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伤害控制技术对重度骨关节型创伤合并胸部损伤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情况。方法:收集我院自 2015年 10月 -2016年 11月收治的重度骨关节型创伤合并胸部损伤患者 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早期骨折确定性手术治疗) 44例,观察组(给予伤害控制技术治疗) 44例,对比 2组治疗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2组死亡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将伤害控制技术应用于重度骨关节型创伤合并胸部损伤患者的救治中,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挽救患者生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出院均有重大意义,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重度骨关节型创伤 胸部损伤 创伤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胸部闭合性损伤患者分别采用X线片诊断以及CT扫描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收治的胸部闭合性损伤患者12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所有患者均分别采用X线片以及CT扫描进行诊断,对比分析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结果经临床确诊结果显示,120例患者中肺撕裂伤者3例,膈破裂者8例,创伤性湿肺者8例,肺不张者10例,肺挫伤者12例,血气胸者27例,骨折者52例。CT检查诊断创伤性湿肺(87.5%)、肺不张(90%)、肺挫伤(91.7%)、血气胸(96.3%)等符合率均明显高于X线检查75%、70%、75%、63%,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T检查肺撕裂伤(100%)、膈破裂(62.5%)、骨折(100%)等疾病符合率与X线片检查100%、62.5%、92.3%并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胸部闭合性损伤患者而言,CT扫描相对于X线片检查在血气胸、早期肺实质损伤、隐匿性骨折等方面诊断符合率更高,可为临床早期诊断及鉴别提供重要依据。然而CT与X线诊断胸部骨折方面差异并不显著,X线片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等优点仍然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首选。

  • 标签: 胸部闭合性损伤 CT检查 X线检查 诊断效果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手术护理对救治严重胸部创伤患者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60例严重胸部创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损伤控制性手术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出血量与护理满意度,详细记录数据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创伤患者住院时间、出血量以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损伤控制性手术护理可显著提高严重胸部创伤患者的治疗效果,且安

  • 标签: 损伤控制性手术 严重胸部创伤 护理方法
  • 简介:目的研究胸部低剂量CT扫描和常规剂量扫描在外伤检查结果上的差异。方法将本院在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接收的共120例胸部外伤患者资料展开研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剂量CT扫描,观察组接受低剂量的CT扫描。对比两组患者的检出率和病人的受辐射剂量。结果常规剂量CT扫描和低剂量CT扫描的检查准确率基本相同;低剂量扫描的图像质量略差但是对诊断并无影响。但是常规剂量的辐射量高高于低剂量组。结论低剂量CT扫描针对胸部创伤性便便的检查和诊断中可满足临床诊断的各项要求,并且能十分明显的降低病人的辐射剂量,是较为理想的扫描方式。

  • 标签: 胸部 低剂量CT扫描 胸部创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诊断工作中应用数字放射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本科室 2015年 4月 ~2017年 4月间接收的患胸部创伤的 80例患者,参考随机双盲分组法将其随机分成 2组:参考组共 40例,行常规临床诊断;研究组共 40例,以数字放射技术进行诊断。观察 2组的诊断情况,且详细记录患者检查时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与参考组患者相比显著更高,漏诊、误诊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参考组相比显著更低( P< 0.05)。结论:胸部创伤患者诊断中应用数字放射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安全性较高,值得借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胸部外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胸外科门诊收治的130例胸部外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治疗结果。结果本组患者中男性的构成比远高于女性,高处坠落、锐器扎伤、交通事故、挤压伤和重物砸伤均是常见的发病原因,呼吸困难、胸腔积液、咯血和气管移位均是常见的临床表现,闭合性损伤的构成比明显高于开放性损伤,且多伴有外伤性气胸和血胸,多合并有椎骨骨折、颅脑损伤、锁骨骨折和内脏破裂等。经过手术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后,有108例好转出院,有12例病情恶化继续住院治疗,有10例死亡,死亡率为7.69%。结论胸部外伤患者多由于外部创伤所致,临床表现复杂且多伴有合并症,病情凶险、死亡率高,需要及时实施手术和对症支持治疗。

  • 标签: 胸部外伤 临床特点 手术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闭合性胸部外伤的各种致伤原因、临床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月~2016年6月收治176例闭合性胸部外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剖胸探查24例,其中19例为胸腔镜辅助下完成,肋骨骨折切开复位环抱钛板内固定术9例,胸腹联合伤同时行腹部脏器修补术5例,外伤性膈疝修补术3例,胸骨骨折复位固定术1例,心包血肿清除术1例。结果住院期间死亡1例,所有病例出院后随访1~12个月,治愈175例。结论只要及时诊断,正确处理,闭合性胸部部外伤均能取得满意效果。

