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神经母细胞患者化疗后的护理方法,并评估其对患者恢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选取近三年内接受化疗的神经母细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医疗记录分析和患者访谈,收集关于化疗后护理措施的数据,包括护理程序、患者遵从性和并发症处理。利用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发现,针对化疗后的特定护理措施能显著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要发现包括营养支持、疼痛管理和心理支持在内的综合护理对患者恢复有显著帮助。统计数据显示,实施综合护理方案的患者在生活质量评分上显著高于未实施的群体。结论:针对神经母细胞患者的化疗后护理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促进恢复的关键。综合护理措施,包括营养、疼痛管理和心理支持,对减少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有显著效果。建议在神经母细胞患者的治疗计划中加入这些护理措施。

  • 标签: 神经母细胞瘤 化疗后护理 生活质量 并发症管理 综合护理策略。
  • 简介:摘要神经母细胞(neuroblastoma,NB)是儿童期最常见的颅外实体肿瘤,是一种具有高度异质性的复杂疾病。本研究归纳NB的起源、自然消退、转移、治疗及液体活检等近期相关研究,希望为国内同行概览NB研究热点及其最新进展提供帮助。

  • 标签: 神经母细胞瘤 自然消退 肿瘤转移
  • 简介:摘要嗅神经母细胞(olfactory neuroblastoma,ONB)是来源于嗅神经上皮的恶性神经外胚层肿瘤。随着近年新的诊断标志物的出现以及分子病理技术的成熟应用,ONB的病理诊断也有了一些新的变化,本文对ONB临床病理特征和临床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提高病理诊断水平和更好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神经母细胞(neuroblastoma,NB)是儿童最常见的颅外实体。NB具有高度异质性,与肿瘤组织学分类和分化状态相关,其中节细胞神经代表已完全成熟和分化的NB。分化疗法通过诱导NB细胞重新分化,在不影响正常细胞和组织的情况下,减少了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在高危NB患者的维持治疗方面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因此,研究影响NB细胞分化的关键分子和信号通路对于进一步明确NB的发病机制和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该文总结了NB细胞分化相关的重要分子、信号通路和诱导分化治疗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儿童 神经母细胞瘤 分化 分化治疗
  • 简介:摘要该文报道了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外阴血管肌纤维母细胞。MRI表现为外阴边界清楚的孤立性肿块,与周围肌肉相比,T1WI呈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DWI呈高信号,ADC图显示扩散不受限,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渐进性强化,不伴有邻近组织浸润及淋巴结转移。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研究放疗同期联合肿瘤治疗电场(TTF)治疗恶性胶质时,TTF阵列对放疗摆位精度的影响。方法使用kV级锥形束CT(CBCT)以及X射线容积成像系统(XVI),分别对29例常规放疗患者和12例TTF同步放疗患者进行放疗摆位验证分析,在左右(Lat)、头脚(Lng)和胸背(Vrt)、侧旋(Roll)、侧倾(Pitch)和旋转(Rtn)6个方向上评估放疗摆位中心和治疗计划中心的误差。根据摆位误差数据重新确定计划中心点,并在不改变射野参数的条件下,重新计算剂量分布,评估计划靶区(PTV)和临床靶区(CTV)的V40、Dmean、D98%、D2%,以及头皮组织的Dmean、D20 cm3、D30 cm3。结果行TTF同步放疗的患者在佩戴TTF阵列时,摆位误差朝脚方向平均增加了2 mm,最大增加了3.5 mm;朝背方向平均增加了1.3 mm,最大增加了2.7 mm;Roll和Rtn方向的摆位误差均向一侧增加了1.1°。PTV的V40最大下降了4.78%,D98%最大下降了6%,头皮的Dmean最大增加2.6%,D20 cm3最大增加3.2%,D30 cm3最大增加3.5%。CTV及PTV其余剂量参数偏差均在2%以内。结论TTF阵列对患者的Lng和Vrt方向的摆位误差有较明显的影响,并且增加了Roll和Rtn方向的摆位难度,Lat方向和Pitch方向无明显误差;摆位误差过大会明显降低PTV的剂量。

