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它具有高风险、高死亡率的特点。在护理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突发事件,护理效果和能力对患者的康复有很大影响。因此,护士在面对急危重病人时,不仅需要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还需要急救护理技能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及时有效地治疗和护理病人。情境体验式教学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使护生在一定情境下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关注护生的体验和感受,帮助护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就重症护理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应用方法进行探讨。

  • 标签: 肿瘤 重症护理教学 情境教学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儿童肿瘤相关与非肿瘤相关脓毒症的临床特征与预后。方法回顾性总结2016年8月至2019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768例脓毒症患儿资料,根据是否存在肿瘤性疾病,分为肿瘤相关脓毒症组(135例)与非肿瘤相关脓毒症组(633例);前者又根据肿瘤类型分为血液系统肿瘤组(80例)、实体瘤组(43例)和噬血细胞综合征组(12例)。采用t检验、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U检验)或χ2检验比较组间临床特征、主要治疗措施和住院病死率差别。结果768例脓毒症患儿中,肿瘤相关脓毒症患儿135例,占17.6%。肿瘤相关脓毒症组消化道感染比例[43.0%(58/135)比28.6%(181/633),χ2=10.718,P=0.001]、血液感染[29.6% (40/135)比17.1%(108/633), χ2=11.297,P=0.001]、皮肤软组织感染[22.2%(30/135)比4.1%(26/633), χ2=54.013,P<0.01]明显高于非肿瘤相关脓毒症组;肿瘤相关脓毒症组患儿入PICU后首次血红蛋白[71(61,83)比106 (92,116) g/L, Z=13.594, P<0.01]、白细胞计数[1.4(0.3,5.2)比9.8(5.8,15.1)×109/L,Z=11.213,P<0.01]、血小板计数[51(15,121)比286(192,384)×109/L,Z=13.336, P<0.01]、中性粒细胞[0.449(0.170,0.730)比0.683(0.537,0.800),Z=5.974,P<0.01]和CD19+细胞[0.106(0.008,0.274)比0.325(0.224,0.454), Z=6.555, P<0.01]明显低于非肿瘤相关脓毒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反应蛋白[82(25,155)比36(11,86) mg/L,Z=-5.257, P<0.01]、降钙素原[1.5(0.3,12.0)比0.8(0.2,4.0) μg/L, Z=-2.767,P=0.006]、CD8+细胞[0.329(0.253,0.514)比0.209(0.156,0.275), Z=-5.699, P<0.01]、白细胞介素(IL)-6[0.1(0.1,522.4)比0.1(0.1,0.1)ng/L,Z=-2.747,P=0.006]、IL-8[0.1(0.1,177.0)比0.1(0.1,4.5)ng/L,Z=-2.087, P=0.037]、IL-10[0.1(0.1,42.7)比0.1(0.1,6.6)ng/L, Z=-2.148, P=0.032]明显高于非肿瘤相关脓毒症患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肿瘤相关脓毒症组需要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34.8%(47/135)比16.9%(107/633), χ2=26.267,P<0.01]和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83.0%(112/135)比66.2%(419/633), χ2=14.667,P<0.01]支持的比例均高于非肿瘤相关脓毒症组。住PICU期间,肿瘤相关脓毒症患儿发生真菌感染比例高于非肿瘤相关脓毒症[14.1%(19/135)比0.5%(3/633),χ2=73.965,P<0.01];器官功能障碍个数多于非肿瘤相关脓毒症组[3(2,5)比2(1,3)个,Z=-6.988,P<0.01]。肿瘤相关与非肿瘤相关脓毒症患儿的住院病死率分别为36.3%(49/135)和9.3% (59/6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000,P<0.01);血液系统肿瘤、实体肿瘤与噬血细胞综合征相关脓毒症病死率分别为35.0% (28/80)、32.6% (14/43)和7/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38,P=0.242)。结论肿瘤相关脓毒症患儿的感染部位、入PICU时炎症指标和合并感染病原菌与非肿瘤相关脓毒症存在差异。肿瘤相关脓毒症患儿病死率为非肿瘤相关脓毒症的4倍,应特别重视肿瘤性疾病合并感染的监测、评估及治疗策略。

