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和分析镇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总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50例ADR中,抗菌药物占37.33%,中成药占21.33%。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83.33%;以皮肤及附件损害的居首位,占总数的38%;ADR多发于50岁以上人群。结论应重视ADR的监测和上报工作,规范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分析
  • 简介:21世纪全球进入老龄化阶段,从1950年到1980年,全球老龄人口所占的比重增加了50%以上,预计到2025年这一比例还会再增加一半以上。我国大部分城市也已进入高速发展的老龄化阶段。2004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达1.43亿,占世界老龄人口的1/5,预计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4亿,占人口总数的11.2%。社会的快速老龄化和老龄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给老年医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 标签: 老年人 药用制剂 联合 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导致抗感染药物静脉滴注致不良反应/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特将我院2015年9月—2017年9月统计到63例因抗感染药物静脉滴注致不良反应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3例抗感染药物静脉滴注致不良反应患者中有21例患者因单次给药剂量过大致不良反应,占总比率33.33%;16例患者因滴注速度过快至不良反应,占总比率25.39%;因不合理用药致患者不良反应6例,占总比率9.52%;20例患者因药物过敏史不详致不良反应,占总比率的31.74%,63例患者中不良反应受累系统以皮肤、消化系统为主。结论单次给药剂量过大、滴注速度过快、不合理用药及患者药物过敏史不详是导致抗感染药物静脉滴注致不良反应主要原因,护理人员在给药时要加强药学监护,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并注意药物配伍。

  • 标签: 抗感染药物 不良反应 静脉滴注 给药剂量 临床症状
  • 简介:[目的]应用瑞士奶酪模型分析住院患儿药物不良事件中的人为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某三级甲等医院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系统中主动上报的住院患儿药物不良事件65例,采用瑞士奶酪模型对人为因素从组织影响、不安全监督、不安全行为的前兆及不安全的行为4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住院患儿药物不良事件的人为因素涉及瑞士奶酪模型的各个方面。[结论]应用瑞士奶酪模型对住院患儿药物不良事件中人为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有助于儿科护理管理者转变对不良事件管理方式。

  • 标签: 儿科 不良事件 人为因素 瑞士奶酪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80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收集时间为2012年1月—2016年12月,分析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相关因素以及预防措施。结果80例事件报告中,有26例儿童患者(32.50%),有43例年龄≥50岁的患者(53.75%);以静脉滴注的方式用药所占百分比最高,为70.00%;氟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所占比例最多,分别为40.00%、31.25%;不良反应累及皮肤、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各自为25.00%、21.25%、18.75%。结论针对抗感染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应当予以严格监测,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这对于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抗感染药物 不良反应 相关因素 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施行药物临床试验过程中不良事件登记表的设计与应用。方法根据药物临床试验病例报告表中需要采集的信息设计表格。结果研究者填写方便,表格形式一目了然,有利于研究者对受试者不良事件的分析及转归的追踪。结论使用药物临床试验不良事件登记表,能更全面的收集受试者的安全信息,将患者随访及用药整个过程中的不良事件更加完整的呈现,有利于简化研究者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

  • 标签: 不良事件 药物临床试验 资料收集
  • 简介:目的了解各类药物导致药物性肝损害(DILI)发生的情况和特点,为防治DILI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从解放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提取并筛选2008~2016年严重不良反应报告中发生DILI的病例,对患者的性别及年龄、引起DILI的药品、实验室指标与主要临床表现、发生DILI的时间及给药途径、DILI转归及治疗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110例DILI中,男女比例为1.51:1;男女患者年龄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330,P=0.01);引起DILI前3大类药物依次为抗感染药物、神经系统用药、心血管系统用药;引起DILI频次较高的药物为阿托伐他汀、利福平、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在DILI的转归中,应用保肝药物的患者治愈和好转的构成比更高(χ^2=25.136,P〈0.001)。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应加深对导致DILI药物的认识,合理用药;而对于DILI的患者,应及时停药,并积极对症治疗。

