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腹部加压条件下金标引导的肝脏病灶立体定向放疗(SBRT)的移动度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6—2019年间结直肠癌肝脏寡转移及原发性肝癌患者20例,均在腹部加压条件下行SBRT。定位前于病灶周围2 cm内植入1~3枚金标,所有患者均采用4DCT模拟定位,根据呼吸信号重建出0%~90%呼吸周期CT图像,并获取每次放疗前锥形束CT验证图像。将肝脏分为3个部分:肝门静脉主干2 cm内、肝门静脉主干2~5 cm、肝门静脉主干5 cm外肝脏,评价不同部位病灶的移动度范围。结果整体肝脏平均分次内移动度在头脚、腹背、左右方向分别为(2.63±2.81)、(1.35±1.23)、(0.76±0.88) mm,平均分次间移动度分别为(3.45±3.06)、(2.64±2.60)、(2.23±2.07) mm,不管是分次内或分次间移动度均表现为头脚方向>腹背方向>左右方向(均P<0.001)。不同部位病灶移动度不同,距离门静脉越远分次内移动度越大,距离门静脉越近病灶移动度越小(均P<0.05)。为覆盖95%整体人群置信区间,内靶区(ITV)边界范围需在左右、腹背、头脚方向分别外扩3.9、5.2、7.9 mm;不同位置病灶外扩范围并不相同,距离门脉2 cm内分别外扩4.3、4.4、6.1 mm,距离门脉5 cm外分别外扩3.5、7.3、9.7 mm。所有位置病灶均以头脚方向动度最显著。同时病灶距离门静脉越远头脚方向外扩范围越大,门脉周围5 cm外病灶在腹背方向外扩范围也大于5 cm内病灶。结论不同位置的肝脏病灶ITV外扩边界不同,需个体化外扩ITV边界范围。

  • 标签: 腹部加压 金标 移动度 肝脏肿瘤/立体定向放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全面腹部超声与常规腹部超声在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64例急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35)与观察组(n=29)。对照组行常规腹部超声检查,观察组行全面腹部超声检查。比较两组超声检查结果与确诊结果的符合率,并比较两组的超声检查时间、临床诊断时间、检查费用。结果观察组超声检查结果与确诊结果的符合率为93.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29%(P<0.05)。观察组的超声检查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临床诊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检查费用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腹部超声相比,全面腹部超声在急腹症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更高,可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有效缩短诊断时间。

  • 标签: 全面腹部超声 常规腹部超声 急腹症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灶切除对Ⅳ期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首诊为Ⅳ期的132例乳腺癌患者分为原发灶切除组(85例)和原发灶未切除组(47例),分析原发灶切除、手术时机选择、淋巴结摘除与清扫、是否放疗对Ⅳ期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内脏转移是Ⅳ期乳腺癌患者原发灶切除的独立影响因素(OR=2.590,95% CI为1.090~6.159)。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原发灶切除是Ⅳ期乳腺癌患者预后改善的独立影响因素(OR=0.582,95% CI为0.400~0.847)。原发灶切除组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37.20个月,高于原发灶未切除组(24.10个月;χ2=8.108,P=0.004)。在年龄≥50岁的患者中,原发灶切除组和原发灶未切除组中位OS分别为39.30和23.0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91, P<0.001)。确诊至原发灶切除手术时间<6个月组(66例)和≥6个月组(19例)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38.00和35.2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0,P=0.035)。单侧腋窝淋巴结清扫组与腋窝淋巴结摘除组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45.37和33.4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32,P=0.005)。术后放疗组和未放疗组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44.80和33.2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50,P=0.086)。结论部分晚期乳腺癌患者切除原发灶可延长其生存时间。

  • 标签: 乳腺肿瘤 晚期 原发灶切除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灶切除对Ⅳ期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首诊为Ⅳ期的132例乳腺癌患者分为原发灶切除组(85例)和原发灶未切除组(47例),分析原发灶切除、手术时机选择、淋巴结摘除与清扫、是否放疗对Ⅳ期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内脏转移是Ⅳ期乳腺癌患者原发灶切除的独立影响因素(OR=2.590,95% CI为1.090~6.159)。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原发灶切除是Ⅳ期乳腺癌患者预后改善的独立影响因素(OR=0.582,95% CI为0.400~0.847)。原发灶切除组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37.20个月,高于原发灶未切除组(24.10个月;χ2=8.108,P=0.004)。在年龄≥50岁的患者中,原发灶切除组和原发灶未切除组中位OS分别为39.30和23.0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91, P<0.001)。确诊至原发灶切除手术时间<6个月组(66例)和≥6个月组(19例)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38.00和35.2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0,P=0.035)。单侧腋窝淋巴结清扫组与腋窝淋巴结摘除组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45.37和33.4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32,P=0.005)。术后放疗组和未放疗组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44.80和33.2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50,P=0.086)。结论部分晚期乳腺癌患者切除原发灶可延长其生存时间。

  • 标签: 乳腺肿瘤 晚期 原发灶切除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人泡型棘球蚴病是由多房棘球蚴感染所致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主要累及肝脏,呈"恶性肿瘤样"浸润性生长。病灶的不同分型、临床分期、生物学活性、脉管侵犯情况、病理特点、患者的免疫状态等因素共同决定治疗措施的选择及相应预后或转归。然而,虽然目前存在多种分型方法,但仍缺乏公认的分型方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规范诊疗。本研究系统回顾近20年内的国内外文献,重点分析了超声、计算机断层成像、核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血清学和病理学以及部分新技术的分型方法,详细分析了各分型方法的优缺点和联系。同时提出了未来新分型方案的参照因素或理论依据,为尽早提出更优化的分型方案建立了基础。