  • 标签: 脓毒症 肿瘤 重症监护病房,儿科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肿瘤重症患者失禁性皮炎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入住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ICU的1 494例中发生失禁的19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轻度失禁性皮炎13例,中重度失禁性皮炎68例。采用自制调查表收集发生中重度失禁性皮炎患者的年龄、性别、诊断、营养评分、体重指数(BMI)、入住ICU的原因、PAT评分、Braden评分、愈合时间、失禁性皮炎的转归、原发病的转归、失禁的频率、失禁的类型、失禁的天数等因素,分析失禁性皮炎的发生与这些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AT评分、失禁的天数及失禁的频率是ICU失禁性皮炎的危险因素。结论肿瘤重症患者中PAT评分、失禁天数及失禁频率是发生失禁性皮炎的影响因素,应采取针对性预防护理措施。

  • 标签: 肿瘤重症患者 失禁性皮炎 现状调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针对肿瘤重症患者采用营养支持疗法结合护理的临床价值。 方法 研究资料为 2017年 1月 -2019年 7月本院收治的 62例肿瘤重症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微型营养评估 (MNA)评分、体质量指数 (BMI)以及性激素结合球蛋白 (HBG)和白蛋白 (ALB)水平均显著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 P< 0.05);常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87.10%)显著低于实验组患者( 96.77%),组间差异明显( P< 0.05)。结论 相较于常规护理,对肿瘤重症患者采用营养支持疗法结合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同时对患者的满意度也具有重大的影响效果。

  • 标签: 常规护理 营养支持疗法结合护理 护理满意度 肿瘤重症 MNA BMI HBG ALB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强护理在肿瘤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疗法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106例肿瘤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照组和研究组,各53例。两组均应用营养支持疗法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加强护理,对比护理后淋巴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体重、不良反应及护理总满意率。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淋巴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及体重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加强护理 肿瘤重症患者 营养支持疗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肿瘤重症患者严重感染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ICU肿瘤重症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为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护理方案。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感染症状消失时间、ICU住院时间更短,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当护理ICU肿瘤重症患者严重感染时,通过优质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ICU肿瘤危重症 严重感染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已经越来越成熟,已经广泛应用到各科室的紧急治疗中,对于多种危重疾病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CRRT是血液净化疗法,可以缓慢、连续的清除患者体内的溶质和水,更接近人体的生理机制功能,可以有效的保障肾脏灌注的前提下,进一步的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清除炎症因子介质,降低炎症因子,改善血流环境。在患者的实际临床应用过程中,有效的护理手段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状况,基于此,进行本文的研究探讨。因此,本文就连续肾脏替代疗法在(肿瘤重症急性肾衰治疗中的护理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CRRT 肿瘤 预防 急性肾衰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已经越来越成熟,已经广泛应用到各科室的紧急治疗中,对于多种危重疾病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CRRT是血液净化疗法,可以缓慢、连续的清除患者体内的溶质和水,更接近人体的生理机制功能,可以有效的保障肾脏灌注的前提下,进一步的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清除炎症因子介质,降低炎症因子,改善血流环境。在患者的实际临床应用过程中,有效的护理手段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状况,基于此,进行本文的研究探讨。因此,本文就连续肾脏替代疗法在(肿瘤重症急性肾衰治疗中的护理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CRRT 肿瘤 预防 急性肾衰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疗法治疗期间护理效果。方法:研究挑选2023年1月-2024年1月时间段中医院接收的50例肿瘤重症患者当作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方式进行分组,患者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营养支持疗法对症护理,观察效果。结果:在护理实施后,观察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血清转铁蛋白水品均比明显比对照组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肿瘤重症患者通过营养支持疗法对症护理可提高机体营养状况,预防不良反应。