  • 标签: 药物性肝损害 药品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老年患者出院过渡期是药物不良事件的高发阶段,将对治疗效果产生一定影响,同时将增加药源性不良反应及再次入院的风险,因而降低药物不良事件的风险是近年来临床诊疗工作的重点研究内容之一,本文主要从老年患者发生出院过渡期ADE的主要因素、减少老年患者过渡期发生ADE的护理措施、老年患者出院过渡期的用药管理策略等方面进行综合探讨,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思路。

  • 标签: 药物不良事件 老年患者 出院过渡期 护理
  • 简介:【摘要】老年患者出院过渡期是药物不良事件的高发阶段,将对治疗效果产生一定影响,同时将增加药源性不良反应及再次入院的风险,因而降低药物不良事件的风险是近年来临床诊疗工作的重点研究内容之一,本文主要从 老年患者发生出院过渡期 ADE的主要因素 、 减少老年患者过渡期发生 ADE 的护理措施 、 老年患者出院过渡期的用药管理策略 等方面进行综合探讨,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思路。

  • 标签: 药物不良事件 老年患者 出院过渡期 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氟喹诺酮类与茶碱类联用致不良事件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CNKI、VIP、CMB和万方数据有关氟喹诺酮类与茶碱类联用致不良事件的文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种氟喹诺酮类与茶碱类联用均可致不良事件,其中左氧氟沙星联用氨茶碱最多;老年患者较易发生,平均年龄(64.5±19.4)岁;发生不良事件的平均时间为(3.35±1.45)d,多为迟发性,临床以心律失常和精神异常最为常见,一旦出现不良事件立即停药,大部分不适症状即刻缓解。结论不良事件可能是因为氟喹喏酮类与茶碱类相互影响其体内代谢动力学参数,使体内血药浓度增加所致。因此老年患者应适当减少用药剂量或延长给药间隔,同时对有心脑血管病史和精神病史的患者慎用。

  • 标签: 氟喹诺酮类 茶碱类 不良事件 文献分析
  • 简介:摘要:近几年来,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事件的热度较高。阿司匹林被誉为最有效的“防治心脑血管事件的基石”;又称“乙酰水杨酸”。是一种有效的解热镇痛剂,是急性风湿热时首选药。在小儿使用时的副作用较大。它对胃的刺激作用可增加胃溃疡出血和穿孔的发生率,且已被认为可加重哮喘的症状,甚至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剂量过大可产生水杨酸中毒综合征,其特征是换气过度、神态不清和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已有明确的证据表明,给流感病毒和水痘病毒感染的小儿服用阿司匹林有发生Reye综合征的危险,以肝脏和脑功能失调为特征,自八十年代初期第一例报道Reye综合征与阿司匹林的使用有关后,已不再作为儿童退热的常规用药,而同时Reye综合征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也大大降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不可能排除流感的可能性,因此不主张应用该药。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还有凝血障碍与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 标签: 阿司匹林 不良反应 适用人群 药理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护理不良事件记录,探讨医院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原因及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调查方法,收集、整理、统计不良事件记录,包括护理不良事件分类和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和科室分布情况等方面,分析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探讨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和完善护理管理的办法和策略。结果医院常见的不良护理事件主要包括对患者的管理失误、对患者的护理失误、其他等。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分为三个方面医院、护理人员、患者本身。结论医院应当健全和完善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机制,从而促进和提高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水平。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回顾性研究 原因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全球卫生组织已经达成共识,完全杜绝差错和不良事件是不可能的。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中的,未预计到的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在诊疗护理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护理纠纷。在处理事件的过程中,有效的沟通是问题迎刃而解的关键。目的通过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根本原因分析,从而吸取经验教训,完善制度和改进工作流程,杜绝医疗纠纷。方法对2016年普外科护士给患者注射临近过期的胸腺五肽的护理不良事件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全科护士进行学习讨论,改善免疫抑制剂贵重药物使用流程,告知护士发生问题的根源,从而引起警惕。结论分析有效的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提高了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医患和谐。

