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变,心血管疾病逐渐增多,缺血性肠病发生率也随之上升。临床常规治疗方式包括:内科保守治疗、血管介入以及外科手术干预,治疗效果并不让人十分满意,而缺血再灌注损伤也在时时刻刻困扰着我们。近年来,随着生物疗法的不断拓展,干细胞移植为缺血性肠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契机。

  • 标签: 缺血性肠病 缺血再灌注损伤 脐血干细胞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术中自体血液回收回输在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50例心脏手术病人应用血液回收机行术中自体血液回收,收集手术野的出血,经过离心、过滤、分离、清洗后回输给患者。 结果 病人术中、术后均为异体,术后恢复顺利,均未发生血源性感染,病人血常规及凝血项目检查均在正常范围。 结论 自体血液回收应用于心脏手术中能显著减少异体血液输入,节约临床用血,避免血源浪费。

  • 标签: 心脏手术 自体血回收 血液回收机
  • 简介:摘要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作为儿童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普遍认为其发病机制是遗传易感个体在环境因素作用下发生免疫紊乱,引起免疫损伤,导致胰岛炎及自身抗体的产生,胰岛β细胞被破坏,从而引起胰岛素分泌不足至绝对缺乏。虽然目前1型糖尿病尚无有效根治办法,但关于干细胞治疗1型糖尿病的研究越来越多。作为干细胞的重要来源,未来有望成为治疗1型糖尿病的新手段。该文就1型糖尿病免疫损伤机制及治疗的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1型糖尿病 免疫损伤 脐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玻切手术联合生物羊膜及自体治疗你复杂性黄斑裂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选择2020年2月-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45例复杂性黄斑裂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研究对象分成A组、B组、C组各15例,A组:既往行PPV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一次或多次),黄斑裂孔未闭合。B组:巨大黄斑裂孔:裂孔最小直径大于600um。C组: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黄斑裂孔且眼轴长大于26mm不伴有视网膜脱离,对比三组患者黄斑裂孔闭合患者的数量,计算黄斑裂孔闭合率,最佳矫正视力,黄斑裂孔最大级最小处的直径,IS/OS层破坏直径。结果:玻切手术联合生物羊膜及自体手术方式可以治疗复杂性黄斑裂孔,术后黄斑裂孔的闭合率达到70%以上;术后最佳视力提高3-4;术后黄斑裂孔的最大最小直径均较前均变小,椭圆体带内带/外带(IS/OS)的直径较前变小。结论:玻切手术联合生物羊膜及自体治疗复杂性黄斑裂孔具有非常好的临床效果,可提高复杂性黄斑裂孔患者的视力,提高其生存质量。

  • 标签: 玻切手术 生物羊膜 自体血 复杂性黄斑裂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三氧自体回输疗法在失眠症病患治疗中的应用在临床中的效果。 方法:甄选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失眠症病患48例,常规组24例病患使用一般疗法,实验组24例病患使用三氧自体回输疗法,比较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常规组总有效率明显较实验组低(66.67%<91.67%),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 结论:掌握三氧自体回输有关技术,对失眠症病患具有良好的效果。

