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拇指关节关节同时脱位的损伤机制和误治原因,以防再次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一例拇指关节关节同时脱位误治导致关节脱位加重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因面包车侧翻致左手掌、手背出血、活动障碍4+小时就诊,入院后急诊行清创缝合,第4、5骨骨折复位固定,拇指关节脱位复位固定,左第一指侧总动脉吻合。术后复查左手正侧斜位X片示拇指关节仍脱位,关节脱位较术前加重,术后二周再次仅行关节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术,术后复查左手正斜位X片示关节关节脱位已恢复。结论加强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术前详细查体和仔细读片,术中反复多角度透视,可减少此类疾病的误治。

  • 标签: 拇指 腕掌关节 掌指关节 脱位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Bennett骨折患者使用改良Iselin固定术时对其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自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62例Bennett骨折患者当做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1例。给予对照组切开复位固定治疗,给予实验组改良Iselin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使用改良Iselin固定术治疗Bennett骨折患者可以加快其关节功能的恢复速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改良Iselin固定术 Bennett骨折 腕掌关节功能
  • 简介:1典型病例患者男性,19岁,工人。外伤特点:左手背被重物(铁块)砸伤,患肢出血、疼痛、畸形、活动受限,无其他合并损伤。专科检查示左手背中部见长约0.5cm小挫裂伤口,局部渗血、肿胀,关节处畸形、压痛,第1骨基底部异常突出及浮动感,左手掌指关节活动部分受限,余关节活动可,末梢感觉血运尚可。

  • 标签: 小多角骨 关节脱位 掌腕 第1掌骨基底部 骨折 关节活动
  • 简介:目的探讨钩骨关节移位、修复和重建手的功能关节的解剖学基础。方法22侧冷冻成人手腕标本,解剖观测钩骨关节和中节指骨基底关节面的形态、结构特点,测量各关节面的尺桡径、背径、关节面凹面的深度及关节面面积。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钩骨关节和中节指骨基底关节面在形态、结构特点、面积及各径线长度的相似度。结果钩骨关节的尺桡径(13.54mm±1.15mm,钩骨关节尺桡侧缘中点的距离)和示、中、环指中节与拇指远节指骨基底关节面的尺桡径(关节面尺桡侧缘中点的距离)无统计学差异(P〉0.01,对应t值分别为2.7670、-2.0720、2.1608、1.2189);钩骨关节背径(10.71mm±0.93mm,钩骨底嵴的两顶点间距离)和环指中节指骨基底关节面的背径(关节背侧缘中点的距离)无统计学差异(P〉0.01,t=1.6170);钩骨关节的尺侧凹面深度(1.30±0.08)mm、桡侧凹面深度(0.95±0.05)mm、面积(139.89±5.44)mm2和示、中、环、小指中节指骨、拇指远节指骨基底关节面的凹面深度(尺、桡侧关节背缘中点为支点测量深度)及面积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钩骨关节可作为一个新的良好关节供区,用于修复和重建各中节指骨基底关节面。

  • 标签: 钩骨 腕掌关节 指骨 解剖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型钢板关节融合术治疗拇指关节炎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们采用微型钢板融合术治疗的18例拇指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影像学评估指标包括:骨愈合情况,舟、大、小多角骨(scaphoid-trapezium-trapezoid,STT)周围关节炎。临床疗效评价指标包括:握力、指尖侧方捏力、拇指侧外展活动度、拇指桡侧外展活动度、拇指对功能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臂肩手功能障碍评估表(the disabilities of the arm, shoulder and hand,DASH)和患者满意度。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3~14年,平均8.5年。18例患者均达到骨愈合。术前指尖侧方捏力、握力分别为(4.2±0.3)、(30.8±0.5) kg;术后指尖侧方捏力、握力分别提高到(7.6±0.3)、(39.1±0.6) kg(P<0.05);术后拇指对功能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DASH和VAS评分较术前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例出现桡神经浅支损伤症状,3例影像学表现STT关节炎,14例拇指手掌不能平放。结论对于大多数拇指关节炎患者,关节融合术可以提供拇指良好的稳定性,从而减轻疼痛,改善功能。掌握好手术适应证可很大程度减少STT周围关节炎的发生。

  • 标签: 关节炎 腕掌关节 关节融合术 长期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多角骨切除、桡侧屈肌腱悬吊联合挤压钉固定治疗第一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5月至2019年10月采用大多角骨切除、桡侧屈肌腱桡侧半悬吊联合挤压钉治疗原发性Eaton Ⅱ、Ⅲ、Ⅳ期第一关节骨性关节炎的11例患者的资料。比较手术前后从X线片测得的第一骨基底与舟骨远侧关节面间距、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第一关节有效活动度评分(Kapandji评分)、握力、捏力。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0±3.3)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Kapandji评分较术前显著升高,握力较术前显著增加,捏力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第一骨基底与舟骨远侧关节面间距较术前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多角骨切除、桡侧屈肌腱桡侧半悬吊联合挤压钉固定治疗Eaton Ⅱ、Ⅲ、Ⅳ期第一关节骨性关节炎,可以有效减轻第一关节疼痛,并改善拇指功能和力量,防止第一骨下沉,术后疗效显著。

