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移植肾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理类型之一,可作为复发性或新生的疾病存在于移植肾中,威胁着移植物的生存。现以复发性和新生的MN的鉴别为重点,就移植肾MN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案以及预后评估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标签: 肾移植 膜性肾病 发病机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绒毛双胎妊娠的结局。方法抽取2013年6月至2019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分娩双胎资料完整的产妇618例,依据绒毛分为双绒双羊(DCDA)、单绒双羊(MCDA)、单绒单羊(MCMA)和绒毛不详者。分析DCDA、MCDA者围生期情况。结果618例双胎中,DCDA 449例,MCDA 137例,MCMA 1例,绒毛不详31例。618例双胎孕妇中,早产473例(76.54%),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83例(29.61%)。MCDA孕妇早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羊水过少的发生率较高(χ2=4.392、5.946、4.433、4.534,P=0.036、0.015、0.035、0.033);DCDA孕妇胎膜早破、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较高(χ2=5.013、5.741,P=0.025、0.018)。存活儿中入住NICU 588例,死亡23例,新生儿畸形13例。MCDA新生儿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死亡发生率高于DCDA新生儿(χ2=11.517、8.894、18.013,P=0.001、0.003、0.001)。结论与DCDA比较,MCDA孕妇早产和妊娠期高血压、胎儿不良结局发生风险更高。

  • 标签: 绒毛膜性 双胎妊娠 妊娠期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PM2.5主要成分多环芳烃(PAHs)与特发性肾病的关系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6至9月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肾活检病理证实的特发性肾病(IMN)3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4例,女11例,年龄(47.3±12.9)岁。同期选择继发性肾病(SMN)和微小病变肾病(MCD)各10例为对照组,留取血标本检测PAHs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分析PAHs与临床指标和氧化应激指标HO-1之间的关系。结果与SMN和MCD组相比,IMN组患者PAHs浓度均升高[(4.1±1.9)mg/L 比(2.6±1.7)mg/L、(2.8±1.0)mg/L,均P<0.05]。PAHs浓度与β2微球蛋白、总胆固醇、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09、0.336、0.653,均P<0.05),与总蛋白、白蛋白水平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99、-0.530,均P<0.05)。此外,PAHs浓度与HO-1水平呈负相关(r=-0.358,P=0.017),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AHs浓度每升高1 mg/L,HO-1浓度下降1.737 μg/L(P=0.035)。结论PAHs在IMN患者中水平较高,其可能通过氧化应激参与IMN的发生发展。

  • 标签: 肾小球肾炎,膜性 血红素加氧酶-1 氧化性应激 多环芳烃
  • 作者: 谭力文 王墨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2-19
  • 出处:《中华儿科杂志》 2021年第12期
  • 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肾内科 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 400014
  • 简介:摘要肾病是一种免疫肾小球疾病。自发现中性内肽酶是肾病的足细胞抗原以来,M型磷脂酶A2受体和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等足细胞抗原的研究,对原发性肾病的临床诊治产生了重要影响。近期,Exostosin 1和Exostosin 2、神经细胞黏附分子1、神经源表皮生长因子样分子1、信号素3B和原钙黏蛋白7等新抗原的发现,成为肾病精准诊治的潜在靶点。现就肾病足细胞抗原特点、致病机制及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肾病(MN)是老年人肾病综合征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加。随着抗磷脂酶A2抗体(PLA2R)等的发现,MN的诊治也进入了新的分子时代。本文结合2020年改善肾脏病预后全球组织(KDIGO)发布的指南对MN的临床诊治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肾小球肾炎,膜性 磷脂酶A2
  • 简介:摘要:离子烧碱生产工艺过程涉及到氯气、烧碱、氢气以及盐酸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及高温、高压等。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多种危险危害因素,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不仅影响到生产的正常进行,同时人们的生命和财产也将遭到严重损失。在影响离子法烧碱生产安全的各个环节中,离子的质量也对氯碱生产安全产生重要的影响。基于此背景下,本文就对国产氯碱离子的安全保障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可供参阅。

