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CK-MB)与不同状态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治疗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206例(416例次)为研究对象(患者组),另选取该院同期健康体检者369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CK、CK-MB含量;采用简明精神量表(BP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和改进版外显攻击量表(MOAS)对患者组进行精神症状、抑郁、躁狂和攻击性评分,比较不同状态双相情感障碍患者CK、CK-MB的水平变化。结果对照组男性CK、CK-MB分别为112.5(94.5,156.5)U/L、17.0(15.0,20.0)U/L,均高于女性的73.0(61.0,86.3)U/L、15.0(13.0,18.0)U/L(Z=-9.732、-3.535,均P<0.001);患者组男性CK、CK-MB分别为129.0(80.0,233.5)U/L、12.0(10.0,17.0)U/L,均高于女性的73.0(55.0,94.0)U/L、13.5(11.0,17.0)U/L(Z=-9.510、-4.746,均P<0.001)。对照组与患者组男性C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03,P=0.316),CK-M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570,P<0.001);两组女性CK、CK-M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535、-9.707,P=0.011、P<0.001)。患者组中,男性中躁狂状态、抑郁状态、缓解状态时的CK分别为132.0(78.0,297.0)U/L、85.0(56.0,145.0)U/L、128.0(110.0,165.0)U/L,女性分别为73.0(49.0,122.3)U/L、51.0(45.0,67.0)U/L、84.5(61.0,193.0)U/L,总体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019、16.720,P=0.011、P<0.001)。CK含量与男性躁狂状态下BPRS总分、BRMS总分、MOAS总分及缓解状态下BPRS总分有相关性(r=0.282、0.286、0.236、0.574),与女性躁狂状态下MOAS总分有相关性(r=0.260)。CK-MB含量与男性躁狂状态、抑郁状态下BRMS总分有相关性(r=0.186、0.496),与女性躁狂状态下MOAS总分、抑郁状态下BRMS总分有相关性(r=0.155、0.572)。结论CK、CK-MB与不同状态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有相关性,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和创新性。

  • 标签: 肌酸激酶 肌酸激酶,MB型 双相情感障碍 抑郁 躁狂性精神病 缓解,自行 病理状态,体征和症状 简明精神病状态评定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酸激酶同工(CK-MB)与中毒严重程度评分(PSS)对胡蜂蜇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9年11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医学部收治的资料完整的胡蜂蜇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入院24 h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CK-MB及PSS评分,并记录28 d转归。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CK-MB与PS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联合预测因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各项指标对胡蜂蜇伤患者28 d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最终90例患者纳入分析,28 d存活67例,死亡23例,28 d病死率为25.6%。死亡组患者APACHEⅡ评分、CK-MB及PSS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APACHEⅡ评分(分):19.7±2.7比13.7±2.3,CK-MB(U/L):183(151,243)比36(21,75),PSS评分(分):17.7±2.6比9.3±4.5,均P<0.01〕。相关分析显示,CK-MB与PS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843,P<0.01)。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CK-MB与PSS评分,Hosmer-Lemeshow拟合度检验提示模型拟合良好。ROC曲线分析显示,CK-MB预测胡蜂蜇伤患者28 d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57,敏感度为91.3%,特异度为88.1%;PSS评分的AUC为0.908,敏感度为91.3%,特异度为90.8%;CK-MB联合PSS评分的AUC为0.964,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79.4%,说明CK-MB联合PSS评分对胡蜂蜇伤患者28 d预后的预测价值更大,敏感度也更高。结论胡蜂蜇伤患者早期高CK-MB水平及高PSS评分提示预后不佳。CK-MB及PSS评分均可作为胡蜂蜇伤患者预后的预测因子,以CK-MB联合PSS评分的预测价值更大。

