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切开与关节镜下Latarjet手术治疗肩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检索包括国内、外1954年1月至2018年1月已发表的临床对照研究。所检索的数据库包括Embase、Pubmed、Central、Cinahl、PQDT(ProQuest Dissertations and Theses)、中国知网、维普、万方、Cochrane Library、CBM (China Biology Medicine)等数据库。中文检索的关键词为切开、开放、关节镜、Latarjet,检索策略为Latarjet并且切开或关节镜或开放。英文检索的关键词为Open、Arthroscopy、Latarjet,检索策略为Latarjet AND Open OR Arthroscopic。提取数据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比较关节镜下与开放式Latarjet手术间的疗效差异。结果依据以上检索策略,共检索到相关文献887篇,并最终纳入7篇外文文献。通过比较发现,在Latarjet手术治疗肩关节不稳时,开放式组术后Rowe评分优于关节镜下组[95% CI, (0.03, 3.25), P=0.05],而且开放式组术后骨块移位情况[95% CI(0.12, 0.88), P=0.03]及患者焦虑程度[95% CI(0.20, 0.75), P=0.005]均少于关节镜下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结局指标术后Walch-Duplay评分[95% CI(-9.57, 10.65), P=0.92];术后肩关节活动度[95% CI(-2.32, 7.64), P=0.30];术中及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95% CI(0.42, 3.39), P=0.74]、[95% CI(0.14, 2.49), P=0.48]、[95% CI(0.77, 14.09), P=0.11]、[95% CI(0.46, 4.89), P=0.51]、[95% CI(0.12, 0.88), P=0.03]、[95% CI(0.12, 7.22), P=0.94] ;术后复发率[95% CI(0.21, 3.56), P=0.85];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95% CI(-0.25, 2.92), P=0.10];手术所需时间[95% CI(-70.10, 11.81), P=0.10]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开放式与关节镜下Latarjet手术治疗肩关节不稳均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并发症及复发率相当。虽然开放式组在术后Rowe评分、术后骨块移位情况和患者焦虑程度三个指标上均优于关节镜下组,但是关节镜手术仍不失为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选择。

  • 标签: Latarjet术 肩关节前方不稳定 关节镜 切开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肩关节多方向性不稳肩关节半脱位、关节松弛或关节部分脱位是同义的。目的讨论肩关节多向不稳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治疗的目标与肩袖肌腱炎的类似。重点是放在进行等长收缩紧张性训练来增强肩关节稳定性和降低骨关节炎的发生上。内外旋等长收缩紧张性训练是治疗的一种选择。

  • 标签: 肩关节多向不稳定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创伤性肩关节不稳康复治疗与手术治疗对患者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10月创伤性肩关节不稳患者52例,将其按双盲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26例与对照组2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手术治疗+康复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相比较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远期疗效相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手术治疗方法应用于创伤性肩关节不稳患者治疗中,其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患者关节活动度,对减轻患者痛苦及预防疾病复发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创伤性肩关节前不稳定 康复治疗 手术治疗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创伤性肩关节不稳患者在康复治疗和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71例创伤性肩关节不稳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5例,观察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康复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中的后伸受限、前伸受限、剧烈活动肩部不适、肩关节恢复正常等情况均无显著差异,因此,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性肩关节不稳患者在康复治疗和手术治疗中都能够取得很好的疗效,不同的是,康复治疗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进行关节恢复,而手术治疗可以更快的恢复关节功能。

  • 标签: 创伤性肩关节前不稳定 康复治疗 手术治疗
  • 简介:在正常肩部的使用过程中.肱骨头处于肩盂及喙肩弓的中心。如在使用中肩关节不能维持其中心位.则为不稳不稳肩关节会影响整个上肢的正常功能。肩关节不稳不同于关节松弛。关节松弛是正常关节的属性之一。它仍允许肩部进行整个幅度的功能性运动。

