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单纯肝动脉碘油栓塞化疗与肝动门咏联合治疗肝癌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对30例肝癌患者单纯施行肝动脉碘油栓塞化疗;对17例肝癌患者施行肝动脉碘油性栓塞化疗联合经皮门静脉穿刺灌注化疗。结果单纯肝动脉栓塞化疗组;50%病人肿瘤缩小(显效36.7%,有效13.3%)。平均生存期10.22个月,一、二、三年生存率分别是40%,3.3%和0%动门咏联合介入治疗组;82.4%病人肿瘤缩小(显效41.2%,有效41.2%)。平均生存期19.25%个月,一、二、三年生存率分别是76.4%,52.9%和11.8%。结论肝动门脉联合介入治疗肝癌的疗效优于单纯肝动脉栓塞化疗。

  • 标签: 肝动脉栓塞化疗 联合介入治疗 肝癌患者 门脉 肿瘤 碘油栓塞
  • 简介:目的:探讨康莱特(KLT)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46例中晚期肝癌分成3组,肝动脉化疗栓塞组17例;康莱特治疗组10例;康莱特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组19例。结果:肝动脉栓塞化疗组、康莱特治疗组及康莱特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有效率分别为41.2%(7/17)、10%(1/10)、52.6%(10/19);肝动脉化疗栓塞组主要毒副反应是骨髓抑制,肝功能受损,其发生率64.7%,较其它两组严重(P<0.01)。结论:康莱特联合肝动栓塞化疗治疗晚期肝癌有增效、减毒作用,患者耐受性好,可能是治疗中晚期肝癌较好的方案之一。

  • 标签: 中晚期肝癌 介入治疗 康莱特 肝动脉化疗栓塞
  • 简介:15例无手术指征的中晚期肝癌患者,经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加栓塞治疗效果观察。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者占80%,瘤体缩小占73%。灌注加栓塞治疗较单纯灌注好。多次灌注栓塞治疗较一次好,患者的生存期延长,部分病人可获得二期手术切除的机会。

  • 标签: 肝癌 灌注化疗 碘化油 栓塞
  • 简介:我院于1991~2000年对不能切除的原发性肝癌78例作肝动脉灌注免疫制剂和化疗加栓塞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中晚期肝癌 免疫化疗 动脉灌注
  • 简介:治疗组28例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时联合局部热疗,经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局部热疗治疗中晚期肝癌是一种有价值的治疗方法,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深部热疗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

  • 标签: 中晚期肝癌 动脉化疗 化疗栓塞
  • 简介:目的:研究肝癌合并肝硬化及化疗栓塞造成肝功能损害的防治。方法:对剖腹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的55例硬化型肝癌由肝动脉灌注复方丹参每日一次,每次10ml连续2周。以未接受复方丹参灌注的25例选择标准相同的硬化型肝癌患者作为对照。结果:研究组肿瘤体积缩小88%,对照组为68%;两组比较p<0.05;血清AFP变化,研究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明显降低p<0.01;肝功能研究组一周内改善或正常者为56%,两周内为93%,对照组一周内改善或正常为44%,两周内为68%。免疫指标lgG、IgA、IgM比治疗前更接近正常水平,治疗前后比较p<0.05。Cpm、SI均比治疗前有提高,p<0.05;CD3细胞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CD3^*/CDs^*比值有明显改善。研究组HBsAg转阴率为42.85%,对照组为4%。研究组平均生存期为18个月,对照组为11.7个月。结论:复方丹参对硬化型肝癌及化疗栓塞造成的肝功能损害有预防和治疗的作用.对缩小瘤体及提高免疫功能有一定的作用,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肝动脉化学栓塞 复方丹参 治疗 合并症 肝癌 肝硬化
  • 简介:1.介入治疗是怎么一回事?广义的介入治疗是指将针或导管等插入到人体的器官或特定部位,并将药物或其他治疗物质直接导入到这些部位,以起到治疗作用。对于肝脏肿瘤而言,广义的介入治疗包括:瘤内无水酒精注射、射频消融、微波、氩一氦刀(又叫冷冻)治疗,以上4种方法都需要将不同的针直接通过皮肤插到肿瘤内,

