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动脉内踝上穿瓣亚急诊修复小腿远端及踝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本治疗组收治小腿远端及踝部皮肤缺损创面18例,其中其中摔伤3例、交通事故伤6例、机器绞伤3例、重物压砸伤6例。其中小腿远端12例,踝部6例。其中伴有肌腱或跟腱外露4例、伴有胫骨骨折外露8例、伴有踝关节脱位外露6例。均采用动脉内踝上穿瓣亚急诊修复,供瓣区给予中厚片植皮修复,术后随访观察6个月-24个月。结果18例瓣中完全成活16例,部分坏死2例,部分坏死瓣待其血运稳定给予扩创VSD,二期植皮修复。成活瓣远期随访质地比较柔软,蒂部稍臃肿,瓣外观满意,无例发生骨髓炎及肌腱、跟腱坏死,足踝肌腱、跟腱活动满意。结论动脉内踝上穿瓣亚急诊应用可以降低急诊手术风险,避免长期骨关节、肌腱外露感染坏死,是修复小腿远端及踝部皮肤缺损良好方案之一。

  • 标签: 胫后动脉低位穿支皮瓣 小腿 足踝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穿螺旋桨瓣修复内踝软组织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6月至2019年3月宁波市第九医院共收治5例男性踝部外伤患者,年龄30~64岁,平均45岁,右侧3例,左侧2例。病因:交通伤2例、压砸伤3例。其中4例合并骨折,1例合并钢板和骨外露,2例合并局部感染,1例皮肤撕脱伤。术前软组织缺损面积:2.0 cm×3.0 cm~4.0 cm×6.0 cm。清创后设计动脉穿螺旋桨瓣修复创面,术中于深筋膜浅层长屈肌和趾长屈肌间寻找目标穿,充分显露穿蒂部,保留蒂部长度≥2 cm并携带少量筋膜组织。在深筋膜浅层完全切取旋转瓣拟覆盖创面,确认瓣血供良好与创面疏松缝合,供区直接缝合或植皮覆盖。术后均常规补液、抗感染、抗痉挛、抗血栓形成治疗,踝关节中立位抬高并以石膏制动,监测瓣的温度、颜色、张力和返流情况,并逐步进行康复锻炼。观察患者术后修复效果。结果5例瓣均成活,穿支点距内踝5.5~8.5 cm,切取瓣面积:4.0 cm×6.5 cm~4.0 cm×10.0 cm,供区除1例植皮外其余均直接缝合。术后随访3~16个月,平均12个月,无瓣相关并发症发生,无明显瘢痕增生,与局部皮肤性状相近,踝关节活动可,瓣恢复保护性感觉。结论动脉穿螺旋桨瓣具有操作简便,软组织性状相近,血供稳定可靠,供受区损伤小,并发症少等特点,是修复内踝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

  • 标签: 胫动脉 穿支皮瓣 软组织损伤 螺旋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动脉穿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21年1月,回顾性研究前足软组织缺损伴跖骨头外露但前足横弓完整性存在的患者13例,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40.0±13.0)岁;损伤原因:8例交通事故损伤,5例重物砸伤。7例前足软组织缺损、足趾毁损,6例前足皮肤撕脱伤、足趾开放性骨折伴有肌腱、血管、神经损伤;创面面积为4.5 cm×3.0 cm~8.0 cm×6.0 cm。一期行VSD处理,二期采用游离动脉穿瓣覆盖,瓣面积为5.5 cm×4.0 cm~9.0 cm×7.0 cm。术后1、2、3、6个月门诊复查,随后门诊、电话或微信随访。根据瓣外观、质地、感觉恢复及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评价手术效果。结果13例瓣全部成活,随访6~24个月,足部形态良好,可负重行走,瓣外观满意,无磨损破溃。5例感觉恢复到S3,6例感觉恢复到S2,2例感觉恢复到S1。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4例为优,7例为良,2例可。结论游离动脉穿瓣具有穿较恒定、中上段穿血管蒂较长、瓣可重建部分感觉、保留了足弓外形及负重支撑点、行走和负重良好等优点,是前足软组织缺损较好的修复方式。

  • 标签: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 软组织缺损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穿筋膜蒂瓣在胫骨下段骨折术后钢板外露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06年~2014年12月应用动脉穿远端筋膜蒂瓣修复胫骨下段骨折术后钢板外露的病人28例,术前每个患者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行动脉穿探测并作出标记,至少标出2个以上,设计动脉穿筋膜蒂瓣,轴线在胫骨内侧髁与内踝、跟腱间中点的连线,旋转点在距创面1-2厘米不等,全部为逆行设计修复小腿下段,钢板外露的面积为3.0厘米X2厘米~10厘米X6厘米,动脉的穿筋膜蒂部瓣的面积最大为12厘米X8厘米,最小为5.0厘米X4厘米,观察其修复效果,瓣均成活。所有的病例随访6月~18月,平均8个月,所有的患者的均正常步态行走,有无痛觉。应用动脉穿筋膜蒂瓣修复胫骨下段钢板外露供区在小腿中上内侧,损伤蒂部保存良好,切取便利,不损伤动脉,血供可靠,成活率高,是修复胫骨远端钢板外露的理想瓣。

