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TURP术治疗脑卒中合并前列增生患者尿动力变化临床治疗。方法 挑选2019年2月-2020年2月72例脑卒中合并BPH病患的尿动力治疗的资料,总结脑卒中合并BPH的尿动力特征,同时依据其尿动力体现给予TURP术治疗并研究治疗。结果 72例病患中47例存在梗阻,9例可疑梗阻,16例不带有梗阻。TURP术治疗一周后与一个月后生活质量评分与国际前列病症与治疗前比对,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合并BPH病患尿动力参数改变较之不带有BPH脑卒中更为繁琐,TURP术治疗脑卒中合并前列增生患者治疗有利于缓解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脑卒中 前列腺增生患者 尿动力学变化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增加及老年化,良性前列增生(BPH)发病率不断地上升,由此引起下尿路症状(LUTS)严重影响老年男性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LUTS病因多样化及复杂化,彩超、直肠指检(DRE)等检查方法尚不能表达LUTS机制。导致外科治疗BPH术前评估可信度低、术后疗效不理想、并发症多等一系列问题。尿动力(UDS)是诊断LUTS功能障碍的唯一方法,在解释LUTS机制中逐渐显示其优越性,在BPH患者的诊断中越来越凸显其重要作用。该文对BPH患者应用UDS进行术前检查、术后评价及并发症的分析予以综述。

  • 标签: 良性前列腺增生 下尿路症状 尿动力学 膀胱出口梗阻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动力检查的作用以及在良性前列增生患者中的治疗。方法对我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122例良性前列增生患者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得出的结果,对患者进行合适的治疗。结果所有患者进行尿动力检查之后,均能明确诊断出患者的情况,并确定患者病因和程度,及时对患者膀胱和尿道功能进行评价,并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最终取得良好的治疗。结论尿动力检查能够有效提高前列增生患者手术中的诊断和鉴别,从而有效掌握手术方式,对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尿流动力学 良性前列腺增生 治疗 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尿动力在良性前列增生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126例良性前列增生患者实施尿动力检测并进行尿动力评估,为良性前列增生患者手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结果126例BPH患者中有膀胱出口梗阻者(BOO)92例,无BOO者34例。有BOO的92例患者中合并不稳定膀胱者56例(60.9%),低顺应性膀胱25例(27.3%),低顺应性伴不稳定膀胱18例(19.6%),逼尿肌收缩乏力26例(28.3%)。结论尿动力检查具有直观、准确、量化、可比性高的优点,对手术适应症的判定、术后疗效的评估及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均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良性前列腺增生 尿动力学 膀胱出口部梗阻
  • 简介:为评价良性前列增生(BPH)患者手术前后行尿动力检查的意义,对55例BPH分别进行术前、术后的残余尿测定、国际前列症状评分和尿动力检查。结果表明,55例均存在膀胱出口梗阻(BOO)。行BPH手术后,症状改善率92%,尿动力各项指标均得到改善,梗阻得到解除,膀胱功能得到改善。不稳定性膀胱和低顺应性膀胱分别由术前的14例降至术后的6例,2例术前逼尿肌无力(高顺应性膀胱)术后无改善。结论:BPH患者术前尿动力检查可明确有无BOO,了解膀胱顺应性和逼尿肌收缩功能及尿道压力,有助于临床鉴别诊断及估计预后。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良性 尿流动力学 膀胱出口梗阻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尿动力检查在良性前列增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7 月在我院治疗的 65 例良性前列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对比术前、术后患者尿动力指标如 Qmax 、 VMCC 以及 PVR ;观察患者术后 1 个月的疗效以及术后 6 个月的治疗情况。 结果:在这 65 例良性前列增生患者中,伴不稳定型膀胱患者 36 例、占 55.38 %( 36/65 ),低顺应性膀胱患者 12 例、占 18.46 %( 12/65 ),不稳定膀胱合并低顺应性膀胱患者 8 例、占 12.31 %( 8/65 )、逼尿肌收缩受损 9 例、占 13.85 %( 9/65 );术后 1 个月,患者的 Qmax 、 VMCC 、 PVR 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 P < 0.05 ;术后随访 1 个月,治疗有效率为 92.31 %( 60/65 ),其中有 4 例排尿困难, 1 例尿失禁;术后 6 个月随访,均治愈。 结论:在良性前列增生患者的术前、术后进行尿动力检查,对术前的诊断、术后手术效果的评价以及预后均有一定的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良性 前列腺增生 手术 尿动力学