  • 标签: 蜂蜇伤 肌酸激酶同工酶 中毒严重程度评分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与肌酸激酶同工质量(CKMBmass)、白细胞介素6(IL-6)、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及治疗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102例AMI患者作为AMI组,另选择同期就诊的胸痛(CP)、胸闷(CD)患者60例作为CPCD组,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三组外周血cTnI、CKMBmass、IL-6、FDP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cTnI、CKMBmass、IL-6、FDP对AMI的诊断价值。AMI组均给予溶栓治疗,比较不同疗效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前后外周血cTnI、CKMBmass、IL-6、FDP水平变化,分析上述指标与临床指标及疗效的关系。结果三组外周血cTnI、CKMBmass、IL-6、FD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外周血cTnI、CKMBmass、IL-6、FDP水平最高,其次为CPCD组、健康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nI、CKMBmass、IL-6、FDP联合诊断CPCD、AMI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98、0.926,均高于单一诊断。治疗有效患者发病至溶栓时间、梗死部位、糖尿病、入院时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左室收缩期末容积(LVESV)、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无效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患者入院时、治疗6 h、12 h、24 h、48 h、72 h后外周血cTnI、CKMBmass、IL-6、FDP水平低于无效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外周血cTnI、CKMBmass、IL-6、FDP与DBP、SBP、LVESV、LVESD、LVEDD、LVEDV呈正相关(P<0.05),与LVEF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外周血cTnI、CKMBmass、IL-6、FDP水平与疗效显著相关(P<0.05)。结论AMI患者外周血cTnI、CKMBmass、IL-6、FDP水平升高,联合检测对AMI诊断及治疗监测具有指导性意义。

  • 标签: 心肌梗塞 肌钙蛋白I 白细胞介素6 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与肌酸激酶同工质量(CKMBmass)、白细胞介素6(IL-6)、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及治疗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102例AMI患者作为AMI组,另选择同期就诊的胸痛(CP)、胸闷(CD)患者60例作为CPCD组,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三组外周血cTnI、CKMBmass、IL-6、FDP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cTnI、CKMBmass、IL-6、FDP对AMI的诊断价值。AMI组均给予溶栓治疗,比较不同疗效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前后外周血cTnI、CKMBmass、IL-6、FDP水平变化,分析上述指标与临床指标及疗效的关系。结果三组外周血cTnI、CKMBmass、IL-6、FD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外周血cTnI、CKMBmass、IL-6、FDP水平最高,其次为CPCD组、健康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nI、CKMBmass、IL-6、FDP联合诊断CPCD、AMI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98、0.926,均高于单一诊断。治疗有效患者发病至溶栓时间、梗死部位、糖尿病、入院时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左室收缩期末容积(LVESV)、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无效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患者入院时、治疗6 h、12 h、24 h、48 h、72 h后外周血cTnI、CKMBmass、IL-6、FDP水平低于无效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外周血cTnI、CKMBmass、IL-6、FDP与DBP、SBP、LVESV、LVESD、LVEDD、LVEDV呈正相关(P<0.05),与LVEF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外周血cTnI、CKMBmass、IL-6、FDP水平与疗效显著相关(P<0.05)。结论AMI患者外周血cTnI、CKMBmass、IL-6、FDP水平升高,联合检测对AMI诊断及治疗监测具有指导性意义。

