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8 个结果
  • 简介:现在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由于其可针对大多数心脏占位的部位、大小、形态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作出准确的判断,从而成为目前最广泛用于心脏占位的检查手段,但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对判断病变的组织学特性仍存在一定难度,对指导临床治疗及评估患者预后存在局限性。而超声造影能够较准确地判断心脏占位的性质,为心脏占位的诊断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方法。本研究通过对45例心脏占位确诊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并评价心脏超声造影诊断心脏占位的价值。

  • 标签: 心脏占位性病变 超声造影诊断 价值 经胸超声心动图 超声造影检查 确诊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治疗直肠下段较大广基占位良性,和原位癌)的最佳方法。方法采用强生吻合器切除广基占位。结果16例患者术后经病理学诊断确诊直肠管状绒毛状腺瘤8例,直肠炎症性息肉2例,直肠腺瘤恶变2例,直肠癌3例,直肠类癌1例,均未发生远处和局部转移;16例患者经治疗后,门诊随访1年,均无复发,治愈率为100%。结论吻合器技术治疗直肠广基占位疗效安全、可靠。

  • 标签: 肛门 直肠下段 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占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600病灶的500例乳腺占位患者进行超声弹性成像的检测,并且将检测图像资料进行储存,然后对这些图像数据进行诊断分析,并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参考的依据,将两者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计算出超声弹性成像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对误诊进行原因分析。结果根据超声弹性成像的图像资料,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比例分别是91.61%、88.21%、96.66%。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对于乳腺占位诊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都非常高。

  • 标签: 超声弹性成像 乳腺占位性病变 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31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患者,探讨CT引导肺穿刺活检在肺部占位中的价值,以提高肺穿刺活检的阳性率,减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探讨31例肺占位患者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患者,对其穿刺部位、病理结果及产生的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本组采集的病例中男性22例,女性9例。所选病例术前均行常规CT平扫,采用东软Neusoft双排螺旋CT。结果本组31例患者,29例穿刺成功,2例未采集到标本,病理诊断显示9例患者为腺癌,15例鳞癌,3例肺结核,1例炎性病,1例小细胞肺癌,阳性率为93.5%。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肺占位中有着重要价值。

  • 标签: CT引导肺穿刺活检 组织细胞学病理诊断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超声造影(CEUS)技术和三维重建(3D-CEUS)技术对膀胱内占位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过增强CT检查提示膀胱内恶性占位病的病例59例,并对其病变进行常规超声、CEUS、3D-CEUS检查并存储图像后,应用QLab软件进行三维图像重建,按血供丰富程度将图像分为4级。同时在与其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比较3D-CEUS对膀胱内占位内血流的显示情况。结果在CEUS不同时相,3D-CEUS对膀胱良、恶性肿瘤血管结构的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恶性膀胱肿瘤主要表现为血流丰富、血管迂曲扩张呈粗网状或杂乱树枝状。良性膀胱肿瘤主要表现为血供较少,呈网状或云雾状。结论3D-CEUS与增强CT比较,其通过对膀胱内占位血管结构的显示,在诊断膀胱良恶性肿瘤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 标签: 膀胱占位 三维超声检查 造影剂 增强CT
  • 简介:超声造影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在肝脏占位病变的诊断中也应用较多。超声造影提供的影像诊疗信息,为临床治疗肝占位提供有意义的诊疗信息。然而不同病理类型的肝占位病变有不一样的超声造影表现。本文对几种较常见的肝占位病变及非手术治疗后肝占位病变的超声造影表现及其诊断价值进行综述。

  • 标签: 肝肿瘤 肝占位病变 超声造影检查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利普刀治疗宫颈良性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经阴道镜、活检等妇科检查初步诊断为宫颈良性疾病73例患者采用利普刀治疗。结果手术平均时间为6.9±1.7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3.8±5.7ml,术中无一例大出血,6例患者出现局部烧灼感,伴下腹坠痛且能忍受。3例出现脱痂期大出血予以阴道上药后痊愈。术后随访痊愈60例、有效9例、无效1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8.6%。术中切除的宫颈组织67例患者与术前的宫颈细胞涂片、阴道镜检查结果相符,相符率为95.7%。结论利普刀治疗宫颈良性疗效显著,具有创伤小、治疗彻底、时间短、恢复快、治愈率高及复发率低等优点;同时还可提供完整的病理标本,能有效降低宫颈癌漏诊及误诊率,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治疗宫颈良性的首选方法。