  • 标签: 胫后动脉 皮肤移植 筋膜 修复 钢板外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动脉穿瓣在足跟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足跟部组织缺损患者共7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动脉穿瓣修复手术治疗,并对手术患者进行6个月至2年的随访,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出现局部组织坏死4例,出现水泡5例,术后臃肿11例,经及时治疗均明显改善;患者术后近期移植皮肤感觉恢复较慢,与远期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远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动脉穿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具有手术操作简单、瓣可取面积大、瓣形状可设计、治愈率高等特点,是治疗足跟部软组织损伤较为理想的选择。

  • 标签: 胫后动脉 穿支皮瓣 足根部 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动脉穿瓣早期广泛应用于小腿及足踝部缺损的修复重建,在头颈肿瘤术后缺损修复方面的应用报道较少。该瓣薄且柔韧,特别适合修复头颈部皮肤及黏膜缺损。随着解剖和显微外科手术的发展,其优势逐渐被认可。本文对动脉穿瓣的解剖、演进及临床应用现状做一综述。

  • 标签: 外科皮瓣 修复外科手术 头颈部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动脉穿瓣静脉回流障碍原因的分析,采用不同的处理对策,提高瓣成活率。方法2013年6月~2015年6月,应用动脉穿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36例。其中足跟12例,足背15例,内踝9例。结果所有瓣均完全存活,28例一期成活,8例出现静脉回流障碍,其中3例瓣设计偏小、4例瓣血管蒂过短、1例伤口包扎过紧发生静脉回流障碍,4例通过拆除部分缝线,3例通过切开放血,1例通过瓣内静脉与受区静脉吻合缓解成活。结论术前在设计动脉穿瓣时大小要适度,术中一定要游离出一定长度的穿血管,术后包扎松紧适当,以免组织反应性水肿导致纱布压迫瓣,及时观察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才能提高瓣成活率。

  • 标签: 胫后动脉 穿支皮瓣 静脉回流障碍
  • 简介:始于动脉的胫骨滋养动脉所发出的筋膜皮为蒂的小腿内侧瓣,临床已有应用报道。我们在手术切取动脉瓣时,发现小腿下部动脉常发出一较恒定的较粗的筋膜皮进入瓣,对此,我们进行了追踪解剖观察,并以此血管为蒂切取小腿内侧瓣。自1992年以来,临床应用32例,

  • 标签: 胫后动脉筋膜皮支 解剖学 适应证 临床资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携带动脉穿的腓动脉穿瓣修复前中足背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2月至2019年7月,以携带动脉穿的腓动脉穿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患者42例,其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44~73岁,平均62岁。软组织缺损面积7 cm×4 cm~18 cm×5 cm。手术使用动脉穿联合腓动脉穿供血的小腿前外侧岛状瓣逆行转移修复,供区以全厚片植皮。术后采用门诊结合微信随访,观察记录瓣外观及肢体恢复情况。结果42例瓣均顺利成活,供区植皮均一期成活。术后随访3~12个月,末次随访瓣外形美观,质地柔软,足外观和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以动脉穿联合腓动脉穿供血的双血供岛状瓣血供可靠,修复范围大,可修复距离远,修复前中足背组织缺损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 标签: 胫前动脉穿支 腓动脉穿支皮瓣 岛状皮瓣 修复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穿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瓣逆行转移的临床应用及特点。方法对10例小腿内侧以动脉内踝上穿蒂隐神经营养筋膜蒂设计岛状瓣修复足及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皮瓣成活率(9/10)90%,有1例瓣远端坏死,其余瓣质地满意,外形美观。结论该术式扩大了瓣切取面积与修复范围,设计灵活,血供可靠,旋转弧度大,能满意地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缺损。

