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放性修复手术治疗韧带骨侧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7年11月—2021年4月徐州仁慈医院足踝外科确诊为韧带骨侧止点撕脱骨折的患者4例(4足)。其中男3例、女1例,年龄15~45岁(平均30.3岁),右足2例、左足2例。患者均采用外踝外侧小切口开放性修复手术治疗韧带骨侧止点撕脱骨折,术后石膏制动。观察项目:(1)记录患者骨折愈合的时间、末次随访时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踝关节功能评价Karlsson-Peterson评分。(2)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测量移距离(ATT)、骨倾斜角(TT)。结果4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均获随访8~25个月。(1)患者骨折愈合均良好,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3.8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疼痛VAS评分为0~2分(平均1.3分),AOFAS踝-后足评分为89~95分(平均92.8分),Karlsson-Peterson评分为89~94分(平均91.5分);患者1例踝关节疼痛消失,其余3例仅有轻微酸胀不适,不影响日常行走。(2)末次随访时ATT为(2.4±0.3)mm、TT为2.8°±0.8°,较术前(8.4±0.8)mm和10.0°±1.4°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40、19.62,P值均<0.001)。结论采用开放性小切口结合2枚锚钉修复韧带骨侧撕脱骨折,可有效恢复患者踝关节的稳定性。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踝损伤 外侧韧带,踝 慢性踝关节不稳 距腓前韧带 撕脱骨折 距骨
  • 简介:摘要笔者根据自己在基层医院接诊的韧带损伤的患者中,采用分三期注射当归注射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以供参考。

  • 标签: 距腓前韧带 当归注射液 三期疗法
  • 简介:目的对比3种方法治疗急性韧带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7月~2012年2月,运用三种方法治疗急性韧带断裂患者82例,其中采用石膏固定法31例(Ⅰ组),带线锚钉缝合法28例(Ⅱ组),腓骨骨膜翻转结合带线锚钉缝合23例(Ⅲ组)。所有患者术后12个月后(包括12个月)按美国AOFAS足踝评分标准进行关节功能评定。结果本组8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16个月(平均l4.7±1.4个月),Ⅱ、Ⅲ组疗效优于Ⅰ组(P<0.05),Ⅱ、Ⅲ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急性韧带断裂,运用带线锚钉手术修复损伤韧带比石膏固定法更具有优势。

  • 标签: 距腓前韧带 创伤和损伤 手术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术后功能恢复与韧带损伤手术的康复效果之间的关系。韧带是下肢关节的重要结构,其损伤可能导致患者运动功能受损。本研究选取一定数量的韧带损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长期的随访和康复评估,分析了手术治疗对于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韧带损伤手术后,患者的运动功能明显改善。术后的康复治疗和康复计划对于患者的功能恢复起到了重要作用。

  • 标签: 距腓前韧带损伤,手术治疗,康复效果,术后功能恢复,物理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踝关节镜下改良Broström法解剖修复韧带(ATFL)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共12例,均采用踝关节镜辅助下改良Broström法解剖修复韧带进行治疗。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评分标准、Tegner运动水平评分及骨倾斜角变化对手术前后疗效进行评价,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后各观察指标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12例均获得15~46个月随访,平均(26±8)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踝关节活动度基本达到正常水平,未出现踝关节不稳,无踝关节肿胀、疼痛等表现,末次随访AOFAS评分为(91.0±2.6)分、Tegner评分为(6.0±1.2)分,两者较术前均明显提高(t =10.57、12.38,均为P<0.001)。骨倾斜角(4.5±1.0)°较术前降低(t=7.13,P<0.001)。结论踝关节镜下改良Broström法解剖重建ATFL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能更精准地探查韧带断端、定位韧带附着点、创伤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疗效理想。

