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妇血清皮质水平与围生儿体格发育的关系。方法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正常孕妇及不同程度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皮质含量。记录出生时新生儿体重、头围、身长,计算张路指数。结果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血清皮质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随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血清皮质水平明显增加,各组间血清皮质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血清皮质水平高低与围生儿张路指数相对趋势分析程负相关,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随着妊高征病情程度的加重,血清皮质水平增高;患者血清皮质水平越高,围生儿体格发育状况越差。早期检测孕妇血清皮质水平,对妊高症程度及围生儿体格发育早期的预测及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皮质醇 围生儿 体格发育 张路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质增多症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研究皮质增多症的发病机制,分析回顾患者的治疗病例。结论皮质增多症原则上都需要外科手术治疗,视病因不同,治疗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 标签: 皮质醇增多症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程度颅脑创伤对血清游离皮质含量的影响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6年10月就诊于我院急诊科或120急救中心送于我院救治的TBI患者共45例,观察45例患者在入院时血浆中COR含量,比较在不同严重程度患者之间血浆COR含量差异。结果轻度颅脑损伤患者血浆中游离COR含量为(27.62±8.17)μg/dL,与中度颅脑损伤患者血浆中游离COR(33.23±6.47)μg/d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度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38.96±5.44)μg/dL相比,其血浆中游离COR明显低于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颅脑损伤严重程度患者血浆中COR含量不同,COR含量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监测血浆COR可作为判断患者病情轻重、治疗效果和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 标签: 颅脑损伤 血浆COR 治疗效果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血清中游离皮质(CORT)在急性脑外伤恢复前后数值的变化,以判断机体的损伤程度以及判断预后。方法随机选择大连市友谊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中急性脑外伤组60例,对照组30例,分别于收入院次日晨800及一周后晨800抽取肘静脉血测定血清皮质浓度。结果入院次日晨脑外伤患者皮质浓度和伤情呈正相关,一周后的皮质浓度检测对预测预后的意义重大。结论皮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组织损伤程度,并对伤情预后作出判断。

  • 标签: 血清皮质醇 急性脑外伤 预后
  • 简介:摘要探讨皮质多症的临床护理。收集我院收治的26例皮质增多症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33岁,病程平均27个月。采用对症治疗。26例皮质增多症患者经我院精心治疗及护理均病情稳定。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降低病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 简介:分析血睾酮和皮质的生物学功能,以及运动训练对血睾酮和皮质的影响,发现血睾酮变化可以反映机体的合成代谢情况,皮质的浓度差异可以反映体内分解代谢情况,血睾酮与皮质比值是指导运动训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教练员应根据两者比值的变化幅度合理地安排训练,使运动员机体处于最佳状态,同时预防过度训练的发生。

  • 标签: 血睾酮 皮质醇 身体机能 运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皮质增多症患者的手术前后护理方法。方法对36例肾上腺皮质增多症患者手术治疗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的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前后护理方法得当,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通过临床治疗及护理后患者形象紊乱情况得到纠正,患者认可自我形象改善,未发生意外损伤,术后未发生相关并发症或并发症发生后能得到及时治疗与处理。

  • 标签: 皮质醇增多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皮质增多症患者的手术治疗体会。方法对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33例患者资料进行总分析。结果经过我院对患者的精心治疗,32例患者完全恢复健康出院,1例患者进行转院治疗。结论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尽快痊愈,恢复正常的生活。

  • 标签: 皮质醇增多症 患者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风心病瓣膜替换术围术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情况下血清皮质浓度及尿液皮质含量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86例风心病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换瓣术患者,术中予甲泼尼龙1000mg,术后前3天每天上午予地塞米松10mg,应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测定术前1天、术后第1、3、5及7天血清皮质浓度、24h尿皮质总量,同时观察记录患者术后康复过程、切口愈合、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于术前不同心功能分级的患者,围手术期各对应检测时刻点的血清皮质浓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前3天与术前相比,血清皮质呈下降趋势,术后第3天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其后逐渐回升,术后5天恢复至术前水平;24h尿皮质在术后第1天升至最高水平,术后第3、5、7天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均顺利康复出院,无一例死亡,无切口愈合不良,无肺部感染发生。结论风心病患者围术期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对患者围术期血清皮质的影响与术前心功能分级无明确相关性;围术期短时间内使用糖皮质激素对机体自身皮质分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此影响仅为一过性,停药后可迅速恢复;风心病瓣膜替换术围术期短时间内使用糖皮质激素并不影响患者康复。

