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瓣在电烧伤后肩周力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3月—2020年9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13例伴有肩周严重损伤的电烧伤患者,其中男11例、女2例,年龄19~55岁,对其进行回顾性观察性研究。受伤肢体为左上肢8例、右上肢5例,均为Ⅲ~Ⅳ度焦痂创面,其中伴有肱二头缺损6例、三角缺损3例、肱三头缺损2例、肩周多条肌肉复合缺损2例。手术分2个阶段进行,Ⅰ期行肩周电烧伤创面清创探查,在保证全身状况稳定的前提下,尽可能保留局部组织、保存肢体。最后1次清创后创面面积为10 cm×6 cm~40 cm×15 cm,肌肉缺损面积为8 cm×4 cm~19 cm×12 cm,7例患者伴有肱骨外露。Ⅱ期根据残留肢体缺损程度,采用瓣行肩周力重建,瓣切取面积为15 cm×6 cm~20 cm×18 cm,剩余创面采用自体头部刃厚皮修复,瓣供区直接拉拢缝合。观察术后瓣成活和创面封闭情况及随访时供受区外观。末次随访时,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肩关节功能;参照肩关节简明测试评分系统,自制问卷调查患者对肩部外观及功能恢复的满意度。结果术后13例患者肩周瓣全部成活;2例患者皮片移植区域残余创面,其中1例患者经换药处理后愈合,1例患者换药后再次行自体头部刃厚皮移植后愈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18个月,患者肩周瓣外形饱满、不臃肿,修复区域萎缩性瘢痕质地柔软,与周围正常皮肤组织接近。瓣供区遗留线性缝合瘢痕,不影响整体外观。末次随访时,肩关节主动外展活动度60~90°,上举120~180°,力恢复Ⅳ级以上8例、Ⅲ级5例;肩关节功能评定为优8例、良5例;10例患者对肩周外观及功能恢复非常满意,3例患者对肩周外观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瓣的应用为肩周电烧伤后力重建提供了一种较佳选择,术区外形好,上肢功能预后较佳。

  • 标签: 烧伤,电 肩周 肌力重建 背阔肌肌瓣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评估下斜方皮瓣携带部分修复头顶枕部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院(天津市工人医院)和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8例采用下斜方皮瓣携带部分修复头顶枕部组织缺损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26~68岁。病变均为恶性肿瘤所致的颅骨缺损及硬脑膜外露。本组病例对斜方皮瓣切取进行了改进,利用下斜方皮瓣携带部分修复上述缺损,即切取皮瓣时远端自深层分离,组织瓣携带部分,其大小视硬脑膜缺损大小而定。结果8例患者的创面面积为12 cm×8 cm~17 cm×15 cm,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7例皮瓣成活,伤口愈合良好;1例术后2 d组织瓣远端出现水泡和瘀斑,经换药10 d后痊愈。本组所有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皮瓣均存活,术后背部供区少许瘢痕增生,复查肩关节活动均无明显异常。结论下斜方皮瓣携带部分修复头顶枕部组织缺损可行,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外科皮瓣 斜方肌 背阔肌 头皮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皮瓣和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头皮鳞状细胞癌(鳞癌)切除后创面的效果,探讨两种皮瓣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9年5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头皮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CT检查,未见癌转移,未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无血管疾病,实施肿瘤扩大切除后创面采用皮瓣或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对2种皮瓣的术中血管变异情况,吻合血管直径,血管蒂的长度,皮瓣切取面积、切取时间,吻合血管时间,手术时间,供区和受区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测量或记录。结果共纳入21例病例,男14例,女7例,年龄12~61岁。其中11例采用皮瓣游离移植修复,10例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随访1~2年,21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组无血管变异病例,而股前外侧皮瓣组有2例血管变异。皮瓣组吻合动脉血管直径为(2.14±0.09) mm,静脉为(2.49±0.10) mm;血管蒂的长度为(6.14±0.28) cm;皮瓣切取面积(135.0±20.8) cm2、切取时间(114.8±3.0) min;吻合血管时间(20.8±0.8) min;手术时间(6.5±0.2) h。股前外侧皮瓣组吻合动脉血管直径为(2.15±0.14) mm,静脉为(2.45±0.15) mm;血管蒂的长度(6.80±0.31) cm;皮瓣切取面积(159.9±16.4) cm2、切取时间(119.8±3.6) min;吻合血管时间(21.5±0.9) min;手术时间(6.9±0.2) h。2种皮瓣手术中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别。皮瓣组供区总体并发症发生(7例)较股前外侧皮瓣组(4例)多;受区总体并发症发生(1例)较股前外侧皮瓣组(2例)少。结论皮瓣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头皮鳞癌切除后创面均能取得良好效果。皮瓣血管恒定,手术相对简单、风险低,更适合初学者;股前外侧皮瓣较薄,供区并发症发生少,患者易接受,并可在仰卧位下完成手术操作,更适合老年患者。