  • 简介:目的探讨前列增生症术后疗效不良的原因.方法应用尿动力方法对50例BPH术后症状改善不良的患者进行检查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术后疗效不良的主要原因为逼尿肌不稳定者20例(40%),逼尿肌收缩无力者12例(24%),膀胱出口梗阻18(36%)例.结论BPH术后疗效不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逼尿肌不稳定、逼尿肌收缩无力和膀胱出口梗阻是常见原因.尿动力检查对确定前列术后疗效不良的原因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术后 疗效 尿动力学 前列腺增生症 逼尿肌不稳定 肌收缩
  • 简介:目的研究尿动力前列增生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453例前列增生患者实施尿动力检测并进行尿动力评估,为前列增生患者手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结果453例皆有膀胱出口梗阻(BOO),单纯(BOO)不伴明显膀胱功能障碍者215例(47.5%),不稳定膀胱86例(18.9%),低顺应性膀胱72例(15.9%),低顺应性伴不稳定膀胱24例(5.3%),逼尿肌收缩乏力77例(17.0%),逼尿肌括约肌功能失调3(0.7%)例。结论前列增生患者尿动力检测可同时评估膀胱和尿道功能情况,为前列增生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 标签: 前列腺增生症 尿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尿动力检查在前列增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9年 3月 ~2020年 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前列增生患者 50例进行观察研究。通过对比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尿动力检查结果及治疗率进行评判,判断尿动力检查在前列增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手术后患者尿动力检查结果明显高于手术前结果,经过尿动力检查的治疗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通过患者手术前后的尿动力检测指标,证明尿动力检查在前列增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提升医院的诊断效率,提高患者治疗率,具有很高的临床学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尿动力学 前列腺增生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尿动力测定在良性前列增生(BPH)术前检查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尿动力检测仪检查107例BPH患者的自由尿流率,压力-流率同步测定,尿动功能测定,评估逼尿肌功能状态,确定排尿障碍原因。结果107例BPH患者中,膀胱出口梗阻(BOO)92.57%(99/107),逼尿肌不稳定收缩34.58%(37/107);逼尿肌减弱2.80(3/107);低顺应性膀胱28.97%(31/107)。结论尿动力检查对良性前列增生患者梗阻的判断,膀胱功能的评估,手术疗效的分析以及治疗方法的选择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尿动力学 良性前列腺增生 术前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尿动力检查在良性前列增生症(BPH)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良性前列增生患者手术前后尿动力检查结果。结果72例均有膀胱出口梗阻(BOO),其中40例伴有不稳定膀胱(DI),占55%。66例膀胱逼尿肌收缩正常或增强,6例膀胱逼尿肌收缩减弱。65例尿流率(UFR)低平,7例正常。手术后3个月,66例症状消失,2例出现并发症经再次处理治愈,不稳定膀胱15例,占21%,包括5例低顺应性膀胱。结论通过对良性前列增生患者术前术后详细的尿动力检查,可明确患者有无下尿路梗阻、膀胱逼尿肌顺应性和收缩功能及尿道括约肌功能。这对于合理选择病人及术后疗效判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良性前列腺增生 尿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良性前列增生患者尿动力检测的价值。方法在2014年2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泌尿科被确诊为良性前列增生症的65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目标,对所有患者尿动力检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与分析,并对其检测的结果进行探讨。