  • 标签: 肿瘤治疗电场 胶质母细胞瘤 影像引导治疗 摆位验证
  • 简介:摘要高危神经母细胞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目前多采取多学科综合诊治,放疗是巩固治疗的一部分。对于原发灶完整切除者,照射剂量常规选择21~23.4 Gy;肿块不完全切除患者的照射剂量仍需要进一步探讨。初诊已经合并远处转移的患者,复发多见于初诊受累的骨病灶。目前转移灶照射原则是:针对经过诱导化疗后,间位碘代苄胍(MIBG)摄取仍然阳性的转移灶,或者摄取阴性但仍有高危复发风险的转移灶进行放疗。在缺乏MIBG检查手段的前提下,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可能协助筛选需要照射的转移病灶。放疗晚期不良反应主要是轻度骨肌肉不良事件,第二原发肿瘤发生率短期随访内未观察到明显升高。

  • 标签: 神经母细胞瘤 放射疗法 原发灶 转移灶 不良反应
  • 作者: 凌人男 李韧 张金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磁共振成像》 2023年第01期
  • 机构:深圳市人民医院(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深圳 518020,深圳市人民医院(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深圳 518020
  • 简介:摘要:病史摘要 患者,男性,52岁,因“腰背部疼痛伴右腿下肢抽痛1周”入院。既往于2019年6月因“(左侧额颞岛叶)上皮样胶质母细胞”行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左侧额颞岛叶)上皮样胶质母细胞(IDH野生型 WHO Ⅳ级)。术后常规行放疗及长期化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肝母细胞作为儿童常见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在儿童的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中的的发病率高发50%-60%。肝母细胞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待出现腹部肿块、典型肝病症状后,临床通过专业检查能够确诊。肝母细胞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在现阶段医学化疗与手术手段不断改进的情况下,儿童肝母细胞能够治愈,且预后较好。基于此,文章对儿童肝母细胞临床特征、诊治疗效及预后危险因素展开分析,以为相关治疗方案的拟定、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 标签: 儿童肝母细胞瘤 临床特征 诊治疗效 预后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AITL)是一种独特的外周T细胞淋巴亚型,仅占非霍奇金淋巴的1%~2%,其主要病理形态特点为滤泡树突状细胞和高内皮小静脉显著增生,伴多形性炎性细胞浸润,小-中等大小透亮肿瘤细胞簇状增生围绕于血管周围。近年来学者们通过高通量测序或临床前模型等方法,对AITL的发病机制尤其是分子遗传学机制做了深入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各基因突变的潜在作用机制。AITL总体预后差,生存期短,传统化疗方案总体生存率低。但随着对AITL分子遗传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一些新型药物或疗法已尝试用于复发难治性AITL患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本文旨在归纳总结AIT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分子遗传机制的研究进展,以加强对该病的充分认识,并对其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做汇总综述,为临床诊治AITL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平均表观传播扩散MRI(mean apparent propagator-MRI, MAP-MRI)与动态对比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MRI, DCE-MRI)在鉴别胶质母细胞(glioblastoma, GBM)与脑转移(brain metastases, BM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经手术病理确诊的GBM[异柠檬酸脱氢酶野生型(isocitrate dehydrogenase-wildtype, IDH-wt)]患者27例及经手术病理确诊或临床随访证实的BMs患者24例行常规MRI序列及扩散频谱成像(diffusion spectrum imaging, DSI)与DCE-MRI检查,DSI经解析得到MAP-MRI的各参数图,DCE-MRI经西门子工作站处理后得到多个参数图。在各参数图上分别测量两组患者肿瘤实质区、周水肿区及对侧正常脑组织区的参数值。为了最小化个体差异,将各参数值除以对侧正常脑组织的值,得到各参数的相对值。采用卡方检验对两组患者的性别进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对两组患者的年龄、MAP-MRI及DCE-MRI各参数值及其相对值进行组间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采用DeLong检验以评估各参数值鉴别诊断的效能。结果GBM(IDH-wt)组与BMs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27和P=0.247)。GBM(IDH-wt)组患者肿瘤实质区的非高斯轴向(non-Gaussianity axial, NGAx)、非高斯垂直(non-Gaussianity vertical, NGRad)、返回轴概率(return to the axis probability, RTAP)、返回平面概率(return to the plane probability, RTPP)均高于BMs组,均方位移(mean square displacement, MSD)低于BMs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BM(IDH-wt)组患者周水肿区的相对转运常数(relative volume transfer constant, rKtrans)高于BMs,而相对渗出速率常数(relative the rate constant, rKep)低于BMs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实质区RTPP与NGAx是鉴别GBM(IDH-wt)与BMs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较高的单一参数,AUC分别为0.985、0.937,敏感度分别为0.963、0.926,特异度分别为0.917、0.833。结论MAP-MRI与DCE-MRI在鉴别GBM(IDH-wt)与BMs时表现出了较好的诊断价值,且肿瘤实质区的RTPP与NGAx可作为较好的影像学标记。