  • 标签: 介入治疗 瘤内无水酒精注射 肝癌 特定部位 治疗物质 治疗作用
  • 简介:目的观察中晚期肝癌动脉、门静脉双插管栓塞性化疗及在此基础上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38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0例行肝动脉、门静脉碘油乳化化疗;B组18例双插管碘油乳化化疗+无水酒精注射+免疫治疗。结果A组接受治疗后1、2、3年的生存期分别是40%、15%、0%;B组为72%、44%、11%,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多次化疗者占83%,A组占45%,两组中单次与多次化疗者1、2、3年生存期分别是21%、7%、0%;75%、42%、8%,P<0.01。结论肝动脉、门静脉双插管碘油乳化化疗+无水酒精注射+免疫治疗,取得较好治疗效果,能有效延长肝癌患者的生存期,是目前中晚期肝癌综合治疗中比较满意的治疗方法。

  • 标签: 中晚期肝癌 肝动脉 门静脉 栓塞性化疗 碘油 无水酒精
  • 简介:摘要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脾动脉栓塞治疗,术后出现发热、肝区疼痛、低血压休克、恶心呕吐、肝肾综合征、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腔内出血、肝性脑病、阴囊水肿等并发症。通过观察与护理,提出介入术前充分了解患者病情,严格掌握适应证,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出现并发症积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肝脾动脉双栓塞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近年来,对于因患中晚期肝癌失去手术机会的病人采用肝动脉插管栓塞治疗(TACE)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我科自2001年1月-2005年1月对15例肝癌病人进行TACE治疗,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 标签: 肝癌 介入治疗 护理技术 肝动脉插管 栓塞治疗
  • 简介: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主要与乙肝有关。由于肝癌起病隐匿,患者就诊时大多属中晚期肿瘤手术切除率低。肝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是目前治疗无手术指征肝癌的最佳方法之一,现将其心理护理、术前及术后护理介绍如下。

  • 标签: 肝肿瘤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肝癌是恶性程度非常高的常见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发展快,预后差,自症状出现至死亡平均生存期一般不超过半年,全世界每年新发病的肝癌约45%在我国大陆,尤其东南沿海高发。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肝癌的年病死率已上升为城市和农村恶性肿瘤病死率的第二位和第一位…。尽管目前肝癌的早期检出率已有明显提高,但总的手术切除率仍仅有20%~30%,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因肿瘤大小、部位、肝功能水平、全身状况等原因而失去手术时机。近年来随着B超的普及及介入技术的日臻成熟,使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得到了更多的治疗机会,原发性肝癌的超声介入治疗也有了较大的进展。现简述如下。

  • 标签: 肝癌 超声介入治疗 患者 肿瘤 常见 治疗机
  • 简介:目的研究双介入疗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首先行TACE术,1~3周后在B超或CT引导下行PEIT治疗,每周行(1~2)次,连续(3~5)次.结果全组共行TACE61人次,PEIT96人次.全组CR3例,PR12例,有效率(CR+PR)48.4%(15/31),NC10例,PD6例.全组1、2、3、4年生存率分别为82.8%、61.0%、48.8%、40.7%.结论双介入疗法对部分不能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双介入疗法 PEIT TACE 临床应用
  • 简介:动脉栓塞又称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本病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与许多临床学科都有密切的关系,而又容易误诊,因此,提高对本病病因学、诊断学和治疗学的认识非常必要.

  • 标签: 肺动脉栓塞 肺栓塞 PE 诊断 治疗 发病机制
  • 简介:目前,应用中药经肝动脉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因其副作用小,疗效可靠,能缩小肿瘤,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我们用消癌平注射液经肝动脉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20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消癌平注射液 介入治疗 原发性肝癌
  • 简介:目的研究高压处理明胶海绵(GF)、真丝线段和聚乙烯醇微粒(PVA,300—500μm)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应用价值,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对41例以子宫出血、月经失常、贫血、下腹部包块等主要表现的子宫肌瘤患者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随访复查瘤体大小、临床症状等方面的变化。结果术后随访3-9个月,发现真丝线段和PVA的疗效明显高于GF。结论PVA、真丝线段及GF三种不同栓塞剂治疗子宫肌瘤,以PVA疗效最佳且性能稳定;真丝线段次之;而单纯利用GF应慎用。

  • 标签: 子宫肌瘤 真丝线段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 GF 栓塞材料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预防性肝动脉化疗栓塞对大肝癌切除术后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对比分析术后预防性肝动脉化疗栓塞组(观察组,32例)及单纯对症支持治疗组(对照组,17例)的1、3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一年生存率85.5%,三年生存率50.8%;对照组一年生存率39.7%,最长生存14个月,差异显著(P<0.05).结论大肝癌切除术后预防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有效地提高了病人生存率.

  • 标签: 大肝癌 预防性肝动脉化疗栓塞 生存率 肝部切除术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