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国祠堂,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的祖先崇拜,诞生于周代宗庙,经历汉代墓祠,到唐代发展成为。“”一词是唐代法制上用来称呼官人依唐制所建立起来的宗庙。适应唐代统治集团巩固统治的需要,唐代《开元礼》对家礼制、建筑、地点、祭祀礼仪以及继承相续等有关问题作了具体规定。唐代“”对宋代家祠、明清祠堂产生了重要影响。唐代“”,标志中国祠堂发展到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

  • 标签: 唐代 祠堂 家庙
  • 简介:我觉得,《颜氏碑》的字里行间,郁结着苍厚老茧。这块被捶拓得黝黑光亮面如包公的峨峨大石,在西安碑林,站成了一道沧桑老父般的山梁。它让我瞬间想起了罗中立那幅超级写实主义作品《父亲》。十指沿着碑字凹凸作冰冷而又温热的游移,我才深深悟出,千多年来,

  • 标签: 家庙 西安碑林 《父亲》 写实主义 罗中立 瞬间
  • 简介:关于郑和的家世与出身,由于史料记载的缺失,所以人们知之甚少。《明史·郑和传》仅言其为“云南人”。经过学术界的不懈努力,陆续发现了《赛典赤家谱》、云南《郑和家谱》与南京《郑氏家谱首序》等几部家谱数据,这才搞清楚了郑和家世源流与出身。

  • 标签: 郑和 发现 家庙 太仓 江苏 史料记载
  • 简介:在广州市广州大道北大坦地二号有一座祠堂式的建筑,也许许多人尚不知晓。如若提起清末爱国将领,抗法、抗日名将刘永福,知道的人就不少了。这座建筑就是刘永福主持建造的刘氏

  • 标签: 刘永福 抗日 刘氏 祠堂 抗法 清末
  • 简介:在泉港、仙游、永春、三县(区)交界处深山里涂岭镇小坝村一带,方圆25华里的山沟,分布着11个自然村,居住着480多户2750多名出姓村民。"出"姓,这个《中国百姓》中找不到的奇特姓氏,隐名埋姓523年之后,适逢盛世,终于再现蒙古族人的本来面目。居住在中国北疆的蒙古族人,为什么跑到东海之滨的深山里,这里面有一段鲜为人知的不寻常来历。出氏从惠安县城驱车启程,经过了重重山、道道梁,行程32公里,就来到了原惠北今属泉港区涂岭镇小坝行政村洪厝坑自然村。村里有一

  • 标签: 蒙古族 翰林 小坝 自然村 北疆 居住
  • 简介:宁化是世界客家祖地,祠堂众多,有着浓郁的敬祖穆宗氛围和深厚的祠堂文化,全县有65个姓氏祠堂共235座。宁化也是文物大县,全县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在这13处中,有4处祠堂属于古建筑,分别是曹坊镇上曹村曹氏、淮土乡淮阳村刘氏、翠江镇小溪村谢氏、曹坊镇下曹村古建筑群(主体为敬湖公柯、安俊公厅夏等7处公祠、祖厅),这4处古建筑见证了我国土地革命时期一段光辉岁月,烙下了深深的红色印记。

  • 标签: 家庙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祠堂文化 元素 宗祠 古建筑群
  • 简介:海南岛天涯海角口占一绝天涯到此即无涯,海上涛声类角笳。莫说疆途行已尽,云烟隐处有三沙。

  • 标签: 诗歌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诗集
  • 简介:然予心惕惕,终不以官爵为荣,只知捍卫社稷,不使外洋欺我中国为责任。此身虽老,热血常存。——刘永福遗言

  • 标签: 刘永福 家庙 刘氏 法名
  • 简介:摘要:在社会取得飞跃进步的同时,在遗产保护以及文化继承方面,人们的意识明显得以提高。实际上,在经济取得发展的同时,再加上未合理开发建设,基于文物建筑的保护,促使其与商业行为发生了结合,进而失去文化内涵,这与文物发展方向是矛盾的。本文对家建筑特征进行了分析,对鲁中地域文化特色进行了探讨,本人能力有限,以供参考。

  • 标签: 家庙建筑 儒家文化 鲁中地域文化 民俗文化
  • 简介:颜真卿是唐代的书法家,字清臣,山东琅琊临沂人。做过平原太守,历任刑部尚书,太子太师,赠司徒,封鲁国公,死后被封为文忠。颜真卿的一生,一半在沙场戎马驰骋,一半在朝廷的复杂斗争中甘当中流砥柱,他以全部的忠心献给了唐王朝,舍身成仁,是一位威武不屈的大将军。

  • 标签: 颜真卿 代表作 家庙 楷书 书法家 唐王朝
  • 简介:瑗(993—1059)字翼之,北宋泰州如皋人,原籍陕西安定。一生从事教育事业,门生弟子满天下,对我国古代封建教育有过一定贡献,所以门人学者称他为安定先生。他在如皋和湖州的藏书讲学处叫做安定书院,辛亥革命以来的如皋安定小学,就是以书院原址改办的。他的父亲讷曾任宁海节度推官,他就随任生在如皋宁海乡的这位郡佐家庭,七岁能作文,十三岁通《五经》,立志学做所谓圣贤,不积极追求功名富贵。由于家庭比较贫困,北去