  • 标签: 腕掌关节 骨关节炎 桡侧腕屈肌腱 悬吊术 挤压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跨关节钢板联合克氏针治疗第五关节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自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我们共收治10例第五关节骨折脱位患者,采用跨关节钢板联合克氏针法治疗。术后随访腕关节疼痛、活动范围、功能及握力等情况,使用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法评估疗效。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10~33个月,平均20.3个月。术后未出现内固定断裂、骨不连及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患屈伸活动范围(116.2±11.9)°,为健侧的89.6%;患侧握力(85.2±19.6) lb,为健侧的91.1%;无疼痛7例、偶尔疼痛3例。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工作。根据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法进行功能评定:优2例,良8例。结论跨关节钢板联合克氏针法治疗第五关节骨折脱位疗效较为满意,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骨折 治疗结果 克氏针 腕掌关节
  • 简介:我科对20例因正中神经损伤导致拇指丧失对、外展功能的病例,行尺侧伸肌腱加长肌腱转位重建拇指外展、对功能,取得良好效果.

  • 标签: 尺侧腕伸肌转位 重建 拇指外展 对掌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滑车钳在波及关节的第一骨基底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14年6月至2018年12月,我们共收治需手术治疗的波及关节的第一骨基底骨折患者14例。于拇长展肌腱与拇短伸肌腱间隙作为第一手术窗,暴露骨折端及拇指关节,在拇短伸肌腱尺侧即第一骨基底尺侧切开骨膜,作为第二手术窗,C形滑车钳置于骨块尺侧,勾住并控制骨块,助手牵引、旋前第一骨,直视下可看到骨块解剖复位,直径1.0或1.2 mm克氏针分别于第二、第一手术窗固定骨折及拇指关节。术后石膏固定4周后拔除固定拇指关节的克氏针,改支具固定。间断做拇指各关节康复功能训练。2~3个月后根据骨折愈合情况拔除剩余克氏针。结果本组术后伤口Ⅰ期愈合,关节面解剖复位,骨折位置佳。10例患者随访6~36个月,按照顾玉东对功能评定方法全部为优,拇指关节各方向活动正常,VAS评分0分7例,1分1例,2分2例。结论C形滑车钳在波及关节的第一骨基底骨折手术治疗中,降低了手术难度,简化了手术操作,提高了手术效果,有很强的推广意义。

  • 标签: 骨折固定术 治疗结果 滑车钳 第一掌骨基底
  • 简介:对9只正常尸体手标本利用生物力学实验方法,分析了拇指关节的背韧带、外侧韧带和侧韧带对关节稳定性所起的不同作用。实验结果:拇指屈曲和外展时,背侧及外侧韧带对稳定关节起主要作用;伸拇运动时,侧韧带对稳定关节起主要作用,因此,当拇指关节脱位时,应主要修复背侧和外侧韧带。对7例陈旧性拇指关节脱位的病人进行背侧和外侧韧带的修复,随访8~37个月,证明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腕掌关节脱位 韧带 稳定性 生物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应用自制带袢钛板治疗第一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为第一关节关节炎提供一种手术治疗方式。方法自2012年6月至2019年12月我们采用自制带袢钛板弹性固定联合大多角骨切除及周围关节囊韧带填塞修复的方法治疗第一关节关节炎患者8例,术后采用手部功能评价指标,第一关节直观模拟疼痛标尺法及第一关节有效活动度评分进行评价。术后12个月随访X线前后位片第一骨基底,舟骨远关节面间距,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本组8例患者中6例获得随访,平均15个月。患者术后疼痛较术前显著改善;术后握力(22.1±1.5)较术前(11.9±1.2)显著提高,P<0.05;术后捏力(3.4±0.2)较术前(1.9±0.1)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术后第一骨与舟骨之间间隙高度维持理想。结论对于第一关节关节炎患者,摘除大多角骨,周围关节囊韧带填塞修复后应用自制带袢钛板弹性固定第一、二骨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骨关节炎 治疗结果 第一腕掌关节 自制带袢钛板 弹性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克氏针与微型钢板治疗第五骨基底骨折伴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20年1月,我科治疗第五骨基底骨折伴关节脱位患者29例,其中16例行克氏针内固定(A组),13例行微型钢板内固定(B组),比较两种疗法。按照Lundeen分型:A型11例,B型9例,C型5例,D型4例。随访内容包括:术后创口愈合情况,感染与否,骨折延迟愈合与否,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第五关节活动度,患侧握力与健侧的百分比,影像学资料(第五骨高度)。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分。结果术后随访时间9~15个月,平均11.2个月。两组的第五关节活动度、第五骨高度及握力与健侧相比,恢复情况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手功能评估优良率B组高于A组,优良率的组成两组间无差异。所有病例均达骨性愈合,无骨性关节炎发生。其中A组骨折延迟愈合2例,延长固定时间后达到骨折愈合;B组无骨折延迟愈合发生。A组病例骨折愈合时间明显长于B组。A组有4例出现针尾刺激不适,拔除克氏针后不适症状消失。在拔除克氏针早期出现腕关节僵硬,予康复治疗后腕关节活动良好。A组术后早期出现手背尺侧半感觉麻木3例,B组出现2例,予口服神经营养药物3个月后,麻木不适症状缓解。结论从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延迟愈合及术后早期并发症等指标来看,钢板较克氏针治疗第五骨基底骨折伴关节脱位有明显的优势,但在最终关节功能恢复上无明显差异。临床治疗应根据患者依从性、骨折类型、技术条件及患者的年龄、费用情况等合理选用,才可达到最好疗效。