  • 标签: 棘球蚴病,肝 超声 计算机断层成像 核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引导下对仅MRI显示的乳腺病变导丝定位技术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在MRI引导下导丝定位手术切除活检病例127例共130个病灶。设备采用1.5 T MR扫描仪及特制的活检穿刺定位架。回顾性分析病灶的病理结果、影像学特征和定位的操作记录。结果定位切除活检恶性肿瘤53个(40.8%),高危病变(不典型导管增生) 6个(4.6%),其他良性病变71个(54.6%)。恶性肿瘤包括21个(39.6%)浸润性癌、29个(54.7%)导管内癌、3个(5.7%)导管内乳头状癌。41个(31.5%)病灶表现为肿块,87个(66.9%)表现为非肿块强化,2个(1.5%)表现为点状强化。常规MRI测量病变长径为(16±11) mm。术前导丝定位操作时间为(24±8) min。2例(1.6%)发生血管迷走反应。结论对于仅MRI显示的乳腺可疑恶性病灶,MRI引导下导丝定位是一种安全、准确、快速的诊断方法,有助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 标签: 乳腺介入操作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引导 导丝定位 导丝定位切除活检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后的妊娠并发症及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治方法。患者35岁,孕2产0,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后3年,停经66 d,间断阴道流血20余天,血β-hCG水平升高,影像学检查提示子宫底壁肌层瘢痕周围囊性灶,考虑异位妊娠,予甲氨蝶呤(MTX)肌内注射及妊娠囊内注射治疗成功。妊娠囊内注射MTX后28 d血β-hCG水平降至正常。治疗后2个月月经恢复,复查影像学检查提示妊娠囊缩小。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后子宫瘢痕妊娠少见,MTX进行保守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与MRI对于原发性肝癌病灶诊断效果。方法:选定本院于2017年9月到2019年11月收诊的7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等距抽样法分为对照组(39例,螺旋CT)与观察组(39例,MRI)2组,比较2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病灶总数、肝外病灶数、肝内病灶数、肝外灶阳性率及肝内灶阳性率。结果:观察组检测后的病灶总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出现远隔部位弥散受限病灶(R-DWILs)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金华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03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进入研究,根据是否存在R-DWILs将患者分为阳性组(39例)及阴性组(164例),分析阳性组患者R-DWILs基本情况并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随后将P<0.1的项目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导致R-DWILs出现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39例(19.2%)脑出血患者中共检测到55个R-DWILs,其中皮层-皮层下45个(81.8%),基底节区8个(14.5%),脑干1个(1.8%),小脑1个(1.8%)。病灶的直径为2~20 mm,呈圆形或椭圆形、片状、不规则形等。共计42个(76.4%)病灶在血肿的对侧半球,患者R-DWILs的数量为1~3个。阳性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空腹血糖均较阴性组患者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OR=1.632,95%CI:1.213~2.072,P=0.015)、中性粒细胞计数(OR=1.037,95%CI:1.019~1.581,P=0.042)及NLR(OR=2.151,95%CI:1.397~2.733,P=0.003)是R-DWILs出现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R-DWILs在脑出血患者中常见,以皮层-皮层下多见,且好发于血肿的对侧半球。空腹血糖、中性粒细胞计数及NLR偏高患者更易出现R-DWILs。

  • 标签: 脑出血 远隔部位病灶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2种腹部皮瓣乳房再造术对患者腹部功能和美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8年6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完成的乳房再造病例的临床资料。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将采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或保留肌肉的带蒂横行腹直肌肌皮瓣(TRAM)行乳房再造的患者纳入研究。设计调查表评价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和术后1年的腹壁强度,以及术后1年腹部外观;应用BREAST-Q乳房再造腹部健康模块评估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和术后1年对腹部的满意度。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2组之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组术前、术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32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其中DIEP乳房再造组17例,年龄(43.6±9.2)岁,TRAM乳房再造组15例,年龄(41±10.1)岁。术后随访12~73个月,平均41.5个月。术前DIEP组和TRAM组腹壁强度评分分别为(4.71±0.47)分和(4.60±0.50)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DIEP组患者的腹壁强度评分为(2.65±0.86)分,高于TRAM组的(1.93±0.70)分(P<0.05),2组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年,DIEP组腹壁强度评分为(4.65±0.49)分,显著高于TRAM组的(4.07±0.88)分(P<0.05),DIEP组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AM组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2组腹部外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DIEP组和TRAM组腹部满意度评分分别为(86.53±5.68)分和(85.87±7.31)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DIEP组患者腹部满意度评分为(76.41±7.74)分,高于TRAM组的(68.00±9.08)分(P<0.01),2组评分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年,DIEP组腹部满意度评分为(85.00±5.32)分,与TRAM组的(82.93±6.12)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IEP组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AM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腹部皮瓣乳房再造患者均能获得较好的腹部外观,DIEP乳房再造患者术后1年腹部功能和腹部满意度能恢复至接近术前水平,而TRAM乳房再造患者仍低于术前水平,更长期的影响需要做进一步研究。

  • 标签: 乳房成形术 腹壁 穿支皮瓣 肌皮瓣 生活质量 病人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