  • 标签: 三氧自体血 回输疗法 失眠症病患
  • 简介:【摘要】目的:选择2019年9月-2021年9月于我院接受臭氧自体回输疗法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采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经过护理,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接受臭氧自体回输疗法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显著提升其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在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肛肠外科经肠镜肿瘤下缘注射自体定位病灶后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3 例结直肠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56~78岁;高位直肠2例、乙状结肠6例、降结肠3例、升结肠2例;5例为术前肠镜下息肉切除后病理检查示高级别瘤变或癌变行补救性腹腔镜根治术。均在结肠镜下于肿瘤下缘及正对侧位各注射5.0 ml自体行肿瘤染色定位,染色后15~40 h行腹腔镜肿瘤切除术。13例患者均在肠镜下顺利完成自体血肿瘤染色标记,无出血、穿孔、局部感染、血栓等并发症发生。腹腔镜术中,12例肉眼下清晰可见自体血染色部位,可见局部不凝血,无广泛弥散影响手术视野的情况;1例体重指数27.2 kg/m2直肠肿瘤患者肿瘤位于腹膜返折下方,术中识别不清。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标本切缘均呈肿瘤阴性。提示经肠镜肿瘤下缘注射自体较清晰显示病灶位置,操作简单,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结肠镜检查 自体血染色定位 结直肠肿瘤 结直肠外科手术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用臭氧自体回输联合醒脑静治疗烧伤脓毒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2015年8月—2019年5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9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烧伤脓毒性脑病患者,将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龄(35±4)岁]采用醒脑静治疗的患者纳入单纯醒脑静组,将44例[男20例、女24例,年龄(34±5)岁]采用医用臭氧自体回输联合醒脑静治疗的患者纳入臭氧自体回输+醒脑静组。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 d心率、体温、平均动脉压、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治疗前及治疗1、3、7 d,检测血清中血脑屏障损伤标志物闭锁蛋白、一氧化氮合酶(NOS)、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神经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兴奋性氨基酸(EAA)的水平;行脑部CT灌注成像,计算感兴趣区的脑血流量(rCBF)、感兴趣区的容量(rCBV)、感兴趣区的平均通过时间(rMTT)。对数据行χ2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结果治疗7 d,2组患者心率、体温、平均动脉压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臭氧自体回输+醒脑静组患者心率明显高于单纯醒脑静组(t=2.886,P<0.01),体温明显低于单纯醒脑静组(t=5.020,P<0.01),平均动脉压与单纯醒脑静组相近(t=0.472,P>0.05)。治疗7 d,臭氧自体回输+醒脑静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单纯醒脑静组(t=3.797,P<0.01),GCS明显高于单纯醒脑静组(t=4.934,P<0.01)。治疗3、7 d,臭氧自体回输+醒脑静组患者血清闭锁蛋白、NOS、NSE、S100β、GFAP、EAA明显低于单纯醒脑静组(t=2.100、2.090、2.691、2.013、2.474、2.635,2.225、4.011、3.150、2.691、3.145、2.781,P<0.05或P<0.01)。治疗1、3、7 d,臭氧自体回输+醒脑静组患者rCBF、rCBV明显高于单纯醒脑静组(t=3.127、3.244,3.883、7.274,3.661、2.777,P<0.01)。治疗7 d,臭氧自体回输+醒脑静组患者rMTT为(3.02±0.57)s,明显低于单纯醒脑静组的(3.11±1.20)s,t=2.409,P<0.05。结论医用臭氧自体回输联合醒脑静治疗可有效缓解烧伤脓毒性脑病患者脑部损伤,改善脑血流灌注,且安全可靠。

  • 标签: 烧伤 血脑屏障 臭氧 脓毒性脑病 CT灌注成像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在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肛肠外科经肠镜肿瘤下缘注射自体定位病灶后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3 例结直肠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56~78岁;高位直肠2例、乙状结肠6例、降结肠3例、升结肠2例;5例为术前肠镜下息肉切除后病理检查示高级别瘤变或癌变行补救性腹腔镜根治术。均在结肠镜下于肿瘤下缘及正对侧位各注射5.0 ml自体行肿瘤染色定位,染色后15~40 h行腹腔镜肿瘤切除术。13例患者均在肠镜下顺利完成自体血肿瘤染色标记,无出血、穿孔、局部感染、血栓等并发症发生。腹腔镜术中,12例肉眼下清晰可见自体血染色部位,可见局部不凝血,无广泛弥散影响手术视野的情况;1例体重指数27.2 kg/m2直肠肿瘤患者肿瘤位于腹膜返折下方,术中识别不清。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标本切缘均呈肿瘤阴性。提示经肠镜肿瘤下缘注射自体较清晰显示病灶位置,操作简单,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结肠镜检查 自体血染色定位 结直肠肿瘤 结直肠外科手术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Ⅳ)对人间充质干细胞(hUCBMSCs)体外增殖和成管分化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AS-Ⅳ作用于间充质干细胞介导的血管新生奠定基础。方法从足月健康新生儿脐带血中提取并传代培养得到hUCBMSCs,分别进行成骨、成软骨和成脂诱导分化鉴定,同时对hUCBMSCs表面抗原CD44,CD73,CD105进行流式细胞仪鉴定。将鉴定成功的hUCBMSCs分别在不同浓度梯度的AS-Ⅳ(0、50、100、200、300、400 mg/L)干预下培养,确定AS-Ⅳ促hUCBMSCs增殖的最佳浓度。另将hUCBMSCs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最佳浓度的AS-Ⅳ干预,对照组用等体积的PBS液处理。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AS-Ⅳ对hUCBMSCs增殖的影响,另通过Matrigel体外成管实验检测AS-Ⅳ对hUCBMSCs成管分化的影响,并用免疫荧光检测hUCBMSCs向内皮细胞分化后CD3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表达情况。结果光镜下hUCBMSCs细胞边缘清晰,排列整齐,呈典型的长梭状结构。流式细胞仪证实hUCBMSCs细胞表面有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标志物。AS-Ⅳ促进hUCBMSCs增殖的最佳浓度为300 mg/L。对照组和实验组的OD值分别为(0.51±0.01)和(0.98±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96,P<0.05),显示实验组增殖能力增强。Matrigel成管实验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体外成管密度更大,体外形成管网状结构的长度更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29.80±52.94)mm vs (110.36±13.19)mm,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AS-Ⅳ诱导hUCBMSCs成管分化后CD31和vWF的表达均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4,13.18,P<0.05)。结论AS-Ⅳ对人间充质干细胞无毒性,且能改善其增殖功能,并诱导hUCBMSCs向内皮细胞成管分化。

