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针刺疗法是中医外治的重要方法之一,针刺相应可以治疗相关疾病,其临床作用得到了一致认可,但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近几年,大量研究发现针刺可以通过影响大脑功能、激活特定脑区,从而对相关疾病起到治疗作用。本文总结了近期针刺的脑机制研究,分析了功能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脑电图、经颅磁刺激和事件相关电位的优缺点。综合这些优缺点,提出了应用经颅磁刺激和多模态技术研究针刺的脑机制,为针刺的临床应用及科学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 标签: 针刺 脑机制 功能磁共振成像 脑电图 经颅磁刺激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背部结合下肢前侧交替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对于外伤性截瘫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例外伤性截瘫患者进行病例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在患者康复训练中配合不同穴位交替针刺法,观察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 2例患者经针刺治疗配合康复锻炼后,与入院时对比出院前股四头肌与大腿外展肌群等肌力均得到明显改善;深感觉均恢复正常,双侧L1平面以下浅感觉减退;双侧膝跳反射及跟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未见明显异常;ASIA分级从入院时的B级恢复到出院时的D级,

  • 标签:
  • 简介:目的:系统总结、整理《主治·国家标准GB/T30233-2013》中主治妇科病的,分析所属经脉和所属部位,为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人工检索《主治·国家标准》中主治妇科病的,对其进行归经和部位的分析。结果:《主治·国家标准》中主治妇科病的共计71个;从所属经脉上看,主治妇科病的经脉以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任脉和足太阴脾经为主,其中,足太阳膀胱经的数最多,为14个,占总数的19.72%;从分布部位上看,以下肢部、胸腹部和腰骶部为主,其中分布主要是在下肢部,共28个,占总数的39.44%。结论:系统总结《主治·国家标准》中主治妇科病的,能够指导配伍和针灸处方选,也能为妇科病的临床治疗和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腧穴主治 妇科病 针灸 同功穴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 联合针刺肝胃经对功能性便秘( FC)病人 的短期效果 。方法: 将 2018.9 至 2019.9 收治的 144 例 F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72 例。对照组给予胃经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针刺肝经,均为隔日 1次,连续治疗 4次( 1周)。治疗 1周后,比较 2组患者治疗前后便秘症状和中医证候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 2组患者的短期疗效。结果: 研究过程中,观察组无脱落病例;对照组共剔除 2例。最终观察组 72 例、对照组 34例纳入疗效统计。治疗后, 2组患者便秘症状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在改善便秘症状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100.00%( 72 /72 ),对照组为 85.29%( 58 /68 )。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 在常规针刺胃经的基础上,联合针刺肝经治疗功能性便秘,能有效改善患者便秘症状积分和中医证候积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疗效确切。

  • 标签: 联合针刺 肝胃经腧穴 功能性便秘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国内外对经络实质的研究,各种假说都有一定的道理,并且大多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但是却一直没有得出一个让人信服的结论。作者通过免疫学观点,浅析了即是抗原提呈细胞聚集区,经络的实质就是免疫网络。

  • 标签: 经络腧穴 实质 免疫 抗原提呈细胞 免疫应答
  • 简介:摘要目的在气滞血瘀型月经病患者中应用密集型针刺结合治疗,探究分析治疗效果。方法2017年8月—2018年8月为实验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从我院选取64例气滞血瘀型月经病患者展开分析,按照均匀分配的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将传统单纯治疗应用于对照组中,将密集型针刺结合治疗应用于观察组中,比较治疗效果。结果与观察组相比较,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显效率显著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气滞血瘀型月经病患者中应用密集型针刺结合治疗的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临床症状,可广泛应用该治疗措施。

  • 标签: 密集型针刺 腧穴治疗 气滞血瘀型月经病
  • 简介:《黄帝内经》一书,今日所见,即宋以后遗存之《素问》与《灵枢》,为中医学术的奠基之作,故后世奉之为经典.就其内容而论,涉及中医理论与学说的诸多方面,""问题,其中之一也.然就今存《素问》与《灵枢》文本之有关篇章,对之某些问题,存有诸多疑处,以下仅从两个方面,举例说明,并聊为考析.

