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长期以来,肺部疾病的诊断依靠X线、CT和气管镜,常规超声主要局限于胸腔积液、临近胸壁的肺外周性病变、肺实变或合并胸腔积液、肺不张的肺部病变的诊断,临床价值有限。随着新一代超声造影剂的出现,能显示实质性脏器组织和病灶内的血管及微血管情况,已应用于各个器官,尤其在肝脏中的应用甚至优于增强CT和MRI[1-2],但在肺部疾病中的诊断研究不多,在此对目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重点阐述超声造影在肺部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及对肺穿刺活检的指导价值。

  • 标签: 应用进展 病变超声 肺部病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估HRCT在诊断肺小气道病变方面的价值。 方法 选取了69名怀疑患有小气道病变的患者,时间为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所有患者均接受了HRCT、胸部X线片和螺旋CT检查,以比较它们在检测小气道病变特征方面的效能,包括细支气管壁增厚、马赛克征、树芽征、空气潴留征等。结果 高HRCT在检测小气道病变上表现最佳,其检出数量显著超过螺旋CT和胸部X线片,统计学分析也支持这一差异(P < 0.05)。结论 HRCT是一种高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用于明确诊断肺小气道病变,能清晰显示细支气管壁增厚、马赛克征、树芽征、空气潴留等征象,因此广泛推荐在临床运用。

  • 标签: HRCT 小气道病变 影像学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估HRCT在诊断肺小气道病变方面的价值。 方法 选取了69名怀疑患有小气道病变的患者,时间为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所有患者均接受了HRCT、胸部X线片和螺旋CT检查,以比较它们在检测小气道病变特征方面的效能,包括细支气管壁增厚、马赛克征、树芽征、空气潴留征等。结果 高HRCT在检测小气道病变上表现最佳,其检出数量显著超过螺旋CT和胸部X线片,统计学分析也支持这一差异(P < 0.05)。结论 HRCT是一种高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用于明确诊断肺小气道病变,能清晰显示细支气管壁增厚、马赛克征、树芽征、空气潴留等征象,因此广泛推荐在临床运用。

  • 标签: HRCT 小气道病变 影像学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总结分析肺部孤立性空洞病变的螺旋CT表现,为临床诊断和鉴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本院经病理或临床资料确诊的30例肺部孤立性空洞病变患者,对其病变的螺旋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肺部孤立性空洞病变中肺结核空洞15例,肺脓肿7例,肺癌5例,肺曲霉菌感染2例,韦格肉芽肿1例。CT诊断准确率86.67%(26/30),其中2例肺结核、1例肺癌、1例韦格肉芽肿未做出正确诊断。结论螺旋CT扫描对肺部孤立性空洞病变多数可以作出正确诊断,对于不典型病变应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

  • 标签: 肺空洞 孤立性 螺旋CT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部CT和支气管镜检查应用于肺部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具体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9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肺部病变患者47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先后予以CT、支气管镜检查等诊断,并对不同诊断结果进行统计。结果肺部CT诊断显示肺部炎症18例,支气管扩张12例,肺部肿瘤9例,肺大泡7例,其他1例;支气管镜检查显示肺部炎症16例,支气管扩张15例,肺部肿瘤10例,肺大泡5例,其他1例。支气管镜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95.74%,较肺部CT相对更高,但二者的诊断结果对比并未发现明显统计学意义(X?=1.85,P>0.05)。结论肺部CT和支气管镜检查均对肺部病变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临床上应将二者加以结合,尽可能降低误诊或漏诊几率,确保救治工作的及时有效进行。

  • 标签: 肺部CT 支气管镜检查 肺部病变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地对比在肺部病变的诊断中应用常规胸片肺部体检与64层螺旋CT低剂量薄层肺部检查的实际效果。方法2014年1月~2015年10月,选取我院收治的45例经病理检查得以确诊的肺部病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首先对患者行64层螺旋CT低剂量薄层肺部体检并将检查结果列入观察组,然后对患者行常规胸片肺部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列入对照组,对比两组检出率。结果观察组的检出率是93.3%,对照组的检出率是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部病变的诊断中,与常规胸片肺部检查比较,64层螺旋CT低剂量薄层肺部体检的检出率更高,可普及使用。