  • 标签: 踝关节 关节镜 侧副韧带 关节不稳定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期行骨髓刺激术治疗骨软骨损伤对关节镜下韧带修补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经手术治疗的33例踝关节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31±9)岁。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韧带修补组(关节镜下韧带修补组,n=22)和骨髓刺激组(关节镜下韧带修补+骨微骨折组,n=11)。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AOFAS)、重返工作时间及重返运动时间。结果韧带修补组术前VAS评分为(5.0±1.9)分,末次随访时降至(1.1±1.6)分;术前AOFAS评分为(72.4±9.0)分,末次随访时升至(95.5±5.2)分。骨髓刺激组术前VAS评分为(5.8±1.9)分,末次随访时降至(1.8±1.5)分;AOFAS评分术前为(64.8±12.6)分,末次随访时升至(93.1±5.6)分;两组手术前后VAS及AOF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同一时间点VAS及AOFA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重返工作和重返运动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关节镜下修补韧带时,同期行骨髓刺激术治疗骨软骨损伤并不影响术后功能恢复及重返工作/运动时间,亦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踝损伤 距腓前韧带 距骨软骨损伤 关节镜 骨髓刺激术
  • 简介:摘要:本论文旨在分析护理干预与患者满意度在韧带损伤术后的影响,并探讨相关因素和关系。通过对患者的护理干预和满意度进行研究,我们揭示了护理在手术后康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护理干预与患者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护理干预的质量和效果对患者的满意度有着重要影响。通过分析护理干预与患者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为护理实践提供有力的指导和改进建议,以提高患者的康复体验和治疗效果。

  • 标签: 护理干预 患者满意度 腓前韧带损伤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仔细探究踝关节韧带撕裂伤采用小夹板外翻位固定治疗的临床分析。方法将2018年6月到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韧带撕裂伤患者作为主要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20)采用常规YT

  • 标签: 距腓前韧带 用小夹板 翻位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直径的带线锚钉治疗韧带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我科收治的韧带断裂患者的资料,共纳入54例病例,其中男39例,女15例,年龄为18-55岁(平均年龄为29.89岁),使用直径2.9mm和直径2.3mm的锚钉进行韧带修补,术前和术后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跟骨评分系统和VAS评分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54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8.56个月,平均手术时间37.76min,术后切口均1期愈合,无术口相关并发症或感染相关并发症,2.3mm组患者与2.9mm组患者术前的AOFAS评分与VA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3mm组患者与2.9mm组患者术后的AOFAS评分与VAS评分对比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直径为2.3mm的锚钉与直径为2.9mm的锚钉在韧带断裂的修补当中疗效相当。

  • 标签: 锚钉 距腓前韧带 直径
  • 作者: 曹纯 易红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27
  • 出处:
  • 机构:广州市正骨医院 广东 广州510000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踝关节镜下韧带(ATFL)修补术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展开分析。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4月期间在我院行踝关节镜下ATFL修补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范围区间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d、术后1周视觉模拟评分(VAS)、肿胀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d VAS评分、肿胀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两项评分均明显下降,但研究组VAS评分、肿胀评分下降比对照组更为明显,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踝关节镜下ATFL修补术患者围手术期康复护理,有助于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并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推广与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关于韧带修补加强术(InternalBrace)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的具体应用以及疗效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2020年收治的32例韧带损伤患者资料,男15例,女17例;年龄16~48岁,平均31.7岁。3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保守组及手术组,每组16例,保守组予以传统石膏固定保守治疗,手术组予以韧带修补加强术手术治疗。术后2年内均予以追踪随访,对于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2例患者均得到较满意疗效,根据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术后6月、12月、24月手术组AOFAS评分与保守组AOFAS评分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

  • 标签: 距腓前韧带损伤 外踝扭伤 韧带修补加强
  • 简介:【摘要】目的 关于韧带修补加强术(InternalBrace)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的具体应用以及疗效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2020年收治的32例韧带损伤患者资料,男15例,女17例;年龄16~48岁,平均31.7岁。3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保守组及手术组,每组16例,保守组予以传统石膏固定保守治疗,手术组予以韧带修补加强术手术治疗。术后2年内均予以追踪随访,对于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2例患者均得到较满意疗效,根据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术后6月、12月、24月手术组AOFAS评分与保守组AOFAS评分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

  • 标签: 距腓前韧带损伤 外踝扭伤 韧带修补加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有韧带损伤合并的WeberB型踝关节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有韧带损伤合并的WeberB型踝关节骨折患者40例,均为我院骨科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均采用手术方案治疗。结果临床疗效方面,优34例,占85%;良4例,占10%;一般2例,占5%,无差病例,总优良率为95%。X线疗效方面,优38例,占95%,良2例,占5%,无一般和差病例,总优良率为100%。结论有韧带损伤合并的WeberB型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手术方案治疗,可取得理想成效,为康复锻炼的开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对患者预后改善起到了保障作用。

