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探讨观察肩胛肌腱关节重叠缝合治疗习惯性肩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们采用肩胛肌腱关节重叠缝合治疗习惯性肩关节脱位4例,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37~45岁,4例均为右侧前脱位。术后观察肩关节脱位复发情况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至1年均得到随访,肩关节均未发生再脱位,肩部无疼痛,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但外旋活动轻微受限。结论采用肩胛肌腱关节重叠缝合治疗习惯性肩关节脱位,具有操作简单,早期可进行功能锻炼,疗效满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习惯性肩关节脱位 肩胛下肌腱关节囊重叠缝合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治疗外伤致陈旧性肩胛肌腱撕裂的早期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8例陈旧性肩胛肌腱撕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47~72岁[(60.5±6.3)岁]。按Lafosse分型撕裂大小分类:关节面上1/3撕裂9例,上1/2撕裂18例,完全撕裂1例。按Patte分型回缩程度分类:无回缩4例,回缩至小结节水平7例,回缩至肱骨头水平14例,回缩至关节盂水平3例。按Goutallier分型脂肪浸润分类:0~1级17例,2级10例,3~4级1例。28例均采用关节镜手术修复。观察术后2周伤口愈合情况。比较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及患侧肩关节主动上举(AFE)、主动外旋(AER)、主动内旋(AIR)活动度。术后6个月复查肩关节正、侧位X线片及肩关节MRI检查,评估肩胛肌腱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12个月[(8.7±1.3)个月]。术后2周伤口均愈合,无一例出现感染。术后3,6个月VAS分别为(3.5±0.7)分、(2.6±0.5)分,低于术前的(6.3±1.2)分(P<0.01)。术后3,6个月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20.4±2.5)分、(25.6±6.2)分,高于术前的(9.5±1.7)分(P<0.01)。术前患侧肩关节AFE活动度为(80.2±12.6)°,AER活动度为(52.5±7.6)°,AIR活动度为(3.7±1.2)°;术后3个月分别为(113.2±7.5)°、(60.1±6.3)°、(6.8±1.6)°;术后6个月分别为(122.3±15.2)°、(65.6±10.5)°、(7.8±2.3)°。术后3个月及6个月患侧肩关节活动度优于术前(P<0.01)。术后6个月,27例患者复查MRI显示肌腱恢复良好,1例出现小型再撕裂(术前Goutallier分型3级)。结论采用关节镜治疗外伤致陈旧性肩胛肌腱撕裂,患者疼痛明显缓解,肩关节功能及活动度恢复良好。

  • 标签: 腱损伤 关节镜 肩胛下肌
  • 简介:目的分析5种测量喙突形态的方法的数值变化,探讨何种指标对于判断喙突撞击症导致的肩胛肌腱损伤最有意义,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100例肩胛肌腱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2例,女性58例;左肩52例,右肩48例;损伤分级:0级22例,1级36例,2级23例,3级19例,行MRI检查,分别测量患者喙肱距离(coracoid-humeraldistance,CH)、喙突指数(coracoidindex,CI)、喙突体与关节盂之间的夹角(A1)、喙突颈与关节盂之间的夹角(A2)、喙突颈与喙突体之间的夹角(A3),整理、统计、分析数据。结果分别计算各组数据的P值(α=0.05),CH: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I:P=0.2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1:P=0.0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2:P=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3: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喙突的形态改变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喙突撞击症发生,最终引起肩胛肌腱不同程度的损伤。

  • 标签: 喙突 形态改变 肩胛下肌 损害 MR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后盂唇关节折叠缝合治疗肩关节复发性后半脱位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缝合锚技术行关节后盂唇关节折叠缝合治疗16例肩关节复发性后半脱位患者资料,男12例,女4例;年龄18~37岁,平均22岁;11例为后盂唇全层撕裂(其中2例合并上盂唇自前向后的撕脱,7例合并后关节松弛),5例为后盂唇部分撕裂(均合并后关节松弛)。术后肩关节外展30°使用支具固定6周,防止肩关节内旋;术后2~3个月全范围主、被动活动,术后6个月恢复正常运动。使用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ry, ASES)评分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UCLA)最终结果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使用ASES评分中的不稳定评分评价肩关节稳定性。结果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9个月(范围,12~36个月)。ASES肩关节不稳定评分由术前(7.6±1.6)分降低到术后12个月(2.0±1.2)分;ASES评分由术前的(45.9±9.8)分提高到(85.8±6.1)分,其中疼痛评分由术前的(18.9±5.4)分提高到(40.9±4.2)分,生活功能评分由术前的(27.0±7.8)分提高到(44.9±3.4)分;UCLA评分由术前的(16.1±4.5)分提高到(31.9±2.6)分;以上各指标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562、39.937、22.063、17.875、15.813,均P<0.001)。术后12个月,1例患者拳击运动时有疼痛,所有患者肩关节无力感及不稳症状明显好转,无一例出现不稳复发;MRI示缝合的后盂唇撕裂愈合。结论关节后盂唇关节折叠缝合能修复盂唇损伤、恢复后关节紧张,折叠缝合形成的盂唇关节复合体增加肩胛盂的后阻挡作用,能够有效治疗肩关节复发性后半脱位,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