  • 标签: 黄芪甲苷 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增殖 成管分化 血管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Ⅳ)对人间充质干细胞(hUCBMSCs)体外增殖和成管分化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AS-Ⅳ作用于间充质干细胞介导的血管新生奠定基础。方法从足月健康新生儿脐带血中提取并传代培养得到hUCBMSCs,分别进行成骨、成软骨和成脂诱导分化鉴定,同时对hUCBMSCs表面抗原CD44,CD73,CD105进行流式细胞仪鉴定。将鉴定成功的hUCBMSCs分别在不同浓度梯度的AS-Ⅳ(0、50、100、200、300、400 mg/L)干预下培养,确定AS-Ⅳ促hUCBMSCs增殖的最佳浓度。另将hUCBMSCs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最佳浓度的AS-Ⅳ干预,对照组用等体积的PBS液处理。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AS-Ⅳ对hUCBMSCs增殖的影响,另通过Matrigel体外成管实验检测AS-Ⅳ对hUCBMSCs成管分化的影响,并用免疫荧光检测hUCBMSCs向内皮细胞分化后CD3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表达情况。结果光镜下hUCBMSCs细胞边缘清晰,排列整齐,呈典型的长梭状结构。流式细胞仪证实hUCBMSCs细胞表面有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标志物。AS-Ⅳ促进hUCBMSCs增殖的最佳浓度为300 mg/L。对照组和实验组的OD值分别为(0.51±0.01)和(0.98±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96,P<0.05),显示实验组增殖能力增强。Matrigel成管实验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体外成管密度更大,体外形成管网状结构的长度更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29.80±52.94)mm vs (110.36±13.19)mm,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AS-Ⅳ诱导hUCBMSCs成管分化后CD31和vWF的表达均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4,13.18,P<0.05)。结论AS-Ⅳ对人间充质干细胞无毒性,且能改善其增殖功能,并诱导hUCBMSCs向内皮细胞成管分化。

