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3634例健康体检者脉搏传导速度(baPWV)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武警总医院的健康体检者3634例,其中男性2421例,女性1213例,年龄35-85岁,平均(51.9±10.1)岁。根据baPWV值,分为baPWV〈1400cm/s组(2031例)和baPWVd〉1400cm/s组(1603例)。检测脉搏传导速度,体质指数(BMI)、血压(B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尿微量白蛋白(U-MA)等。结果与baPW〈1400cm/s组比较,baPWV〉1400cm/s组BMI、BP、FPG、TG、TC、LDL-C、hs-CRP、Hcy、U-MA以及Cys-C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aPWV异常的危险因素为:年龄(OR=5.161,95%CI:3.943-6.757)、收缩压(OR=3.592,95%CI:2.538-5.084)、舒张压(OR=3.413,95%CI:2.377-4.901)、空腹血糖(OR=1.681,95%CI:1.237-2.283)、TG(OR=1.420,95%CI:1.075-1.87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1.656,95%CI:1.010-2.716)、尿微量白蛋白(OR=1.451,95%CI:1.032-2.040)。结论年龄、BP、FPG、U-MA、LDL-C、TG为脉搏传导速度异常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脉搏波传导速度 心血管危险因素
  • 简介:动脉硬化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动脉血管早期病变多为动脉结构及功能的改变,然而因为缺乏典型临床症状,常常错过最好防治时机,所以及时在动脉硬化早期对动脉结构及功能进行排查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如何较好地运用各项无创检查技术指导临床是医学界的热点问题。本文就当前应用较多的动脉功能检查方法-脉搏传导速度(pulsewavevelocity,PWV)的应用做以介绍。

  • 标签: 动脉硬化 动脉功能 无创检查 脉搏波传导速度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皮功能与动脉硬化相关性,探索反应性充血指数和脉搏传导速度对血管老化预测价值。方法对2018年11月至2021年5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行内皮功能检测的体检人群304例进行回顾性横断面研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内皮功能障碍影响因素及内皮功能与年龄、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探究内皮功能与年龄关系时,将研究对象根据年龄段分组;根据吸烟史将整体人群分为吸烟或曾吸烟组、不吸烟组,在此基础上探究年龄节点;探究动脉硬化与内皮功能相关性时,将整体人群按脉搏传导速度均值分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通过单变量回归研究,发现内皮功能障碍与75次心率时标准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AI@75)[比值比(OR)=0.970,P<0.01]、肱踝脉搏传导指数(baPWV)均值(OR=0.999,P<0.05)、平均动脉压(OR=0.959,P<0.01)、年龄(OR=0.976,P<0.05)、血红蛋白(OR=0.985,P<0.05)存在相关性,经多变量回归研究,发现AI@75(OR=0.969,P<0.05)、血红蛋白(OR=0.985,P<0.05)是内皮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据本次研究结果及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拟合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748,渐进显著性为0.001,Nagelkerke R2=0.235,即该模型可解释23.5%内皮功能障碍的发生。结论内皮功能与动脉硬化存在相关性,对于吸烟、高血压人群,应警惕内皮功能障碍的发生。对于血管老化的预测,动脉硬化程度与内皮功能应共同检测、相互参考。

  • 标签: 内皮功能障碍 动脉硬化 血管老化
  • 简介:目的研究脉搏传导速度与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抽取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至我院接收治疗的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20例脑出血患者以及20例健康自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全部患者分作A组(脑梗死组)、B组(脑出血组)以及C组(健康组)。上述所有人员均接受脉搏波速测定仪进行测定,并观察脉搏传导速度与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相较于C组,A组与B组患者存在吸烟、饮酒、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的人数更多,且桡动脉脉搏速度与股动脉脉搏速度与C组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脉搏传导速度的测定属于一种无创检测动脉弹性方法,该测定结果能为临床诊断提供患者中心大动脉的实际弹性参数,这对临床评估患者血管功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脉搏波传导速度 脑血管疾病 发病风险 关系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睡眠时长、入睡时间与社区人群臂踝脉搏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 baPWV)关系。方法本研究以社区人群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样检验、臂踝脉搏速度检查。最后将资料完整者3 912例观察对象纳入研究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评估睡眠时长、入睡时间与baPWV的关系。结果在调整了年龄、性别、糖尿病患病率、睡眠情况、体质量指数、血糖、血压、血脂异常、踝臂指数等混杂因素后,发现睡眠时长、入睡时间与脉搏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 PWV)相关。与睡眠时长为6~8 h组相比,睡眠时长≥8 h组PWV异常率的患病风险升高(OR=1.155, 95%CI 0.995~1.367, P=0.037)。与入睡时间~23:00组相比,00:00以后组PWV异常率患病风险升高(OR=1.482, 95%CI 1.008~2.179, P=0.045)。结论睡眠时长过长(≥8 h)和入睡时间过晚(00:00以后)可能与动脉硬化患病风险升高相关。

