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腹膜种植转移胃癌常见远处转移方式。作为胃癌终末期事件,发生腹膜转移胃癌患者往往已经失去手术根治机会,即使行外科手术切除,远期预后仍不理想。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腹腔化疗、腹腔热灌注化疗等临床诊疗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在多学科诊疗模式及围手术期综合治疗策略的支持下,一部分已经发生腹膜转移胃癌患者获得了根治性手术切除机会,提高了生活质量,延长了生存时间。考虑到近年胃癌腹膜转移治疗领域的进展,本文拟结合目前临床证据,对胃癌腹膜种植转移的临床诊疗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包括腹膜转移的影像学诊断、腹腔镜检查、腹膜转移的评估以及综合诊疗方案进行讨论。

  • 标签: 胃肿瘤 腹膜转移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根据最新的流行病学统计,胃癌位列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第2位,是我国国民健康的重大威胁。腹膜转移胃癌最常见的转移形式,是导致进展期胃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虽然学界已经针对胃癌腹膜转移制定了一套以全身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但仍有近半数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3年内死于胃癌腹膜转移。重大的临床需求促使我们必须优化胃癌腹膜转移的诊疗方案以期从根本上提高进展期胃癌患者的生存期。

  • 标签: 腹膜转移 胃癌/化学疗法 分子标志物 进展
  • 简介:摘要胃癌腹膜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最终导致以顽固性腹水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癌性腹膜炎是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其术前早期诊断及防治均比较困难。本文就胃癌腹膜转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胃癌 腹膜转移
  • 简介:目的利用人胃癌细胞SGC-7901建立裸鼠胃癌腹膜转移模型.通过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与胃癌腹膜转移相关的所有基因,探讨胃癌腹膜转移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胃癌细胞株SCG-7901细胞,并以此建立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收集原发灶和转移灶标本,提取RNA,制备探针,进行基因芯片杂交找出差异基因.结果共建立供实验所需的原位移植裸鼠模型15只.胃壁成瘤率为100%(15/15),发生腹膜转移率为40%(6/15).通过芯片杂交数据分析结果,计算Ratio(Cy3/Cy5,即转移灶/原发灶值).确定差异基因筛选标准为:Ratio≥2为上调基因,Ratio≤0.5为下调基因.实验发现192个上调基因和139个下调基因.结论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数百个胃癌腹膜转移的差异表达基因.上调基因在胃癌腹膜转移中起到了促进作用,而下调基因在胃癌腹膜转移中起到了抑制作用.实验结果为研究与胃癌腹膜转移的相关基因提供了依据与参考.

  • 标签: 胃癌 腹膜转移 基因芯片 动物实验
  • 简介:目的总结胃癌腹膜转移CT检查的影像学表现。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胃癌腹膜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行全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图像后处理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观察指标:(1)胃癌原发灶的CT检查影像学表现。(2)胃癌腹膜转移的CT检查诊断准确性及影像学表现。(3)淋巴结及其他腹腔脏器转移的CT检查影像学表现。(4)治疗及随访情况。根据患者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结果和患者意愿综合选择治疗方案。采用门诊、电话及信函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为患者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患者生存时间为治疗后至死亡或随访截止时间。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12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范围)表示。结果(1)胃癌原发灶的CT检查影像学表现:78例胃癌患者原发肿瘤部位:胃窦40例、广泛皮革胃11例、胃底贲门9例、胃小弯9例、胃窦体5例、胃大弯4例。78例胃癌均为T4期,其中T4a期43例,T4b期35例。(2)胃癌腹膜转移的CT检查诊断准确性及影像学表现:78例胃癌患者中,57例化疗前CT检查发现腹膜转移,15例行剖腹探查或开腹手术发现腹膜转移,6例为胃癌切除术后随访复查CT发现腹膜转移。CT检查诊断胃癌腹膜转移患者72例,最终确诊78例,CT检查漏诊9例、过度诊断3例。CT检查诊断胃癌腹膜转移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7%、88.5%、99.6%、95.8%、98.9%。78例患者胃癌腹膜转移的部位及表现:①腹腔积液:71例伴有腹腔积液,其中少量腹腔积液21例,中等至大量腹腔积液50例。②大网膜增厚:59例表现为大网膜呈片絮状及结节状增厚,增厚呈包块状、网膜饼样改变。③�

  • 标签: 胃肿瘤 腹膜腔转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胃癌属全球高发的恶性肿瘤,每年约新增病例近100万;在我国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居前列,分别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三与第二位[1-2];严重影响国人的健康。我国胃癌病例众多,但早期胃癌仅占10%左右,少数胃癌临床中心达到20%~25%,仍远低于日本、韩国50%~70%的水平。

  • 标签: 胃癌 转化治疗 腹膜转移
  • 简介:摘要腹膜转移是晚期胃癌的主要转移方式之一,关于胃癌腹膜转移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种子土壤"学说是较被认可的腹膜转移理论。腹腔内多种细胞成分、细胞外基质以及腹腔积液共同构成腹腔微环境,可为胃癌细胞种植、浸润、生长以及转移提供适宜的生存条件。充分认识腹腔微环境,有利于早期判别胃癌腹膜转移的发生与肿瘤复发,并能够为未来寻找靶向腹腔微环境的药物提供理论依据。笔者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就参与构成腹腔微环境的主要细胞成分、腹腔积液以及免疫微环境进行综述,探讨腹腔微环境与胃癌腹膜转移的关系。