结果通过检查得知,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有效的诊断,65例老年良性前列增生患者中,其中,8例膀胱表现出顺应性的增加,所占比例为12.31%,20例患者的逼尿肌表现出不稳定的现象,所占比例为30.77%,45例患者的膀胱出口表现出梗阻的现象,所占比例为69.23%。尿动力检测对患者的相关指标以及功能进行准确的反映,通过检测与分析,对其具体的病变情况进行准确的显示,得出以下结论,最大逼尿肌压力为(103.4±24.1)、初始尿意容量为(148.5±70.5)、最大容量则为(235.6±112.4)、剩余尿量为(78.5±32.5),最大尿流率为(6.4±0.7),表明患者的膀胱功能受到了相应的损害,逼尿功能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结论老年良性前列增生患者尿动力检测的价值比较显著,可对患者的尿道功能进行有效的反映,在其病情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另外还可为其治疗手段的确定提供相应的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老年患者 尿流动力 临床检测 逼尿功能 膀胱功能 最大尿流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尿动力检查在良性前列增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前列增生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术前进行尿动力检查)与对照组(常规治疗措施)。比较两组治疗、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观察组Q-max、PVR、Pdet-Q-max水平低于对照组,VMCC、BC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尿流动力学检查 良性前列腺增生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动力检查在良性前列增生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良性前列增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3例,对照组均给予尿道前列电切术(TURP),观察组术前给予尿动力检查,根据检测结果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术后最大尿流量(Q-max)为为21.6±3.2ml/s,24h平均尿量为189.3±8.4ml,对照组术后Q-max为15.3±2.6ml/s,24h平均尿量为147.5±7.6ml,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组IPSS评分为5.75±1.42,IPQOL评分为9.48±0.3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对照组IPSS评分为9.35±1.28,IPQOL评分为6.05±0.4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9%,两组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动力检查应用于良性前列增生患者治疗中,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尿流动力学检查 前列腺增生 临床意义
  • 简介:慢性前列患者的下尿路症状与不稳定性膀胱、低顺应性膀胱、膀胱出口梗阻及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有关,膀胱出口梗阻、不稳定膀胱、低顺应性膀胱、及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互为因果,膀胱出口梗阻11例(55%)

  • 标签: 前列腺炎患者 动力学检查 尿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动力检查对小体积前列增生(BPH)患者术前评估的价值。方法67例患者术前均有严重的排尿梗阻症状,经B超、肛门指检、膀胱镜及尿动力(UDS)检查做出BPH诊断。结果所有患者中有7例不稳定膀胱,5例低顺应性膀胱,2例高顺应性膀胱,6例膀胱逼尿肌乏力。结论尿动力检查对小体积BPH患者术前评估很有价值,可以预判疗效

  • 标签: 小体积前列腺增生症 尿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尿动力检查在前列增生诊治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21年2月到2022年2月的前列增生患者40例,采用尿动力检查的方式进行诊断和治疗,分析治疗效果治疗后夜尿次数与最大尿流率。结果:40例患者中1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为98.5%,夜尿次数为(1.22±0.45)次,最大尿流率为(14.55±0.44)ml/s。结论:前列增生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尿动力检查方式,不仅能够提升治疗,还能改善患者的最大尿流率,具有推广的价值。