  • 标签: 沟通
  • 作者: 韩忠灵 吴建华 薛瑜峰 杨立 郑海燕 杨靖 滕亮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年第01期
  • 机构:新疆军区总医院北京路医疗区药剂科,乌鲁木齐 830013 韩忠灵现单位为四川锦欣妇女儿童医院药剂科,成都 61001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药学部,乌鲁木齐 830013,新疆军区总医院北京路医疗区肾病科,乌鲁木齐 830013,新疆军区总医院北京路医疗区药剂科,乌鲁木齐 830013,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乌鲁木齐 830054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不良事件(ADE)对肾移植受者再入院及移植肾存活的影响。方法检索医院信息系统,收集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新疆军区总医院北京路医疗区行肾移植术且术后再入院至少1次(截至2020年12月)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取患者相关数据(性别、年龄、体重、民族、肾移植术情况、术后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再入院情况以及移植肾存活时间等),使用自行建立的全面触发工具审查患者再入院病历,检测ADE信号,采用Karch和Lasagna法评估ADE与再入院的相关性,根据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ADE相关再入院组(ADE入院组)和非ADE相关再入院组(非ADE入院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移植肾累积存活率。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198例(再入院1 426例次),男性154例,女性44例;年龄14~62岁;汉族118例(59.6%);免疫抑制治疗药物包括环孢素、他克莫司、西罗莫司等;94例(47.5%)患者的240例次(16.8%)再入院与ADE相关。ADE入院组患者诊断病症数和术后再入院次数多于、住院时间长于非ADE入院组[4(3,6)种比3(2,5)种,P=0.001;6(3,9)次比4(2,8)次,P=0.022;20(13,33)d比14(11,25)d,P=0.010]。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ADE入院组患者术后1、3、5、10年移植肾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0.1%、84.1%、79.0%、57.6%,非ADE入院组分别为99.0%、94.7%、90.8%、80.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结论ADE可导致肾移植受者再入院次数增加,住院时间延长,移植肾累积存活率降低,应加强对肾移植受者ADE的监测。

  • 标签: 肾移植 免疫抑制剂 移植排斥 危险因素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全面触发工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临床特点和规律。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134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主要分析资料,以便更好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的不良反应与它发生的临床特点和规律。结果经统计结果发现,50~59岁患者的占比最高,为28.44%,静脉滴注构成比最高,为76.12%,抗感染药物构成比最高,为33.58%,同时实验室检查有存在部分异常情况。结论提高医护人员的对药物性肝损伤的意识,是防止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的重要途径,同时在确诊为药物性肝损伤后,及时实施对症治疗也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 标签: 药物性肝损害 不良反应 临床特点 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就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1月~2012年l2月收集的115起护理不良事件,根据护理不良事件病人损伤结局分级标准进行分级。结果本研究中有0起Ⅵ级,0起V级,0起Ⅳ级,10起Ⅲ级,33起Ⅱ级,53起I级,19起0级。不良事件所涉当事人的工作时间为3起>15年,10起11年~15年,12起6年~l0年,25起2年~5年,65起<2年;职称为5起主管护师,13起护师,97起护士(包括实习学生、见习护士)。结论对于护理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事件应该进行认真的分析,并在第一时间上报,这对于提高医院的整体护理质量极为有效。

  • 标签: 护理 不良事件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产科1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为妇产科护理风险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我科室1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结果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与责任心不足、对核心制度掌握不够、未能按要求执行规章制度、临床经验不足、未做到规范带教、法律意识淡漠等因素有关。结论为减少护理不良事件,提高护理安全,应加强护士基本技能培训、强化查对制度落实。

  • 标签: 护理 不良事件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