  • 标签: 胃肿瘤 腹膜转移 腹腔微环境 研究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灌注治疗在晚期胃癌腹膜转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参与本次研究患者的数量为60例,研究的起始时间为2021年1月份,截止时间为2022年12月份,研究时间为期一年,分成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参照组不提供腹腔灌注治疗,实验组腹腔灌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灶部位、分化程度进行分析。结果:提供灌注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生存期更高,从多因素分析可知,患者腹腔积液、全身系统治疗以及手术、腹腔灌注治疗均会对患者的生存周期造成影响。结论:对于胃癌腹膜转移的患者提供用腹腔灌注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腔灌注治疗 晚期胃癌 腹膜转移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脏脂肪组织(VAT)在胃癌隐匿性腹膜转移(OPM)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3例胃癌患者,患者均无典型腹膜转移CT征象。根据腹腔镜探查结果将患者分为OPM组(31例)与非OPM组(62例)。记录患者临床、病理及CT征象。分别测量CT图像中胃癌病灶最大层面以下15、25 mm范围的脂肪组织参数,包括VAT和皮下脂肪组织的体积、平均CT值及标准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OPM与非OPM组间的临床、病理及CT图像参数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胃癌OPM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联合模型,以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价各个指标及联合模型预测胃癌OPM的效能。结果OPM与非OPM组间年龄、病理类型、CA125、腹腔积液、cT分期、病灶最厚径、15 mm VAT平均CT值、25 mm VAT平均CT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腹腔积液、cT分期、25 mm VAT平均CT值是胃癌OPM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95%CI)分别为4.940(1.287~18.967)、4.284(1.270~14.455)、1.149(1.013~1.303),建立联合模型。腹腔积液、cT分期、25 mm VAT平均CT值、15 mm VAT平均CT值及联合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5、0.718、0.703、0.674和0.813,联合模型与上述4个单一指标比较AU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98、2.63、2.09、2.54,P=0.003、0.009、0.037、0.011)。结论腹腔积液、cT分期、25 mm VAT平均CT值是胃癌OPM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3个指标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胃癌OPM的效能最佳。

  • 标签: 胃肿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隐匿性腹膜转移 内脏脂肪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灌注治疗方法在晚期胃癌腹膜转移患者临床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医院于2021年10月-2022年6月间收治的54例晚期胃癌腹膜转移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接受腹腔灌注治疗)、对照组(未接受腹腔灌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根据本组患者6个月的随访结果,观察组患者预后优于对照组,患者生存质量评估结果显示,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晚期胃癌腹膜转移患者临床干预阶段,采取腹腔灌注治疗方法可达到改善预后、改善生存质量的目标,使更多患者经临床干预受益,值得推广。

  • 标签: 晚期胃癌 腹膜转移 腹腔灌注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ICAM-1,TGF-β1,bFGF的表达与胃癌腹膜转移及其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CAM-1,TGF-β1,bFGF在60例胃癌原发灶的表达,同时进行癌灶病理学,腹膜形态学,浆膜印片及腹腔脱落细胞检查。结果ICAM-1阳性的表达率为38.3%,与腹膜转移及其相关因素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TGF-β1阳性表达率为43.3%,多见于腹膜呈明显病理改变及腹膜转移(+)的病例(P<0.05);bFGF的表达率为63.3%。其阳性表达者腹腔脱落癌细胞多为阳性(P<0.05),TGF-β1,bFGF均与浸润深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TGF-β1,bFGF与腹膜转移及其相关因素关系密切,二者阳性表达者易发生腹膜转移,可作为预测腹膜转移的生物学指标。