  • 标签: 宫颈炎 利普刀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宫颈良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宫颈病变患者46例,行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随访6个月,观察其疗效。结果46例患者均一次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0-55min,平均25.05±3.54min。术中出血5-40ml,平均10.25±4.25ml。术中未发生子宫穿孔、周围组织损伤等并发症。术后病理提示慢性宫颈炎28例,其中1例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宫颈息肉8例,宫颈平滑肌瘤4例,血管平滑肌瘤1例,宫颈炎性增生4例,宫颈管黏膜炎1例。术后复查,46例患者均正常月经来潮,宫颈恢复正常,没有复发病例。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宫颈良性,具有多重优点,主要体现在创面小、出血少、疗效好、恢复快、并发症少等几方面,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宫腔镜电切术 宫颈良性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超诊断绝经前子宫内膜良性的临床价值,为子宫内膜病变的检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妇产科门诊应用经阴道镜检查的患者65例,通过经阴道彩色超声观察子宫内膜的情况,所有患者的标本均送病理,将彩超的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本组65例患者,子宫内膜良性主要包括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息肉以及粘膜下肌瘤。其中,内膜息肉21例,子宫内膜增生19例,粘膜下肌瘤为25例,病理结果分别为18例,22例以及25例,经阴道镜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阴道彩超可对绝经前子宫内膜良性做出诊断及鉴别诊断,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手段,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阴道彩超 子宫内膜良性病变 绝经前 病理
  • 简介:摘要本文收集20例鼻腔鼻窦炎性病患者,均采用冠状位CT扫描后再次重建放大处理。结合解剖研究,显示出复杂的鼻腔结构及各鼻窦的开口,描述了炎性病的CT表现。对鼻腔解剖(包括变异)与炎症的关系、粘膜软组织病变及骨质破坏的表现作了讨论分析。

  • 标签: 鼻腔 鼻窦 炎性病变 冠状位CT扫描 再次重建
  • 简介:摘要肺部粟粒性病,是日常工作中较常见的病变,肺部粟粒性病,一般是指肺内有2~3mm之大小结节状影,罗精心策划集或稀疏的分布于两肺或肺野之某一局部区域,所以有弥漫性与局限性之分。但是,两都也并非是绝对不变,可因各种因素互相变化。能引起肺部粟粒性病的原因很多,因此要首先了解那些病变能引起肺部粟粒性改变,进而确定粟粒性病之范围,然后再具体的进行分析,并研究它与周围组织器官的联系。

  • 标签: 肺部栗粒性 病变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胆囊内隆起性病32例声像图特征,旨在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32例经病理证实胆囊内隆起性病的声像图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胆固醇息肉22例,占68.75%;炎性息肉5例,占15.63%;胆囊腺瘤4例,占12.5%;胆囊腺癌1例,占3.12%。结论声像图根据隆起性病的数目、大小、形态、基底宽窄及血流情况,可初步判断其性质,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 标签: 超声诊断 声像图 胆囊隆起性病变 病理
  • 简介:背景: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胰腺囊性病的检出率逐年升高,但鉴别不同类型的胰腺囊性病仍是临床的棘手问题。目的:分析胰腺囊性病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方法:纳入2003年1月一2013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胰腺囊性病患者,对入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以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49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假性囊肿13例、潴留囊肿4例、先天性囊肿2例、浆液性囊性肿瘤(SCN)9例、黏液性囊性肿瘤(MCN)11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7例、实性一假乳头状肿瘤(SPN)3例。49例患者中16例患者无症状,其余33例患者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13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均有急、慢性胰腺炎或外伤病史,3例1PMN患者血清CAl9—9升高。B超、CT、MRI/MRCP、EUS诊断胰腺囊性病的准确率分别为24.5%、32.7%、61.1%、100%。49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分别行内引流术、囊肿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体(尾)切除术以及节段性胰腺切除术。结论:胰腺囊性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CT、MRI/MRCP作为无创检查手段,应广泛用于囊性病的诊断和评估,EUS可作为进一步检查手段。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案是治疗胰腺囊性病的关键。