  • 标签: 胶质母细胞瘤 脑转移瘤 磁共振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 平均表观传播扩散磁共振成像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嗜酸细胞(renal oncocytoma,RO)的临床、影像及病理特点,加深对RO的认识,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七〇医院2021年1—3月收治的术前误诊为肾癌患者2例的影像、病理资料,复习文献并进行讨论。结果2例患者肿瘤均位于左,肿瘤长径分别为2.7 cm和3.2 cm,分别行后腹腔镜左肾部分切除术和后腹腔镜左根治性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RO。结论RO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术前诊断困难,增强CT有一定的鉴别意义,确诊有赖于病理结果。

  • 标签: 腺瘤,嗜酸粒细胞 误诊 肾肿瘤 诊断,鉴别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病理学,临床 肾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眼动脉灌注化学药物治疗对眼内中晚期视网膜母细胞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共纳入60例眼内中晚期视网膜母细胞患者。采用对比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接受经眼动脉灌注化学药物治疗,对照组接受全身静脉化学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及不良反应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眼动脉灌注化学药物治疗组眼内中晚期视网膜母细胞的总有效率为80%,其中完全缓解率为50%,部分缓解率为30%。对照组眼内中晚期视网膜母细胞的总有效率为60%,其中完全缓解率为30%,部分缓解率为30%。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为结膜充血:10例患者出现,持续时间平均为2天。眼睑水肿:5例患者出现,持续时间平均为3天,且均能自行缓解。结论:经眼动脉灌注化学药物治疗可有效提高眼内中晚期视网膜母细胞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全身静脉化学治疗。此研究结果为临床中晚期视网膜母细胞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 标签: 经眼动脉灌注化学药物治疗 视网膜母细胞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 CT 与磁共振成像诊断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的价值。方法:选入 2021年1月 -2022年1月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进行检查的 49 例高度疑似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 儿童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49 例儿童都进行 CT 和磁共振成像检查。以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 CT、磁共振成像诊断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结果、诊断价值分析、影像学特点。结果:病理诊断 43 例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CT 诊断 35 例,磁共振成像诊断 41 例。磁共振成像诊断的敏 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都比 CT 诊断高,其中敏感度、准确率差异均有统计学 意义(P