  • 标签: 肩关节不稳定 骨科教程 关节松弛 使用过程 正常功能 正常关节
  • 简介:背景:关节镜手术治疗创伤性复发性前肩不稳与切开修补术相比有较高的失败率,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关节镜下带缝线锚钉法行Bankart修补术治疗的效果并确定术后肩关节不稳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91例连续入院的复发性创伤性前肩不稳病例行关节镜下稳定性重建术。平均年龄(标准差)在手术时为26.4±5.4岁,其中71例为男性,79例涉及运动损伤(40例为高危运动)。采用可吸收带缝线锚钉(平均4.3个,范围2-7个)重新固定关节囊盂唇的附着点并紧缩关节囊。全部病例进行了前瞻性随访,在最后一次随访中由与手术无关的专人进行体检和功能评估。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36个月,14例(15.3%)肩关节不稳复发,6例有明显脱位,8例为半脱位。平均术后复发的时间是17.6个月,术后发生再脱位明显相关的危险因素是骨缺损,可以是肩盂侧(肩盂压缩骨折p=0.01)或肱骨头侧(巨大Hill—Sachs损伤,p=0.05)。相比之下,肩盂撕脱骨折与术后复发肩脱位或半脱位不相关。肩下方关节囊松弛(p=0.03)和(或)肩前方关节囊松弛的患者会有更高的复发率。多因素分析表明,肩盂骨缺损和肩关节囊下方松弛的患者可导致75%的复发率(p〈0.001)。最后,所用带缝线锚钉的数量非常关键:如患者使用的锚钉为三个或更少则复发的危险性更高(p=0.03)。结论:复发性创伤性肩关节不稳的治疗中,患者如有骨缺损或肩部关节囊松弛则关节镜Bankart修补术后有不稳复发的危险。为保证肩关节稳定性重建的安全至少要用4个锚钉固定。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Ⅳ级。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 标签: 肩关节不稳定 修补术后 危险因素 复发性 关节镜 肩关节前方不稳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经皮骶髂螺钉、骶髂关节钢板固定对不稳性骨盆骨折的治疗价值。方法从本院自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不稳性骨盆骨折患者中随机选择86例,组别分类根据固定方法进行,对照组(43例)的固定方法为骶髂关节钢板固定,观察组(43例)的固定方法为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比较疗效。结果在手术指标(伤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对照组显然差于观察组;在复位优良率上,对照组显然低于观察组,差异较为显著。结论对不稳性骨盆骨折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可以将复位优良率显著提高,疗效显著,推广使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骶髂关节前方钢板固定 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骶髂关节钢板和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治疗不稳性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青海省湟中县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不稳性骨盆骨折患者70例,依据手术方式分组,其中对照组(n=35)采用骶髂关节钢板固定治,观察组(n=35)采用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骨折复位优良率为94.3%,高于对照组77.1%(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低于对照组20.0%(P<0.05)。结论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治疗不稳性骨盆骨折患者效果优于骶髂关节钢板固定治疗。

  • 标签: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 经皮骶髂螺钉 骶髂关节前方钢板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肘关节不稳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1998年8月~2002年8月,12例慢性肘关节不稳患者完善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合术中探查,分析其原因;采用内、外侧入路分别或同时修复与重建肘关节尺、桡侧副韧带,总结疗效。桡侧副韧带的修复方法是将指总伸肌腱的外侧半劈开向外侧转位,将外侧关节囊重叠缝合数针后,在尺骨冠突外侧尺侧副韧带前束的起止点处钻骨孔,将转位的肌腱穿过骨孔后缝合重建桡侧副韧带前束,然后将伸肌总腱缝合。尺侧副韧带的修复是将屈肌总腱劈为两半,取外侧半,保留其在肱骨髁的止点,从尺骨冠突内侧钻骨孔后将肌腱条穿过骨洞后反折缝合固定于尺侧副韧带前束的止点处,将后束增生瘢痕尽量切除,缝合关节囊及屈肌总腱。结果所有患者随访2~6年,平均3年。肘关节未发生复发性脱位,应力外翻试验阴性,肘关节外侧及后外侧轴移试验(PST)阴性,肘部无疼痛;活动范围:平均屈伸0~135°,前臂旋转:平均旋前85°、旋后80°,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2000年,无锡)全国上肢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肘关节功能评价,本组优8例,良4例,优良率为100%。结论慢性肘关节不稳主要原因是肘关节侧副韧带损伤;采用手术重建肘关节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肘关节不稳效果可靠。

