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代谢紊乱是高血糖,长期高血糖可导致B细胞功能损害,使其分泌胰岛索的能力下降。高血糖作为糖尿病的一种主要代谢异常.可引起广泛的周围组织、器官损伤,并参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形成。近期的研究表明,高血糖对胰岛B细胞本身功能可产生多方面影响,可进一步加重糖尿病时B细胞功能缺陷,这对于糖尿病

  • 标签: 高血糖 胰岛B细胞功能损伤 糖尿病 胰岛素基因转录障碍 胰岛素分泌功能缺陷
  • 简介:组织学特殊染色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科研工作中.本快速染色法即用组织学醛品红染色法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在同一张切片上对胰岛B细胞和A细胞进行了双重染色,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作简单介绍.取大鼠胰腺,Bouin液固定,石蜡包埋,切5μm厚切片.双染步骤如下:第一步,胰岛B细胞的醛品红染色:切片脱蜡到水;入0.25%浓硫酸和0.25%高锰酸钾等量混和液中3min;蒸馏水洗后入5%草酸2min;蒸馏水洗;再经70%酒精后入醛品红染液15min;70%酒精分色后,蒸馏水洗.第二步,胰岛A细胞的免疫组化染色:将经醛品红染色后的切片,入3%甲醇双氧水室温孵育15min;蒸馏水洗后枸橼酸缓冲液(0.01M,pH6.0)(电炉加热煮沸92℃~98℃)进行抗原修复10min;PBS浸泡5min后,用正常羊血清室温封闭30min;弃去多余羊血清,滴加一抗(抗胰高血糖素抗体,1∶1500),37℃,孵育2hr;PBS室温洗10min后,滴加生物素标记的二抗,37℃,孵育40min;PBS室温洗10min后,滴加辣根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工作液,37℃,孵育40min;PBS室温洗10min,DAB显色.结果及讨论:此染色方法在同一张切片上所观察到的胰岛B细胞呈蓝紫色,而胰岛A细胞呈棕黄色,两者颜色对比清晰.细胞核不着色.本方法可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即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减少了免疫组织化学多重染色中步骤多、时间长,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限制,进而降低了非特异性染色.因此,该方法在科研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快速双染 细胞快速 细胞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简易胰岛素释放试验对于胰岛B细胞功能评定中的效果。方法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A组(胰岛素低值组)、B组(胰岛素正常组)以及C组(胰岛素高值组),同期选取50名健康人群作为正常的耐糖量组(NGT组),比较分析四组患者的试验结果。结果B组患者在空腹状态下与餐后一小时的血清胰岛素与NGT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而餐后两小时的血清胰岛素则存在明显差异(P<0.05);A组、C组患者空腹状态下、餐后一小时、两小时的血清胰岛素和NGT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简易胰岛素的释放试验,可以准确了解患者各个时点的血清胰岛素情况,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与参考。

  • 标签: 简易胰岛素释放试验 胰岛B细胞 胰岛功能
  • 简介: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是涉及多基因的复杂临床综合征。数项基因组扫描技术已确定控制β细胞发育或功能的T2DM危险位点,强有力地证明β细胞基因易感性决定着T2DM的发病危险。一旦糖尿病(DM)的病理机制形成,高血糖、高血脂随之发生,对β细胞造成损害或毒性效应。

  • 标签: 高血糖 高血脂 胰岛Β细胞
  • 简介:摘要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病理基础,因此,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是防止糖尿病发生的关键措施。现已明确,科学合理的运动锻炼能够改善机体的胰岛素抵抗。同样运动对受损的胰岛β细胞功能具有修复作用,同时改善糖、脂代谢,从而使糖尿病个体达到良好的代谢水平。作为简便、经济的干预方式,运动对于糖尿病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运动 糖尿病 胰岛β细胞功能
  • 简介:胰岛B细胞瘤是胰岛细胞瘤中最常见的一种,胰岛细胞瘤发病率仅为0.8~0.9/100万,近年来国内外均报道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胰岛B细胞瘤表现癫痫样发作报道非常罕见。Graves等曾报道1例胰岛细胞瘤表现为成人复杂部分性癫痫[2]。

