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脂蛋白(a)(Lp(a))是否为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以及Lp(a)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类型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TOAST)分型标准分为心源性脑栓塞(CE)、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小动脉卒中(SAA)、其他原因引发的缺血性卒中(SOE)和原因不明的缺血性卒中(SUE)。以同期入院的非脑卒中患者(经头颅CT或磁共振排除)作为对照组。病例组和对照组均于入院次日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Lp(a)及其他各项血脂指标,并于入院及病程两周时分别行NHI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析Lp(a)与卒中类型及NIHSS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Lp(a)浓度及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Lp(a)进入大动脉粥样硬化卒中患病因素的回归方程Lp(a)水平与卒中患者的NIHSS评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高浓度Lp(a)可能参与了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并且可能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但与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和早期功能修复无关。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脂蛋白(a) TOAST分型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胸痛患者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检测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某院189例可疑性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两组采用同种方法进行检验,比较两组检查后的结果。结果两组在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值上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次白蛋白测量值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对于急性胸痛患者的检测具有一定的作用,能够有效测量患者血液中白蛋白值,提高灵敏度和特异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急性胸痛 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 灵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血清脂蛋白a水平升高是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然而,血清脂蛋白a水平是否同缺血性卒中的复发有关,暂无相关的研究。因此,本研究目的是明确血清脂蛋白a水平同缺血性卒中复发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德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首次缺血性性卒中患者。收集患者人口学及临床信息,并检测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血清脂蛋白a浓度。随访12个月,明确12个月时患者复合性血管事件(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机梗塞和因心血管事件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322例患者,其中失访及资料不完善72例,最后250例纳入到被研究中。26例患者发生了复发性血管事件。将复发和未复发进行比较,复发组血清脂蛋白a水平明显增加(P<0.001),多因素分析证实血清脂蛋白a水平增加是缺血性卒中复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hazardratio,2.60;95%confidenceinterval,1.19–5.67;P=0.016)。结论血清脂蛋白a水平升高是缺血性卒中患者复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血清脂蛋白a 缺血性卒中 复发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清补体1q(C1q)水平,评估C1q与AIS患者神经损伤严重程度和TIA患者再发卒中风险的关系,探讨C1q预测、区分AIS和TIA的临床价值。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的AIS患者65例、TIA患者61例和健康对照者66名,检测血清C1q水平,同时分析其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葡萄糖、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水平,计算AIS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TIA患者的卒中风险评估简单评分3-I(ABCD3-I),采用相关分析和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血清C1q与NIHSS、ABCD3-I评分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C1q对AIS和TIA的预测、区分价值。结果与对照组[C1q:175.50(164.00~196.50)mg/L,TG:0.91(0.71~1.19)mmol/L,HDL-C:(1.43±0.23)mmol/L]比较,AIS、TIA组的血清C1q[AIS:199.00(180.00~218.00)mg/L,TIA:184.00(174.50~202.75)mg/L]、TG[AIS:1.36(0.91~2.00)mmol/L,TIA:1.31(0.90~2.01)mmol/L]水平均较高(P均<0.05),而HDL-C[AIS:(1.08±0.41)mmol/L,TIA:(1.08±0.42)mmol/L]水平均较低(P均<0.001);且AIS组的血清C1q、hs-CRP[AIS:4.10(2.15~15.05)mg/L;TIA:1.40(0.63~3.88)mg/L]、IL-6[AIS:10.88(7.21~32.96)ng/L;TIA:7.07(6.18~9.82)ng/L]、PCT[AIS:0.06(0.04~0.11)μg/L;TIA:0.20(0.20~0.04)μg/L]水平均显著高于TIA组(P均<0.05)。重型AIS组(NIHSS≥6)血清C1q[AIS:203.00(183.25~219.75)mg/L,TIA:181.00(1666.50~206.00)mg/L]水平显著高于轻型组(NIHSS<6)(P=0.031);高危TIA组(ABCD3-I>3)血清C1q[AIS:197.00(180.00~219.00)mg/L;TIA:182.00(167.50~195.50)mg/L]水平也显著高于低危组(ABCD3-I≤3)(P=0.018)。