  • 标签: 闭合性胸部外伤 临床 诊治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 CT 在胸部创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抽取在我院就诊的胸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进行 DR 检查、多层螺旋 CT 扫描加三维重建技术检查,对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统计对比。 结果多层螺旋 CT 扫描 加三维重建技术检查能明确损伤部位、性质、程度 , 与患者的病理和穿刺相符合,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对胸部创伤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结论在胸部创伤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 CT 扫描加三维重建技术诊断的准确率较高 , 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创伤 胸部 CT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CT诊断在胸部创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0年3月--2012年9月前来我院诊断的胸部创伤患者4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及穿刺证实为胸部创伤。在此之前,对患者给予CT诊断,观察患者的临床CT表现。结果经过CT诊断,发现与病理及穿刺证实结果相符,证明胸部创伤CT诊断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并且可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减少患者的病痛。在42例患者当中,30例患者被诊断为肺挫伤,12例患者被诊断为单纯肋骨骨折。另外,共计5例患者合并胸骨骨折,8例患者合并气胸及胸腔积液。在本次CT诊断当中,42例患者的诊断时间为受伤后8h以内进行,其中有6例患者是在受伤后的24h内进行检查,这些患者被查出湿肺症状。30例肺挫伤患者在CT诊断中,主要是表现出大片、多发片状边缘模糊的高密度影,总体上的形态并不规则,密度比较淡。8例合并气胸及胸腔积液患者的CT诊断,主要表现出患者侧胸腔前缘无肺纹理之弧带状低密度影子。12例单纯肋骨骨折患者,其CT诊断比较明显,由于是单纯肋骨骨折,因此肋骨及胸骨骨质呈连续性中断,胸骨与胸骨体部出现骨质断裂。结论对胸部创伤患者给予CT诊断,不仅可以有效的了解患者创伤类型、创伤程度,同时可以为日后的康复治疗、休养提供较多参考,减少复发可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CT诊断在临床诊断、治疗中,完全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CT扫描 创伤 胸部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CT导引胸部病变穿刺活检的操作技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2年1月~2014年4月我院进行CT导引胸部病变穿刺活检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与CT穿刺活检结果进行对比,CT穿刺活检结果分为诊断正确组和错误组,判断CT穿刺活检的诊断准确率以及可能影响CT穿刺活检诊断正确率的因素。结果(1)CT穿刺活检对恶性病变、良性病变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8.5%(292/330)、69.6%(110/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穿刺活检总体诊断正确率为82.4%(402/488)。(2)正确组与错误组男性比例、年龄、病灶至皮肤距离、病灶有无空腔及穿刺时仰卧位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确组与错误组病灶大小、病灶良性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CT导穿刺活检对诊断肺部微小病灶应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及影像学检查,以提高诊断正确率。

  • 标签: CT导引 胸部病变 穿刺活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多层螺旋CT在胸部创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胸部创伤患者12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人,观察组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对照组实施DR检查,分析比较两种形式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60例患者为100.0%检出率,对照组60例患者为73.33%的检出率,多层螺旋CT检出率显著高于D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部创伤诊断中多层螺旋CT具备优良的运用效果,能有效提升检出率,让误诊率和漏诊率降低,值得在临床运用上宣传。

  • 标签: 多层螺旋CT DR检查 胸部创伤 诊断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在胸部创伤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胸部创伤患者,分别实施多层螺旋CT和DR检查,对比两种检查诊断方式的运用价值。结果通过分析,呈复合性创伤的两种诊断表现,多层螺旋CT检出80例,为100.0%的检出率,DR检出60例,为75.0%的检出率,多层螺旋CT检出率显著高于D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胸部复合创伤时,尽管射线剂量相对高,但花费的时间很短,诊断结果阳性率提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胸部损伤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胸部创伤患者应用电视胸腔镜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电视胸腔镜治疗胸部创伤的26例作为电视胸腔镜组,并选择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的26例患者为传统开胸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比较无差异(P>0.05);但电视胸腔镜组平均住院时间、术后胸管留置时间、术后胸管引流总量、术中平均出血量指标明显优于传统开胸组(P<0.05),但在手术时间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技术在胸部创伤中应用效果较好,且可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引流量等指标,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胸部创伤 电视胸腔镜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严重胸部外伤和复合性外伤的救治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患有严重胸部外伤以及复合性外伤的病患。将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对病患进行临床抢救,待其情况稳定后,需要根据病患的创伤部位的不同选取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相关治疗,在完成手术后,需要对病患进行常规的术后护理治疗,对病患术后出现的治疗情况进行相关记录。该实验选取了李文灿、董介芍、张秀卿的有关研究结果作为对照组,分别即为甲组、乙组、丙组,与该实验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研究,将该次实验的病患记为实验组。结果在治愈率方面,实验组为91.67%,死亡率为8.33%,和乙组、丙组相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组相比,治愈率要比甲组高,死亡率比甲组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该实验治疗的病患中有50例病患治疗后可以正常生活(90.91%),有3例病患为中度残疾(5.45%),有2例病患为重度残疾(3.64%)。结论该实验选取的治疗方法对严重胸部外伤和复合性外伤的治疗效果较好,值得在实际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严重胸部外伤 复合性外伤 救治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部微创手术患者肺部感染的防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胸部微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并对比发生者和未发生者一般资料,为制定胸部微创手术患者肺部感染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结果本组患者中,肺部感染率为17.00%,其中发生者中年龄>60岁、吸烟、合并慢性病、手术时间>4h、术中出血量>700ml和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者构成比均远高于未发生者,两样本间数据对应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胸部微创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较高,且影响因素较多,需要针对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才能控制肺部感染率。

  • 标签: 胸部创伤 微创手术 肺部感染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观察在治疗肺癌当中,以胸部MRI检查并进行精确勾画靶区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1日收治的96例肺癌患者为观察对象;将采取胸部CT检查的4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采取MRI检查的4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而后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检查和扫描中肿瘤靶区的勾画。结果观察组MRI扫描获取的影像图像,能够通过DWI高信号分辨肿瘤部位,并且可与其他周围的正常组织边界明显区别开;对患者肿瘤靶区的勾画当中,确定边界区分27例,淋巴结转移43例;对照组的CT影像图像可以肉眼对肿瘤部位进行分辨,但是针对肺癌导致肺组织发生的实变情况不能进行有效分辨;确定边界区分21例,淋巴结转移39例。结论在对肺癌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与CT检查相比,以MRI检查和扫描能够获得更加精确的肿瘤靶区定位,从而能够进一步确定放疗的剂量。

  • 标签: MRI 靶区 勾画 肺癌 治疗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