  • 标签: 胃肿瘤 腹膜转移 ICAM-1 TGF-β1 bFGF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灌注联合静脉、口服三途径化疗治疗胃癌腹膜转移的效果及预后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9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42例胃癌腹膜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观察组(替吉奥胶囊口服+多西他赛静脉+顺铂联合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腹腔灌注三途径给药)47例和对照组(替吉奥胶囊口服+奥沙利铂静脉双途径给药)9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分析预后因素。结果化疗两个疗程后的近期疗效:有效率观察组为44.7%(21/47),对照组为8.4%(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438,P<0.001);疾病控制率观察组为97.9%(46/47),对照组为60.0%(5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639,P<0.001)。远期疗效: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期高于对照组(6.50个月与3.83个月,χ2=16.399,P<0.001);观察组总生存期高于对照组(15.60个月与10.83个月,χ2=9.219,P=0.00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腹水量、化疗方式、姑息性手术、有无肝转移、Lauren分型、Her-2表达与预后有关(P均<0.05);不同性别、年龄、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评分累积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无肝转移(HR=1.996,95% CI=1.194~3.338,P=0.008)、Lauren分型(HR=1.979,95% CI=1.265~3.094,P=0.003)、Her-2表达(HR=3.872,95% CI=2.202~6.808,P<0.001)、化疗方式(是否联合腹腔灌注化疗)(HR=1.826,95% CI=1.046~3.188,P=0.034)及腹水量(HR=2.785,95% CI=1.644~4.718,P<0.001)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腔灌注联合静脉、口服三途径治疗胃癌腹膜转移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率,临床疗效显著;有无肝转移、Lauren分型、Her-2表达、化疗方式(是否联合腹腔灌注)及腹水量是胃癌腹膜转移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腹腔灌注 化学治疗 胃癌 腹膜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胃癌远处腹膜转移肿瘤行姑息性切除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40例胃癌远处腹膜转移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30例胃癌远处腹膜转移未切除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随访期间存活38例,存活率95.00%。中位生存时间(14.001±0.185)个月。对照组随访期间存活20例,存活率66.67%。中位生存时间(4.477±0.157)个月,观察组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生存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胃癌远处腹膜转移者行姑息性切除对晚期胃癌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胃癌 腹膜转移 姑息性切除 生存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弥漫浸润型(Borrmann Ⅳ型)胃癌原发灶CT征象评价隐匿性腹膜转移(OPM)的效能。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14年3月至2021年3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101例局部进展期Borrmann Ⅳ型胃癌患者。根据术前CT和腹腔镜探查/灌洗细胞学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OPM组(53例)和非OPM组(48例)。记录患者病理结果,包括组织学分化程度和Lauren分型。对术前CT进行分析,评估指标包括肿瘤中心位置、累及分区数、累及方位、黏膜宽带征、分层强化模式、浆膜侵犯、周围脂肪间隙浸润和肿大淋巴结,测量原发肿瘤最大厚度、肿瘤平均CT值(动脉期、静脉期和延迟期)、静脉期与动脉期CT值差值、延迟期与静脉期CT值差值及肿瘤强化曲线类型。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或χ2检验比较组间病理和CT征象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独立预测因子并建立列线图,以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列线图预测OPM的效能,应用Hosmer-Lemeshow检验模型拟合优度。结果OPM和非OPM组间肿瘤累及分区数、黏膜宽带征、分层强化、浆膜侵犯、周围脂肪间隙浸润、强化曲线模式和组织学分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组织学分化程度(OR=0.19,P=0.033)、三分层强化(OR=7.02,P=0.005)、浆膜侵犯(OR=14.27,P<0.001)为OPM的独立风险因素,所建立的列线图预测OPM的曲线下面积为0.826(95%CI 0.745~0.908),灵敏度为0.566,特异度为0.938,拟合优度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表明列线图预测的OPM风险与实际风险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P=0.525),。结论Borrmann Ⅳ型胃癌OPM患者原发癌灶CT征象有一定特征性,基于组织分化程度、分层强化和浆膜侵犯的诊断模型评价OPM具有较高的效能。

  • 标签: 胃肿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Borrmann Ⅳ型 隐匿性腹膜转移
  • 简介:目的研究血清CEA和CA19-9对胃癌腹膜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手术治疗103例胃癌腹膜转移患者与192例无腹膜转移的Ⅳ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血清CEA、CA19-9表达水平.结果腹膜转移组和无腹膜转移组血清CEA水平分别为(50.1±33.2)和(19.3±16.7)μg/L,CA19-9水平分别为(201.4±121.6)和(63.2±46.9)U/ml,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CEA和CA19-9有助于胃癌腹膜转移的诊断.

  • 标签: 胃肿瘤 腹膜转移 癌胚抗原 CA19-9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紫杉醇+替吉奥(TS)方案静脉化疗联合紫杉醇腹腔灌注化疗对胃癌合并腹膜转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1例胃癌合并腹膜转移患者,将患者随机化分为两组,研究组46例,采用替吉奥+紫杉醇静脉化疗联合紫杉醇腹腔灌注化疗,对照组45例,使用替吉奥+紫杉醇全身化疗。结果研究组客观有效率为58%(27/46),高于对照组35%(16/4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中位PFS11个月,对照组为6.5个月,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年总生存率为80%(37/46),对照组64%(29/45),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替吉奥+紫杉醇静脉化疗联合紫杉醇腹腔灌注化疗相对单纯静脉化疗对胃癌腹膜转移患者能进一步提高疾病控制率,延长PFS,改善患者生存率,且并不增加毒性。

  • 标签: 紫杉醇 替吉奥 腹腔灌注 化疗 胃癌 腹膜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 125对胃癌腹膜转移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收治的 70例胃癌患者,根据是否存在腹膜转移分为腹膜转移组 20例,无腹膜转移组 50例,对比两组相关检查结果。结果:腹膜转移组 CA125水平高于无腹膜转移组( P< 0.05),两组 CA72-4、 CA199、 CEA无统计学差异( P> 0.05)。腹膜转移组 CA125阳性率高于非腹膜转移组( P< 0.05),两组 CA72-4、 CA199、 CEA无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术前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 125对胃癌腹膜转移诊断价值显著,有利于为腹膜转移的诊断提供重要参考,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术前 血清肿瘤标志物 糖类抗原 125 胃癌腹膜转移 诊断价值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