  • 标签: 心肌梗塞 肌钙蛋白I 白细胞介素6 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母体外周血胎儿DNA量、肌酸激酶(CK)、甲胎蛋白(AFP)在孕妇前置胎盘合并胎盘粘连或植入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医院剖宫产术中证实为前置胎盘患者72例,其中合并胎盘粘连患者23例为胎盘粘连组,合并胎盘植入患者19例为胎盘植入组,单纯前置胎盘患者30例为单纯前置胎盘组。均于孕20~27周检测母体外周血胎儿DNA量、CK、AFP,比较三组一般资料、母体外周血胎儿DNA量、CK、AFP,分析母体外周血胎儿DNA量、CK、AFP之间关联性及对前置胎盘情况的预测价值,同时,统计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并根据妊娠结局分为不良妊娠结局患者与良好妊娠结局患者,比较两者母体外周血胎儿DNA量、CK、AFP水平,分析前置胎盘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胎盘植入组母体外周血胎儿DNA量、CK、AFP水平明显高于胎盘粘连组、单纯前置胎盘组[(1 018.96 ± 442.15) copies/ml比(659.27 ± 320.26)和(390.64 ± 102.53)copies/ml、(103.54 ± 26.39) U/L比(88.30 ± 20.65)和(62.78 ± 15.84) U/L、(319.65 ± 62.14) μg/L比(284.62 ± 55.96)和(232.64 ± 48.62)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母体外周血胎儿DNA量与CK、AFP呈正相关(r = 0.899和0.769,P<0.01),CK与AFP呈正相关(r = 0.782,P<0.01)。母体外周血胎儿DNA量预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粘连的AUC最大,为0.842,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26%、83.33%。不良妊娠结局患者母体外周血胎儿DNA量、CK、AFP水平高于良好妊娠结局患者[(928.64 ± 257.73) copies/ml比(460.02 ± 188.95) copies/ml、(105.83 ± 26.88) U/L比(66.33 ± 20.39)U/L、(292.52 ± 58.39) μg/L比(259.29 ± 42.65)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盘粘连、胎盘植入、产后出血量、母体外周血胎儿DNA量、CK、AFP水平均为前置胎盘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OR = 3.544、4.183、3.413、3.222、3.109和3.313,95% CI 1.905~6.593、2.401~7.286、1.832~6.359、1.729~6.005、1.659~5.827和1.831~5.994,P<0.01)。结论母体外周血胎儿DNA量、CK、AFP在孕妇前置胎盘合并胎盘粘连或植入中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且与前置胎盘患者妊娠结局密切相关,早期检测上述指标有助于临床合理制定干预措施,促进妊娠结局改善。

  • 标签: 前置胎盘 肌酸激酶 甲胎蛋白类 母体外周血 胎盘粘连 胎盘植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母体外周血胎儿DNA量、肌酸激酶(CK)、甲胎蛋白(AFP)在孕妇前置胎盘合并胎盘粘连或植入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医院剖宫产术中证实为前置胎盘患者72例,其中合并胎盘粘连患者23例为胎盘粘连组,合并胎盘植入患者19例为胎盘植入组,单纯前置胎盘患者30例为单纯前置胎盘组。均于孕20~27周检测母体外周血胎儿DNA量、CK、AFP,比较三组一般资料、母体外周血胎儿DNA量、CK、AFP,分析母体外周血胎儿DNA量、CK、AFP之间关联性及对前置胎盘情况的预测价值,同时,统计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并根据妊娠结局分为不良妊娠结局患者与良好妊娠结局患者,比较两者母体外周血胎儿DNA量、CK、AFP水平,分析前置胎盘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胎盘植入组母体外周血胎儿DNA量、CK、AFP水平明显高于胎盘粘连组、单纯前置胎盘组[(1 018.96 ± 442.15) copies/ml比(659.27 ± 320.26)和(390.64 ± 102.53)copies/ml、(103.54 ± 26.39) U/L比(88.30 ± 20.65)和(62.78 ± 15.84) U/L、(319.65 ± 62.14) μg/L比(284.62 ± 55.96)和(232.64 ± 48.62)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母体外周血胎儿DNA量与CK、AFP呈正相关(r = 0.899和0.769,P<0.01),CK与AFP呈正相关(r = 0.782,P<0.01)。母体外周血胎儿DNA量预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粘连的AUC最大,为0.842,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26%、83.33%。不良妊娠结局患者母体外周血胎儿DNA量、CK、AFP水平高于良好妊娠结局患者[(928.64 ± 257.73) copies/ml比(460.02 ± 188.95) copies/ml、(105.83 ± 26.88) U/L比(66.33 ± 20.39)U/L、(292.52 ± 58.39) μg/L比(259.29 ± 42.65)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盘粘连、胎盘植入、产后出血量、母体外周血胎儿DNA量、CK、AFP水平均为前置胎盘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OR = 3.544、4.183、3.413、3.222、3.109和3.313,95% CI 1.905~6.593、2.401~7.286、1.832~6.359、1.729~6.005、1.659~5.827和1.831~5.994,P<0.01)。结论母体外周血胎儿DNA量、CK、AFP在孕妇前置胎盘合并胎盘粘连或植入中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且与前置胎盘患者妊娠结局密切相关,早期检测上述指标有助于临床合理制定干预措施,促进妊娠结局改善。