  • 标签: 腧穴 《黄帝内经》 《灵枢》 《素问》 中医学术 中医理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艾灸仪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2022年6月-2023年4月选择肩周炎患者100例,分为直接艾灸组合和艾灸仪治疗组,分别用传统直接艾灸治疗和艾灸仪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疗法的治疗效果及统计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1个疗程后,传统直接艾灸总治疗有效率为76%,艾灸仪总治疗有效率9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艾灸治疗的患者满意度为82%,艾灸仪治疗的患者的满意度为92%,结论:艾灸仪治疗效果优于传统直接艾灸组,艾灸仪治疗的副作用少、患者满意度高,且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可靠,无须医护人员监控可定时和自动断电停止工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艾灸仪 曲池 肩贞 臂腧 肩前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取患侧治疗基础上加用健侧面部针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取患侧为主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取患侧治疗基础上加用健侧面部针刺治疗。两组疗程为4周。结果治疗组愈显率66.67%,对照组愈显率46.67%,两组比较,经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提高H-B量表积分、降低面神经肌电图传导潜伏期、提高波幅方面显著优于对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取患侧治疗基础上加用健侧面部针刺治疗能够显著改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面神经功能,临床疗效较为理想,值得推广。

  • 标签: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针刺 面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肢血管干区针刺采用彩色高频超声行可视化操作保证疗效和安全的可行性。方法①将针灸针具刺入猪肝,多切面观察针具及针尖的位置变化;②在猪肝内置一瓶塞为靶心,超声引导针刺靶心60次及针灸医师盲刺靶心60次,对比观察分析针灸医师盲刺的准确性;③对13个人体四肢血管干区主要行超声探测引导,在彩色高频超声引导下动态观察毫针针尖移动至穴位断面所定位置。结果彩色高频超声技术能准确反映刺人体中毫针的完整空间构象并能精准定位。结论高频超声引导针刺对人体断面解剖精确定位,可保证四肢血管干区针刺的疗效和安全性。

  • 标签: 腧穴针刺 超声 可视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刺配伍干预胃轻瘫大鼠相关的形态学效应差异。方法:构建原发性胃轻瘫大鼠动物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单组和配穴组,单组造模后针刺(中脘),配穴组造模后针刺配伍(内关、中脘、足三里),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应用HE染色观察大鼠形态学变化。结果:空白组高岭土摄入量、摄食量、体重与模型组、单组、配穴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模型组与单组、配穴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单组与配穴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刺治疗效果可能是通过改善胃轻瘫大鼠胃组织病理损伤而实现的,且配穴组疗效优于单组。

  • 标签: 单穴 腧穴配伍 胃轻瘫 HE
  • 简介:穴位有多大?这在解剖形态上,目前还无法弄清。在理论上,穴位的定位是十分清楚而固定的一个点,但在临床时,每次针同一,也极少有从同一针孔再次进针的,可见穴位又不在一个点上。国内的一些实验报告认识也不一致,其大小从2mm到2cm不等。这不但会给理论教学带来困难,也会使实际临床时束手无策。可见,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尽早解决的问题。

  • 标签: 腧穴 三维结构 得气
  • 简介:从《脉书.十一脉》《黄帝内经》等文献入手,梳理了血气、经络、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简要介绍了四肢部的基本、躯体部要,以及配伍的基本要义。

  • 标签: 经络 腧穴 演变 针灸文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将五脏背和膈俞穴作为主对慢性失眠患者进行针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50例慢性失眠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25例)与研究组(n=25例),对所有患者均行针刺治疗,对照组患者选取双侧神门、百会、安眠和内关作为主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选取五脏背和膈俞穴作为主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睡眠质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PSQ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慢性失眠患者将五脏背和膈俞穴作为主进行针刺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失眠症状,提高睡眠质量,进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慢性失眠 五脏背腧穴 膈俞穴 针刺治疗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