  • 标签: 外科皮瓣 游离组织瓣 肿瘤,鳞状细胞 肌皮瓣,背阔肌 股前外侧皮瓣
  • 简介:摘要: 目的 针对筋膜触发点治疗胸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进行观察研究。 方法 选择2018年5月~2021年5月期间,医院收治的胸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药物镇痛治疗,观察组采用筋膜触发点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的为77.5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胸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中,对其采用筋膜触发点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肌筋膜触发点治疗 胸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侧切口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时利用伸支持带隔离钢板保护伸肌腱的疗效。方法自2016年2月至2020年2月我们共收治2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行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利用伸支持带远1/2隔离钢板与伸肌腱,保护伸肌腱不被磨损。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4~48个月,26例骨折均顺利愈合,愈合时间为4~9个月,无伸肌腱断裂、伸力下降、伸肌腱弓弦畸形并发症。结论在放置桡骨远端侧钢板时利用部分伸支持带隔离钢板,能有效保护伸肌腱,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桡骨骨折 治疗结果 背侧钢板 伸肌腱 伸肌支持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筋膜血流桥接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伴伸肌腱缺损的手、足侧创面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收治的14例伴伸肌腱缺损的手、足侧创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1例;年龄10~57岁[(39.2±13.4)岁]。手背部创面8例,足创面6例。均为单个创面,创面面积为10 cm×4 cm~23 cm×12 cm。1例肌腱缺损1条,10例肌腱缺损4条,3例肌腱缺损5条,肌腱缺损长度为2.0~6.0 cm[(3.8±1.4)cm]。均切取带筋膜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皮瓣切取面积为12 cm×5 cm~23 cm×13 cm,血管蒂以血流桥接方式吻合至受区,筋膜切取面积为11 cm×5 cm~20 cm×7 cm,修整后同期修复缺损伸肌腱。11例为单叶皮瓣,3例设计为双叶皮瓣,所有供区直接缝合。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和供区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评估受区肢体末端血运、皮瓣外形及感觉恢复情况。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及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评价手足功能。记录供区并发症及是否行Ⅱ期松解或皮瓣修薄术。结果患者均获随访8~30个月[(15.3±6.2)个月]。本组14例皮瓣均顺利成活,皮瓣周缘及大腿供区均Ⅰ期愈合。末次随访时受区肢体末梢血运无影响,皮瓣色泽质地良好,温、痛、触觉部分恢复。末次随访时修复手背创面者,见伸指功能存在,手指屈曲活动无明显受限,伤指总主动活动度为180°~250°[(226.3±21.7)°],较术前110°~170°[(145.6±13.2)°]明显改善(P<0.01)。依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4例,良2例,可2例。修复足创面者,踝关节伸屈功能良好,足趾无明显下垂畸形,末次随访时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为60~92分[(76.0±12.7)分],较术前18~45分[(27.4±7.8)分]明显增加(P<0.01),优2例,良3例,中1例。大腿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无瘢痕挛缩或疼痛等不适。14例患者均未行Ⅱ期肌腱松解,其中4例因皮瓣外形臃肿于术后4~8个月行修薄术。结论带筋膜血流桥接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伴肌腱缺损的手、足侧创面,可减少对受区血供干扰,在覆盖创面的同时修复伸肌腱缺损,伸屈功能恢复良好,供区损伤小。

