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在体检人群中应用定量CT(QCT)技术测量肝脏脂肪含量的可重复性进行评估,为QCT应用于临床肝脏脂肪含量测量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4—7月,连续抽取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科行QCT检查的291例体检者,男性214例(73.5%),女性77例(26.5%),年龄(48.7±11.0)岁。采用QCT工作站测量体检者的肝脏脂肪含量,由3位测量者(A、B、C)在QCT工作站上独立测量肝脏脂肪含量,测量者A在2周后重复测量1次,测量者A两次测量结果取均值作为其最终测量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计量资料,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测量者间和测量者内测量结果的可重复性。结果测量者A的第1次测量结果为(10.46±5.55)%,第2次为(10.66±5.59)%,最终结果为(10.56±5.51)%;测量者B、C测量结果分别为(10.70±5.45)%、(10.86±5.77)%。测量者A、B、C之间肝脏脂肪测量结果的ICC=0.960(95%CI:0.951~0.967,P<0.001)。测量者A的2次肝脏脂肪测量结果ICC=0.953(95%CI:0.941~0.962,P<0.001)。均ICC>0.75,一致性均较好。结论在测量方法一致的前提下,采用QCT工作站测得的肝脏脂肪含量结果在测量者间和测量者内都具有良好的重复性,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定量CT 脂肪肝 结果可重复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师资历和感兴趣区(ROI)设置对非对称回波三点法水脂分离-定量测定(IDEAL-IQ)评价肝脏脂肪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3月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43例疑诊为脂肪肝患者[男性39例、女性4例,年龄(40.37±14.65)岁]的IDEAL-IQ数据,由3位医师以3种ROI面积(10、25、50 mm2)测定肝脏质子密度脂肪含量(PDFF)。由1位医师分别以距离肝脏包膜10、20、30 mm为中心勾画50 mm2 ROI测定PDFF。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SPSS 17.0信度分析检验同一医师按不同面积ROI重复测定同组资料的一致性及不同医师按同一ROI面积重复测定同组资料的一致性。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 )比较检验结果的重复性。alpha系数>0.8且ICC>0.75表示可信度和可重复性均高。结果同一位医师按3种ROI面积测定的PDFF分别为(14.17±8.40)%、(13.49±8.42)%和(13.25±8.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38,P=0.871)。3位医师按同一ROI面积测定的PDFF分别为(14.10±8.81)%、(12.75±8.48)%和(14.06±8.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52,P=0.704)。同一位医师按3种ROI面积和3位医师按同一ROI面积测定的2组PDFF数据的alpha系数均>0.8且ICC均>0.75。距离肝脏包膜10、20、30 mm处测定的PDFF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医师资历和ROI设置对IDEAL-IQ评价肝脏PDFF无影响,其具有极高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肝脏 脂肪 资历 感兴趣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肝脏脂肪含量与腰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2016年3月至6月纳入184名北京社区中老年居民,其中男68名、女116名,对其进行腹部MRI mDIXON-Quant序列扫描和腰椎定量CT(QCT)扫描,测量肝脏脂肪含量和腰1~腰3椎体骨密度。根据肝脏脂肪含量的四分位数分为四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肝脏脂肪含量组间骨密度及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臀围等变量的差异,并对肝脏脂肪含量和骨密度做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结果随着肝脏脂肪含量的升高,BMI、腰围呈上升趋势,而腰椎骨密度逐渐降低。肝脏脂肪含量与腰椎骨密度呈低度负相关(r=-0.203,P=0.003),校正年龄、体重之后,仍呈负相关(r=-0.291,P<0.001),男性中r=-0.283(P=0.021),女性r=-0.210(P=0.025)。结论中老年人群肝脏脂肪含量与腰椎骨密度呈低度负相关。

  • 标签: 脂肪肝 骨密度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mDIXON-Quant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兴趣区(ROI)位置和大小选择对定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QCT)测量肝脏脂肪含量的影响。方法连续抽取2019年12月25日—2020年1月17日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科行QCT骨密度检查的98名体检者,采用QCT工作站定量测量肝脏脂肪含量。ROI位置分别定位于肝左叶、右前叶、右后叶,由测量者A、B分别独立测量。测量ROI大小时,固定中心位置,增加ROI的直径,由测量者A测量。采用Friedman检验比较不同位置或不同大小ROI条件下测量结果的差异,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测量者间测量结果的可重复性。结果不同位置ROI条件下测得的肝脏脂肪含量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62.306,P<0.001),不同大小ROI条件下的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1.088,P=0.581);测量者A、B在肝左叶、右前叶、右后叶测量结果的测量者间可重复性分析结果的ICC值分别为0.847、0.917、0.874(均>0.750),重复性良好。结论QCT技术应用于肝脏脂肪含量测量时,ROI的位置条件可能会影响测量结果,需要在全肝脏选取多个ROI进行测量。QCT在肝脏不同部位的测量者间重复性良好。