在校正年龄、性别、其他血脂和血糖参数的影响后,AIS患者的血清C1q仍与TC(β=0.524,P=0.078)、TG(β=0.439,P=0.017)水平及NIHSS(β=0.372,P=0.039)评分独立相关(校正R2=0.704);TIA患者的血清C1q与TG(β=0.535,P<0.001)水平及ABCD3-I(β=0.406,P<0.001)评分独立相关(校正R2=0.505);血清C1q水平的升高与AIS(OR=1.035,95%CI1.014~1.056,P=0.001)、TIA(OR=1.023,95%CI1.003~1.044,P=0.025)的发生相关,亦有助于区分AIS和TIA(OR=1.013,95%CI1.000~1.026,P=0.049)。结论AIS和TIA患者血清C1q水平升高,且AIS患者变化更为明显。血清C1q与AIS患者NIHSS评分、TIA患者ABCD3-I评分独立相关,可望成为预测、区分AIS和TIA发生的新的风险指标。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发作,短暂性 补体C1q 危险性评估 生物标记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并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并比较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ISD组)和正常健康人(CON组)血清hs-CRP、TNF-α、IL-1β和IL-6的差异,分析不同抑郁评分中hs-CRP、TNF-α、IL-1β和IL-6的差异,分析hs-CRP、TNF-α、IL-1β和IL-6与抑郁评分的相关性。结果ISD组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hs-CRP、TNF-α、IL-1β和IL-6均显著高于CON组正常健康人(均P<0.05),ISD组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重度抑郁评分者hs-CRP、TNF-α、IL-1β和IL-6均显著高于轻度+中度患者(均P<0.05)。ISD组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hs-CRP、TNF-α、IL-1β和IL-6与抑郁评分均呈正相关(均rs>1,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hs-CRP、TNF-α、IL-1β和IL-6显著升高,可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严重程度评估。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抑郁 炎症因子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尿酸(serum uric acid, SUA)与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静脉溶栓后短期临床转归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7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在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静脉溶栓的AIS患者。检测入院后次日上午空腹SUA、血糖和血脂等指标。出院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价功能转归情况,0~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3~6分定义为转归不良。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IS患者静脉溶栓后短期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价SUA对静脉溶栓后短期转归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期间共纳入291例患者。其中,男性197例(67.70%),年龄(65.02±11.56)岁。中位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为5分(四分位数间距3~11分),SUA为(322.06±90.54)µmol/L。单变量分析显示,转归不良组年龄、心房颤动和心源性栓塞的患者构成比以及基线空腹血糖和NIHSS评分显著高于转归良好组,而静脉溶栓后SUA显著低于转归良好组(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高的SUA与转归良好相关[优势比(odds ratio, OR)0.986,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0.985~0.991;P<0.01],而较高的年龄(OR 1.047,95% CI 1.021~1.075;P<0.01)和基线NIHSS评分(OR 1.155,95% CI 1.063~1.254;P<0.01)与转归不良独立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SUA预测转归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642(95% CI 0.552~0.732;P=0.002),最佳截断值为307.45 µmol/L,预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7.7%和68.0%。结论较高的SUA与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短期转归良好相关,但其预测转归的价值有限。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尿酸 血栓溶解疗法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和研究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hsCRP)与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关系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对72例老年AIS患者和56例健康查体者,检测血浆hsCRP水平,以多项临床及生化指标为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老年AIS组的hsCRP水平(4.68±3.16)mg/L明显高于对照组(1.65±1.89)mg/L,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sCRP是AIS发生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高hsCRP(≥1.5mg/L)发生AIS的OR值为6.9.且随hsCRP水平的增高,AIS临床病情严重程度增加.年龄、BMI、总胆固醇、HDL-C以及临床病情严重程度与hsCRP显著相关,但校正年龄和BMI后,只有临床病情严重程度与hsCRP仍保持显著相关.结论老年AIS患者的体内炎症反应水平是升高的,hsCRP是老年AIS患者临床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敏感指标.