  • 标签: 肘关节 副韧带 慢性不稳定 重建
  • 简介:摘要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是最常见的踝关节损伤之一,严格保守治疗之后,仍有部分患者残留症状,成为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CAI),显著影响生活质量和运动水平。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和理念的发展,对于CAI诊疗获得部分一致意见,同时也存在许多争议。

  • 标签: 踝关节 不稳定 诊疗策略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磁共振成像(MRI)分析脑卒中后肩痛(PSSP)患者并发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影像学特点,并探讨其发病机制和分型。方法将脑卒中后肩痛合并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患者1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肩关节查体、MRI影像学分析,并对肩关节撞击综合征进行分型。结果MRI影像学表现提示,PSSP合并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患者中,4例患者为Ⅰ型,即肩胛下肌前方撞击型;7例患者为Ⅱ型,即肩胛下肌后方撞击型;1例患者为Ⅲ型,即肱二头肌长头肌腱下方撞击型;2例患者为Ⅳ型,即肩胛下肌上缘撞击型;1例患者为Ⅴ型,即混合型,这一类型主要是由Ⅰ、Ⅱ、Ⅲ型撞击混合而成。结论PSSP合并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的撞击类型并不相同,且不同类型的肩关节撞击综合征,其撞击部位和特点也不同,MRI是诊断肩关节撞击症不同分型的重要方法。

  • 标签: 脑卒中 肩痛 肩关节前方撞击症 磁共振成像
  • 简介:胫股关节不稳是导致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之一。目前国际常用的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SocietyScoring,KSS)系统将TKA术后明确的胫股关节不稳界定为膝关节冠状位松弛超过15°及前后方向位移超过10mm.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关节不稳定 术后 膝关节功能障碍 冠状位 TKA
  • 简介:改革中的不稳因素与不稳因素的消除郜良一、改革中的不稳因素从长远观点看,只有坚持改革,促进发展,才能进一步巩固稳定,实现长治久安。可以说,改革是由旧体制下的那种无活力的、静态式的、贫穷的、暂时的稳定向新体制下的那种高效率的、动态型的、富裕的、长期...

  • 标签: 不稳定因素 道德规范 利益原则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控制要素 一部分人
  • 简介:摘要:踝关节扭伤作为一种常见损伤,其造成的后果不容忽视,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对人的日常生活产生消极影响,在运动员中这种情况更加常见,一般复发率在80%左右,慢性踝关节不稳也是如此,所以近些年来有关专家对于慢性踝关节不稳的问题一直十分重视。本篇文章从慢性踝关节不稳的概念出发,分析发生机制以及生物学原理,结合诊断方法对其运动康复进行简要阐述,希望可以为临床实践中慢性踝关节不稳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标准,尽量减轻慢性踝关节不稳对患者的负面影响。

