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胆管成像(MRCP)对胆管疾病的临床定性价值。方法对58例各种胆管疾病患者进行了常规MRI及MRCP检查,并经手术病理或(和)其他影像学检查证实。结果MRCP能清晰显示胆管的解剖结构,能较好显示胆管疾病的病变部位,对梗阻性黄疸梗阻程度和定位诊断准确率100%,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定性准确率94.7%。结论MRCP是一种安全、非创伤性的检查方法,可以显示胆管的解剖和病理变化,结合原始图像和常规MRI扫描,提高胆管疾病诊断水平。

  • 标签: 胰胆管疾病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影像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胆管汇合MRCP解剖与胆系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2月-2023年11月期间接诊的MRI检查与MRCP检查同时进行的患者600人,将其病例资料作为此次研究的基本对象。利用单次激发FSE序列与最大密度投影技术获得患者的MRCP检查图像,综合对比检查结果。结果,胆管汇合主要分为两大类型,即正常型与异常型,异常型又由P-B型和B-P型,以及分别开口型等三大类型组成。不管是胆囊炎与胰腺炎,还是胆系结石,胆系肿瘤,以及胰腺肿瘤等疾病的发生率,正常型与异常型之间的组间差异较大 (P<0.05),但是异常型的胆系疾病发生率要明显高正常型。在异常型各型合并胆系疾病发生率方面,胆系结石与胆囊炎的发生率,以及胰腺肿瘤的发生率,均不具有组间差异(P>0.05);其中,在胰腺炎发生率方面,分别开口型的胰腺炎发生率要明显低于B-P型和P-B型(P<0.05);在胆系肿瘤发生率方面,P-B型明显低于B-P型,分别开口型明显低于P-B型(P<0.05);在合并先天性胆总管扩张与胆管汇合的发生率方面,正常型与异常型之间不存在组间差异(P>0.05)。结论,在合并胆系疾病方面,PBM的发生率更高,不管是在胰腺炎还是胆系肿瘤方面,发生率都相对较高,借助MRCP检查,能够对胆管汇合部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精准的分型诊断,为胆系疾病的治疗及预防提供精准有效的信息参考。

  • 标签: 胰胆管汇合 MRCP 胰胆系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逆行性胆管造影技术治疗胆疾病的护理干预。方法在我院2015年6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胆疾病患者中随机抽取105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1例,观察组5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逆行性胆管造影术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根据治疗方法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56%)小于对照组(21.57%),其护理满意度(96.30%)则大于对照组(82.35%),且差异皆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胆疾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根据逆行性胆管造影术的临床特点,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技术 胆胰疾病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胆管造影结合多种MRI技术在胆管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2月--2021年12月收治确诊为胆管疾病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参与研究的患者进行包括冠状位T2加权、横断位T2加权、横断位T1加权、Turbo SE MRCP 序列及HASTE MRCP序列的MRI检查。结果:磁共振对胆管疾病定性诊断准确率为%;临床其他检查,如MR成像序列的诊断准确率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HASTE MRCP原始图像结合3D图像检测准确率为96.0%(75/7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Turbo SE MRCP 序列检出率与HASTE MRCP序列检出率比较不明显,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意义(P>0 .05)。结论:磁共振胆管造影结合多种MRI技术在胆管疾病诊断中的实际运用价值较好,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值得推广。

  • 标签: MRI技术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胰胆管疾病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研究磁共振胆管造影技术在胆管疾病治疗中的积极作用。方法:使用最新扫描机扫描自旋回波重T2加权数据,使用最大强度的投影,建立相应的影像资料库,围绕50名疑似胆管疾病病人,开展胆管成像检查,采取一些手术实践,对比和分析临床数据。结果:胆管疾病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可以达到百分之一百,定位与定性的精准度也可以达到百分之一百,相比于B超和CT检查更有效。结论:胆管成像能够更好地把握胆管疾病的位置,做好定性的诊断和分析,比CT和BU检查更加有效,并且无放射线的损伤,它还可以取代十二指肠镜的逆行胆管造影方式,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 标签: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 磁共振成像 胰胆系疾病 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胆管成像(MRCP)在胆管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于我院住院治疗的82例胆管疾病患者,均行MRCP检查,经手术、ERCP、其他影像学或临床资料证实,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2例患者经MRCP检查,肝外胆管梗阻中良性梗阻77例、恶性梗阻5例。结论MRCP检查图像分辨率高,可有效提高胆道梗阻性胆管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胆道梗阻 胰胆管疾病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常规胆管成像与压缩感知胆管成像对胆系管道扩张成像及胆管结构显示的图像质量,以供临床选择更合适的成像方法。材料与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之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胆管扩张患者37例,在西门子1.5 T磁共振机器上行常规及压缩感知磁共振胆管成像。采用5分制评价图像质量,由1名临床经验大于5年的医师及1名临床经验为2年的医师进行评分,结果使用SPSS软件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压缩感知胆管成像与常规磁共振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eatography,MRCP)在整体图像质量、胆管扩张及管扩张显示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扩张胆管的评分均比整体图像质量评分与管扩张评分高,而结石所致胆管扩张和肿块所致胆管扩张图像评分并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压缩感知胆管成像与常规胆管成像相比,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但压缩感知胆管成像能有效地缩短成像时间,并减少呼吸运动伪影。