  • 标签: 如皋 封建教育 《五经》 推官 郡佐 胡瑗
  • 简介:<正>陕西西安国家粮食储备库是一个集仓储、加工、贸易于一体的国有大中型粮食企业,位于西安市区东二环与西临高速公路交汇处,库内铁路专用线直接与陇海线接轨,仓库总面积11.7万平方米,拥有总储量6万吨的仓房、年产10万吨的面粉加工厂和西北地区最大的粮油批发集散地——西安粮油批发交易市场。建库四十年来,企业为国家、地方的粮食储存、调运、加工和供应做出了显著贡献,特别是国家深化粮油购销体制改革以

  • 标签: 国家粮食储备库 家庙 谱新篇 储粮 陕西西安 改革开放
  • 简介:清朝"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有诗云:"相思不尽又相思,潍水春光处处迟.隔岸桃花三十里,鸳鸯接柳郎祠."()这是他"去官十载"(乾隆28年4月)时所作的诗,是对在潍县(今山东省潍坊市)任知县时的回忆.诗中的"鸳鸯"和"柳郎祠",极有可能就位于现在的潍坊市寒亭区河滩镇宋村.据载:"(宋村)元代称仇庄,自龙王、平王建成后称双,后宋人旺,改称今名."宋村是个约有1300人左右的自然村,村里大部分人家姓宋,只有一个家族姓张,就是我们,现有21口人.这篇调查报告所采用的口碑资料主要来自我的父亲,以及我爷爷的弟弟即我的二爷爷,我父亲的四哥即我的四大爷,还有80岁的村民李淑云(女).父亲所提供的资料中有一部分是他所亲见亲历的,还有一些是他听老一辈人说的.对于本村的民俗事象,我们无疑最有发言权,因为一直到"文化大革命",我们都是住在龙王西侧的道房里,负责管理这些庙宇的.庙里奉行道教,过去是由这里的道士管理.据家谱记载,清朝咸丰末年以前我们家族的姓氏已无从考究,斯时迁来此地,随原住于此的道教师傅改为张姓,成为这里的道士,从而对本村的主要民俗事象有着较多的了解.

  • 标签: 宋家双庙村 龙王庙 “海眼” 民俗研究 中国 山东
  • 简介:摘要对草场出土西汉木牍医方中个别文字进行释读,对其中字词进行注释与翻译。研究发现该方用雄喜鹊屎治疗痫病,尚属首例;采取灸法与药物协同治疗痫病,为目前所见之最早记载;将药物涂抹于母亲乳头令患儿吮吸,以此为哺乳期患儿给药,至今仍在沿用,此木牍的记载最早。

  • 标签: 胡家草场 西汉 木牍 医方 痫病
  • 简介:<正>高平市位处山西东南,居上党腹地,相传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帝神农氏故里,著名的长平之战便发生在此。高平夏商为冀南之域,春秋属晋,始称泫氏;西汉置泫氏县属上党郡;北魏永安二年(529)析泫氏而置高平县;唐贞观以后,高平属泽州府,即今之晋城市,迄今未变~②。企院,位于高平市区西北2公里处,原名"弃甲苑",是赵军兵败,弃甲而逃之地,故名。现有村民400余户,1200多口,徐、张为大姓,主要靠务农为生,过

  • 标签: 高平市 泫氏 二仙庙 高平县 人文始祖 炎帝神农氏
  • 简介:新会石咀(沙冈)林氏系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它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源流,是南宋以来中华祠庙文化的缩影.从封建等级制度的视觉看,林氏较之一般林氏大宗祠地位要高,在家中地位也是较高的.特别是由于它系广东罕见的林披之,堪称岭南九牧林家之.

  • 标签: 新会石咀 林氏家庙 林披
  • 简介:鲍义志先生撰写的《喇遗址与大禹治水》一文发表后,在青海文史界引起反响。文中提出“喇遗址极有可能是大禹生活过的地方”,特大石磬和巨型玉刀是“国之利器,权力的象征”等观点很有创见。于是,笔者便写了一篇有关石磬的小文发表。但觉得意犹未尽,故就大禹与巨型玉刀及有关遗迹等再作一些探讨。

  • 标签: 大禹治水 日月山 父子 喇家遗址 石磬 遗迹
  • 简介:曹娥位于上虞市城区曹娥江西岸的孝女村。民国建筑,系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曹娥面临曹娥江,坐西朝东,占地面积7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3840平方米。现存建筑分布在三条纵轴线上,北轴线为三开间,依次有石牌坊、曹娥碑、双桧亭、墓前亭、曹娥墓;

  • 标签: 曹娥碑 前亭 纵轴线 现存建筑 文物保护单位 曹娥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