  • 标签: 胰岛B细胞瘤 癫痫 诊断
  • 简介:[摘要] 随着对糖尿病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于波动性高血糖对糖尿病患者的不利影响。糖尿病患者往往伴随着胰岛B细胞的凋亡,这也是胰岛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体内长期血糖波动引发B细胞的凋亡及分泌功能的障碍,反之,B细胞的凋亡功能障碍必将导致血糖水平的紊乱,进一步促使B细胞凋亡,导致恶性循环。胰岛B细胞凋亡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血糖波动与胰岛B细胞凋亡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 糖尿病 血糖波动 氧化应激 胰岛B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 随着对糖尿病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于波动性高血糖对糖尿病患者的不利影响。糖尿病患者往往伴随着胰岛B细胞的凋亡,这也是胰岛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体内长期血糖波动引发B细胞的凋亡及分泌功能的障碍,反之,B细胞的凋亡功能障碍必将导致血糖水平的紊乱,进一步促使B细胞凋亡,导致恶性循环。胰岛B细胞凋亡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血糖波动与胰岛B细胞凋亡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 糖尿病 血糖波动 氧化应激 胰岛B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胰岛β细胞功能进行性衰竭是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β细胞功能和数量逐渐下降,胰岛素进行性分泌不足,血糖控制难度增加。因此,研究β细胞的发育、功能维持及数量调节对未来防治糖尿病有积极意义。该文对胰岛β细胞的分化、功能调控及凋亡再生等方面作一综述。

  • 标签: 糖尿病,2型 胰岛β细胞 细胞发育 去分化 凋亡 再生
  • 简介:目的总结无功能胰岛细胞癌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对1980年5月至2003年5月收治的12例无功能胰岛细胞癌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平均年龄45岁。最常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包块和不适。所有病人经超声和CT检查确定了肿瘤部位,但仅2例术前考虑为内分泌肿瘤。手术证实7例存在淋巴结转移,3例存在肝转移。11例施行肿瘤切除,1例肿瘤无法切除,施行胆囊吻合解除梗阻性黄疸。5和10年生存率是50%和17%。结论无功能胰岛细胞癌手术切除率高,虽治愈率低,但多数病人获得较长的生存期。

  • 标签: 胰岛细胞癌 肿瘤 腹部 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短期持续胰岛素输注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3年3月~2015年2月来院就诊的5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2周持续胰岛素输注治疗,严格控制血糖,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变化及胰岛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后的FPG、HBAIC、AUGg、Homa-β、Homa-IR分别为(5.23±1.13)mmol/L、(7.86±1.87)%、(57.68±4.13)mIu/L、(70.45±24.38)、(3.65±1.35),优于治疗前的(13.27±2.45)mmol/L、(12.35±2.56)%、(76.54±8.34)mIu/L、(24.56±12.36)、(6.75±2.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短期持续胰岛素输注,能更好地控制血糖,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2型糖尿病 胰岛素输注 胰岛B细胞 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灵芝多糖(Gl-PS)对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影响.方法:分离大鼠胰岛细胞,分别观察在葡萄糖为5.6和16.7mmol*L-1时,Gl-PS对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影响.进一步加入不同的抑制剂观察Gl-PS对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影响.采用Westernblotting观察Gl-PS对胰岛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表达的影响.结果:在5.6mmol*L-1葡萄糖时,100mg*L-1的Gl-PS可明显促进胰岛细胞胰岛素的分泌;当葡萄糖浓度为16.7mmol*L-1时,50和100mg*L-1的Gl-PS均可明显促进胰岛细胞胰岛素的分泌.维拉帕米或维拉帕米+EGTA均可显著抑制5.6和16.7mmol*L-1葡萄糖时胰岛素的分泌,维拉帕米只能部分抑制Gl-PS的促胰岛素分泌作用,而维拉帕米+EGTA则可完全抑制Gl-PS的这种作用.在葡萄糖浓度为5.6和16.7mmol*L-1时,Gl-PS50和100mg*L-1均能明显促进胰岛细胞GLUT2的蛋白表达.结论:Gl-PS可能通过促进胰岛细胞GLUT2蛋白的表达从而有助于葡萄糖转运入B细胞,促进葡萄糖的代谢,引起胰岛细胞外Ca2+内流而起到促胰岛素释放的作用.