  • 标签: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压缩感知胰胆管成像 胆道扩张 胰管扩张 结构显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胆管成像 (MRCP) 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DWI)在胆管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收治的 70例胆管疾病患者,均行 MRCP联合 DWI进行检查,经手术、 ERCP、其他影像学或临床资料证实。结果:本组 70例患者经 MRCP联合 DWI定性准确率 92.86%( 65/70)。结论: MRCP检查联合 DWI检查图像分辨率高,可有效提高胆道梗阻性胆管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胰胆管疾病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胆道梗阻
  • 简介:摘要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术(ERCP)是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可对各种原因所致的梗阻性黄疸、胆管结石、胆管异常、急慢性胰腺炎等多种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随着内镜诊治技术的发展,ERCP在儿童疾病中的应用逐渐增多,主要集中在儿童先天性疾病和急慢性胰腺炎。现就近年来ERCP在儿童疾病诊治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内镜逆行胆管造影(ERCP)和磁共振胆管成像(MRCP)技术来探讨其对胆道疾病的诊断价值[1]。方法:收集来山西省某医院就诊的、患有胆道结石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 60 份,根据这些患者入院选择的检查方法将患者分为 ERCP 组和 MRCP 组,然后对两组分别 30 例进行分析比较,可以得出结论,内镜逆行胆管造影技术诊断胆总管结石的敏感性为 91%,特异性为 0%,总的诊断准确性为 93%-97%;而磁共振胆管成像技术对胆管癌的敏感性为 84%,特异性为 97%-100%。结论:内镜逆行胆管造影和磁共振胆管成像在治疗诊断胆道疾病方面各有其优势,该技术在对胆道的小以及微小结石及阴性结石检出率高,尤其是对于继发性病变有明显诊断价值。

  • 标签: ERCP MRCP 胆道疾病 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肝硬化合并胆疾病患者行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西京消化病医院2008年1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因肝硬化合并胆疾病行ERCP的初治患者99例的病例资料,分析ERCP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99例肝硬化患者以乙肝病毒感染(40.4%,40/99)和病因不明(30.3%,30/99)为主,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15.4±5.3)分;胆疾病以胆总管结石和胆管狭窄为主,分别占49.5%(49/99)和33.3%(33/99)。ERCP治疗成功率为100.0%(99/99)。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4.1%(14/99),其中肝硬化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3.0%(3/99);ERCP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1/99),包括胆道感染(9.1%,9/99)和迟发性出血(2.0%,2/99)。无ERCP术后胰腺炎、穿孔及ERCP相关死亡。结论肝硬化合并胆疾病患者行ERCP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肝硬化 胆总管结石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手术后并发症 胆管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胆管成像(MRCP)诊断胆道梗阻性疾病的价值方法对30例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的MRCP进行分析,并与超声和临床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MRCP对梗阻定位诊断准确率100%,对梗阻定性诊断准确率为85%。结论MRCP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准确率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胆管系统影像检查方法。

  • 标签: MRCP 胆道疾病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治疗肝胆外科疾病的护理配合。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55例)和观察组(n=55例)。两组均采取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围术期护理。比较两组各项手术护理指标对比情况、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情况。结果:两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凝血功能恢复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白细胞恢复时间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出现气胸、胆瘘、肠穿孔、肝损伤、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总发生率9.09%低于对照组34.55%(P<0.05)。结论: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治疗的患者应用围术期护理模式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且并发症发生较少,改善患者术中情况,减缓患者临床症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利于患者身体机能恢复。

