年2月期间10例于我院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后均实施耳穴,观察产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结果术后产妇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4~28小时,平均(25.28±5.36)小时、排便首次时间为14~60小时,平均(53.28±4.25)小时。结论耳穴法可有效促进剖宫产术后产妇胃肠功能的恢复,加快肛门排气,操作简单、经济实用、安全性高,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剖宫产术后腹胀,提升产妇生活质量。

  • 标签: 耳穴埋豆 剖宫产 肠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解析耳穴剖宫产术后肠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研究纳入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的剖宫产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和观察,各52例,前者予以常规术后护理,后着在前者基础上进行耳穴,比对两组肠功能恢复术后并发症。结果:产后观察组肠功能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肠鸣音恢复[(13.22±3.17)vs(21.17±3.08)]min、排气恢复[(30.55±4.47)vs(48.02±5.48)]min、排便恢复[(41.36±4.30)vs(54.91±5.05)]min,P

  • 标签: 耳穴埋豆 剖宫产术 肠功能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耳穴配合艾灸疗法,对腹部手术肠道功能恢复的应用价值。方法:限定收入时间为2022年10月到2023年1月,选择医学调研样本为本院行腹部手术干预的患者共计70例,基于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干预两组,分析耳穴埋头配合艾灸疗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在患者行腹部手术后,落实耳穴埋头配合艾灸疗法,能进一步促进肠道功能的有效恢复,强化机体消化功能,使得患者遵医嘱行为进一步改善(P<0.05);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充分证实以中医学理论落实耳穴艾灸干预方案,能更好地改善腹部手术干预患者术后的肠道蠕动状态,优化肠道功能恢复效率,提升整体的医疗干预质量(P<0.05);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数据评分显著优化各项生理指标,使得患者肠鸣音恢复更快、肛门排气时间更早、排便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有效缩短(P<0.05)。结论:为有效恢复术后肠道功能,基于中医学理论开展耳穴埋头配合艾灸干预疗法的综合性优化,患者的术后肠道康复效率改善,各阶段护理质量评分提升患者,肠道肠鸣音恢复时间,优化肛门排气效率缩短,整体的住院时间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耳穴埋豆 艾灸 腹部手术 肠道功能恢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指导病人进行早期产后运动,对肠蠕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剖宫产患者129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护士的指导和督促下,患者进行早期产后运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产后腹胀、便秘、肠粘连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产后无腹胀、便秘、肠粘连发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术后及早离床进行合理的锻炼,肠蠕动功能恢复快,腹胀、便秘、肠粘连发生率低。

  • 标签: 剖宫产 早期 产后运动 肠蠕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腧穴推拿配合耳穴对妇科腹部手术患者肠蠕动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8例妇科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除按妇科腹部手术后常规护理处理外,于手术后6小时开始背部腧穴推拿15min/次,2次/日,耳穴2-3次/分,连续做2-3分钟,2次/日,常规组按妇科腹部手术后常规护理处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肠蠕动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少于常规组。结论背部腧穴推拿配合耳穴可有效促进妇科腹部手术患者肠蠕动恢复

  • 标签: 腧穴推拿 耳穴压豆 肠蠕动 妇科腹部手术 护理
  • 简介:摘 要 目的:探讨理气消胀法对剖宫产术后产妇肠蠕动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3月-2020年3月在我院妇产科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100例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于术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耳穴联合艾灸治疗促进患者胃肠道术后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以2017年2月—2018年5月间在我院行胃肠道手术的8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用耳穴联合艾灸治疗的治疗组(41例)和术后不做任何处理的对照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腹胀评分以及胃肠道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胃肠道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76.19%),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在平均肛门排气时间(48.2±10.6)h、肠鸣音恢复时间(34.9±8.7)h、首次排便时间(65.9±8.7)h、腹胀评分(2.4±0.5)指标上均比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行胃肠道手术的患者进行耳穴联合艾灸可以显著改善其肠道功能,促进患者的肠道各项指标恢复,满意度高,同时有助于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值得应用。

  • 标签: 耳穴埋豆 艾灸 胃肠道手术 肠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耳穴联合艾灸治疗促进患者胃肠道术后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以2017年2月—2018年5月间在我院行胃肠道手术的8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用耳穴联合艾灸治疗的治疗组(41例)和术后不做任何处理的对照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腹胀评分以及胃肠道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胃肠道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76.19%),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在平均肛门排气时间(48.2±10.6)h、肠鸣音恢复时间(34.9±8.7)h、首次排便时间(65.9±8.7)h、腹胀评分(2.4±0.5)指标上均比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行胃肠道手术的患者进行耳穴联合艾灸可以显著改善其肠道功能,促进患者的肠道各项指标恢复,满意度高,同时有助于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值得应用。