  • 标签: 灵芝多糖 胰岛细胞 胰岛素功能 葡萄糖转运蛋白2 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收取本次研究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组,即观察组——实施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照组——采取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对2组血糖和胰岛B细胞功能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P<0.05。观察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均优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其血糖和胰岛B细胞功能,值得研究。

  • 标签: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 初诊2型糖尿病 血糖 胰岛B细胞功能
  • 简介: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因之一,也是2型糖尿病治疗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随着2型糖尿病自然病程的进展,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趋向衰竭。因此,如何在早期保护甚至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日益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点。

  • 标签: 胰岛Β细胞功能 GLP-1 2型糖尿病 Β细胞功能减退 糖尿病治疗 自然病程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月龄大鼠的糖代谢指标变化,了解在基础和糖刺激下增龄对大鼠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以4月龄(青年组,n=15)、14月龄(中年组,n=15)和24月龄(老年组,n=15)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胰岛素释放试验(IRT),比较三组间基础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差异,计算糖负荷后胰岛素增值与血糖增值的比值(ΔI10/ΔG10),120min葡萄糖、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g,AUCi),葡萄糖与胰岛素曲线下面积比值(AUCi/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等,以分析各组间胰岛功能的差异。结果随着月龄的增长,空腹血糖有升高的趋势,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OGTT后老年组大鼠表现为血糖达峰时间延长,血糖峰值增加,OGTT2h血糖及AUCg增加,即老年组大鼠出现糖耐量异常状态,主要表现为餐后高血糖。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大鼠空腹胰岛素水平分别为(0.59±0.14)、(1.60±0.15)、(2.37±0.04)μg/L(两两相比均P〈0.01);IRT中,老年组大鼠胰岛素达峰时间延迟,ΔI10/ΔG10降低,AUCi增加(P〈0.05)。使用稳态模型评估,HOMA-β在青年、中年和老年组中呈递增趋势,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而HOMA-IR在青年、中年和老年组分别为3.09±0.80、8.34±0.72、13.14±1.59(两两相比均P〈0.01)。结论正常老龄大鼠存在一定的胰岛素抵抗和代偿性胰岛素分泌增加,但由于胰岛素分泌的早期时相受损,仍然出现糖负荷后血糖增高状态。

  • 标签: 大鼠 增龄 胰岛Β细胞 胰岛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现代医学检查手段探讨中青年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湿热困脾证型胰岛B细胞功能以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为中青年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辨证提供参考指标,并为中医证型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WHO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标准,选择80例中青年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男性43例,女性37例,平均年龄4007±691岁),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检测空腹胰岛素、C肽,通过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分析上述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间的关系。结果中青年初诊2型糖尿病的空腹胰岛素与C肽水平在湿热困脾型明显高于非湿热困脾型,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湿热困脾型小于非湿热困脾型,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临床研究我们发现中青年初诊2型糖尿病湿热困脾型的胰岛素、C肽水平高,胰岛素敏感性小,提示胰岛素抵抗严重,从而为的中医证型进行客观化研究提供诊断依据。

  • 标签: 2型糖尿病 湿热困脾型 胰岛素 胰岛素敏感指数(ISI)
  • 简介:摘要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具有促进胰岛素分泌,减少细胞凋亡功效,还能够作用于机体其他系统,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关系密切。目前国内外对其机制研究报道较少,本文从抗凋亡、促分泌方面做一概述,对临床指导糖尿病治疗有重要意义。

  • 标签: IGF-1 细胞凋亡 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
  • 简介:摘要正常的胰岛功能是维持体内糖代谢稳态的必要因素。铁死亡作为一种由脂质过氧化物及活性氧累积驱动的铁依赖性细胞死亡形式,与多种疾病的发生相关,且在形态学、发生机制以及调控机制等方面显示与其他细胞死亡方式不同的特征。近年研究表明,胰岛β细胞对铁死亡具有易感性。铁死亡通过不同途径对胰岛β细胞功能和存活产生影响,甚至诱导糖尿病的发生。本文就铁死亡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胰岛素分泌细胞 糖尿病 铁死亡 胰岛β细胞 胰岛功能
  • 简介:(解放军第一五O中心医院外一科河南洛阳471031)摘要目的探讨功能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7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7例胰岛细胞瘤临床资料。结果7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血糖恢复正常。结论功能胰岛细胞瘤首选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

  • 标签: 胰岛细胞瘤 功能性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