  • 标签: 肩关节 肩脱位 关节镜检查 缝合锚 关节囊
  • 简介:目的观察指屈肌腱Ⅱ区缝合后早期主动活动预防肌腱粘连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核心津套圈缝合联合周边Halsted缝合法临床治疗71例98指,术后早期主动活动,定期随访,将随访结果与其他缝合方法进行对应分析比较。结果优良率达97.8%。在随访期各阶段本法均优于其他缝合方法。结论津套圈核心缝合联合Halsted周边缝合术后可早期主动活动,粘连率低,疗效显著。

  • 标签: 早期主动活动 指屈肌腱 肌腱粘连 缝合方法 预防 联合
  • 简介:目的探讨自行设计的肌腱缝合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肌腱缝合方法缝合手的屈指肌腱36例,其中男29例,女7例;年龄20~85岁,平均38岁。其中2区肌腱断裂14例14条肌腱断裂,3区7例12条肌腱断裂,4区4例9条肌腱断裂,5区肌腱断裂11例33条,共缝合肌腱68条。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8个月,平均22个月,36例病例共68条肌腱全部修复成功,无肌腱再断裂和肌腱黏连发生,平均每条肌腱缝合时间为14min。结论自行设计的肌腱缝合方法临床治疗效果好。

  • 标签: 肌腱 缝合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关节穿刺针联合缝合钩全内缝合与半月板Fast-Fix缝合器治疗腘肌腱裂孔区半月板损伤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腘肌腱裂孔区半月板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16例;年龄16~44岁[(28.0±7.8)岁]。25例采用关节穿刺针联合缝合钩全内缝合治疗(穿刺针缝合钩组),23例采用关节镜下半月板Fast-Fix缝合器治疗(Fast-Fix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及国际膝关节文献编制委员会(IKDC)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末次随访时采用MRI检查评估半月板愈合情况。随访期内观察两组并发症(感染、腘肌腱损伤及异物激惹等)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4~36个月[(25.8±2.5)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两组间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和IKD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个月穿刺针缝合钩组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和IKDC评分分别为(96.7±3.8)分、(4.3±1.6)分、(95.5±5.4)分,显著高于Fast-Fix组的(93.3±1.6)分、(3.6±0.8)分、(91.9±0.8)分(P均<0.05)。末次随访时穿刺针缝合钩组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和IKDC评分分别为(99.6±1.3)分、(6.1±0.8)分和(99.4±0.2)分,显著高于Fast-Fix组的(94.5±1.6)分、(4.8±0.2)分和(97.4±0.5)分(P均<0.01)。两组内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和IKDC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P均<0.01)。末次随访时MRI显示穿刺针缝合钩组半月板愈合率为92%(23/25),高于Fast-Fix组的70%(16/23)(P<0.05)。随访期内穿刺针缝合钩组无一例出现并发症;Fast-Fix组6例[26%(6/23)]出现膝关节后外侧肌肉不适感,考虑与腘肌腱损伤或异物激惹有关。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腘肌腱裂孔区半月板损伤,关节穿刺针联合缝合钩全内缝合较半月板Fast-Fix缝合器治疗具有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半月板愈合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等优势。