  • 标签: 定量CT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感兴趣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初诊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ic mellitus,T2DM)患者肝脏脂肪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住院的初诊T2DM患者195例,均通过FibroScan测量肝脏受控衰减参数(controlled attenuation parameter,CAP),并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及胰岛素释放试验(insulin release test,IRT)。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血常规、生化、肝纤四项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计算早相胰岛素分泌指数(ΔI30/ΔG30)、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根据多项式拟合法获得OGTT糖负荷后血糖峰值(Gmax)及胰岛素分泌峰值(Imax)。根据肝脏脂肪含量(以CAP值表示)三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低CAP组[CAP≤197.7 db/m,共67例,年龄(54±11)岁,其中男53例]、中CAP组[197.7 db/m<CAP≤216.6 db/m,共64例,年龄(53±9)岁,其中男42例]和高CAP组[CAP>216.6 db/m,共64例,年龄(54±11)岁,其中男40例]。比较各组的临床参数,探讨肝脏CAP值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筛选肝脏CAP值的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 H检验、χ2检验等。结果3组患者高尿酸血症、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胰岛素(I0)、I30(75 g葡萄糖负荷后30 min胰岛素)、I60、I120、I180、Imax、HOMA-β、HOMA-IR、Ⅳ型胶原、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及血尿素氮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高CAP组高尿酸血症、BMI水平高于低CAP组和中CAP组(均P<0.05);高CAP组I0、I30、I60、I120、Imax、HOMA-β、HOMA-IR、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高于低CAP组,血尿素氮水平低于低CAP组(均P<0.05);低CAP组I180、Ⅳ型胶原、碱性磷酸酶水平低于中CAP组和高CAP组(均P<0.05)。肝脏CAP值与BMI、I0、I30、I60、I120、I180、Imax、HOMA-β、HOMA-IR、Ⅳ型胶原、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呈正相关(均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尿酸血症[OR=2.380,95%CI(1.023,5.538)]和肥胖(BMI≥28.0 kg/m2)[OR=3.901,95%CI(1.491,10.207)]是CAP值的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血清尿酸水平升高和肥胖(BMI≥28.0 kg/m2)是初诊T2DM患者肝脏脂肪含量增加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血清尿酸 2型糖尿病 肝脏脂肪含量 体质量指数 肥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水脂分离Dixon技术在非酒精性肝脂肪变性中的肝脏脂肪定量分析中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临床确诊为脂肪肝的患者行常规肝脏MRI平扫和双回波水脂分离Dixon技术(T1-VIBE-Dixon)、单体素磁共振波谱分析(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序列扫描,获得同相位(in-phase,IP)和反相位(out-phase,OP)及MRS图像,Dixon扫描所得序列通过设备自带软件获得脂肪分数图,将脂肪分数图和MRS序列所测得的脂肪分数(fat fraction,FF)进行回归和相关分析分析其相关性。结果T1-VIBE-Dixon序列所测得的FF值与1-MRS所测得的FF值相关系数分别为0.99637、0.97917、0.9354,具有高度相关性。结论采用3.0 T MRI双回波水脂分离Dixon技术定量分析非酒精性肝脂肪变性中的肝脏脂肪是可行的,其结果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诊断、随访、治疗效果监测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磁共振成像 Dixon技术 定量分析
  • 简介:对我院肝脏脂肪瘤MRI诊断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35岁。在B超体检中发现肝脏右后叶占位考虑为海绵状血管瘤,CT检查诊断为肝脏右后叶脂肪性质肿瘤,患者既往体健,无任何不适。AFP(甲胎蛋白)、CEA(癌胚抗原)和CA19-9(糖链抗原)均无增高表现,其他肝脏生化检查指标也均为正常范围之内。磁共振扫描仪。

  • 标签: 肝肿瘤/诊断 脂肪瘤/诊断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结果消脂健肝饮能明显降低实验大鼠血清、肝脏组织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清ALT,  3.2消脂健肝饮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脂质的影响 ,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对照组均能显著降低实验大鼠肝脏TC

  • 标签: 健肝 含量影响 大鼠血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定量CT(QCT)测量鹅肝脂肪含量的准确性,并评估管电压变化对QCT测量结果的影响。方法2017年1至3月选取22只朗德鹅,采用过量饲喂的方法建立脂肪肝模型。对实验动物进行两次QCT扫描,管电压分别为80和120 kV,其他扫描参数相同。分别在肝脏左叶、右上叶、右下叶的中心区域放置1个ROI,测量并计算肝脏脂肪含量体积百分比(Fat%QCT)。扫描后即刻处死实验动物,完整取出鹅肝,分别在ROI对应区域取样,采用生化萃取法测量样本的脂肪(甘油三酯)含量,并计算得出脂肪体积百分比。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别计算80 kV和120 kV组QCT测得的Fat%QCT与生化萃取法测量结果的相关性。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80 kV和120 kV组Fat%QCT的差异,并采用Bland-Altman分析法观察两组Fat%QCT的一致性。结果80 kV组和120 kV组QCT测得的Fat%QCT均与生化萃取法测量结果呈正相关,rs分别为0.936(P<0.001)和0.927(P<0.001)。80 kV和120 kV两组Fat%Q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41,P=0.888)。Bland-Altman分析显示80 kV和120 kV组QCT测量的Fat%QCT差值均数为0.20%。结论以生化萃取法为参考标准,低剂量80 kV和标准120 kV两种管电压条件下,QCT测量鹅肝脏脂肪含量均准确可靠。