  • 标签: 黄芪甲苷 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增殖 成管分化 血管新生
  • 作者: 吕斌 刘兴会 赵扬玉 陈锰 陈代娟 胡晓静 肖熹荣 黄静 王少帅 王乾华 刘淑香 吴泉峰 洪燕语 赵磊 翟闪闪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05
  • 出处:《中华妇产科杂志》 2021年第08期
  • 机构: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产科,成都 61004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 10019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 400042,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产科,上海200011,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石家庄 050004,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武汉 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妇产科,武汉 430022,石家庄市第四医院麻醉科 050035,厦门市妇幼保健院产科 36100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产科,杭州 310006,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 450052,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产科 45005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回收式自体回输(IOCS)技术在剖宫产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应用指征。方法收集2016年8月—2019年1月全国11家三级甲等医院剖宫产术中应用IOCS技术输血的产妇共1 265例,根据剖宫产术中出血量分为<1 500 ml组(796例)和≥1 500 ml组(469例)。回顾性分析产妇及新生儿的一般临床资料、超声检查征象、围产期及产褥期指标;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产妇术中出血量≥1 500 ml的危险因素。结果(1)1 265例应用IOCS技术输血的产妇总回收血量共848 001 ml,回输血量共418 649 ml,相当于23 258 U红细胞悬液,极大地节约了医疗资源。(2)<1 500 ml组和≥1 500 ml组的中位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00 ml (300~1 453 ml)和2 335 ml (1 500~20 000 ml)。两组产妇均无羊水栓塞、严重输血不良反应、休克、死亡发生。(3)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5岁(OR=1.5,95%CI为1.1~1.9)、产前血红蛋白水平<110 g/L(OR=1.7,95%CI为1.3~2.2)、子宫手术史(OR=1.8,95%CI为1.3~2.6)、前置胎盘(OR=1.9,95%CI为1.1~3.1)、胎盘植入(OR=2.6,95%CI为1.8~3.9)、胎盘内存在池(OR=1.6,95%CI为1.1~2.3)、胎盘后肌壁异常(OR=1.8,95%CI为1.2~2.6)、胎盘凸向子宫前壁(OR=3.0,95%CI为1.3~7.0)是显著影响产妇术中出血量≥1 500 ml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IOCS技术输血在剖宫产术中应用相对安全、有效,节约了医疗资源,但需要严格规范其应用指征。

  • 标签: 剖宫产术 输血,自体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干预在Rh阴性孕妇妊娠晚期自体贮存采血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在本次实验中,于我院妇产科中选取70例Rh阴性孕妇作为实验研究对象,为探究对Rh阴性孕妇自体贮存采血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将70例孕妇随机分配为两组,即使用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和使用个性化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每组35例孕妇,对比不同护理干预措施下的焦虑程度、相关知识认知评分、SAS评分。结果:观察组中,无焦虑、轻度焦虑、中度焦虑、重度焦虑孕妇例数分别为24例、7例、3例、1例;反观对照组以上不同状态焦虑的孕妇例数分别为7例、19例、6例、3例,相比之下观察组孕妇焦虑情况更轻微,(P<0.05)。同时,观察组孕妇的相关知识认知评分、SAS评分也更优,数据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个性化护理干预应用于Rh阴性孕妇妊娠晚期自体贮存采血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 标签: 个性化护理干预 Rh阴性孕妇 妊娠晚期 自体血贮存采血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动脉血气分析及乳酸测定在新生儿窒息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窒息新生儿42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我院出生的正常新生儿42例设为对照组。所有新生儿均于出生1min、出生5min时进行Apgar评分,并在胎儿娩出尚未呼吸前,采集动脉检测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pH值及乳酸水平。比较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血气分析及乳酸水平变化及不同程度窒息新生儿上述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Apgar评分、PaO2、pH值低于对照组,PaCO2、乳酸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窒息新生儿PaO2、pH值低于轻度窒息,PaCO2、乳酸高于轻度窒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脉PaCO2、PaO2、pH值及乳酸测定可直接反映新生儿缺氧状况,且窒息程度越高上述指标变化越大,可为早期明确新生儿窒息诊断提供充足证据。

