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病理性标本中传染性的病毒、细菌等常可造成检验人员的自身感染。加强检验人员的自身防护非常重要。如何在日常的工作中有效地预防,发生意外时如何紧急处理,是每个检验工作者都应该注意和掌握的。

  • 标签: 血液 检验 自身防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残余肾功能对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起到关键作用。对于慢性肾脏病末期患者来说,保护残余肾功能对延长生命有重要的意义,而血液透析是肾脏替代治疗的主要手段,在血液透析中对于患者残余肾功能的保护格外重要,如何保护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也是临床治疗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近年来,对于该课题的研究论述越来越多,对于临床中残余肾功能的保护措施逐渐丰富。本文结合临床对血液透析患者的残余肾功能保护做详细阐述,为提升临床有效率提供参考。

  • 标签: 血液透析 残余肾功能 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联合术中血液回收(IBS)对脊柱骨折手术患者术中血液保护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1例,女50例;年龄27~64岁[(44.6±8.3)岁]。损伤节段:T11~L1 30例,T10~L1 45例,T11~L2 30例,L1~L3 6例。患者均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37例应用ANH进行血液保护(A组),37例应用IBS进行血液保护(B组),37例应用ANH联合IBS进行血液保护(C组)。记录A组和C组放血前(T0)、放血后10 min(T1)、自体血回输前(T2)、回输血结束后30 min(T3)4个时相点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B组于麻醉诱导后10 min(T0)、手术开始前(T1)、自体血回输前(T2)及回输血结束30 min后(T3)记录检测相同指标。比较三组术中失血量、异体红细胞输注量及输注率、新鲜冰冻血浆输注量及输注率、术后感染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T0时,三组MAP、CV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A、C组MAP较B组降低(P<0.05);T2时,三组CVP较T0时降低(P<0.05)。T1和T2时,A、C组Hb、Hct较B组降低(P<0.05);T2和T3时,三组Hb、Hct较T0时降低(P<0.05)。T2和T3时,三组PT、AAPT较T0时延长(P<0.05),尚在正常范围内;T3时,A、C组PT、APTT低于B组(P<0.05)。三组术中失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35.4±226.8)ml ∶(1 037.8±270.1)ml ∶(1 003.5±198.7)ml](P>0.05)。C组红细胞输注量为(275.0±95.7)ml,显著低于A组[(450.0±119.5)ml]和B组[(487.5±127.5)ml](P<0.05);三组红细胞输注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9%(7/37) ∶22%(8/37) ∶11%(4/37)](P>0.05);三组新鲜冰冻血浆输注量[(233.3±60.6)ml ∶(282.9±81.0)ml ∶(216.7±76.4)ml]及输注率[14%(5/77) ∶19%(7/37) ∶8%(3/3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感染发生率[5%(2/37) ∶8%(3/37) ∶8%(3/37)]及住院时间[(10.9±2.7)d ∶(12.0±3.1)d ∶(11.0±2.2)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柱骨折手术患者而言,ANH联合IBS可以减少术中异体输血需求,对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无不良影响,可以安全应用于临床。

  • 标签: 脊柱骨折 血液稀释 血液回收
  • 简介:医学专家说得好:“保护血液就是保护生命。”道理很简单,血液承担着灌溉滋养全身组织与器官的重任,如果出现异常,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之大可想而知。

  • 标签: 血液健康 保护 医学专家 人体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自体输血技术在血液保护中的相关应用及保护机制。方法根据患者意愿及患者身体状况分为自体输血组与异体输血组。自体输血组采用的是自体输血技术,主要包括回收式自体输血、储存式自体输血及稀释式自体输血,对于异体输血组则采用常规的异体输血方式。根据患者术后的各项生理数据及输血费用,判断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对两种输血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自体输血患者的输血费用明显低于异体输血组,其他生理数据显示也基本优于异体输血组。因此自体输血能够在血液保护中起到积极作用,且具有较高性价比,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自体输血技术 血液保护 应用对象及范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护血管的方法,以保护病人的生命线,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关心共性,注重个性,找出切实可行护理方案,解决实实在在的个性问题。我们的护理模式是以护理疾病为中心向以护理病人为中心转化。结论改进我们的工作方式,更新护理模式,为每一位血液透析病人提供最佳的护理,提高透析质量和病人的长期成活率。

  • 标签: 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护理探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术中使用微量离心动态测定仪动态监测Hb/Hct对血液保护具有实用性、可靠性、准确性及快速性,能够指导围术期需不需要输血、输什么血、输多少血、输什么成分血,避免了不必要的输血给患者带来的危害。

  • 标签: 术中 动态监测 Hb/Hct 血液保护
  • 简介:摘要心血管手术中,如何进行血液保护,减少异体输血是麻醉医师的任务和目标。严格掌握输血指征、术前自体血储备、自体血液回收和血液麻醉是减少失血和输血的有效措施。外科技术的提高、应用止血药物、控制性低血压以及体温保护可明显减少手术失血。本文围绕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特点,将血液保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心血管外科手术 体外循环 血液保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总结A—V内瘘血管的保护性护理措施。方法:对812例A—V内瘘血管进行术前、术后、保护性穿刺技术等护理。结果:812例以内瘘为血管通路者,瘘管最长使用寿命为9年以上,仅3例因长时间低血压、血粘度高等原因导致功能丧失而改做腹透和重建血管。结论:通过采用A—V内瘘保护性护理技术维护了内瘘功能和延长了内瘘使用寿命。

  • 标签: 血液透析 A—V内瘘 保护性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