  • 标签: 关节镜检查 缝合技术 半月板 腘肌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肩胛上神经联合腋神经阻滞治疗粘连性肩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于通辽市医院疼痛门诊就诊的粘连性肩关节炎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痛点注射组和神经阻滞组,每组60例。痛点注射组采用痛点注射治疗,神经阻滞组采用肩胛上神经联合腋神经阻滞治疗,两组治疗均为1次/周,共治疗3次。所有患者均辅以功能锻炼。观察患者治疗前及首次治疗后1周、2周、3周、1个月、3个月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肩关节功能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患病侧别、病程、治疗前VAS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肩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均<0.05)。神经阻滞组治疗后VAS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均较痛点注射组有更明显改善(P均<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肩胛上神经联合腋神经阻滞治疗粘连性肩关节炎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神经传导阻滞 超声成像 肩关节,疼痛 肩胛上神经 腋神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肩关节利用肱二头肌长头肌腱(LHBT)转位重建肩关节关节修复巨大肩袖撕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巨大肩袖撕裂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38例;年龄50~75岁[(62.5±4.8)岁]。在关节利用LHBT转位行肩关节关节重建。记录和评估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肩关节活动度(前屈、外展、外旋)、肩-肱距、视觉模拟评分(VAS)、Constant-Murley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借助MRI评估末次随访时重建结构的完整性以及肩袖再撕裂发生率。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3~25个月[(18.2±4.3)个月]。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前屈为(149.5±7.8)°,外展为(162.0±6.6)°,外旋为(60.6±11.8)°,肩-肱距为(7.4±0.6)cm,VAS为1.0(0.0,1.0)分,Constant-Murley评分为(90.5±2.6)分,ASES评分为(90.8±4.2)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前屈:(73.8±5.3)°,外展:(85.8±5.5)°、外旋:(34.3±5.8)°,肩-肱距:(5.9±0.8)cm,VAS:6.5(6.0,7.0)分,Constant-Murley:(41.8±5.4)分,ASES评分:(41.4±6.1)分](P<0.01)。56例患者末次随访时重建结构完好,7例患者重建结构小撕裂予以翻修,1例患者重建失败予以翻修,肩袖修补术后再撕裂率13%(8/64)。患者术后无明显手术并发症出现,切口无感染。结论利用LHBT转位重建肩关节关节修复巨大肩袖撕裂,安全可靠,可有效改善关节活动度,并减轻患肩关节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

  • 标签: 肩关节 关节镜检查 腱转移术 关节囊
  • 简介:摘要本次研究主要分析推拿结合痧点放血治疗肩胛肌腱炎的疗效观察。肩胛肌腱炎为针灸推拿科一种临床常见病,临床常表现为病变部位疼痛、压痛、炎症反应、牵拉疼痛、肌腱炎性水肿,颈项及病变侧肩部活动障碍等。选取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月针灸推拿科肩胛肌腱炎的患者5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单一推拿手法治疗,实验组采用推拿结合痧点放血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组内对比发现,对照组有效率为72.0%,治疗组有效率为100%,经过一周治疗后,对照组有效率为80.0%,治疗组有效率为100%,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人从事针灸推拿临床近三十年时间,逐步摸索出一套推拿结合痧点放血治疗肩胛肌腱炎的治疗方案,并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肩胛肌肌腱炎 痧点放血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内固定治疗肩胛胸壁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12例肩胛胸壁关节骨折行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均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所有病例均在术后进行8-24个月随访,骨折均已完全愈合,功能恢复按Neer标准评定,优9例,满意2例,不满意1例。结论手术内固定治疗肩胛胸壁关节骨折可以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为患者早日进行功能锻炼提供有力的支持。

  • 标签: 肩胛胸壁关节 肩胛骨骨折 肋骨骨折
  • 简介:为了解肌腱缝合线的生物相容性,在细胞毒性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全身急性毒性试验、热原试验、皮肤刺激试验、溶血试验等生物学研究.根据标准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显示人工肌腱缝合线的急性毒性试验、溶血试验、热原试验、皮肤刺激试验均为阴性,表明此种缝合线的生物相容性良好,是理想的医用生物材料.

