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动脉穿支皮瓣静脉回流障碍原因的分析,采用不同的处理对策,提高皮瓣成活率。方法2013年6月~2015年6月,应用动脉穿支蒂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36例。其中足跟12例,足背15例,内踝9例。结果所有皮瓣均完全存活,28例一期成活,8例出现静脉回流障碍,其中3例皮瓣设计偏小、4例皮瓣血管蒂过短、1例伤口包扎过紧发生静脉回流障碍,4例通过拆除部分缝线,3例通过切开放血,1例通过皮瓣内静脉与受区静脉吻合缓解成活。结论术前在设计动脉穿支皮瓣时大小要适度,术中一定要游离出一定长度的穿支血管,术后包扎松紧适当,以免组织反应性水肿导致纱布压迫皮瓣,及时观察皮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才能提高皮瓣成活率。

  • 标签: 胫后动脉 穿支皮瓣 静脉回流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动脉穿刺采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50例需要采血的新生儿,随机分为3组,其中214例采用动脉穿刺;136例采用股动脉穿刺;100例采用肱动脉穿刺。对3种穿刺法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局部瘀斑或血肿等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各组间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比肱动脉一次穿刺成功率高(χ2=5.08;P<0.05)而局部瘀斑或血肿发生率低(χ2=4.86;P<0.05)。结论动脉位置表浅,其搏动易触及,穿刺误伤机会少、安全、定位简单、成功率高,操作手法易掌握,不影响保暖和采血量,远离重要器官组织和神经,不易受污染,并发症少。值得进一步总结并推广应用。

  • 标签: 穿刺采血 胫后动脉 新生儿监护病房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静脉炎的临床控制效果,总结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5年9月~2016年8月收治的80例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的病理资料,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置管,观察组患者常规置管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护理静脉炎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1)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7.5%)和对照组(75%)比较,明显较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2)对照组有10例患者出现了静脉炎,静脉炎发生率为25%,和观察组比较,观察组患者静脉发生率较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3)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5%,和对照组(75%)比较,明显较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护理效果显著,静脉炎发生率低,护理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 静脉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PICC置管静脉血栓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2013年7月至2014年9月间在我院进行静脉置管并发生静脉血栓的患者120例,按随机投掷法进行分组,对照组60例行一般护理,研究组60例在一般护理中结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并发症、死亡率及心理状态。结果护理研究组患者断管发生率5.00%、血栓脱落发生率6.67%、出血发生率10.00%、死亡发生率0.00%,相比于对照组20.00%、26.67%、36.67%、5.00%有所好转,,P<0.05。护理前研究组心理状态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研究组心理状态水平相比对照组有所改善,P<0.05。结论对PICC置管形成静脉血栓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明显降低了其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率,改善了心理状态。

  • 标签: PICC 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静脉抽血,皮下瘀血发生率受按压部位和按压时间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进行静脉抽血的患者200例,通过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人。对照组按压1-3分钟,运用常规按压法;观察组按压>5分钟,为扩充按压法。观察两组患者皮下瘀血情况。结果对照组按压1分钟时,皮下瘀血发生率为10%,按压3分钟时,瘀血发生率为5%,而观察组发生率仅为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观察组为9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静脉抽血,皮下瘀血发生率受按压部位和按压时间影响,其中扩充按压法大大降低了皮下瘀血发生率,应大力推广应用于临床。

  • 标签: 静脉抽血 按压部位 按压时间
  • 简介:摘要静脉穿刺拔针技术是护士熟练掌握的简单易行的护理操作,拔针不当会出现许多不良反应,如明显疼痛、出血、瘀斑、血肿,增加了病人痛苦及心理负担。本文通过对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明显减少了拔针不良反应。

  • 标签: 拔针 不良反应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门诊静脉输液患者拔针的影响。方法对我院门诊输液室2015年1月--6月的800例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宣教,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静脉输液拔针按压知识进行系统的一对一的教育,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及时正确的健康教育,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健康教育 静脉输液患者 拔针 正确按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足踝部皮肤缺损患者的治疗中,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修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20例足踝部皮肤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修复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20例患者接受治疗全部存活,2例患者的皮瓣出现远端坏死,在接受治疗得以愈合,1例患者出现张力性水泡,经过处理得到恢复,其余患者的皮瓣存活情况均较好。对患者接受治疗一年情况进行随访,有2例患者的皮瓣出现臃肿现象,接受修复治疗愈合,患者的皮瓣血液循环等情况均较好。结论在足踝部皮肤缺损患者的治疗中,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修复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足踝部皮肤缺损 胫后动脉 内踝上穿支皮瓣修复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静脉穿刺是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治疗方法,贯穿在医院各个治疗环节中,在不同的科室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因此护士在日常工作中,静脉穿刺是基本技能。但在诸多原因的作用下,许多90护士的静脉穿刺成功率不高,在增加了患者扎针痛苦的同时,降低了工作效率,并使患者满意度降低,影响患者对医院的整体印象。目前我科护士当中以90护士为主,90护士基础理论不扎实,对规范的穿刺流程不熟练,心理素质较差,对正确选择血管的要领掌握不够,沟通交流能力不强,缺乏自信等原因都会造成静脉穿刺失败。为此,需要针对90护士的失败原因进行分析,针对原因主要提出以下改进对策通过加强基础理论培训,训练基本功,熟练掌握穿刺流程,正确选择穿刺血管,提高沟通交流能力和自信心,增強心理素质等。

  • 标签: 90后护士 穿刺成功率 现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