  • 标签: C-反应蛋白 老年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反应
  • 简介:目的建立四川地区成人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IMA)的参考区间。方法选择四川地区800名健康体检者,采用游离钴比色法测定IMA的含量,利用百分位数法(非参数法)评估参考区间,以97.5%百分位数作为单侧参考区间上限。结果(1)男、女两组IMA水平分别为小于78.1U/mL和小于77.5U/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Ⅰ组血清IMA水平为小于77.3U/mL,Ⅱ组血清IMA水平为小于77.6U/mL,Ⅲ组血清IMA水平为小于78.4U/mL。3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川地区成人血清IMA的参考区间是小于77.8U/mL,与性别、年龄无关。

  • 标签: 缺血修饰清蛋白 参考区间 四川地区 成人
  • 简介:目的 观察家兔急性肠缺血时的血清酶及生化变化。方法 采用肠系膜动、静脉血管结扎法复制家兔急性缺血性肠病的模型,根据肠组织缺血的四个不同程度的缺血期,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CPK、CKMB、LDH、LA、CRP和CO2CP的活性及其相应的变化规律。结果 CPK、CKMB、LDH、LA、CRP活性随肠缺血时间的延长、缺血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升高,而CO2CP则不断下降,与对照组相比,P<0-01。结论 上述指标可作为急性肠缺血疾病早期诊断的新方法,对判断腹腔内肠缺血状态是有效的和敏感的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肠病 早期诊断 血清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Chemerin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没有缺血性脑卒中的作为对照组,80例患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中的80例患者分为单纯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并IR患者,各有40例,检测所有患者的Chemerin因子等生化指标。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Chemerin水平、CRP水平以及收缩压等逐步下降,组间进行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Chemerin水平和CRP水平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r=0.752,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Chemerin因子表达不断提升,和CPR有着正相关关系。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血清Chemerin因子 表达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T(cTnT)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65例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根据cTnT水平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cTnT正常组(对照组)和cTnT升高组(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脑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cTnT升高组患者的脑梗死面积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较对照组更为严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肌钙蛋白-T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具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即血清肌钙蛋白-T水平越高,患者的脑梗死范围越大,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清肌钙蛋白-T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疾病的意义。方法本文调查对象选我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将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其病情轻重不同分为三组,即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并同期在健康体检者随机抽取100人作为对照组;随后利用临床检测方法检测200例研究对象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值,进而评价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四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值两两比较时,重度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值高于中度组,中度组高于轻度组,轻度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较高,因此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可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疾病的初步诊断指标,可用于早期发现疾病征象,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疾病的诊断意义重大。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诊断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在发病机制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连续检测5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第1、3、7和28天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并与2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根据梗死灶体积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患者预后。结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于发病第1天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即开始升高(P〈0.05),第3天达峰值水平(P〈0.01),然后逐渐下降,至第28天时仍高于对照组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P〈0.05);梗死灶体积越大、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越高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越高,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恢复良好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高于无改善者(P〈0.0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动态变化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有关,在发作期间对患者进行动态观察有助于评价脑损害程度和预后。

  • 标签: 急性病 脑梗塞 脑缺血 暂时性 肿瘤坏死因子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简介: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群中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其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78例,及同期健康对照613例,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CRP浓度,从Ensembl在线数据库选取与CRP相关的基因多态性位点,并用MassARRAYSNP检测技术测定CRP基因多态性。结果rs1130864位点中AG基因型频率与A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rs1205,rs876537,rs3093059位点在对照组中与血清CRP浓度相关,病例组中只有rs876537与血清CRP浓度相关;多重校正后,血清CRP每升高一倍,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增加12%。结论血清CRP水平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在自然人群中,CRP基因多态性与血清CRP浓度相关。

  • 标签: C反应蛋白 CRP 缺血性脑卒中 基因多态性 SNP
  • 简介:1资料与方法74例2002年8月~2004年10月因突发头痛、胸闷收入我科的住院患者,均行头颅CT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其中男49例,女25例,年龄48~80(62±11)岁,70例有高血压病史,21例合并糖尿病,17例合并血脂异常.所有患者于入院当天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ECG)检查,对ECG异常患者采静脉血检测肌钙蛋白I(cTnI),2例患者入院后ECGST-T改变明显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其余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住院治疗两周后复查头颅CT或MRI检查、ECG及cTnI.

  • 标签: 急诊冠状动脉造影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清肌钙蛋白I 造影分析 常规12导联心电图 ECG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检测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的临床价值,为临床疾病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83例设为实验组,按照疾病发作时间分为早期组(0~6h)49例和中晚期组(>6h)34例,选择同期进行体检且结果健康的50人设为对照组,均进行缺血修饰白蛋白检测,并同时检测心肌功能常规检测项目心电图,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实验各组患者的缺血修饰白蛋白浓度水平比对照组的呈现明显升高(p<0.05);阳性检出率分析可见,实验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均超过80.0%,早期组患者检测缺血修饰白蛋白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心电图检测结果(p<0.05),而中晚期组二者没有明显差异(p>0.05);以临床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缺血修饰白蛋白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的KAPPA一致性检测结果为0.87。结论缺血修饰白蛋白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好的灵敏度,且与临床诊断结果的符合性较好。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缺血修饰白蛋白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神经功能恢复和短期预后结局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了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86例。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量表(NIHSS)评估卒中严重程度。根据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判断预后结局。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探究基线和出院时的NIHSS评分和血清尿酸水平的关系。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的方法以均衡混杂因素,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血清尿酸对卒中结局的影响。结果共纳入386例患者,其中230例(59.6%)在3个月后随访时预后结局良好。血清尿酸水平与出院时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171, P=0.003),与住院期间NIHSS差值呈正相关(r=0.118, P=0.032)。根据尿酸水平的三分位数分为3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较高的血清尿酸水平是卒中3个月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OR=0.421,95%CI 0.327~0.541, P<0.001)。结论在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血清尿酸水平较高的患者有相对更好的神经功能恢复和更佳的短期预后。

  • 标签: 血尿酸 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