  • 标签: 肿瘤重症 营养支持 护理效果 营养状况
  • 作者: 芦忠祥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2-07
  • 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广东省 广州市      510060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营养支持护理ICU肿瘤重症患者应用营养支持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50例ICU肿瘤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双盲法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营养支持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变化、淋巴细胞计数、体质量指数、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结果 观察组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各项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参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淋巴细胞计数、体质量指数、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各项指标变化均优于参照组,组间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肿瘤重症患者应用营养支持护理效果显著,可快速改善患者机体营养指标,缩短在ICU入住时间,减少机械通气时间,护理效果具备应用价值。

  • 标签: 营养支持护理 ICU肿瘤重症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泡灌洗液(BALF)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mNGS)在诊断肿瘤重症患者重症肺炎(SP)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8月期间江苏省肿瘤医院重症监护室42例SP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BALF-mNGS检测和病原微生物培养,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诊治过程,评价BALF-mNGS在诊断肿瘤重症患者SP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42例患者中,传统病原微生物培养阳性24例(57.14%),其中混合感染6例(14.29%),共检出31株病原菌;BALF-mNGS检测阳性36例(85.71%),其中混合感染29例(69.05%),共检出148株病原菌;BALF-mNGS检测的阳性率与2种及以上病原菌感染检出率均高于传统病原微生物培养[85.71%(36/42)比57.14%(24/42),χ2=8.400,P<0.05;69.05%(29/42)比14.29%(6/42),χ2=25.910,P<0.05]。以传统培养为"金标准",BALF-mNGS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分别为95.8%、27.8%、63.9%、83.3%。单因素分析显示,未见BALF-mNGS对病原菌检出率的影响因素存在(P>0.05)。结论在肿瘤重症患者SP中,BALF-mNGS对病原菌检出率高于传统培养方法,且干扰因素少,有助于指导肿瘤重症患者SP的诊断和治疗。

  • 标签: 肺泡灌洗液 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 肿瘤 重症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重症肿瘤手术患者术后应用舒适护理对患者的护理质量影响。方法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肿瘤患者68例,按照患者护理方式不同分成舒适组和常规组,各组患者34例,对比护理的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功能评分都有上升趋势,舒适组患者上升幅度比较大,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在重症肿瘤手术患者术后应用舒适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 标签: 舒适护理 重症 肿瘤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及研究肿瘤术后危重症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治疗的护理。方法:参与本次研究患者的数量为100例,时间范围2022年5月份至2023年5月份,分成甲组和乙组,甲组的患者提供肠外的营养护理,乙组的患者由肠内营养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情况以及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结果:通过对这100例患者提供不同的营养护理支持后,乙组患者的营养指标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好于甲组,显示P

  • 标签: 胃癌全切除 肠内营养支持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对营养治疗疗法治疗的护理在肿瘤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将52例肿瘤重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研究组(营养支持疗法治疗的护理),收治时间在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之间,对比两组患者护理优良率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优良率、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重症患者应用营养支持疗法治疗的护理效果极为显著,可推广。

  • 标签: 营养治疗疗法 肿瘤 重症 应用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对肿瘤重症患者应用营养支持疗法进行治疗后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在我院收治的肿瘤重症患者共 60例,依据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成常规组和干预组,其中常规组患者可应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营养支持疗法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本研究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总满意度 97.0%,对比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总满意度 82.3%更高,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肿瘤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加入对患者的营养支持干预,不但能够提高患者的身体免疫力水平,还增加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促进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值得被医护人员应用到临床护理中,并进一步推广和提倡。

  • 标签: 肿瘤 护理 营养支持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于肿瘤重症患者而言,选择应用营养支持疗法治疗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随机抽选在我院收治的应用营养支持疗法治疗的肿瘤重症患者(n=60),分别应用常规护理,以及综合护理,前者纳为对照组,后者纳为观察组,每组各30例,收治时间为2020.1-2021.1。将2组的营养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1周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均明显提升(P<0.05)。结论:对于应用营养支持疗法治疗的肿瘤重症患者,选择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营养情况的改善,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肿瘤重症 营养支持 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