  • 标签: 氯碱 离子膜 安全性 保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一种测量鼻泪管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6例成人泪囊炎患者视为研究对象,均通过制备的探通针测量鼻泪管长度,并计算测量结果。结果:以成人头颅标本测量值为标准,探通针测量的鼻泪管长度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脉络视网膜病变继发脉络新生血管(CSC-CNV)的疗效和安全。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观察研究,收集2015年9月至2018年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确诊为慢性CSC-CNV的13例14眼患者病例资料,所有患眼均接受玻璃体腔注射0.05 ml/0.5 mg康柏西普治疗,采用1+按需治疗(PRN)方案,观察注射前及注射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时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变化。结果6个月随访期内,患眼平均注射次数为(1.93±0.83)次,所有CSC继发的CNV均未突破视网膜色素上皮层。患者玻璃体腔注射前,首次注射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BCVA分别为0.51±0.32、0.43±0.34、0.36±0.35、0.31±0.28、0.27±0.29和0.26±0.30,CMT值分别为(299.07±132.90)、(216.50±70.94)、(203.00±61.87)、(234.29±95.70)、(194.21±46.46)和(207.43±55.46)μm,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1.225、3.768,均P<0.05);注射后各时间点BCVA均明显优于注射前,CMT值均明显低于注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随访期间未出现与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慢性CSC-CNV患者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可在短期内降低CMT、提高BCVA,安全较好。

  • 标签: 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脉络膜新生血管 康柏西普 最佳矫正视力 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1例肉芽肿多血管炎合并肾病,经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好转的病例,旨在加深临床医生对肉芽肿多血管炎合并肾病的认识,提高诊治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 肾小球肾炎,膜性 病例报告
  • 简介:摘要:制碱是我国重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制碱产业对我国工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制碱离子制碱属于先进的制碱方法,而离子制碱的核心部位就是氯碱离子,氯碱离子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制出碱的质量的高低。离子对氯化钾溶液中钙镁杂质耐受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碱的质量,通过对溶度积的理解与发掘,文章将着重研究与分析氯碱离子对钙镁杂质的耐受性问题。

  • 标签: 氯碱离子膜 耐受性 溶度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伴前庭晕厥(vestibular syncope,VS)的迟发性迷路积水(delayed endolymphatic hydrops,DEH)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对VS症状的临床认识水平。方法回顾分析资料完整的DEH病例,其中3例为跌倒发作伴VS(VS组),6例为无跌倒发作并VS(对照组)。分析两组的病史、纯音测听、耳蜗电图、冷热试验、前庭诱发肌源电位(VEMP)、视频头脉冲试验(vHIT),以及治疗后的随访结果。结果(1)VS组中有3例同侧型DEH患者,对照组中有6例同侧型患者;两组中各有1例具有偏头痛既往史。(2)前庭功能检查,VS组冷热试验、vHIT、颈肌VEMP、眼肌VEMP的异常率分别为3/3、1/3、2/2和2/2,而对照组的异常率分别是3/6、0/3、1/6和4/6;2组中各2例进行了耳蜗电图检查,患侧均未引出可识别波形,健侧的总和电位/动作电位(-SP/AP)比值小于0.4。(3)2组患者均先行药物保守治疗,VS组中2例后续行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疗,随访时间超过1年,无跌倒发作及VS再发作。所有患者随访期间眩晕症状控制良好。结论DEH患者可伴有VS症状,对耳源眩晕患者晕厥症状的鉴别诊断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 标签: 迟发性膜迷路积水 意外跌倒 晕厥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适用于广州市成人特发性肾病患者的非侵入式诊断模型,并验证模型诊断效能。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于广东省中医院进行肾脏穿刺活检的病例124例(年龄范围为15~82岁,男性70例,女性54例),收集确诊患者的血清学检验结果,包括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PLA2R)、血肌酐(Cr)、血尿素(UREA)、免疫球蛋白(Ig)G、IgM、IgA、24 h尿蛋白总量、尿酸(UA)。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对血清学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建立诊断模型。随机选取20例为模型诊断效能验证,其余104例用于建立诊断模型。结果(1)分析建立的诊断模型为:lnP/(1-P)=-3.704-0.015×PLA2R+0.030×Cr-0.134×UREA+0.046×IgG+0.547×IgA+0.001×UA,回归分析病例拟合总体符合率为85.2%,显著为0.033,说明模型建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中的最佳截断点(cut-off值)的特异度为0.841,灵敏度为0.891。(2)在20例验证病例中与临床病理学诊断结果一致病例数为14例,病例验证符合率为70.0%。结论针对成人特发性模型肾病建立了一个有效的非侵入式诊断模型,有效减少该类患者的肾脏穿刺需求。