  • 标签: 尿动力学检查 前列腺增生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中老年良性前列梗阻(BPO)患者尿动力分型,探讨经尿道前列切除术(TURP)治疗各型患者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793例行尿动力检查的中老年男性非神经源性下尿路症状(LUTS)患者的病例资料。尿动力检查提示逼尿肌无收缩者经膀胱镜检查诊断为BPO。尿动力检查时膀胱充盈期自发或刺激可诱发的逼尿肌无抑制收缩诊断为逼尿肌过度活动(DO),LinPURR图提示逼尿肌收缩力减弱诊断为逼尿肌活动低下(DU),膀胱顺应性(灌注开始-灌注结束)下降定义为≤40 ml/cmH2O。根据检查结果将793例分为4型:Ⅰ型为单纯BPO,共164例(20.7%);Ⅱ型为BPO合并DO,共333例(42.0%);Ⅲ型为BPO合并DU,共267例(33.7%);Ⅳ型为BPO合并膀胱顺应性下降,共29例(3.7%)。Ⅰ~Ⅳ型患者年龄逐渐增大[(67.3±8.2)岁与(69.7±7.7)岁与(71.5±7.9)岁与(72.4±7.1)岁,P<0.05]。各型患者术前检查指标比较,Ⅰ型的储尿期评分[(9.1±3.6)分与(10.4±3.0)7分、(9.2±3.3)分、(10.4±3.1)分,P<0.05]、排尿期评分[(13.5±3.4)分与(14.2±3.5)分、(14.0±3.5)分、(14.2±2.9)分,P<0.05]、国际前列症状评分(IPSS)总分[(22.6±5.4)分与(24.7±4.9)分、(23.1±5.3)分、(24.6±4.7)分,P<0.05]显著低于其他各型,最大膀胱容量[(332.6±83.2)ml与(221.4±80.8)ml、(286.7±108.2)ml、(242.3±103.4)ml,P<0.05]、功能性膀胱容量[(215.2±90.0)ml与(148.5±76.0)ml、(154.9±87.2) ml、(121.2±72.9)ml,P<0.05]显著高于其他各型。Ⅱ型的储尿期评分[(10.4±3.1)分与(9.1±3.6)分、(9.2±3.3)分,P<0.05],夜尿次数[(3.7±1.8)次与(3.2±1.8)次、(3.2±1.6)次,P<0.05],IPSS总分[(24.7±4.9)分与(22.6±5.4)分、(23.1±5.3)分,P<0.05],生活质量评分[(4.9±0.9)分与(4.6±0.9)分、(4.6±0.86)分,P<0.05]显著高于Ⅰ型、Ⅲ型。Ⅲ、Ⅳ型的残余尿量高于Ⅱ型[(121.3±96.4)ml、(121.3±96.4)ml与(71.2±73.5)ml,P<0.05]。Ⅳ型的储尿期评分[(10.4±3.1)分与(9.1±3.6)分、(9.2±3.3)分,P<0.05]、排尿期评分[(14.2±2.9)分与(13.5±3.4分)、(14.0±3.5)分,P<0.05]、夜尿次数[(3.8±1.9)次与(3.2±1.8)次、(3.2±1.6)次,P<0.05]、生活质量评分[(4.9±0.8)分与(4.6±0.9)分、(4.6±0.9)分,P<0.05]高于Ⅰ型、Ⅲ型。Ⅱ型、Ⅳ型的膀胱顺应性[(21.4±24.2)ml/cmH2O、(11±11.4)ml/cmH2O与(33.9±23.7)ml/cmH2O、(33.1±32.7)ml/cmH2O,P<0.05]、最大膀胱容量[(221.4±80.8)ml、(242.3±103.4)ml与(332.6±83.2)ml、(286.7±108.2)ml,P<0.05]、功能性膀胱容量[(148.5±76.0)ml、(121.2±72.9)ml与(215.2±90.0)ml、(154.9±87.2)ml,P<0.05]显著小于Ⅰ型、Ⅲ型(P<0.05)。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60例确诊BPO患者行TURP,其中Ⅰ型17例(28.3%)、Ⅱ型23例(38.3%)、Ⅲ型11例(18.3%)、Ⅳ型9例(15.1%)。4组间比较,体质指数、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膀胱顺应性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开始随访,随访内容包括IPSS、储尿期评分、排尿期评分、夜尿次数、无干扰睡眠时间、夜尿生活质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TURP术后Ⅰ型、Ⅱ型、Ⅲ型的IPSS评分较术前显著改善[(19.8±6.2)分与(3.4±1.8)分;(21.9±5.2)分与(4.6±2.6)分;(21.5±6.2)分与(5.7±4.6)分,P<0.05],Ⅳ型储尿期症状评分[(9.1±4.1)分与(4.3±3.7)分]、夜尿次数[(3.6±1.5)分与(2.3±1.6)分]、夜尿生活质量评分[(25.3±6.9)分与(31.4±13.7)分]较术前无显著改善(P>0.05)。Ⅳ型生活质量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低于Ⅰ型、Ⅱ型、Ⅲ型[(10.9±9.1)分与(12.2±9.0)分、(14.4±5.7)分、(12.7±5.8)分,P<0.05]。术后Ⅳ型IPSS评分显著高于Ⅰ型[(7.0±5.8)分与(3.4±1.8)分]、夜尿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Ⅰ型、Ⅱ型、Ⅲ型[(31.4±13.7)分与(37.5±4.2)分、(38.7±3.5)分、(37.8±3.8)分(P<0.05)]。结论根据尿动力检查结果将中老年BPO患者分为Ⅰ型(单纯BPO)、Ⅱ型(BPO合并DO)、Ⅲ型(BPO合并DU)、Ⅳ型(BPO合并膀胱顺应性下降)。Ⅰ型的膀胱功能最好,TURP疗效好;Ⅱ型的症状评分高,生活质量差,TURP术后可以获益;Ⅲ型的膀胱功能较差,应尽早手术防止膀胱功能进一步恶化;Ⅳ型的膀胱功能最差,IPSS和生活质量评分高,TURP疗效不佳。

  • 标签: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良性前列腺梗阻 逼尿肌过度活动 逼尿肌活动低下 膀胱顺应性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