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右室梗塞常规12心电图改变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单纯急性下壁或下壁心肌(MI)与31例合并右室梗塞(RVI)的常规12心电图作对比分析。结果常规12心电图有关标准对合并RVI的诊断价值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以上标准综合诊断敏感性为准96.77%。结论常规12是诊断合并RVI的可靠方法之一。对孤立性即单纯RVI亦有诊断价值。

  • 标签: 右室梗塞 常规导联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右室梗塞常规12心电图改变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单纯急性下壁或下壁心肌(MI)与31例合并右室梗塞(RVI)的常规12心电图作对比分析。结果常规12心电图有关标准对合并RVI的诊断价值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以上标准综合诊断敏感性为准96.77%。结论常规12是诊断合并RVI的可靠方法之一。对孤立性即单纯RVI亦有诊断价值。

  • 标签: 右室梗塞 常规导联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12心电图在肺动脉高压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38例肺动脉高压患者(研究组)和26例非肺动脉高压患者(对照组),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常规12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电图参数。结果两组患者在右心房平均压、肺动脉平均压、心指数(CI)、肺血管阻力(PV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ⅠS波、V1R波、V5S波、aVRR波振幅、V1R/S比值、Rv1+Sv5、ⅡP波振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QRs电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右偏,ⅡP波宽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S波振幅>0.21mV、QRS电轴>87°诊断肺动脉高压的价值较高(敏感性分别为89%、86%,特异性分别为8l%、92%)。另外,Rv1+Sv5>0.76mV也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敏感性84%、特异性83%)。QRS电轴与血液动力学参数相关性较高,其中与肺动脉平均压(mPAP)、肺血管阻力(PVR)、心指数(CI)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3、0.71、-0.54。结论12心电图对肺动脉高压具有高度敏感性,可利用于早期临床诊断,ⅠS波振幅>0.21mV、QRS电轴>87°、Rv1+Sv5>0.76mV等右心室肥大征象时应考虑到肺动脉高压可能。

  • 标签: 心电图 肺动脉高压 诊断
  • 简介:目的研究住院患者12同步动态心电图(DCG)缺血性ST—T变化特点和心律失常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058例DCG资料,分析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369例冠心病组中,41例(占11.11%)发生缺血性ST—T下降,缺血部位为:前侧壁19例、前壁13例、下壁8例、后壁1例;6例发生一过性损伤型ST段抬高.下壁4例、前壁2例;1例急性下壁心肌损伤型ST段抬高者出现短暂心室颤动,持续约2min后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心律失常发生率由高向低排列依次为房性期前收缩84.88%、室性期前收缩72.97%、房性心动过速25.90%、心房颤动9、64%、室性心动过速6.05%、右束支阻滞3.97%、停搏2.08%。其它少见的心律失常有窦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律、交界性心律、室性心律、窦房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并行心律、WPW等。结论DCG可对缺血性ST段改变进行定位诊断。

  • 标签: 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 ST—T改变 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评价标准12心电图与标准监护Ⅱ监测心肌缺血的有效性和敏感性。方法以标准12心电图作为判断心肌缺血的标准,将50例有ST段改变的心脏病患者设为病例组,45例无ST段改变的心脏病患者设为非病例组,比较标准12与标准监护Ⅱ心电图心肌缺血检出率。结果50例经标准12心电图发现存在心肌缺血的患者,同时经标准监护Ⅱ联检测仅发现15例患者存在心肌缺血,差异有极显著性(χ^2=53.846,P〈0.01),且标准监护Ⅱ心电图出现心肌缺血改变假阳性率为11.1%。结论标准监护Ⅱ心电图并不能有效发现心肌缺血,在l临床监护中需同时描记标准12心电图

  • 标签: 心肌缺血 心电监护 标准12导联心电图 标准监护Ⅱ导联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12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STT的差别。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600例用常规心电图的连接方式和12动态心电图的连接方式分别描记心电图,然后比较两种连接方式心电图STT的差别。结果两种联接方式,ST段正常或改变基本一致的555例,一致率为92.5%,但动态心电图的ST改变较常规心电图显著;T波正常或改变基本一致的561例,一致率为94.8%;结论(1)两种联接方式,虽然ST段的一致率为92.5%,但动态心电图的ST改变较常规心电图显著,所以动态心电图的ST诊断标准应比常规心电图的ST诊断标准更为严格;(2)两种联接方式T波的一致率为94.8%差别较ST段小,在分析12联动态心电图T波时,可适当考虑这一情况。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12心电图检查法和18心电图检查法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结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诊的9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临床检查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18组和12组,每组各47例,分别接受18心电图检查法和12心电图检查法诊断,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检查结果显示18心电图检查法诊断准确率较高,显著高于12组,组间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134,P<0.05)。结论采用18心电图检查法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准确率较高,c操作检查,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12导联心电图检查 18导联心电图检查 诊断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12心电图检查法和18心电图检查法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本次选择了我院在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收入与治疗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采取12心电图检查法和18心电图检查法实施诊断,分析总结两种心电图检查法的诊断结果。结果:①18联组的PR间期、P波时限、QRS波时限、QT间期分别为0.23±0.03、0.43±0.09、0.23±0.04、0.42±0.08;12联组的PR间期、P波时限、QRS波时限、QT间期分别为0.23±0.02、0.41±0.06、0.24±0.05、0.41±0.06。(P>0.05,无统计学意义)②18联组的P波振幅、T波振幅、、QRS波振幅分别为0.20±0.01、0.37±0.02、1.11±0.02;12联组的P波振幅、T波振幅、、QRS波振幅分别为0.18±0.01、0.36±0.03、1.06±0.03。(P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12导联心电图检查法 18导联心电图检查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12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STT的差别。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600人用常规心电图的连接方式和12动态心电图的连接方式分别描记心电图,然后比较两种连接方式心电图STT的差别。结果两种联接方式,ST段正常或改变基本一致的555例,一致率为92.5%,但动态心电图的ST改变较常规心电图显著;T波正常或改变基本一致的561例,一致率为94.8%;结论(1)两种联接方式,虽然ST段的一致率为92.5%,但动态心电图的ST改变较常规心电图显著,所以动态心电图的ST诊断标准应比常规心电图的ST诊断标准更为严格;(2)两种联接方式T波的一致率为94.8%差别较ST段小,在分析12联动态心电图T波时,可适当考虑这一情况。