  • 标签: 慢性踝关节不稳 运动康复 机制
  • 简介:背景:对陈旧性骨性Bankart损伤造成的关节盂较大缺损传统上采用软组织修复和(或)开放骨移植的方法治疗。我们采用关节镜下不植骨技术重建关节盂骨性缺损。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此技术治疗陈旧性复发性创伤性盂肱关节不稳的术后疗效。方法:本组41例患行42个肩关节,均有陈旧性复发性创伤性盂眩关节不稳,在关节镜下进行了骨性Bankart损伤的修复所有的肩关节术前均经三维重建CT证实在关节盂前下部有游离骨块,关节盂的平均骨缺损率是24.8%(范围,11.4%~38.6%),盂唇窝的骨块大小为9.2%(范围,2.1%~20.9%)。在采用缝合锚进行良好的复位和固定前,对已移位但仍牢固附于唇韧带复合体的骨块可先从盂颈处分离所。有患者均采用Rowe等评分系统和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评分体系对术前及术后进行评估。结果:平均随访34个月,42个肩关节中有39个肩关节被评为优良。平均Rowe评分从术前的33.6分提高到术后的94.3分(p〈0.01)。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评分体系的平均评分从术前的20.5分提高到术后的33.6分(p〈0.01)。平均被动中立位时外旋为75°,外展90°位时外旋为93°两例患者发生了再损伤。最终,37例术前参加体育活动的患者中,有35例又能重新投入到伤前他们所热衷的运动中。结论:即使陈旧较大的肩关节盂缺损,用缝合锚在关节镜下行骨性Bankart损伤修复也会取得满意的疗效。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Ⅳ级。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 标签: 软组织修复 盂肱关节 骨性缺损 损伤修复 关节镜下 陈旧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喙突转位缝线钢板固定术治疗肩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9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28例复发性肩关节不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2例;年龄18~36岁[(24.1 ± 3.2)岁]。术前MRI显示Bankart损伤且关节盂三维CT显示关节盂骨缺损 > 15%,27例合并Hill-Sachs损伤。均采用关节镜下喙突转位缝线钢板固定、带线锚钉修补关节囊盂唇复合体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肩肘外科医师(ASES)评分、Constant评分、Rowe评分评估术前、术后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肩关节疼痛和功能情况。同时记录术后感染、神经血管损伤、再脱位等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三维CT分析喙转位的骨吸收与骨愈合情况,并记录盂肱关节是否发生退变。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2~36个月[(24.5 ± 6.3)个月]。术后3个月,VAS、ASES评分、Constant评分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Rowe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P < 0.05)。术后6,12个月,VAS、ASES评分、Constant评分及Rowe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 < 0.05)。末次随访时VAS由术前(2.7 ± 0.5)分降至(0.8 ± 0.3)分,ASES评分由术前(78.6 ± 12.7)分增至(92.4 ± 8.4)分,Constant评分由术前(43.4 ± 5.2)分增至(81.6 ± 6.7)分,Rowe评分由术前(52.3 ± 7.1)分增至(92.7 ± 5.4)分(P < 0.05)。随访过程中未出现术后感染、神经血管损伤、再脱位等并发症。86%(24/28)喙突转位获得骨性愈合,总体骨吸收率为(18.4 ± 6.1)%。无患者出现盂肱关节关节炎。结论关节镜下喙突转位缝线钢板固定喙突治疗复发性肩关节不稳,疼痛缓解明显,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喙突与肩胛盂之间具有较高的骨愈合率,是一种安全且疗效可靠的手术方案。

  • 标签: 肩关节 关节不稳定性 关节镜 喙突转位术
  • 简介:目的:应用高频超声测量中立位和前抽屉应力位下距腓前韧带(ATFL)的长度变化,探讨应力位超声检查对慢性踝关节不稳(CAI)的诊断价值。方法:将80例受检者(共134个踝关节)分为两组:无踝扭伤病史的健康对照组(共80个踝关节)和CAI患者组(共54个踝关节)。通过声像图测量ATFL在中立位和前抽屉应力位下的长度变化。受检者通过Cumberland踝关节不稳评定问卷自我定量评估日常活动和体育运动中的踝关节功能,用前抽屉试验评定踝关节的松弛程度,统计两组间应力位超声检查结果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并分析其与前抽屉试验的相关性。结果:健康对照组双侧ATFL长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健康对照组与CAI患者组ATFL长度变化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应力位超声检查结果与前抽屉试验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应力位超声检查与前抽屉试验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定性和定量评估踝关节的松弛程度,并可作为踝关节陈旧扭伤所致慢性机械性不稳的客观有效的诊断依据。

  • 标签: 超声 慢性踝关节不稳定 踝扭伤 距腓前韧带 前抽屉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