  • 标签: 睡眠时长 入睡时间 社区人群 脉搏波速度
  • 简介:目的:研究血清尿酸(SUA)水平及肱踝脉搏速度(baPWV)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住院的121例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59例)和正常对照组(62例),再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冠心病组分为单支(30例)、双支(14例)、多支病变组(15例),比较各组SUA及baPWV,并分析其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SUA浓度随着冠脉病变血管支数的增加而逐渐升高,正常、单支、双支、多支病变组分别为(349.26±96.58)μmol/L、(400.37±70.96)μmol/L、(517.57±85.26)μmol/L、(602.60±77.03)μmol/L(P<0.05或<0.01);baPWV亦随着冠脉病变血管支数的增加而逐渐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单支组、双支组和多支组baPWV显著升高[(1499.04±193.82)cm/s比(1885.32±319.73)cm/s、(2036.00±406.40)cm/s、(2171.03±348.53)cm/s],且双支病变组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UA、baPWV是冠心病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011,14.008,P=0.000)结论:血尿酸水平及脉搏速度对预测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尿酸 脉搏 冠状动脉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中年体检者脉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10例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脉搏传导速度检测的中年体检者,随机均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对常规组患者施加常规护理干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对干预组患者施加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体检者干预前后脉搏传导速度。结果干预后,两组体检者脉搏传导速度均有所下降,干预组体检者脉搏传导速度为(1471.33±111.66)cm/s,显著低于常规体检者(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中年体检者脉搏传导速度具有积极的影响,能有效降低脉搏传导速度异常的体检者的脉搏传导速度,对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脉搏波传导速度 中年体检者
  • 简介:摘要目的试分析在男性人群中吸烟因素与臂踝脉搏波的传导速度是否存在关系。方法随机在健康体检人群中的60例,分为吸烟组40例,非吸烟组20例,使用动脉硬化检测仪对被抽样人群的臂踝脉搏传导速度进行测定,并做好相关记录。结果<35岁吸烟组与对照组臂踝脉搏传导速度值无明显差异(p>0.05),≧35岁吸烟组与对照组臂踝脉搏传导速度值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臂踝脉搏传导速度的测定可以发现吸烟人群中的动脉硬化趋势,提早预防心脑血管的发生。

  • 标签: 动脉硬化 男性吸烟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 简介:摘要动脉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见病理生理基础。颈-股动脉脉搏速度作为评价亚临床靶器官侵害的工具,已经成为检测大动脉僵硬程度的金标准。目前普遍使用的臂-踝动脉脉搏传导速度,已成为心血管危险性评估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视网膜血管作为惟一能够无创、直接观察到的人体血管,它的病变直接反映了全身各个脏器微血管的病变情况,因此视网膜血管被认为是评估心脑血管意外非常重要的指标。

  • 标签: 脉搏波传导速度 视网膜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
  • 简介:摘要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死或致残的主要原因,其病变基础为大、中动脉硬化和微血管病变,因此早期识别血管病变有助于早期诊断和干预。

  • 标签: 糖尿病 并发症 动脉硬化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臂-踝脉搏传导速度(baPWV)检测颈动脉硬化的参考值。方法:在某三级甲等医院健康体检中心选择体检并完成颈动脉超声、baPWV、生活指标检测以及完成问卷调查的618名体检者。以10岁为一个年龄段,将受试者分6个组,分析不同年龄段baPWV检测颈动脉硬化的参考值。结果:(1)随着年龄增加baPWV均值逐渐增加,P

  • 标签: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颈动脉硬化 参考值
  • 简介:目的观察老年人体位改变导致血压异常波动的发生率,研究体位性血压变化与脉搏传导速度(PWV)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165名老年人进行平卧位、立位3min内血压测定,据血压变化情况分成3组:体位性低血压(OH)组、体位性正常血压(ONT)组和体位性高血压(OHT)组,采用动脉硬化榆测仪榆测双侧肱踝脉搏传导速度(baPWV).结果165名老年人中,OH组33例(20%),ONT组101例(61.2%).OHT组31例(18.8%).与ONT组相比,OH组、OHT组baPWV有升高(P〈0.05).结论老年人体位性血压变化发生率较高;这种体位性血压变化与大动脉弹性下降有关,并可能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相关.