  • 标签: [] 新生儿窒息 脐动脉血 血气分析 乳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对维持性透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价值。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配的方式,平均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1例。对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则接受额外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干预。比较近一年间搜集的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数据分析结果。结果:经过不同护理后,在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数据比较中,实验组也明显优于参照组。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对于控制、改善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的各项病理指标,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可以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现象,使患者对护理更加满意,利于护患关系的持续发展,倡导在临床护理中广泛推广。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维持性血透 自体动静脉内瘘 并发症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份非血缘移植(UCBT)治疗成人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9年12月安徽省立医院血液科7例应用单份UCBT治疗成人PNH受者的临床资料。7例受者中6例重度PNH,1例极重度PNH。原发性PNH 4例,PNH-再生障碍性贫血(AA)综合征3例。男性5例,女性2例,中位年龄29岁(20~47岁),中位体重60 kg(50~71 kg),诊断至移植中位时间为62.5个月(7.7~171个月),全部受者均伴输血依赖。预处理方案:清髓性6例,减低强度1例。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方案均为环孢素A联合短程吗替麦考酚酯,均未使用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输入有核细胞的中位数为2.4×107/kg(1.71~4.28×107/kg),其中输入CD34+细胞中位数为1.58×105/kg(0.88~3.02×105/kg)。结果所有受者均获得髓系及红系植入,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0.5×109/L的中位时间17 d(15~21 d),网织红细胞计数≥1%的中位时间27 d(22~45 d)。6例受者获得血小板植入,血小板≥20×109/L中位时间37 d(25~101 d),血小板≥50×109/L中位时间62 d(27~157 d)。100 d急性GVHD发生率28.6%(95%CI 0~55.3%),其中2例Ⅱ度急性GVHD,仅1例受者发生局限慢性GVHD。全部受者中位随访时间13.5个月(3~71.4个月),6例受者存活,1例PNH-AA综合征伴铁过载受者死于消化道出血。2年总存活率为83.3%(95%CI 27.3~97.5%)。结论单份UCBT治疗PNH,可获得很好的植入率及存活率,PNH-AA综合征伴铁过载可能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脐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接受维持性透患者接受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措施的实施中,对自体动静脉内瘘发生率分影响。方法:研究时间限定为2020年8月到2021年1月期间本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共计112例,其中血源透析期间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5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透期间实施持续质量改进为指导的护理干预的56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完成数据分析后杜比组间数据。结果:观察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3.57%,对照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17.86%,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数据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阶段不良事件发生率的5.36%,对照组护理阶段不良事件发生率的19.64%,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存在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21%,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7.50%,组间数据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中,护理干预方面接受持续质量改进指导,能够更好地促进患者透析期间发生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同时有效降低护理阶段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维持性血透 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改良保存的自体回输促进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的机制与转移相关肺腺癌转录因子1(MALAT1)的关系。方法SPF级ICR小鼠,体重21~25 g,取糖尿病建模成功的小鼠2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10):改良保存组(I组)和普通保存组(O组)。收集外周静脉血样,分别放入相应的保存液中保存7 d,随后测定其血小板聚集率、血糖、血清糖化血红蛋白(GHB)和磷酸二酯酶(DPG)浓度、WBC。制备小鼠创伤模型后即刻回输自体。于自体回输后7、10和14 d时计算创面愈合面积百分比,回输后14 d时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免疫组化和RT-qPCR法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β-肌动蛋白(FAP)、Ⅰ-型胶原(Col Ⅰ)、Col Ⅲ及其mRNA及MALAT1表达。结果与O组比较,I组自体血糖、GHB、DPG、WBC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升高,小鼠创面愈合面积百分比升高,Col Ⅰ和Col Ⅲ的阳性染色率升高,HIF-1α、VEGF-A、MMP-9、ColⅠ、Col Ⅲ、FAP及其mRNA和MALAT1表达上调(P<0.05)。结论改良保存的自体回输促进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的机制可能与上调MALAT1表达有关。

  • 标签: 输血,自体 RNA 长链非编码 糖尿病 伤口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检测调节性T细胞对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期间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早产儿8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出生时检测早产儿调节性T细胞数量,根据早产儿出院时是否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分为2组,对比分析BPD组和非BPD组患儿调节性T细胞数量以及不同程度BPD间的差异。结果 BPD组早产儿调节性T细胞数量明显高于非BPD组,BPD组早产儿出生体重、Apgar评分均明显低于非BPD组,械通气和吸氧时间明显长于非BPD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脐血调节性T细胞,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部护理方法对新生儿部愈合效果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新生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然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所选对象进行分组,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由30例新生儿组成,对照组新生儿断后通过0.5%碘伏对残端消毒,纱布覆盖包扎,观察组新生儿断后,严格按照无菌暴露残端,直到残端自行脱落,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第1-3d经皮胆红素以及第30d经皮胆红素水平;感染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为:(11.46±5.87)d,对照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为:(14.82±5.9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1-3d经皮胆红素以及第30d经皮胆红素水平分别为:(78.86±31.16)μmol/L、(141.29±39.19)μmol/L、(182.46±35.43)μmol/L、(118.26±50.26)μmol/L,和对照组新生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为0.0%(0/30),对照组患者的感染率为3.3%(1/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断后,自然干燥,能够减少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影响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脐部护理 新生儿 脐部愈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