  • 标签: 软组织损伤 外科皮瓣 阔筋膜 伸肌腱
  • 简介:【摘要】跳高是很常见的运动类型,更是高中运动上不可缺少的运动项目,跳高也有不同的种类,越式跳高是其中的一种。越式跳高采用的是弧线助跑,即在弧线助跑的延长线上放脚完成起跳动作,使人体腾起后形成一处向上、向前的切线抛物线运动轨迹,上身背对横杆完成弓的过杆动作。较合理利用起跳后人体所获得的有限高度完成好弓过杆练习,则成为越式跳高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因此本文拟对高中越式跳高的教学中身体背对横杆练习方法进行概述,探究了背对横杆完成弓姿势过杆形成的原因以及越式跳高“弓”练习策略,为高中越式跳高“弓”练习过程提供实践依据。

  • 标签: 背越式跳高 背弓动作 弧线助跑 起跳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矫形器治疗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腰背痛、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226例年龄≥60岁、伴有或不伴有脊椎骨折的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根据纳入研究的时间先后,分为三组:对照组6个月内未采取任何干预;脊柱矫形器组患者由理疗师、医生和骨科技术人员佩戴矫形器,每天佩戴矫形器时间>2 h,持续6个月;设备培训组患者在理疗师的带领下,在体育馆每周锻炼1 h,持续6个月。三组均在3、6个月后进行随访,用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评分)和Borg-CR-10评分评估腰背痛,并测量背部伸力量。观察患者新发椎体骨折的情况。结果共有192例患者完成了全部的随访研究,其中脊柱矫形器组62例,设备培训组62例,对照组68例。在干预期间,三组VAS评分、Borg-CR-10评分均呈下降趋势,力均呈增强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柱矫形器组6个月时的VAS评分、Borg-CR-10评分均低于设备培训组和对照组,力高于设备培训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对照组有1例新发椎体骨折。结论佩戴脊柱矫形器可以有效缓解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腰背痛,并有利于力的恢复。

  • 标签: 骨质疏松 腰背痛 脊柱矫形器 背伸肌力 脊柱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矫形器治疗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腰背痛、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226例年龄≥60岁、伴有或不伴有脊椎骨折的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根据纳入研究的时间先后,分为三组:对照组6个月内未采取任何干预;脊柱矫形器组患者由理疗师、医生和骨科技术人员佩戴矫形器,每天佩戴矫形器时间>2 h,持续6个月;设备培训组患者在理疗师的带领下,在体育馆每周锻炼1 h,持续6个月。三组均在3、6个月后进行随访,用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评分)和Borg-CR-10评分评估腰背痛,并测量背部伸力量。观察患者新发椎体骨折的情况。结果共有192例患者完成了全部的随访研究,其中脊柱矫形器组62例,设备培训组62例,对照组68例。在干预期间,三组VAS评分、Borg-CR-10评分均呈下降趋势,力均呈增强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柱矫形器组6个月时的VAS评分、Borg-CR-10评分均低于设备培训组和对照组,力高于设备培训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对照组有1例新发椎体骨折。结论佩戴脊柱矫形器可以有效缓解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腰背痛,并有利于力的恢复。