  • 标签: 风湿性心脏病 体外循环 糖皮质激素 皮质醇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血清皮质的表达特征。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0例,COPD患者62例,同期入院非COPD28例,根据患者肺疾病分为轻中度、重度2个组别,全部患者于入院第二天的早上8点(8am)、下午4点(4pm)及凌晨0点(0am)三个时段抽取静脉血检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血清皮质的数值。结果三个时段轻中度、重度组患者血清皮质值显著低于非COPD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三个时段轻中度、重度患者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值显著高于非COPD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肾上腺皮质代谢紊乱,在血清皮质值显著降低,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值显著升高。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血清皮质醇 急性加重 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血清细胞因子与血浆皮质的变化趋势及相关性。方法将120只雄性Wistar大鼠(十堰市人民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随机分为对照组(58只)和PTSD组(62只),利用改良的单一连续应激(SPS & S)制作PTSD大鼠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和僵立行为实验检测大鼠行为学表现,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2、IL-4、IL-6、IL-8及血皮质含量。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大鼠的平均逃避潜伏期(EL)对照组与PTSD组大鼠EL分别为(13.78±1.82) s和(71.16±5.42) s,PTSD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5.153,P<0.05);两组大鼠僵立行为百分比结果显示,PTSD组大鼠再次放入电击设备箱后(重新面临恐惧情景时),大鼠表现为明显的僵立行为,活动明显减少,主要为刻板的蹲伏行为,仅头部有轻微的转动,背部拱起。对照组大鼠表现为自由运动。对照组大鼠僵立行为百分比为(11.3±3.2)%,PTSD组大鼠为(61.3±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021,P<0.05);PTSD组与对照组间血清各IL及皮质含量比较,创伤后应激障碍组大鼠血清中IL-2、IL-6、IL-8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SD组大鼠血皮质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大鼠血清中IL-4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12,P>0.05)。结论创伤后应激障碍组大鼠血清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呈正相关,与血浆皮质浓度呈负相关,IL-2、IL-6、IL-8及血浆皮质可能在PTSD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创伤后应激障碍 细胞因子 前炎性细胞因子 抗炎性细胞因子 血浆皮质醇
  • 简介:摘要目的肾上腺是人体内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主要由髓质和皮质组成。皮质增多症主要表现为以皮质为主的激素产生过多而致全身性改变。做好皮质增多症围手术期护理和出院指导等工作,能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患者手术顺利康复出院。

  • 标签: 肾上腺 皮质醇增多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质增多症患者手术治疗的麻醉处理。方法选取皮质增多症患者27例手术中麻醉方法的选择及管理进行分析。结果皮质增多症患者手术麻醉中尽量使麻醉范围在相对单侧,以减少血压波动。麻醉效果满意,均顺利完成手术。结论皮质增多症的患者对手术麻醉的耐受性差,术前准备十分重要。一般情况好及施行单侧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患者。肥胖患者和骨质疏松者,硬膜外间隙穿刺及定位较为困难,对此类患者宜选用全身麻醉。

  • 标签: 皮质醇增多症 麻醉选择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皮质增多症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把2019年7月-2020年6月收治的84例皮质增多症患者看作是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出现例数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出现率为7.14%,对照组不良反应出现率为23.81%,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皮质增多症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可降低不良反应出现率,有应用价值。

  • 标签: 皮质醇增多症 护理方法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尿游离皮质(UFC)和午夜唾液皮质(MSC)检测是诊断库欣综合征(CS)及其疗效监测的重要指标。串联质谱法检测类固醇激素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好,在国内外的应用越来越多。了解液相串联质谱法(LC-MS/MS)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对CS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查阅相关文献,几个著名实验室用LC-MS/MS检测了UFC和MSC在健康人中的测定范围。近年来一些国内外文献也报道了LC-MS/MS检测UFC和MSC诊断CS的切点值,认为LC-MS/MS检测UFC诊断CS的切点为170 nmol/24 h。未来串联质谱法对糖皮质激素代谢组学的检测,有望对代谢综合征或CS的个性化诊断和治疗评估提供更全面、更有预测价值的信息。

  • 标签: 库欣综合征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尿皮质醇 唾液皮质醇 诊断切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利多卡因、罗哌卡因、枸橼酸舒芬太尼)分娩镇痛对产妇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及皮质水平的影响。方法抽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黄河三门峡医院收治的产妇8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产妇给予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观察组产妇给予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比较两组产妇IL-10及皮质水平、疼痛程度评分、疼痛物质、新生儿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分娩后24 h,观察组IL-10、皮质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给药后5、10、15 min,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高于观察组(P<0.05);分娩后24 h,观察组P物质、5-羟色胺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5、10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76%,2/42)低于对照组(26.19%,11/42),P<0.05。结论对产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可有效改善其分娩后IL-10、皮质水平,缓解分娩疼痛,提高舒适感,降低应激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产妇 白细胞介素-10 皮质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