  • 标签: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治疗 肝胆胰外科疾病 围术期护理模式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在进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治疗肝胆外科疾病期间的护理配合进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2020年2月-2021年8月期间本院接收的采取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治疗的肝胆外科疾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 应用计算机分组,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一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应用综合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总有效率和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概率。结果 对照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80.00%<研究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95.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临床并发症发生概率为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治疗肝胆外科疾病的护理配合效果。方法:从我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期间接受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治疗的所有患者中,通过筛查的方式,选取符合本次探究标准的100例手术患者,选用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配合)与观察组(围术期护理配合)各50例。以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并发症发生率作为判定标准。结果:根据研究数据可知,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分别为16.00%(8/50)、76.00%(38/50),均劣于观察组的2.00%(1/50)、94.00%(47/50),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治疗肝胆外科疾病过程中,应用围术期护理配合效果更佳,能够促进患者临床护理总有效率和并发症预防水平的提高。

  • 标签: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治疗 肝胆胰外科疾病 围术期护理模式 护理配合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胆管造影术(ERCP)诊断、治疗胆疾病的价值、并发症及其防治,治疗性ERCP远期疗效及优势。方法选取我院2004年到2011年因胆疾病就诊的病人172例,先用十二指肠镜行ERCP检查,后根据疾病不同,分别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碎石、网篮或气囊取石、鼻胆管引流(ENBD)及胆管支架置入术(ERBD)等,结果ERCP插管成功率为93.6%,确诊率为96.5%;行ERCP下各种内镜治疗16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2%;ERCP、EST治疗胆总管结石残石率6.3%,复发率为0.7%,远低于外科手术。结论ERCP不但在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在治疗胆总管结石方面,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残石率、复发率低等优势。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64层螺旋cT胆管三维成像联合腹腔血管三维成像在胆疾病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对52例胆管疾病患者,通过行64层螺旋cT扫描及后期胆管、腹腔血管三维成像进行定位、定性诊断,对比分析手术及病理检查结果。结果46例胆管三维成像清晰显示病灶和梗阻远、近端狭窄及扩张的胆管管;联合腹腔血管三维成像可多方位清晰显示结石和肿瘤与周围组织解剖关系。与手术及病理检查结果对比,胆管三维成像对胆疾病的定位和定性诊断符合率达到98%(45/46)和93%(43/46),联合腹腔血管三维成像定位、定性诊断符合率均达100%(38/38);手术可切除性判断准确率为93%(14/15)。结论64层螺旋CT胆管三维成像联合腹腔血管三维成像能获得清晰的胆管影像,立体显示胆管结构、病灶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提高了胆疾病诊断率,为手术提供正确的指导。

  • 标签: 64层螺旋CT 三维成像 胆胰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评价一次性电子胆管内窥镜在胆管疾病诊治中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性能指标分析。方法2021年7—8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共筛选20例受试者,实际入组16例受试者进行前瞻性、探索性临床研究。使用国产一次性电子胆管内窥镜在常规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术中对受试者进行胆管疾病诊断,对考虑恶性肿瘤者予以活检,并对器械使用相关指标和性能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入组的16例患者术前诊断胆管占位6例,胆管结石6例,胆管良性狭窄4例。一次性胆管镜插镜成功率100.00%(16/16),观察成功率100.00%(16/16)。3例胆管占位患者镜下诊断为恶性肿瘤,术后得到病理证实;其余患者一次性胆管镜诊断考虑与术前诊断一致,未予以活检。操作者方向调控性评价好评率81.25%(13/16),图像故障率18.75%(3/16),图像清晰评价好评率93.75%(15/16)。临床性能指标评价中,成像质量优占93.75%(15/16),弯角性能优占81.25%(13/16),其余指标均为100.00%优。操作期间均未发生器械缺陷和胰腺炎、穿孔、出血等与器械有关的不良事件。结论本研究所使用的国产一次性电子胆管内窥镜在有效性、安全性、性能指标方面均达到了临床可用的标准,同时还具备了高像素和高度集成化便携性的特性,有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

  • 标签: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胰胆管镜 国产 安全性 有效性 性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低场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胆管造影(MRCP)在胆管梗阻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05例胆管梗阻疾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应用低场MRI及MRCP进行检查,并经病理学诊断,分析低场MRI及MRCP诊断准确率。结果低场MRI及MRCP在胆管梗阻疾病诊断中其准确率为95.2%。结论胆管梗阻疾病患者采用低场MRI及MRCP检查,具有较高准确率,有效降低临床检查数量及检查费用,确诊率上升,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低场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胆管梗阻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低场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胆管造影(MRCP)对胆管梗阻疾病的使用效果。方法根据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我院的胆管梗阻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共选取105例患者,使用低场MRI及MRCP检查,经病理学诊断,探讨诊断的准确率。结果低场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胆管造影对胆管梗阻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是95.2%,没有出现不良反应病例,安全性非常高。结论胆管梗阻可以选择低场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胆管造影检查,临床中和患者的病理检查符合度高,诊断的有效性高,能够减少诊断费用,临床中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低场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胆管梗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