  • 标签: 肺部病变 常规胸片肺部体检 64 层螺旋 CT 低剂量薄层肺部检查
  • 简介:摘要肺部粟粒性病变,是日常工作中较常见的病变肺部粟粒性病变,一般是指肺内有2~3mm之大小结节状影,罗精心策划集或稀疏的分布于两肺或肺野之某一局部区域,所以有弥漫性与局限性之分。但是,两都也并非是绝对不变,可因各种因素互相变化。能引起肺部粟粒性病变的原因很多,因此要首先了解那些病变能引起肺部粟粒性改变,进而确定粟粒性病变之范围,然后再具体的进行分析,并研究它与周围组织器官的联系。

  • 标签: 肺部栗粒性 病变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肺部磨玻璃样病变(pureground-glassopacity,pGGO)的临床特点,探讨肺部磨玻璃样病变与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与外科治疗效果。方法15例无相关临床症状及体征,体检胸部CT检查提示肺部磨玻璃样病变患者作为研究组,随访3-6月病灶无变化、不能排除恶性病变者行外科手术治疗;另选择体检胸部CT提示肺部磨玻璃样病变患者15例,未积极行手术治疗,在随访1~3年期间出现咳血、胸痛,咳嗽等相关临床症状及体征后,行手术治疗。结果研究组中10例为早期肺腺癌,1例鳞癌,2例结核球,1例非典型腺瘤样增生,1例炎症样病变,11肺癌病人中术后病理纵隔内淋巴结均无转移,常规化疗人数4例,5年生存11例,其中2例复发转移。对照组中12例为肺腺癌,1例鳞癌,1例结核球,1例转移性病灶,13例肺癌中术后病理纵隔内淋巴结转移5例,常规化疗9例,5年生存9例,其中7例复发转移。研究组恶变率(73.33%),随访5年生存率(100%),5年复发、远处转移率(18%);对照组恶变率(86.67%),随访5年生存率(69.23%),5年复发、远处转移率(53.85%),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部磨玻璃样病变多为早期肺腺癌表现,建议早期手术治疗,提高预后及生存期。

  • 标签: 肺部磨玻璃样病变 早期肺癌 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肺部病变复查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28例常规剂量(130KV、90mAs)CT扫描有肺部病变的患者,治疗后需复查时使用低剂量(110KV、36mAs)CT扫描,前后对比肺部不吸收病变或未吸收病变的数目、形态、大小及边缘情况及肺部基本病变的显示。结果两种扫描方式对对病灶数目、形态、大小及边缘的显示无明显差异,对渗出、增殖、纤维化、钙化、肿块、空洞及空腔等肺部基本病变的显示也无明显差异,同时受检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明显降低。结论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肺部病变的显示很有价值,提倡在肺部病变的复查中广泛应用。

  • 标签: 低剂量CT 肺部病变 复查
  • 简介:目的通过安全的肺穿刺对肺部病变取得病理诊断,从而更正确有效的冶疗.方法应用介入性B超技术,以活检枪对肺部占位性病变进行穿刺活检.结果穿刺了58例,一次确诊57例,确诊率98.28%.结论以活检枪对肺部占位性病变进行穿刺活检,损伤小,安全性好,确诊率高,是比较好的活检方法.

  • 标签: 活检枪 肺穿刺 诊断 肺部占位性病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CT与普通放射诊断方法在肺部病变中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本院经CT诊断的肺部肿瘤患者50例和X线胸片诊断的肺部肿瘤患者49例,分为CT组和X线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特异性及灵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影像学表现肺叶一侧或全肺不张、影像呈毛刺或锯齿状方面,CT组和X线组出现差异,检查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诊断肺癌、肺部肿瘤上两组的敏感度、特异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诊断肺部病变及肿瘤上,应用CT检查具有更好的临床诊断准确率,可以清晰显示患者的肺部组织病变情况,提供科学的诊断依据,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CT检查 放射检查 肺部病变 诊断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