  • 标签: 12导动态心电图 心电图 导联 ST T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常规同头胸联在急性右心室梗死的心电图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从2011年1月到2014年2月于我院接受诊治的急性右心室梗死病人中,随机抽取40例作为研究对象,再取50例正常人,使其同前者成混合体。对其同时实施常规以及头胸。对比分析两种心电图的诊断准确率有何区别。结果选择常规的40例急性右心室梗死病人,其心电图的诊断准确率是85.0%(34/40),而假阳性率是32.0%(16/50);而选择头胸的病人,其心电图的诊断准确率是95.0%(38/40),而假阳性率是0%(0/50)。两种最终心电图诊断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急性右心室梗死病人进行心电图诊断时,选择头胸,其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常规

  • 标签: 常规导联 头胸导联 急性右心室梗死 心电图诊断
  • 简介:目的通过两种心电图对比,探讨头胸对右胸假性Q波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尹氏球状面心电场波阵面传递假说理论,应用头胸与WilSon常规对42例正常人右胸一周心电图Q波进行对比观察分析。结果常规Q波V4R—V9R共检出179个,其出现率19%-90%,其中Q/R比值大于1/2R者155个;而头胸HV4R—HV9R,Q波只检出25个,出现率0%-24%,Q/R比值无大于1/2R的Q波及QS波。结论头胸Q波出现率明显低于常规。且无宽深Q及QS波,有助于假性、异常Q波的辨认。

  • 标签: 导联 心电图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起搏器植入患者接受常规12心电图以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诊断对于心律失常检出率的对比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起搏器植入患者资料100例,根据随机法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12心电图检测心律失常情况,研究组接受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心律失常情况,比较两组不同检测方式对于心律失常检测的准确性以及敏感程度,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计算。结果接受不同检测方式之后,研究组检测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检测特异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检测敏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起搏器植入患者,为其开展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可以提高检测准确性,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起搏器植入 常规12导联心电图 24小时动态心电图 心律失常检出率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常规12心电图与24h动态心电图诊断起搏器植入患者心律失常检出率的差异。方法:比较检查方法,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60例起搏器植入患者为研究样本,采样时间2018.01~2021.04,均对60例患者实施常规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常规12心电图与24h动态心电图诊断起搏器植入患者心律失常检出率的应用价值。方法:起搏器植入患者60例为研究资料,采样时间2019.01~2021.07,密封信封抽选分组,比较检测方法,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均对60例患者实施常规12心电图与24h动态心电图诊断,分析患者心律失常检出率(室性早搏早发、房性早搏早发、房室传导阻滞)。结果:24h动态心电图诊断对比常规12心电图检查,患者心律失常检出率有明显提升价值,(P<0.05)。结论:常规12心电图与24h动态心电图诊断在起搏器植入患者心律失常诊断当中,24h动态心电图诊断检查率明显增高,诊断有效率较好,检查过程安全可靠,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常规12导联心电图 24h动态心电图 起搏器植入 心律失常检出率
  • 简介:[摘要] 目的:探析起搏器植入心律失常患者检查当中,使用常规12心电图与24h动态心电图后,对心律失常检出率的影响价值。方法:针对我院心内科68例起搏器植入心律失常患者予以样本选取,2019.03~2022.03时间段设置为样本收录时间范围,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34例)患者利用常规12心电图,实验组(34例)患者利用24h动态心电图,统计不同组别患者(1)心律失常检出率;(2)检测结果对比。结果:针对纳入研究对象进行心律失常检出率、检测结果对比,经过不同检查方法引导,实验组较之对照组,多项研究数据改善状况积极(P<0.05)。结论:起搏器植入心律失常患者检查当中,使用常规12心电图与24h动态心电图后可发现,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效果显著优于常规12心电图,有较高敏感度及安全性,临床应用价值积极。

  • 标签: []常规12导联心电图 24h动态心电图 起搏器植入 心律失常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中常规12心电图ST-T改变的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26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给予冠状动脉造影及常规12心电图检查,分析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异常改变阳性率。结果1260例冠心病患者中,病变检出异常共741例,异常阳性率58.81%。采用常规12心电图ST-T改变多支(80.96%)高于双支病变检出阳性率(60.00%)、单支(34.88%),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诊断中常规12心电图ST-T改变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且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与常规心电图ST-T改变的阳性率相关。

  • 标签: 冠心病 冠状动脉 病变支数 常规12导联心电图 ST-T改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12同步心电图结合食管心电图在室上性心动过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2月间诊治的16例患者,所有患者在食管起博方法诱发心动过速后,同步记录食管和12同步心电图。如果P波无法清楚显示,则采用V1上一肋或者下一肋及加大增益等方法记录改良12同步心电图,根据这种方法分析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类型。结果经过改良方法后,11例患者的P波明显较为突出,相对于心内电生理结构,改良12同步心电图结合食管心电图可以百分之百的对室上性心动过速进行定型和定位。结论12同步心电图描记可以突出逆行P波,12同步心电图结合食管心电图分析能够有效改善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分型及定位准确性。

  • 标签: 12导联同步心电图 食管心电图 室上性心动过速 V1?导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