  • 标签: 脂肪肝 定量CT 管电压 动物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对微脂肪含量的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影像学资料、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诊治经验。方法本组12例,血尿1例,腰痛3例,腰痛伴血尿2例,体检发现6例。超声检查,12例均为实性占位,等回声7例,略低回声5例;CT检查11例,均未发现极低密度影,边界清楚,密度均匀,6例呈圆形或椭圆形,5例形状不规则;增强扫描均有明显强化。结果7例患者术前误诊为肾癌。行根治性肾切除术4例,肿瘤剜除术6例,肾部分切除术2例。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8例,均排除肾脏恶性肿瘤,常规病理均为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结论对疾病的认识不足,特别是对一些较少见疾病影像学特点了解不足是导致误诊的原因。对诊断确有困难,或怀疑有良性可能者,可行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以最大程度减少肾脏的丢失。

  • 标签: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CT 肾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6年5月所收治的8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CT平扫及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并对结果进行归纳分析。结果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位于肝尾叶者1例(12.5%),位于肝左叶者2例(25.0%),位于肝右叶者5例(62.5%)。其中肿瘤的平均直径为(4.84±1.13)cm,最小直径为2.1cm,最大直径为11.8cm。1例患者为肌瘤型,2例患者为血管瘤型,1例患者为脂瘤型,混合型患者最多共4例。结论CT检查能够清晰地显示出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全部影像特征,有利于提高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确诊率,同时也有利于理解掌握CT表现与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理类型之间的相互关系。

  • 标签: 肝脏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CT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的影像学特点,减少对该肿瘤的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影像学表现,按不同病理类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7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脂瘤型2例,血管瘤型1例,肌瘤型1例,混合型3例。脂瘤型以脂肪成分为主,CT显示脂肪密度。血管瘤型以血管成分为主,CT增强可见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密度仍高于同期肝实质。肌瘤型主要是由平滑肌成分为主,脂肪成分很少,混合型三种成分含量相似,CT平扫为较均匀低密度,增强扫描CT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仍有强化。结论不同病理组织学类型的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表现有所不同,这取决于肿瘤所含的主要组织学成分。了解肿瘤不同的组织学类型与影像学表现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提高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术前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肝脏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肝脏良性脂肪性肿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拾的20例肝脏良性脂肪性肿瘤患者行CT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肝脏脂肪瘤16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4例,因病区肿瘤内含有特殊性脂肪,因此CT表现典型。病理检查有助于进一步对肝脏脂肪瘤和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进行确诊。结论肝脏良性脂肪性肿瘤在临床少较为少见,应用CT检查有助于提高检查诊断,利于术前定性诊断,对疑难不典型病变,可增强扫描、动态扫描加以鉴别诊断,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肝脏良性脂肪性肿瘤 CT 诊断 鉴别
  • 简介:目的:探讨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的CT表现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采用GELightspeed16层螺旋CT机,全肝平扫后行肝脏常规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分析5例HAML的CT表现。结果:HAML呈分叶状或球形混合密度影,CT值为-70-40Hu,平扫病变低于肝实质密度,边缘清楚,其特征性表现为含有不同数量的脂肪成分,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呈明显强化并见到瘤内血管,门脉期和延迟期非脂肪性成分强化程度逐渐降低,可出现“假包膜”。结论:HAML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不但能准确定位和定性,而且能确定肿瘤的大小、数目及其与相邻结构的关系,为临床治疗、随访和判断预后提供可靠的依据。

  • 标签: 肝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本次试验通过索氏抽提法和酸水解法两种方法检测不同动物的脂肪含量,对牛、羊、马等不同动物脂肪含量之间的差异作比较,不同性别的动物脂肪含量的差异,不同地区动物脂肪含量的差异。

  • 标签: 脂肪 索氏抽提法 酸水解法 脂肪含量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6-03-13
  • 出处:《医药前沿》 2016年第3期
  • 机构:美国一家巧克力公司专门研究草药技术的科学家称,他们研制出“药用”巧克力,这种巧克力的脂肪含量只有35%。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化疗后引起脂肪肝的概率与诊断方法。方法通过对我院63例病人(均接受乳腺癌根治术和术后常规化疗)总结,根据患者的肝脏影像学表现、肝功能检查确诊。结果化疗后不同时间复查23例病人提示为脂肪肝。结论肝脏化疗和肝脏脂肪变性之间有一定关系,临床及早做出诊断及必要的处理。

  • 标签: 影像学 脂肪肝 化疗 乳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