  • 标签: 骨质疏松 腰背痛 脊柱矫形器 背伸肌力 脊柱骨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韧带肌瘤黏液样病变的磁共振应用进行观点的探讨和分析。方法 筛选我院在2019.3.12-2020.3.12期间入院接受韧带肌瘤黏液样病变治疗的5名患者,针对其磁共振应用进行观点的探讨和分析。结果 在进行韧带肌瘤黏液样病变的检查上,通过磁共振应用,能够精准的进行患者病情的诊断。结论 对于韧带肌瘤黏液样病变的诊断而言,在临床诊断过程中,通过磁共振进行患者疾病的诊断,有较为出色的诊断效果。为此在进行韧带肌瘤黏液样病变诊断上,磁共振作为一种出色的疾病诊断方式和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阔韧带肌瘤黏液样病变 磁共振 应用
  • 简介:摘要:在进行中的建筑工程中,剪力墙模板系统通常使用胶合板模板,而普通的木质胶合板模板支持系统则使用胶合板模板、方木模板、钢管模板等材料。这种加固方法有一些缺点,例如长度有限、接触面积小、方木使用时间短、加固孔的程序繁琐以及对材料的需求量大,导致工作时间损失和建筑费用大幅度增加。与传统的加固系统相比,新的钢剪力墙加固系统的刚度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从而有效地增加了材料的旋转,避免了方材等材料的浪费。本文首先研究了新型钢楞加固技术,详细介绍了新型钢楞加固系统的关键技术。

  • 标签: 可调型钢背楞 剪力墙 竖向模板加固体系 施工工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多裂入路脊柱内镜下脊神经内侧支射频消融对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FBSS)腰痛患者的疗效。方法:本院2018.01-2020.06收治FBSS腰痛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成保守治疗组(神经阻滞+体外冲击波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组(多裂入路脊柱内镜下脊神经内侧支射频消融)各30例,对比两组术前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腰部功能障碍(ODI)评分。结果:手术治疗组术后VAS、ODI得分优于保守治疗组(P<0.05)。结论:经多裂入路脊柱内镜下脊神经内侧支射频消融能改善FBSS腰痛患者的腰部功能障碍,减轻其疼痛,值得采用。

  • 标签: 射频消融 脊神经背内侧支 脊柱内镜 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第1跖-趾动脉皮瓣修复手指掌侧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设计应用第1跖-趾动脉皮瓣修复手指掌侧大面积软组织缺损11例11指,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19~46岁,平均32.5岁;3例采用第1跖-第1趾动脉供血,8例采用第1跖-第2趾动脉供血;对3例指腹创面残留的患指修复创面同时桥接了指掌侧固有动脉;其中1例合并屈肌腱缺损切取皮瓣时携带第2趾趾短伸肌腱。术前应用CDU探测血管类型为Gilbert I型,皮瓣面积为1.5 cm×5.0 cm~3.0 cm×8.0 cm,供区采用小腿全厚皮片加压植皮。随访资料来自门诊复诊及电话随访。结果本组11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4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好,温、痛、触觉恢复,外形不臃肿,手指功能恢复良好,远、近侧指骨间关节活动度均接近正常,皮瓣TPD为5~11 mm,平均8 mm。足部供区创面I期愈合10例,1例植皮近趾蹼处坏死,经换药后愈合。远期随访植皮区耐磨,不妨碍行走,无破溃发生。结论应用第1跖-趾动脉皮瓣修复手指掌侧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具有覆盖创面的同时可携带肌腱、可桥接指掌侧固有动脉等优点,疗效满意。

  • 标签: 第1跖背动脉 趾背动脉 外科皮瓣 手指 指软组织缺损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台路堤与路基发生不均匀沉降后,容易在结合面引发标高突变现象,一方面会对路面使用功能造成损害,另一方面也会引发桥台跳车问题等。因此,在公路项目生产建设中,通常十分重视对桥头台路基沉降问题的防治。本文以此为出发点,选取桥头台路基沉降分析研究作为题目,概述了沉降发生后的危害,剖析了桥头台路基沉降的相关因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几点建议。

  • 标签: 桥头台背 路基沉降 分析
  • 简介:摘要:目前市面上的大部分轮椅都是从前方或侧方进入的,这导致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必须依赖他人的帮助才能顺利的上下轮椅,并且轮椅不能根据老人的不同生活需求来调节轮椅的高度。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设计出一种助老骑式行走装置,对行走装置进行整体方案设计,主要机械结构包括:行走底盘、升降装置、滑动座椅、靠背装置、多功能扶手。该行走装置可以独立供老年人日常起居使用,满足了老年人的家居生活需求。

  • 标签: 骑背式 行走装置 自主升降 助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