  • 标签: 前置胎盘 肌酸激酶 甲胎蛋白类 母体外周血 胎盘粘连 胎盘植入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心肌CK-MB检测在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中的诊断标准。方法 纳入2020.3至2021.3内本院收入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40例作为研究组、细菌性肠炎患儿40例作为实验组,另纳入同期体检儿童40例作为对比组,分别检测PCT、CRP与CK-MB水平,对比检测结果。结果 实验组PCT、CRP水平均高于研究组与对比组,而研究组CK-MB水平均高于实验组与对比组,P<0.05;实验组PCT、CRP阳性率(40.00%、90.00%)均高于研究组(10.00%、25.00%)与对比组(12.50%、12.50%),而研究组CK-MB阳性率(92.50%)均高于实验组(22.50%)与对比组(10.00%)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尿激酶原和瑞替普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河南STEMI注册登记研究在河南省66家医院总共入选的5 479例STEMI患者中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根据患者接受溶栓药物情况,分为尿激酶原组(n=638)和瑞替普组(n=702)。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危险因素、既往病史、入院时信息、院内治疗情况等。比较两组临床再通率、住院病死率、住院死亡或放弃治疗、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死亡或放弃治疗、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或缺血性卒中)和溶栓后出血情况。出血采用欧美出血学术研究会(BARC)制定的出血分级。结果尿激酶原和瑞替普两组STEMI患者的年龄分别为61.8(53.2,69.0)和62.6(52.1,69.8)岁,女性分别占23%(147/638)和25.1%(176/70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尿激酶原和瑞替普两组患者的临床再通率相似[82.1%(524/638)比84.9%(596/702),P=0.172],两组发病至开始溶栓的时间分别为194.5(135.0,290.0)min和190.0(126.0,292.0)min,溶通的时间分别为95.0(67.5,120.0)min和95.0(71.0,119.0)min。两组以上时间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尿激酶原组和瑞替普组的住院病死率[5.5%(35/638)比5.1%(36/702),P=0.770],住院死亡或放弃治疗的比例[8.9%(57/638)比7.7%(54/702),P=0.410],住院MACCE的发生率[13.0%(83/638)比10.4%(73/702),P=0.137]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然而,瑞替普组溶栓后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尿激酶原组[7.8%(55/702)比3.8%(24/638),P=0.002]。进一步分析发现,瑞替普组口腔出血和BARC 1~2级出血的比例较尿激酶原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而两组脑出血的发生率相似[0.6%(4/638)比0.4%(3/702),P=0.715]。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调整基线资料后,两组疗效和安全性指标的比较结果与调整前一致。对于住院病死率、住院死亡或放弃治疗和住院MACCE,在调整基线资料的基础上加溶栓后出血事件,两组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尿激酶原和瑞替普两种溶栓药物治疗STEMI的临床疗效相似。安全性方面,脑出血的发生率相似。虽然,瑞替普BARC 1~2级出血和口腔出血的发生率高于尿激酶原,但不影响住院结局。

  • 标签: 心肌梗死 血栓溶解疗法 治疗结果 出血
  • 简介:摘要:当前阶段,对于高危肺栓塞的治疗而言,并未达成共识,但是近几年来,有一些小样本的临床研究,明确表示,对于高危肺栓塞患者,且伴随右心室功能障碍的情况,将溶栓治疗采取进来,可以获得非常好的效果。

  • 标签: 阿替普酶 尿激酶 高危肺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尿激酶(UK)与阿替普(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UK组和tPA组,根据实验结果进一步研究探讨。结果:两组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尿激酶与阿替普静脉溶栓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均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尿激酶 阿替普酶 脑梗死
  • 简介:[摘要] 目的:比较尿激酶和阿替普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ACI)的效果。方法:于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间,在我院溶栓治疗的ACI患者86例为对象。根据入院编号奇偶性分组:奇数编号的43例进入对照组,使用尿激酶溶栓;偶数编号的43例进入试验组,使用阿替普溶栓。比较溶栓效果和不良事件,评估患者的神经损伤和自理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溶栓后,预后良好、病死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治疗前的NIHSS和ADL评分相近,治疗后NIHSS评分减小、ADL评分增高,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CI患者静脉溶栓时,使用尿激酶和阿替普的效果相当,均有助于减轻神经损伤、改善自理能力。