  • 标签: 骨折 脱位 腕掌关节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经皮穿针治疗第2、3骨基底骨折合并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2011年2月至2015年2月共收治12例新鲜第2、3骨基底部骨折合并关节脱位患者,均采用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12例手术患者均获得随3个月至12个月的随访,中位数是6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至12周,中位数9周,均未见骨折畸形愈合,骨不连,再脱位,克氏针松动或者断裂,针孔感染等并发症。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腕关节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疗效,本组优9例,良2例,可1例。结论手法复位经皮穿针治疗第2、3骨基底骨折合并关节脱位创伤小,效果可靠,费用低,不留疤痕,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手术治疗方法。

  • 标签: 掌骨 腕掌关节 骨折脱位 闭合穿针 外科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良关节矫形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关节屈肌痉挛及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选择60名脑卒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运动康复治疗,观察组在运动治疗的基础之上使用改良关节矫形器,使用方法为在每天运动训练完成之后穿戴矫形器,时间在四小时到八小时之间,视情况而定,每次佩戴的时间为30min,之后休息15min。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后不同时间段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无较大差异,p>0.05。在治疗后4周两组患者的改善情况不明显,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相应指标有明显改善,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关节的活动度要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恢复情况进一步提升,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83.3%,p<0.05结论:通过佩戴改良关节矫形器与运动疗法降低患者残疾程度和残疾率,降低患者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社会负担。

  • 标签: 改良腕手关节矫形器 脑卒中 偏瘫 运动功能
  • 简介:关节在手部众多关节中占有重要位置,合并有严重关节损伤的治疗效果影响手部功能。我科在2004年3月-2010年8月应用人工关节治疗关节粉碎性骨折10例,获得了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掌指关节 粉碎性骨折 置换治疗 人工 手部功能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型钛板经关节固定治疗钩骨体冠状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接收并治疗的70名关节钩骨体冠面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接收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结果全部钩骨体冠状面骨折患者均接收治疗,随访5~10月,全部患者均实现骨性愈合,关节功能评价依据ATM系统评定方开展功能评价,观察组患者的关节功能总优良率91.4%,显著高于对照组68.6%,两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明显比对照组要低,且两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钩骨体冠状面骨折临床效果良好,且效果显著,固定十分牢固,可以实现早期的功能锻炼。

  • 标签: 微型钛板 钩骨体冠状面骨折 内固定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侧切割伤术中及术后防止肌腱粘连的方法。方法常规清创,并根据术后应用支具情况将病例分为两组:甲组64例,肌腱以改良Kessler法吻合后修复腱周组织,神经行外膜缝合,血管吻合,术后于屈曲20。位被动手握绷带卷石膏托固定;乙组77例,同上修复后行Kleineit石膏支具固定,术后2~3d即开始行功能锻炼,观察肌腱恢复情况。结果随访10~36个月。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发生。甲组优36例,良12例,可16例;乙组优52例,良19例,可6例。甲组肌腱粘连16例,其中10例为轻度粘连未行松解,6例为粘连较重行松解;乙组肌腱轻度粘连6例,未行松解。结论侧切割伤应注意彻底清创及组织修复技术的提高,特别是术后应用支具等综合治疗可有效防止粘连,促进功能恢复。

  • 标签: 腕损伤 切割 肌腱 Kleineit石膏支具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大多角骨切除加改良拇长展肌悬吊关节成形术治疗第一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11月至2020年4月,我们对7例第一关节炎患者行大多角骨切除加改良拇长展肌悬吊关节成形术。术后1、3、6个月随访患者拇指活动度、疼痛评分、上肢功能障碍评分和第一关节高度。结果术后随访8~47个月,平均28.6个月。拇指活动度Kapandji评分术前(4.67±2.40)分,术后3个月时(8.56±1.13)分;VAS评分术前(7.11±2.42)分,最后一次随访时(1.44±0.88)分。上肢功能障碍评分Quick-DASH评分术前(61.88±16.87)分,最后一次随访时(24.49±14.08)分。第一关节高度术前(8.66±0.70)mm,术后3个月时(6.36±1.74)mm。术后3个月时第一骨近端移位水平(27.19±17.40)%。结论大多角骨切除加改良拇长展肌悬吊关节成形术治疗第一关节炎可缓解拇指疼痛、改善拇指活动度、显著改善上肢功能,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有效治疗方法。

  • 标签: 拇指 腕掌关节 骨关节炎 关节成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