  • 标签: 耳穴埋豆 艾灸 胃肠道手术 肠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剖宫产术后进行早期产后运动与肠蠕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12月本科剖宫产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产后运动,比较两组患者产后第一次下床时间与肛门排气时间。结果对照组第一次下床时间为28.5±5.6h,第一次肛门排气时间31.7±4.8h,研究组分别为22.6±4.2h、24.3±4.5h,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患者进行早期产后运动可促进患者肠蠕动功能的恢复,缩短肛门排气时间,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剖宫产 早期产后运动 肠蠕动
  • 简介:【摘要】目的:耳穴联合艾灸护理预防痔疮术后尿潴留临床研究。方法:痔疮术后患者取样74例,入院时间2021年01月至2023年01月,随机抽签法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和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耳穴联合艾灸护理(实验组),对比患者预防痔疮术后尿潴留效果。结果:术后排尿情况比较,实验组首次排尿时间和首次排尿耗时均比对照组短,实验组疼痛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护理舒适度评分,护理前,没有显著差异,护理后,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比较,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痔疮患者在手术治疗之后应用耳穴联合艾灸护理,能够有效预防术后尿潴留,降低术后并发症对于患者康复性治疗的干扰。

  • 标签: 痔疮 预防术后尿潴留 耳穴埋豆 艾灸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剖宫产术后实施耳穴联合穴位按摩对术后康复速度的影响。方法 病例选取时间为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入组94例均为本院择期行剖宫产手术产妇。计算机随机建档法分为两组,各47例。剖宫产术后,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实施耳穴联合穴位按摩,对比不同护理模式对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初始泌乳时间较短,乳房胀痛改善效果较好,产妇术后排气时间和下地活动所需时间较短(P

  • 标签: 剖宫产 耳穴埋豆 穴位按摩 快速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耳穴联合艾灸术后6小时下床活动促进妇科腹腔镜术后肠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方法将我院2016年150例妇科腹腔镜术后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96例,对照组64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耳穴联合艾灸治疗及术后6小时下床活动,最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两组对比后可知,观察组病人排气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结果经检验后P<0.05。另外从满意度调查结果来看,观察组(9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4%),组间数据结果经检验后P<0.05。且观察组病人术后无明显腹胀情况出现。结论耳穴联合艾灸及早下床活动有助于促进腹腔镜术后肠功能恢复,促进其恢复

  • 标签: 耳穴埋豆 艾灸 术后6小时下床活动 术后肛门排气
  • 简介:目的探讨复方消胀散贴敷脐对产妇剖宫产术后肛门排气、排便的影响。方法将512例剖宫产术后的初产妇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6例,对照组在剖宫产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复方消胀散贴敷脐。结果观察组在剖宫产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比对照组显著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复方消胀散贴敷脐能促进剖宫产术后肛门排气,尽早恢复胃肠功能,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

  • 标签: 剖宫产 肠蠕动 复方消胀散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腹部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的效果。方法对85名腹部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按普通外科手术后一般护理常规,实验组患者采用耳穴、穴位按摩、针灸疗法等中医护理措施。结果采取中医护理方法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及肛门排气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提前。结论中医护理操作可促进腹部术后患者肠蠕动增强,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提前,有显著疗效。

  • 标签: 腹部术后 肠蠕动恢复 中医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对促进剖腹胆囊术后患者肠蠕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09年1—12月我院施行剖腹胆囊手术7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9例。实验组应用甲硫酸新斯的明为主要注射液进行穴位足三里、上巨虚注射,对照组为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肠蠕动恢复时间和排气时间。结果实验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平均(21.3±4.6)h,对照组(27.6±5.3)h,经t检验,P〈0.05。实验组术后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平均(36.7±5.5)h,对照组平均(43.6±4.3)h,经t检验,P〈0.05。结论剖腹术后采用穴位注射能有效促进患者肠蠕动恢复,对患者手术后的早日康复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 标签: 剖腹胆囊术 肠蠕动 穴位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烫熨疗法联合穴位按摩对剖宫产术后肠蠕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6月来我院剖宫产术,并在术后1天肛门未排气的产妇120例,按数字随机分组原则上述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指导床上运动、咀嚼口香糖、进食流质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中药烫熨疗法+穴位按摩护理,最后比较两组产妇的肠蠕动恢复时间和肛门首次排气时间。结果对两组产妇肠蠕动恢复时间和肛门首次排气时间统计比较发现,观察组都要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常规护理联合中药烫熨疗法+穴位按摩与单纯采用常规护理相比,能更好促进产妇肠蠕动恢复,缩短肛门排气时间,有助于产后恢复

  • 标签: 烫熨疗法 穴位按摩 联合 剖宫产手术 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