  • 标签: 成人特发性膜性肾病 二元logistic回归 诊断模型 诊断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原发性肾病并发IgA肾病临床及其病理特征展开探究分析。方法:主要针对患有原发性肾病并发IgA肾病的三例患者经病理检查证实患者的病理特点与临床表现。结果:三例患者有一例患者表现为慢性肾炎综合征,患者有高血压症状,并且伴随着血尿,肾小球基底弥漫增厚,同时呈现出轻到中度的纤维素样坏死、形成小细胞新月体以及内皮细胞节段增生。结论:原发性肾病并发IgA肾病在临床中并不常见,患者患病后所表现出的症状与肾病相似,但也有一些患者以IgA肾病为主要临床表现。

  • 标签: 膜性肾病 IgA 临床分析 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引起伪肠炎的机制、临床特征,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报道并分析菏泽市立医院收治的1例伪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收集1990年1月至2020年5月国内外报道的抗结核药物导致伪肠炎的文献,分析导致伪肠炎的药物及疾病临床特点、预后情况并进行总结。结果联同本例共复习抗结核药物导致伪肠炎病例28例,男女比例为1.0∶1.5,中位年龄65.5岁,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22例,占78.6%,28例患者症状出现时间最早至抗结核治疗后6 d、最长为126 d,中位时间为32 d。所有患者确诊伪肠炎后立即停用所有抗结核药物,给予甲硝唑或万古霉素、活菌剂治疗后预后良好,继续抗结核治疗有7例复发,复发的病例中4例仅停用或以其他药物替代利福平后未再复发。结论老年患者长期使用利福平抗结核治疗伪肠炎发病率增高,且易复发,应避免长时间使用利福平或以其他抗结核药物药物替代。

  • 标签: 抗结核药 利福平 肠炎,伪膜性 芽孢杆菌科感染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睑结膜伪去除冲洗治疗小儿伪结膜炎的护理方法及对患儿视力的影响。方法 从我院门诊部收治的小儿伪结膜炎患者中抽选14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采用睑结膜伪去除冲洗治疗。随机分组:观察组70例,在睑结膜伪去除冲洗治疗之后实施针对的护理;对照组70例,不做睑结膜伪去除冲洗治疗并且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视力改善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7.14%,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16)。观察组患儿的愈合时间为(12.45±2.17)d,对照组患儿的愈合时间为(16.10±3.47)d;观察组患儿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12)。结论 对采用睑结膜伪去除冲洗治疗的小儿伪结膜炎患儿实施针对的护理可有效改善治疗效果,使患儿尽快痊愈,患儿视力恢复良好,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睑结膜伪膜去除冲洗 小儿伪膜性结膜炎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发性黄斑前患者房水中5种炎细胞因子的水平与特发性黄斑前的相关。方法前瞻研究。随机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东院区眼科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特发性黄斑前26例(26只眼)纳入试验组;单纯年龄相关白内障24例(25只眼)纳入对照组。于手术开始前行前房穿刺抽取房水0.1 ml。定量分析房水中白细胞介素组的IL-17A、IL-6、IL-8以及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结果两组房水中IL-17A及bFGF的水平均高于正常参考范围,其余3种细胞因子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试验组房水中IL-17A及bFGF分别为(17.76±11.68)pg/ml及(8.38±4.44)pg/ml,均高于对照组的(5.37±1.89) pg/ml及(5.03±3.23) pg/ml(t=4.991、2.577,P=0.001、0.014)。试验组中IL-6与VEGF存在正相关(r=0.646,P=0.001)。余均不存在相关(P>0.05)。结论房水中IL-17A及bFGF的高表达与特发性黄斑前的发生具有相关

  • 标签: 视网膜外膜 黄斑 眼房水 白细胞介素 细胞因子类
  • 简介:摘要患者女性,33岁,突发视力下降20余天,既往有结缔组织病史,无激素用药史。眼底表现为多发性中心性浆液脉络视网膜病变合并视网膜脱离,经肾上腺CT检查发现肾上腺腺瘤,肿瘤切除后,患者视功能及视网膜结构明显改善,术后随访9个月病情稳定,未复发。(中华眼科杂志,2021,57:784-786)

  • 标签: 肾上腺皮质腺瘤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脱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