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基于循证护理,对国内外优化经阴分娩脐带采集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总结优化脐带采集的最佳证据,构建经阴分娩脐带采集技术操作指引,为临床医护人员采集脐带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建立循证小组,进行文献检索,总结证据,汇总及分析,进行最佳证据总结,构建经阴分娩脐带采集技术操作指引。结果 总结了最佳证据,构建了经阴分娩脐带采集技术操作指引。  结论  经阴分娩脐带采集技术操作指引的构建可帮助临床医护人员对脐带的采集有系统的认知,为开拓医护人员临床思维、辅助医护人员做出临床决策提供借鉴指导。

  • 标签: 循证护理 脐带血 采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胎儿窘迫宫内复苏对足月新生儿脐带血气分析指标带来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5月到2022年5月份医院纳入的50例产妇和新生儿临床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分为A组(宫内复苏术)与B组(常规治疗),对比新生儿的脐带血气指标。结果:对比A、B组脐指标,观察组更优(p<0.05),故宫内复苏术的运用,可改善各项指标。结论:针对足月胎儿窘迫进行干预,采取宫内复苏术,获较好效果,缓解胎儿宫内缺氧,以及酸中毒,应用价值高。

  • 标签: 宫内复苏术 窘迫 脐带血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结扎脐带后两种不同的脐带残端处理方法对新生儿脐带脱落、出血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23年09月出生的新生儿160例,产前按助产士随机分为断脐后不包扎脐带组和断脐后常规包扎脐带组。观察结扎脐带后两种脐带残端处理方法脐带脱落的时间、脐带残端出血情况的差异。结果断脐后不包扎脐带组和断脐后常规包扎脐带组。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扎脐带后不包扎脐带组和断脐后常规包扎脐带组在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和减少出血方面效果无差异,2种方法在新生儿断脐上各有利弊。

  • 标签: 新生儿 结扎后脐带残端处理 脐带脱落时间 脐带残端出血情况
  • 作者: 蒋英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09-25
  • 出处:《健康世界》2019年23期
  • 机构: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三江镇卫生院  636040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脐带停止搏动与不同时段脐带结扎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我院产科出生的20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予以早期结扎,观察组予以延迟结扎。对比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与次要结局。结果: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高于对照组,经皮胆红素(TCB)、总胆红素(STB)、脑室出血与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脐带搏动停止后不同时间段实施断脐操作能显著改善新生儿Hb、HCT水平,减少脑室出血发生率。

  • 标签: 脐带停止搏动 不同时段脐带结扎 新生儿结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理念在新生儿脐带护理中的应用及对脐带脱落的影响。方法:对我院新生儿进行研究。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参照组(常规护理)与实验组(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理念护理)。观察两组脐部愈合情况及脐带脱落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甲级愈合率75.00%,高于参照组的46.88%,而丙级愈合率3.13%,低于参照组的21.88%,P<0.05;两组在乙级愈合率上差异无意义,P>0.05;实验组脐部愈合时间(10.01±1.35)d、脐带脱落时间(6.41±1.02)d,均短于参照组的(12.08±1.34)d、(8.24±1.17)d,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6.25%,低于参照组的31.25%,P<0.05。结论:在新生儿脐带护理中,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理念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脐带良好愈合,缩短脐带脱落时间,且能降低脐带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推广。

  • 标签: 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理念 脐带护理 脐带脱落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脐带异常与妊娠不良结局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23年01月至2023年10月于我院住院分娩的孕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超声评估结果是否异常分为两组,超声评估脐带异常者根据异常类型进一步细分。记录各组孕产妇的超声指标、产时情况、胎儿情况等资料,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并分析脐带异常与妊娠不良结局的相关性。 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1200例,其中正常组800例,异常组400例。异常组中,脐带缠绕者160例,脐带打结者40例,脐带附着异常者80例,单一脐动脉者80例,其他异常者40例。与正常组相比,异常组的羊水过多、胎心减速、胎儿窘迫、剖宫产率、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率、新生儿低Apgar评分率、新生儿重症转入率均明显增高(P<0.05)。脐带异常类型与上述不良结局的发生率呈正相关(r=0.32,P<0.01)。 结论:脐带异常是导致妊娠不良结局的重要危险因素,应加强对脐带异常孕产妇的产前监护和产时处理,以降低母婴不良结局的发生。

  • 标签: [] 脐带 超声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在实际针对妊娠晚期胎儿脐带绕颈的诊断过程之中,探讨超声诊断方式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接诊的72例存在胎儿脐带绕颈问题的产妇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选择同期在医院接受产检的不存在胎儿脐带绕颈问题的产妇72例为对照组研究对象。结果:从观察组产妇胎儿发生窘迫者R I和S/D检查参数来看,其整体的指标相比于对照组产妇胎儿来说以及观察组未发生窘迫的胎儿来说整体更高,观察组未发生窘迫的胎儿和对照组正常胎儿的RI和S/D参数不存在显著的差异性。结论:在实际针对妊娠晚期胎儿脐带绕颈问题进行诊断的过程之中,超声检查的方式能对胎儿脐带管血流参数以及胎儿脐带的参数进行清晰的显示,对于妊娠晚期胎儿脐带绕颈的问题能做到及时发现,使得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风险大幅度降低,对于胎儿以及产妇自身的安全具有较为显著的保障作用。

  • 标签: 超声诊断 妊娠晚期 胎儿 脐带绕颈 临床评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新生儿脐带护理是新生儿护理中的重要环节,脐带感染是新生儿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新生儿的健康。本文旨在探讨新生儿脐带护理的方法及感染预防措施,以降低新生儿脐带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新生儿的健康水平。

  • 标签: 新生儿,脐带护理,感染预防,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氧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及其细胞外囊泡(EVs)生成的影响,初步阐述其调控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原代hUCMSCs,将其分为常氧组和低氧组,分别在常氧(21%O2)和低氧(5%O2)培养箱中培养,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增殖,提取hUCMSCs生成的EVs,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纳米颗粒示踪分析(NTA)进行鉴定,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EVs膜标志蛋白CD9和CD63表达,转录组高通量测序分析低氧对hUCMSCs表达谱的影响,Western blot分析细胞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和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Akt)、以及磷酸化40×103大小的富含脯氨酸的Akt底物(p-PRAS40)的表达水平。两组间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低氧处理hUCMSCs 24 h后,CCK-8结果显示低氧组吸光度值(2.151±0.116)高于常氧组(1.929±0.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9,P<0.05);NTA检测结果显示低氧组EVs颗粒浓度[(13.714±1.704)×109/ml]高于常氧组[(1.271±0.573)×10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310,P<0.05);低氧组EVs蛋白浓度(2.743±1.013)高于常氧组(0.403±0.3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31,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低氧组EVs的CD9、CD63表达水平(4.092±1.711、1 162.225±573.901)高于常氧组(1±0,t=3.005、3.505,P<0.05)。转录组高通量测序分析显示有1 429个基因存在显著表达差异,且主要富集于细胞因子相关通路。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低氧组HIF-1α、Akt、p-Akt、p-Akt/Akt,以及p-PRAS40的表达水平(2.593±0.556、1.395±0.044、2.586±0.130、1.953±0.104、2.131±0.572)均高于常氧组(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98、4.246、4.059、3.149、2.799,P<0.05)。结论低氧可通过激活HIF-1α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hUCMSCs增殖和EVs生成。

  • 标签: 低氧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外囊泡 转录组 高通量测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