  • 标签: 静脉溶栓 尿激酶 阿替普酶 神经功能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基质金属蛋白(MMP)-9信号通路在芬太尼抑制人胃癌MGC-803细胞侵袭和迁移中的作用。方法将人胃癌MGC-803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芬太尼组(F组),LY294002组(LY组),SB-3CT组(SB组),LY294002+芬太尼组(FLY组)和SB-3CT+芬太尼组(FSB组)。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实时荧光聚合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MMP-9和Akt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使用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组间差异。结果F组胃癌细胞侵袭数低于C组(35.91±3.36比48.46±4.86,t=3.679,P<0.05)、迁移数低于C组(74.75±3.76比96.00±5.20,t=5.739,P<0.05)细胞迁移率(%)低于C组(14.29±4.29比22.43±3.37,t=3.591,P<0.05),Akt mRNA表达低于C组(0.77±0.02比1.00,t=8.110,P<0.05)、MMP-9 mRNA表达低于C组(0.87±0.08比1.00,t=2.967,P<0.05)、Akt-1蛋白表达低于C组(0.76±0.04比0.90±0.05,t=3.940,P<0.05)和MMP-9蛋白表达低于C组(0.76±0.05比0.94±0.04,t=4.774,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LY组胃癌细胞侵袭数低于LY组(18.45±4.86比33.62±4.13,t=4.999,P<0.05)、细胞迁移数低于LY组(42.79±3.56比71.79±7.60,t=5.986,P<0.05)和细胞迁移率(%)低于LY组(7.52±1.30比11.02±1.73,t=2.811,P<0.05),FLY组Akt mRNA表达低于LY组(0.60±0.05比0.76±0.17,t=3.468,P<0.05)、MMP-9 mRNA表达低于LY组(0.75±0.06比0.88±0.03,t=3.288,P<0.05)、Akt-1蛋白表达低于LY组(0.60±0.02比0.75±0.05,t=4.783,P<0.05)和MMP-9蛋白表达低于LY组(0.48±0.03比0.74±0.06,t=7.266,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SB组胃癌细胞侵袭数低于SB组(18.67±2.15比32.33±6.20,t=3.607,P<0.05)、细胞迁移数低于SB组(45.67±4.63比75.04±4.47,t=7.898,P<0.05)和细胞迁移率(%)低于SB组(7.09±1.69比14.39±2.06,t=4.745,P<0.05),FSB组Akt mRNA表达低于SB组(0.53±0.11比0.76±0.07,t=2.950,P<0.05)、MMP-9 mRNA低于SB组表达(0.63±0.07比0.84±0.01,t=3.687,P<0.05)、Akt-1蛋白表达低于SB组(0.61±0.03比0.75±0.04,t=4.573,P<0.05)和MMP-9蛋白表达低于SB组(0.53±0.07比0.72±0.05,t=3.73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芬太尼可降低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MMP-9和p-Akt表达减少,且芬太尼联合LY294002或SB-3CT较单独用药时进一步加强了抑制效果。结论芬太尼抑制人胃癌MGC-803细胞侵袭和迁移的机制与抑制PI3K/Akt/MMP-9信号通路有关。