  • 标签: 缝合线 生物相容性 肌腱 溶血试验 皮肤刺激试验 热原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改良双线Kessler连续缝合法在端对端肌腱修复中的生物力学性能,并与其他常用缝合技术进行比较。方法:选取40只成年白猪后足共40束肌腱,随机分为四组,每组应用不同的肌腱修复技术,分别为:改良双线Kessler连续缝合法、改良双线Kessler法、Tsuge法和Tang法。评价指标包括2毫米裂隙抗张强度、断裂抗张强度和肌腱韧度。结果:改良双线Kessler连续缝合法在断裂抗张强度(150.25 ± 10.50 N)、2毫米裂隙抗张强度(100.30 ± 8.20 N)以及肌腱韧度(12.55 ± 1.25 N/mm)方面均优于其他三种缝合法。结论:改良双线Kessler连续缝合法在肌腱抗张力和韧度方面表现出优异的生物力学性能,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潜力,尤其适合于需要早期肌腱活动的患者。

  • 标签: 肌腱修复,改良双线Kessler缝合法,生物力学研究,肌腱强度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关节镜治疗肩关节周围钙化性肌腱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的120例肩关节周围钙化性肌腱炎患者,运用摸球法分成实验组和常规组,实验组采用关节钙化灶清理术进行治疗,常规组采用常规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以及对比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实验组患者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关节镜治疗肩关节周围钙化性肌腱炎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增加肩关节活动范围和力度,促进肩关节功能的尽快恢复。

  • 标签: 关节镜 肩关节功能 钙化性肌腱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报道改良Mason-Allen缝合技术修复Ⅰ和Ⅱ区指伸肌腱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改良的Mason-Allen缝合技术修复Ⅰ和Ⅱ区指伸肌腱150例230指.结果术后观察,伤指均未发生肌腱再断裂;大部分伤指屈伸运动功能恢复近乎完全,无需行肌腱松解术.少数伤指合并骨折,固定时间较长,因此,肌腱粘连较重,进行了肌腱松解术.结论改良Mason-Allen缝合技术修复Ⅰ和Ⅱ区指伸肌腱损伤效果满意,可应用于临床.

  • 标签: Mason—Allen缝合技术 伸肌腱 肌腱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髌骨骨道肌腱编织缝合治疗双侧股四头肌肌腱止点断裂的疗效。方法选取松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双侧股四头肌肌腱止点断裂患者7例,采用经髌骨骨道肌腱编织缝合修复治疗,应用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Lysholm 评分逐渐增加,术后4、8、12周Lysholm 评分分别为(43.79±13.96)分、(63.13±8.89)分、(93.38±5.81)分,均高于术前的(21.13±6.77)分(t=9.12、7.23、5.31,均P < 0.05)。治疗后VAS评分逐渐降低,术后4、8、12周VAS评分分别为(6.60±0.50)分、(4.50±1.10)分、(3.0±0.90)分,均低于术前的(8.60±0.81)分(t=6.34、7.52、4.13,均P < 0.05)。术后随访6~12个月,双侧股四头肌肌力均为5级,可正常行走及上下楼梯。结论经髌骨骨道肌腱编织缝合治疗双侧股四头肌腱止点断裂,术后肌腱与骨贴敷紧密,固定可靠,疗效确切。

  • 标签: 四头肌 肌腱病变 髌骨 缝合技术 疼痛测定 肌力
  • 简介:目的:探讨肩关节镜手术治疗冈上肌腱钙化性肌腱炎的疗效。方法术前24例均进行三维CT病变定位。术前均在门诊进行美国肩与肘协会评分系统(Americanshoulderandelbowsurgeonsscores,ASES)功能评估、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疼痛评分、肩关节前屈上举、外旋功能评分、及满意度评估;术后门诊随访时,再行同样的功能评估。术中发现24例钙化灶位于冈上肌腱,均行钙化灶清除术、肩峰下滑切除及肩峰成形术。所有患者术中均取部分沉着物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术后伤口平均长度为0.53cm。病理结果显示为钙化物沉积形成实体,大量炎性细胞增生。24例术后平均随访(21.6±12.2)(3~40)个月。ASES评分由术前的(50.42±10.10)分提高至术后的(86.50±5.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10,P=0.00)。肩关节上举由术前(83.75±12.99)°增加至术后(136.67±1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8,P=0.00)。肩关节外旋由术前(22.92±9.20)°增加至术后(38.33±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4,P=0.00)。满意度由术前(3.25±1.26)分增至术后(8.00±1.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90,P=0.00)。VAS疼痛评分由术前(7.75±1.33)分减少至术后(2.25±1.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12,P=0.00)。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在关节镜下作钙化灶清除、滑切除及肩峰成形术,是治疗冈上肌腱钙化性肌腱炎的一种微创、有效的方法,能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活动度。术前进行三维CT能很好地评估钙化物沉积的位置。

  • 标签: 肌腱病 关节成形术 关节镜 肩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