  • 标签: CT与磁共振 成像诊断 儿童中枢神经 神经母细胞瘤
  • 作者: 赵红姝 魏文斌 张旭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3年第01期
  • 机构: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眼内肿瘤诊治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730,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730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视网膜母细胞(RB)视神经侵犯的影像学检查与临床病理学检查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2017年11月至2022年1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确诊为RB并行眼球摘除手术的15例患儿15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9例9只眼,女性6例6只眼;年龄(1.75±1.61)岁。所有患眼国际RB眼内分期为E期。15例患儿中,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7例;视网膜脱离呈闭合"漏斗状"且肿瘤触及晶状体后囊2例;肿瘤触及晶状体达后房6例。所有患儿均行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其中,行CT检查4例,MRI检查4例,同时行MRI及CT检查7例。所有患儿均行眼球摘除手术,取眼球制作石蜡切片,取带有球后视神经组织的眼球矢状切面切片行病理学检查。手术后对比分析影像学与临床病理学诊断RB视神经侵犯的一致性。影像学诊断依据为视神经增粗和(或)强化。病理学诊断依据为RB肿瘤细胞跨越筛板生长。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影像学检查的诊断能力,并基于混淆矩阵得出影像学检查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PPV)及其95%可信区间(CI)。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检验影像学检查与病理学检查的一致性。结果15例患儿均经病理学检查诊断为RB。15例患儿中,影像学诊断RB视神经侵犯7例,无视神经侵犯8例;手术后病理学诊断RB视神经侵犯12例,无视神经侵犯3例。其中,影像学检查与病理学检查结果一致者4例,MRI及CT检查的灵敏度和PPV分别为0.33(95%CI 0.11~0.64)及0.57(95%CI 0.20~0.88)。MRI及CT检查诊断能力的AUC分别为0.51(95%CI 0.24~0.77)和0.52(95%CI 0.25~0.78),诊断准确性均较低。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MRI及CT检查的ICC分别为0.61(95%CI 0.97~0.87)和0.63(95%CI 0.12~0.88);两者与病理学检查的一致性均为中等水平。结论与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MRI及CT检查对RB视神经侵犯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均较低,两者与病理学检查的一致性仅为中等水平。

  • 标签: 视网膜母细胞瘤 视神经筛板后侵犯 影像学检查 病理学检查
  • 简介:摘要该文报道了1例右肾透明细胞癌切除术后12年咬肌转移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患者男,65岁,颈部CT表现为右侧咬肌团块状软组织密度肿块,密度不均,内见片状囊状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囊性部分未见强化。颈部MRI表现为实性部分T1WI呈稍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呈稍高信号,ADC呈低信号。病理诊断:透明细胞癌咬肌转移

  • 标签: 咬肌 转移瘤 肾透明细胞癌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治疗T淋巴母细胞淋巴(T-LBL)继发伴TP53、RUNX1突变的治疗相关急性髓系白血病(t-AML)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例ASCT治疗T-LBL继发伴TP53、RUNX1突变的t-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男性,30岁。2020年6月因确诊前体T细胞淋巴母细胞淋巴8年余、发热2周入院。经骨髓细胞形态学、骨髓活组织检查免疫组织化学、免疫分型、染色体和白血病基因检查,明确诊断为伴TP53、RUNX1突变t-AML。患者T-LBL继发t-AML确诊后,予阿扎胞苷联合中剂量阿糖胞苷化疗,截至2022年1月,该患者尚在治疗中,但一直处于未缓解状态。结论ASCT可能增加t-AML的患病风险,阿扎胞苷治疗t-AML优于传统化疗方案。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治疗相关急性髓系白血病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52岁男性的睾丸恶性大细胞钙化型支持细胞。组织学表现为肿瘤细胞排列成条索状,细胞多角形,具有丰富的嗜酸性胞质,核仁清晰,核分裂象易见。间质黏液样变,多量钙化伴中性粒细胞浸润。可见脉管侵犯。免疫组织化学显示:α抑制素、S-100蛋白、Calretinin阳性表达。肿瘤425基因panel二代测序显示:PRKAR1A第8号外显子第648位碱基缺失c.648del(p.A217Qfs*5)突变。该病非常罕见,目前随访18个月,患者出现了广泛转移,提示病理医师在工作中需注意罕见的该肿瘤提示为恶性的组织学特征,并加强随诊。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