  • 标签: 芬太尼 胃癌 侵袭 基质金属蛋白酶-9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miR-9是否在调控糖原合成激酶(GSK)-3β表达,影响Wnt/β-catenin通路活性和OA发病中起作用。方法采集50例我院接受OA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软骨组织和外伤性截肢后的正常软骨组织,比较miR-9、GSK-3β的表达。双荧光素基因报告试验验证miR-9与GSK-3β之间是否存在靶向调控关系。建立OA大鼠模型,ELISA法检测关节腔液中Hyp含量,试剂盒检测caspase-3活性,检测软骨组织中miR-9、GSK-3β的表达差异。将OA模型大鼠分成3组:假手术组(Sham组)、OA+antagomiR-NC组、OA+antagomiR-9组,EILSA检测关节腔液中Hyp含量,试剂盒检测caspase-3活性,流式检测细胞软骨组织中细胞凋亡,q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iR-9、GSK-3β、β-catenin、COL2A1的表达量。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再以Bonferroni法进行2组间的比较。结果miR-9表达量对照组为(1.09±0.25),OA组为(2.86±0.25)(t=24.30,P<0.01)。GSK-3β mRNA表达量对照组为(0.99±0.11),OA组为(0.53±0.10)(t=15.40,P<0.01),miR-9与GSK-3β之间存在靶向调控作用关系。大鼠软骨组织中miR-9的表达量Sham组为(1.00±0.21),OA组为(2.61±0.36)(t=9.462,P<0.01)。大鼠软骨组织中GSK-3β mRNA的表达量Sham组为(1.00±0.18),OA组为(0.52±0.09)(t=5.842,P<0.01)。大鼠关节腔液中Hyp含量Sham组为(10±3) ng/ml,OA组为(50±8) ng/ml(t=11.015,P<0.01)。大鼠软骨组织中caspase-3活性Sham组为(1.00±0.19),OA组为(2.43±0.36)(t=8.605,P<0.01)。大鼠软骨组织中miR-9的表达量OA+antagomiR-NC组为(2.86±0.31),OA+antagomiR-9组为(1.67±0.19)(F=105.2,P<0.01)。大鼠软骨组织中GSK-3β mRNA的表达量OA+antagomiR-NC组为(0.41±0.09),OA+antagomiR-9组为(0.81±0.09)(F=49.32,P<0.01)。大鼠关节腔液中Hyp含量OA+antagomiR-NC组为(52.3±6.8) ng/ml,OA+antagomiR-9组为(30.3±3.4) ng/ml (F=119.7,P<0.01)。大鼠软骨组织中caspase-3活性OA+antagomiR-NC组为(2.22±0.23),OA+antagomiR-NC组为(1.43±0.14)(F=72.55,P<0.01)。与OA+antagomiR-NC组相比,OA+miR-antagomiR-9组大鼠软骨组织中β-catenin、GSK-3β、COL2A1蛋白的表达升高,细胞凋亡减少。结论miR-9的表达升高在降低GSK-3β表达,增强Wnt/β-catenin通路活性,促进软骨基质降解、破坏和OA发病中起作用,抑制miR-9表达则可起到减轻OA的保护作用。

  • 标签: 骨关节炎 miR-9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Wnt/β-catenin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相关非激酶(FRNK)对肝星状细胞(HSCs)活化及迁移功能的影响。方法2019年3—9月,收集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9例肝纤维化患者肝组织标本。人体肝组织分为健康对照组与纤维化组。C57BL/6实验小鼠分为野生型(WT)、FRNK基因敲除型(FRNK-/-)两组,以四氯化碳(CCl4)进行肝纤维化造模,完成后使用腺病毒载体构建FRNK基因过表达型(Ad-FRNK)。通过HE、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磷酸化黏着斑激酶(PY397-FAK)与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蛋白表达;提取小鼠原代HSCs,细胞划痕实验检测FRNK对HSCs迁移功能的影响,及对Rac、Rho活化的影响。结果肝纤维化人体肝组织PY397-FAK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0.88±0.09比0.73±0.09),FRNK低于健康对照组(0.68±0.09比0.79±0.11),P值均<0.01。CCl4造模后,FRNK-/-组小鼠肝纤维化[(153±13)%]较WT组(100%)程度更明显,PY397-FAK与α-SMA蛋白表达量高于WT组(2.50±0.23比0.75±0.09, 1.46±0.20比0.92±0.10),P值均<0.01。在FRNK-/-组小鼠体内重新导入FRNK基因(100%)后,小鼠肝纤维化程度减轻[(74±6)%],PY397-FAK与α-SMA蛋白表达量减少(0.68±0.11比1.12±0.19,0.68±0.10比0.85±0.06),P值均<0.01。体外实验显示,FRNK可抑制HSCs的迁移功能[WT︰FRNK-/-︰Ad-FRNK为(339±49)%︰(580±53)%︰(259%±33)%],并抑制Rac和Rho蛋白的活化(Rac为0.54±0.07比0.91±0.10比0.77±0.12,Rho为0.45±0.05比0.64±0.06比0.53±0.07),P值均<0.01。结论FRNK可通过抑制HSCs的活化及迁移功能改善肝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Y397-FAK、抑制Rac和Rho的活化有关。

