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介入溶通术治疗股骨缺血坏死的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从1998年3月至1999年12月介入溶通治疗股骨缺血坏死83例,135髋。对治疗前后疼痛、生活能力、关节活动度及行走距离进行评分比较,观察分析临床疗效。结果:平均随访12个月,各期患者疼痛、生活能力治疗前后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Ⅱ、Ⅲ期患者关节活动度及行走距离治疗前后评分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18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股骨缺血坏死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外展位髋人字石膏固定每次2~3个月,也可用双下肢管型石膏外展30°~50°,不固定髋关节,6个月换1次石膏,固定1.5~2年。石膏固定病人3~5天内应列入交班内容,进行严密观察。术后心电监护,氧气吸入,15~30分钟巡视1次。注意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及尿量情况。尤其是血压的变化,血压低于90/60mmHg或尿量小于17ml/h,及时报告医师给予输血、补液治疗。

  • 标签: 股骨头缺血坏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对股骨缺血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髋股骨缺血坏死患者的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MRI对发现早期病变及显示病变范围效果良好,并依据组织解剖学改变进行了相应的MRI分期。结论MRI是诊断早期股骨缺血坏死较为敏感和特异的方法,能直接多方位确定骨缺血坏死位置和范围,对CT和平片阴性病人做出诊断。

  • 标签: 股骨头 缺血坏死 MR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诊断早期股骨缺血坏死的价值及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3例(91髋)患者,临床有症状,X线正常,CT不太确定,MRI可以确诊的病例。结果63例(91髋)患者股骨均见不同程度水肿或“双线征”,即早期股骨缺血坏死。结论MRI对早期股骨缺血坏死有较高的诊断优势。

  • 标签: 早期股骨头坏死 MRI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股骨缺血坏死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若治疗不及时可导致股骨变形甚至髋关节致残,所以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本报告通过28例股骨缺血坏死的X线平片表现,同时选择了20例40个正常的股骨作为对照,分析了股骨缺血坏死的早期、中期和晚期不同X线表现。

  • 标签: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放射投照技术
  • 简介:摘要凡因血运障碍导致骨小梁缺血、囊性变、塌陷、硬化等一系列病理改变,最终导致相应的临床症状者称为缺血性骨坏死。骨坏死又分为两类一类是由细菌感染所引起的骨坏死,如骨髓炎、骨结核等,可造成骨组织炎症、坏死、吸收、分离,一部分形成死骨。人体的骨骼、肌肉、神经、脏器所有组织器官的营养都是由血液来输送的,哪里的血液不足,就意味着哪里的营养缺乏,没有营养,坏死便随之而来,此类坏死叫做缺血坏死。当坏死是在无细菌的条件下发生的时,又叫做无菌性坏死。骨坏死可发生在人体的很多部位,发生在股骨的叫做股骨缺血坏死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缺血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为主治疗小儿股骨缺血坏死的临床效果。 方法: 择取我科室 2010.02 至 2015.10 时段内诊疗的股骨缺血坏死患儿共 50 例,以抽签划分为西医组( 25 例)、中医组( 25 例)。西医组为常规西医治疗,中医组为中医分期治疗,比较患儿总有效率。 结果: 西医组总有效率为 76.00% ,中医组为 96.00% ,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针对股骨缺血坏死患儿,中西医治疗均可起到救治效果,但中医分期治疗疗效更佳,可推广。

  • 标签: 西医治疗 中医分期治疗 小儿股骨头缺血坏死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儿童股骨缺血坏死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保持双下肢水平位牵引,避免将衣被放置于牵引绳上,牵引重锤保持悬空,保持有效及正确的牵引力。可每2小时放松牵引l0分钟,以利皮肤透气放松,防止牵引过久,引起压疮或皮肤勒伤。同时应注意牵引带松紧度的调整,以能放置于一横指为度。注意肢端感觉、血运及各趾活动情况。由于儿童生性好奇好动,对牵引后肢体制动不甚配合,需向家属说明牵引的基本知识及如何维持有效牵引效能。

  • 标签: 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型股骨坏死的影像学表现及分期。方法通过部分典型病例的分析总结该病的影像学诊断。结果成人型股骨缺血坏死主要发生于中青年男性,大多数有糖皮质激素药物史,X线、CT及MRI基本可以确诊。结论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即可确诊该病,MRI对于早期诊断该病非常重要,X线及CT对于该病的分期,指导临床治疗举足轻重。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股骨缺血坏死(ANFH)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6例ANFH患者的17只髋先常规行股骨的供血动脉旋股内、外动脉和闭孔动脉造影,继而分别每支血管灌注溶栓、扩血管药物,即在供血动脉内共注入稀释后的尿激酶15~25万u、丹参40ml及低分子右旋糖酐50mg;治疗后复行供血动脉造影检查及行股骨X线平片及/或CT、MR随访以评估疗效。结果:术后血管造影显示治疗后所有患者股骨区血管计数较治疗前增多.患髋疼痛症状明显减轻,关节功能不同程度改善,股骨X线平片及/或CT、MR随访1~20个月(平均10-5个月)示FicatⅡ期以内的患者介入治疗后股骨修复明显。结论:ANFH的血管造影表现是复杂多样的。而股骨供血动脉内的介入治疗是一种疗效肯定、安全的方法。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缺血性 放射学 介入性 血管造影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有针对性的探究MRI检查对股骨缺血坏死骨髓水肿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20年3月到2021年3月这个阶段内收治的80例股骨缺血坏死骨髓水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诊断方法的不同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针对对照组采取常规诊断模式,针对观察组采取MRI诊断模式,然后对两组的诊断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诊断正确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 P值小于0.05。结论:MRI在临床诊断过程中,能够呈现出十分显著的应用价值,可以更有效的诊断出股骨缺血坏死骨髓水肿的早期病变程度能够更充分的体现出病变的程度和范围,进而为后续的诊疗工作和患者的恢复提供必要的支持,有更为显著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股骨头缺血坏死骨髓水肿MRI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股骨缺血坏死的影像学各期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65例成人股骨缺血坏死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分别行X线片、CT、MRI诊断,观察三种诊断方式的影像学各期表现。结果65例中单侧49例,其中早期25例,中期20例,晚期4例;双侧13例,其中早期3例,中期5例,5例一侧为早期,一侧为中期,共75个病变股骨。结论成人股骨缺血坏死的X线片、CT及MRI影像学各期表现均不同,影像学检查能及时发现病症,有利于疾病早期诊断,为后期治疗提高科学依据。

  • 标签: 成人 股骨头缺血坏死 影像学表现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