  • 标签: 隐神经 外科皮瓣 移植小腿 胫后动脉 皮肤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穿蒂螺旋桨瓣修复足踝内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结果2014年2月至2018年12月,采用动脉穿蒂螺旋桨瓣修复足踝内侧软组织缺损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25~67岁,平均36.7岁;9例合并骨折,10例合并肌腱外露,7例合并骨外露;缺损面积为3.0 cm×2.0 cm~11.0 cm×6.0 cm;瓣切取面积6.0 cm×4.0 cm~18.0 cm ×8.0 cm,其中8例携带大隐静脉及隐神经,3例切取深筋膜瓣填塞腔隙,瓣旋转160°~180°,供区直接缝合6例,中厚移植9例。术后随访记录瓣的外形、颜色、质地及患者满意度。结果12例瓣完全成活,3例远端出现部分表皮坏死,经换药愈合。术后随访5~38(平均16.1)个月,骨折均愈合,无慢性感染,踝关节有主动屈伸活动;瓣色泽及血运良好,均无明显臃肿,质地与周围皮肤接近,无破溃。结论动脉穿蒂螺旋桨瓣具有手术操作相对简单、瓣外观好、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修复足踝内侧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 标签: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 螺旋桨皮瓣 足踝部 修复
  • 简介:目的探讨动脉穿为蒂的隐神经营养瓣的临床应用及瓣感觉重建的效果.方法采用动脉穿为蒂的隐神经营养瓣逆向转位修复前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7例,并将隐神经与创面近端神经进行端端或端侧接合,以重建瓣感觉.瓣面积:4cm×6cm~9cm×19cm.结果17例瓣全部成活,随访3~24个月.瓣感觉恢复S26例,S38例,S3+3例.结论动脉穿为蒂的隐神经营养辩可较好地修复前及足踝部皮肤缺损,神经修复的感觉恢复也满意.

  • 标签: 皮辩 隐神经 胫后动脉穿支 感觉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动脉穿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6月—2011年12月,对我院收治的32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病人采用动脉穿瓣进行修复。结果本组32例病人,瓣切取面积最小6.5cm×8.0cm,最大10.0cm×18.0cm。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月,瓣全部存活,疗效满意。结论动脉穿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胫后动脉 穿支皮瓣 软组织缺损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动脉穿联合隐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瓣二期修复足底内侧创面的手术技术和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动脉穿联合隐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瓣修复足部内侧软组织缺损创面共13例,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23~69岁,平均36.9岁。损伤缺损位置均位于足底内侧跖跗关节附近,软组织缺损面积为4.5 cm×5.0 cm~8.0 cm×14.0 cm,瓣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取同侧大腿全厚片游离植皮部分修复。所有患者术后采用门诊及电话定期随访。定期随访,观察患肢功能、瓣供区及受区愈合情况。结果13例瓣顺利成活;1例远端出现小面积坏死,部分拆线减压,经换药愈合;1例出现瓣瘀紫及张力性水泡,手术探查、去除局部血肿、蒂部拆线减压瓣成活;1例患者术后8个月予以瓣削薄整形。本组患者术后均获6~12个月随访,瓣颜色、温度、毛细血管反应正常,瓣质地柔软,外形不臃肿,患足行走无明显受限,功能恢复基本满意。结论动脉穿瓣携带隐神经和大隐静脉可使瓣成活更可靠,血运更理想,将瓣所携带的隐神经与受区神经缝接,可以重建瓣的保护性感觉,是临床修复足底内侧创面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 隐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 足底 软组织缺损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穿螺旋桨瓣和动脉穿螺旋桨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陆军第80集团军医院收治的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动脉穿螺旋桨瓣修复足踝部创面,以腓肠内侧动脉穿螺旋桨瓣修复供区,遗留创面直接拉拢缝合。术后进行随访,对供、受区外观和疗效进行综合评价,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评估瓣肿胀程度,分为Ⅰ度、Ⅱ度、Ⅲ度、Ⅳ度(肿胀程度依次加重)。结果共纳入15例患者,男11例,女4例,年龄10~65岁,平均38.4岁。内踝处创面9例,踝前创面6例。创面大小3 cm×4 cm~6 cm×10 cm。切取动脉穿螺旋桨瓣2 cm×8 cm ~4 cm×12 cm,腓肠内侧动脉穿螺旋桨瓣2 cm×6 cm~4 cm×10 cm,瓣均成活。术后随访3~36个月,瓣颜色、质地良好,与周围皮肤接近,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疗效评价:满意13例,一般2例。瓣肿胀程度评价:早期(<3个月)Ⅰ度12例,Ⅱ度2例,Ⅲ度1例;后期(3~6个月)Ⅰ度14例,Ⅱ度1例。结论腓肠内侧动脉穿螺旋桨瓣和动脉穿螺旋桨瓣,不携带肌肉、深筋膜,对供区损伤较小,无需植皮,接力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可获得较好的外形,无需二期瓣修整。

  • 标签: 穿支皮瓣 螺旋桨皮瓣 修复外科手术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足踝部皮肤缺损患者的治疗中,动脉内踝上穿瓣修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20例足踝部皮肤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动脉内踝上穿瓣修复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20例患者接受治疗全部存活,2例患者的瓣出现远端坏死,在接受治疗得以愈合,1例患者出现张力性水泡,经过处理得到恢复,其余患者的瓣存活情况均较好。对患者接受治疗一年情况进行随访,有2例患者的瓣出现臃肿现象,接受修复治疗愈合,患者的瓣血液循环等情况均较好。结论在足踝部皮肤缺损患者的治疗中,动脉内踝上穿瓣修复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足踝部皮肤缺损 胫后动脉 内踝上穿支皮瓣修复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