  • 标签: 老年人 体位性血压变化 PWV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检人群空腹血糖水平与臂踝脉搏传导速度(ba-pwv)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10月40岁以上体检者1116例为研究对象,分别测量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脉搏传导速度、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IFG诊断标准分为理想血糖组、IFG组、和糖尿病组。比较三组人群各项指标差异,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与理想血糖组比较,IFG组及糖尿病组ba-pwv异常的检出率明显偏高,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a-pwv与空腹血糖水平正相关。它在健康体检中可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是否有效控制做出评估。

  • 标签: 体检人群 空腹血糖水平 脉搏波传导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规律有氧运动对中老年人臂踝脉搏传导速度(baPWV)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抽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江苏省太湖疗养院体检者7 993例,其中男性4 371例,女性3 622例,年龄(55.8±7.9)岁。收集受检者运动、饮酒、吸烟、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静息心率、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baPWV等指标水平。根据运动情况将受检者分为无运动组489例、一般运动(每周运动小于3次,每次持续时间小于30 min或每周运动累计时间小于90 min)组3 222例和规律运动组(3~5次/周或超过90min/周)4 282例。结果男性无运动组、一般运动组和规律运动组baPWV水平分别为(1 747.37±346.07)cm/s、(1 486.77±195.15)cm/s和(1 449.77±219.50)cm/s,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无运动组、一般运动组和规律运动组baPWV水平分别为(1 865.05±120.19)cm/s、(1 593.18 ±332.51)cm/s和(1 227.81±150.89)cm/s,3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每周运动时间的增加,男性和女性不同运动组间收缩压、舒张压、静息心率、空腹血糖、三酰甘油、尿酸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运动、饮酒、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是男性baPWV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运动、静息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是女性baPWV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随每周运动时间的增加,无论男性和女性baPWV异常率均呈逐渐下降趋势(χ2值分别为74.67、1545.54,均P<0.01)。结论规律有氧运动可改善中老年人baPWV水平,同时改善收缩压、舒张压、静息心率、空腹血糖、三酰甘油、尿酸水平,运动是中老年人群baPWV异常的独立影响因素,规律运动方式更有利于中老年人群心血管健康。

  • 标签: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运动疗法 动脉粥样硬化 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搏传导速度(PWV)的影响。方法入选6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测定基础PWV,随机分为常规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常规组选用厄贝沙坦和硝苯地平缓释片,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降压药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一日一次,治疗6个月,重复测定PWV。结果两组血压控制良好,阿托伐他汀组的收缩压、舒张压、PWV分别低于常规组,收缩压、舒张压、PWV,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除降低血脂外,还具有降压及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WV作用。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原发性高血压 脉搏波传导速度
  • 简介:目的研究臂踝脉搏传导速度(baPWV)和心血管危险因素、Framingham积分之间的关系。评估baPWV对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将144例研究对象分为冠心病组(48例)与非冠心病组(96例),非冠心病组根据是否存在心血管危险因素分为正常对照组(46例)、危险因素组(50例)。应用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baPWV。结果三组之间baPW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校正年龄后,三组baPWV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baPWV与多重传统危险因素正相关。其中,年龄、收缩压为baPWV的独立预测因子,二者影响相当。baPWV与Framingham积分正相关(P〈0.01)。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别评价baPwV对冠心病诊断、冠心病高危人群筛查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8和0.944。结论baPWV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中等预测价值,对冠心病高危人群筛查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 标签: 脉搏波传导速度 Framingham积分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 简介:目的观察1级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肱踝脉搏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pulsewavevelocities,baPWV)和血浆内皮微颗粒(endothelialmicro—particles,EMPs)变化的规律及意义。方法人选高血压1级患者63例,给予降压药物治疗后,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0、60、120d的血压、baPWV和EMPs水平及血清内皮素-1、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一氧化氮浓度。结果63例高血压1级患者治疗前后在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等指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高血压药物治疗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循环EMPs水平、baPWV水平及血清内皮素-1、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一氧化氮浓度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患者血清一氧化氮浓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baPWV及lg—EMPs与收缩压(r=0.846,0.597:P〈0.001)、舒张压(r=0.619,0.428;P〈0.001)及血清内皮素-1(r=0.803,0.454;P〈0.001)、高敏c反应蛋白(r=0.801,0.569;P〈0.001)、白细胞介素-6(r=0.844,0.567;P〈0.001)浓度呈正相关,与一氧化氮浓度呈负相关(r=-0.482,-0.127;P〈0.001)。患者baPWV与lg.EMPs呈正相关(r=0.583,P〈0.001)。结论在1级高血压患者中开展baPWV监测对于评估及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及价值。

  • 标签: 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脉搏波传导速度 循环内皮微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