  • 标签: 前胫腓韧带损伤 WeberB型踝关节骨折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胫螺钉固定联合下胫韧带修复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联合损伤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收治的72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联合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8例,女34例;年龄19~65岁[(42.5±12.2)岁]。按Danis-Weber分型,B型30例,C1型29例,C2型13例。36例采用下胫螺钉固定联合下胫韧带修复治疗(固定+修复组),36例行下胫螺钉固定治疗(固定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1,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踝关节活动度(ROM)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2个月[(15.9±2.2)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3个月固定+修复组VAS分别为(3.1±1.0)分和(2.1±0.6)分,低于固定组的(3.9±0.8)分和(2.6±0.8)分(P均<0.05),末次随访时两组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固定+修复组AOFAS踝-后足评分别为(64.7±4.0)分、(73.2±3.4)分、(87.2±3.4)分,高于固定组的(60.1±4.9)分、(70.2±1.9)分、(84.1±2.6)分(P均<0.05)。术后1个月两组踝关节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固定+修复组踝关节ROM分别为(44.4±2.9)°和(52.3±2.5)°,大于固定组的(41.4±2.7)°和(50.1±2.7)°(P均<0.05)。固定+修复组发生内固定松动1例;固定组发生下胫关节再分离2例,内固定松动、断裂各2例。固定+修复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36),低于固定组的17%(6/36)(P<0.05)。结论与下胫螺钉固定比较,下胫螺钉固定联合下胫韧带修复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联合损伤能早期减轻术后疼痛,获得更好的踝关节功能及活动度恢复,并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

  • 标签: 踝损伤 骨折固定术,内 韧带,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前外侧韧带(anterolateral ligament,ALL)重建对轴移试验Ⅱ级的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重建术的作用。方法2015年10月至2018年8月,由同一医生收治的轴移试验Ⅱ级的ACL损伤患者59例,采用ACL+ALL重建或单纯ACL重建治疗。ACL+ALL重建组29例,男20例、女9例,年龄(30.5±8.3)岁(范围15~48岁);左膝11例,右膝1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5(2,9)个月(范围3 d~240个月);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15例、外侧半月板损伤8例。单纯ACL重建组30例,男24例、女6例,年龄(32.2±9.7)岁(范围17~51岁);左膝14例,右膝1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7(2,11)个月(范围10 d~240个月);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18例、外侧半月板损伤11例。术后随访1年,应用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和KT-1000侧-侧差值评估膝关节稳定性,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主观评估表和Lysholm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轴移试验的结果分为0级、Ⅰ级、Ⅱ级、Ⅲ级,Lachman试验的结果分为阴性、1度松弛、2度松弛、3度松弛。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术后1年随访。术后1年时ACL+ALL重建组Lachman试验阴性25例、1度松弛4例,单纯ACL重建组阴性24例、1度松弛6例(Z=-0.91,P=0.361);两组阳性率分别为13.8%和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7,P=0.242)。ACL+ALL重建组术后KT-1000侧-侧差值为(1.9±1.3)mm,单纯ACL重建组为(2.2±1.3)m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P=0.513)。ACL+ALL重建组轴移试验0级27例、Ⅰ级2例,单纯ACL重建组0级20例、Ⅰ级8例、Ⅱ级2例(Z=-0.66,P=0.507);ACL+ALL重建组轴移试验阳性率为6.5%,小于单纯ACL重建组的33.3%(χ2=21.70,P<0.001)。ACL+ALL重建组IKDC主观功能评分为(92.4±5.6)分,单纯ACL重建组为(90.2±6.7)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7,P=0.176);ACL+ALL重建组Lysholm评分为(91.0±6.2)分,单纯ACL重建组为(89.1±5.0)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P=0.201)。结论对轴移试验Ⅱ级的ACL损伤患者采用ACL重建联合ALL重建手术较单纯行ACL重建术可改善术后膝关节旋转稳定性,但对膝关节前向稳定性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无作用。

  • 标签: 侧副韧带 前交叉韧带重建 关节不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