  • 标签: 肝硬化 黏着斑蛋白酪氨酸激酶类 细胞迁移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重组链激酶联合尿激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样本源自本院2020年5月-2021年5月期间收治10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分组方案为病历号抽签分组模式,均分为研究组(n=51)、对照组(n=51)。对照组患者为尿激酶治疗,研究组患者为重组链激酶联合尿激酶治疗,对比分析组间各项临床指标。结果:对比两组临床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治疗后患肢与健肢周径差,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重组链激酶联合尿激酶治疗效果显著,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可全面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组链激酶 尿激酶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某滑坡的空间形态特征、成因、稳定性计算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案,期望可以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 标签: 滑坡 稳定性计算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 通过制作专用孔洞类及裂纹类缺陷对比试块,验证不同工业CT检测系统的缺陷检出能力,通过试验数据为工程应用提供可靠的依据,具有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 标签: 工业CT 缺陷试块
  • 简介:摘要:近年来,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被提出及发展,对行业产生重大影响。我国多数企业也开始了对BIM的探索研究,BIM技术也逐渐开始融合其他新技术,衍生出“BIM+”的新局面。其中,“BIM+云计算”结合而成的BIM云平台则是其中较为流行且对提升建设工程项目协同效率及准确率较为有效的新技术。

  • 标签: 建设工程 BIM云平台 框架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携尿激酶靶向血栓微泡联合低频超声溶解兔股动脉内血栓,通过尿激酶浓度的变化探讨其可能的溶栓机制。方法24只股动脉闭塞性血栓模型兔分为4组,每组6只:①尿激酶静脉注射 (UK) 组;②诊断超声+非靶向微泡+尿激酶静脉注射 (US+M+UK) 组;③血栓靶向微泡携尿激酶(R+UK)组;④诊断超声+血栓靶向微泡携带尿激酶(US+R+UK) 组。诊断超声照射30 min,后监测0 min、10 min、20 min、30 min、60 min、90 min和120 min血流量,同时监测尿激酶浓度变化,对血流量及尿激酶浓度变化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20 min后UK、US+M+UK组血流量未实现再通,R+UK组实现部分再通,US+R+UK组完全再通(P<0.001)。与基础状态比较,R+UK组和R+UK+US组均在60 min时出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向微泡携带尿激酶可以使血栓局部的尿激酶浓度达到最高,而超声及靶向微泡的联合作用可以促进尿激酶进入血栓内部,最终实现最佳的溶栓效果。

  • 标签: 超声处理 尿激酶浓度 血流量 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溶栓治疗中分别应用瑞替普和尿激酶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在辽阳市第九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时用药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男29例,女20例,年龄(65.53±4.83)岁;观察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65.92±4.86)岁。对照组在溶栓治疗时使用尿激酶,观察组在溶栓治疗时使用瑞替普。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血管再通率,溶栓前、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1(MMP-1)、基质金属蛋白抑制剂-1(TIMP-1)水平以及心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溶栓后60 min、90 min、120 min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51.02%(25/49)、71.43%(35/49)、93.88%(46/49),均高于对照组20.41%(10/49)、48.98%(24/49)、67.35%(33/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溶栓前,两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MMP-1、TIMP-1水平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等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溶栓后6 d、12 d,观察组血清MMP-1水平为(5.93±0.39)μg/L、(4.81±0.40)μg/L,TIMP-1水平为(722.54±68.51)μg/L、(627.95±61.42)μg/L,均低于对照组(6.62±0.48)μg/L、(5.51±0.46)μg/L、(755.69±70.33)μg/L、(685.41±66.74)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溶栓后6 d,观察组LVEF、CO心功能指标分别为(56.61±5.24)%、(4.75±0.44)L/min,均优于对照组(50.37±4.82)%、(3.81±0.36)L/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12%(3/49),明显低于对照组22.45%(1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3,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在溶栓治疗时使用瑞替普,能够显著提高患者血管再通率和各项心功能指标,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并且并发症较少,治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瑞替普酶 尿激酶 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