  • 标签: 胰腺囊性病变 囊肿 胰腺肿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中多平面重建(MPR)对弥漫性肺部疾病的诊断效果。方法同时做高分辨CT(HRCT)和MSCTMPR的弥漫性肺疾病共134例。图像分析分成三组,由2位资深的影像学专家3次完成阅片。结果HRCT以及MPR对于评价磨玻璃状影、气腔状实变病灶以及结节状等实质性病还有含气病灶的敏感性分别为100.00%和89.00%~100.00%,特异性则分别是100.00%以及98.00%~100.00%,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RCT、MPR对肺弥漫性疾病分布的区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阅片者对MPR显示磨玻璃样影、气腔状实变病灶以及蜂窝状影、肺气肿、肺大疱的影像满意度比较高(96.00%~100.00%),但是对线性影、细网格状影、小结节或者是微结节影以及牵张性支气管扩张的满意度比较低(仅有11.00%~6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MSCT扫描得到的MPR影像在磨玻璃样影、肺实变影、蜂窝状影以及肺气肿、肺大泡影等病变显像的能力与HRCT相似,而对线性影、细网格状影、小结节或者是微结节影以及牵张性支气管扩张等病变的显影能力不如HRCT。

  • 标签: 肺弥漫性病变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影像学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乳腺恶性病的超声图像进行分析,评价超声对乳腺恶性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照术前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对乳腺恶性病的超声诊断进行分析。结果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确诊结果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乳腺恶性病易于操作,重复性好,尤其适用于乳腺恶性病的筛查诊断,对于乳腺恶性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超声 乳腺恶性病变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炎性病超声造影(CEUS)误诊的原因,以提高CEUS的诊断水平。方法对2004年3月—2008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的68例肝脏局灶性炎性病患者的CEUS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肝脏局灶性炎性病中,24例肝脓肿、5例炎性假瘤、2例肉芽肿、37例其他局灶性炎症,全部经病理证实。动脉期以高增强为主,占61.8%(42/68);门静脉期及延迟期以低增强为主,占75.0%(51/68)、80.9%(55/68)。出现17例假阳性,包括肝细胞癌10例、肝转移瘤6例、恶性淋巴瘤1例。结论详细询问病史及CEUS诊断标准的不断完善可提高CEUS诊断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准确率。

  • 标签: 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 超声造影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对42例肝脏局灶性病病例行影像学回顾性分析,总结MRI影像特征。方法42例(72个病灶)经手术、病理诊断、穿刺活检及随访等确诊为肝脏局灶性病灶病例进行MRI扫描,先行平扫,再行三维增强扫描,最后录入工作站处理鉴别。结果42例患者临床经手术、病理诊断、穿刺活检及随访等共确诊肝脏病灶72个,采用MRI检测最终确诊(三维增强扫描)63个,确诊率87.5%,显著高于常规平扫的确诊率66.7%(48/72);病灶检出方面,三维增强扫描检出率%,显著高于单纯平扫检出率;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RI鉴别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三维增强扫描技术可进一步提高MRI对肝脏病变的检出率和确诊率。

  • 标签: MRI 肝脏局灶性病变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良恶性病的CT表现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评价CT在甲状腺良恶性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良性肿瘤59例(腺瘤53例、囊肿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例)和恶性肿瘤19例(乳头状癌16例、滤泡癌2例、髓样癌1例)患者的术前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对所获数据进行检验。结果59例良性,单侧发病42例、双侧发病17例,共83个病灶;19例恶性病,18例单侧发病、1例双侧发病,共20个病灶。边界:良性边界不清13个(13/83,15.7%)、恶性病11个(11/20,55.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钙化:良恶性病出现钙化率分别是12/83(14.5%)和9/20(45.0%),恶性病钙化发生率高于良性,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囊性变:良恶性病的发生率分别为35/83(42.2%)和3/20(15.0%),良性囊变的发生率高于恶性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包膜的不完整性:良恶性病分别为5/83(6.0%)和15/20(75.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强化程度:明显强化者良恶性病分别为27/83(32.5%)和14/20(7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镶嵌征":良恶性病出现率分别为0和8/20(4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结转移和(或)远处转移:良恶性病发生率为0和5/19(26.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当甲状腺病变内出现钙化、包膜不完整、增强后见"镶嵌征",伴颈部淋巴结肿大时,要高度考虑甲状腺癌的诊断,建议临床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结节 计算机断层扫描 病理学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小儿腹部常见囊性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1例小儿腹部囊性病的超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及术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本组患儿44例胆总管囊肿,19例肾积水,此两者超声诊断准确率为100.0%;14例肠系膜囊肿,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2.9%;12例囊肿型肠重复畸形,超声诊断准确率为75.0%;6例囊性畸胎瘤,6例大网膜囊肿,超声诊断准确率均为83.3%。结论超声检查对小儿腹部常见囊性病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尤其对胆总管囊肿及肾积水,诊断准确率为100.0%,因此可作为术前诊断及术后随诊的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囊性病变 腹部 超声检查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