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胸痹”、“心痛”等范畴,其病机属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阴阳不足,标实为、气滞、痰浊等。如《素问·举痛论》云:“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中则气不返,故卒然而痛”,《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心痹痛者,亦有顽痰死。”可见诸多实邪中以瘀血和痰浊较为常见。

  • 标签: 解痹涤痰汤 血瘀寒凝型 冠心病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督灸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192例中医辨证为滞的痛经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95例,予以督灸联合中药方剂口服;对照组97例,单纯中药方剂口服。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疗效,记录不良反应,评估痛经积分。结果:临床总有效率数据经相关统计调查后在治疗组是87.37%,此项指标相比对照组的(59.79%)明显更高,P

  • 标签: 痛经 督灸 改良猫爪型
  • 简介:摘要痛经系妇科常见疾病,笔者采用血府逐汤加减治疗瘀血型痛经疗效满意,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

  • 标签: 血府逐瘀汤 血瘀 痛经
  • 简介:摘要温中开胃饮为四川省名中医薛胜俊主任中医师经验方,本研究将该方用于医治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气滞证)的临床疗效,通过与治疗本病的常用西药进行对比,对中西药治疗前后该病的症状改善情况以及停药1月后复发情况进行观察,通过本次临床研究表明,治疗组温中开胃饮治疗气滞上腹痛综合征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等方面较西药对照组优势明显,说明该方的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上腹痛综合征 寒凝气滞血瘀 临床研究
  • 简介:凝血痛经是最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高发病率是凝血痛经的临床特点。因凝血痛经发病率逐年升高且西医治疗效果不佳而引起了中医学界的特别重视。面对这一现实情况,本文试图围绕凝血痛经的中医治疗这一课题,以治疗安全与远期效果稳定为基础,注重以凝血痛经为例,从病因病机与中医治疗等方面展开对此病的探讨,从而达到更加有效全面的对凝血痛经的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目的。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针对凝血痛经的中医治疗,因病人体质与兼证的不同,在治疗上主要以温经祛为主,配以对兼证的对症治疗。

  • 标签: 痛经 寒凝血瘀型 中医治疗 温经祛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刺联合自拟乳癖祛汤治疗乳腺增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乳腺增生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单一自乳癖祛汤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有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肿块大小、肿块范围以及质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E2、PRL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乳腺增生患者实施针刺联合自拟乳癖祛汤治疗,能够保证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乳房肿块大小、范围等,促进性激素水平改善。

  • 标签: 针刺 自拟乳癖祛瘀汤 血瘀痰凝型乳腺增生 应用效果
  • 简介:【摘 要】目  的:观察府逐汤联合调神化针刺法治疗气滞失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  法:将80例气滞失眠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采用血府逐汤联合调神化针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血府逐汤治疗。结  果:两组通过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量表各项积分评定,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2.5%,而对照组仅为62.5%,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  论:府逐汤联合调神化针刺法治疗气滞失眠,临床疗效较佳。

  • 标签: 血府逐瘀汤 调神化瘀针刺法 气滞血瘀型失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温经散寒、祛止痛法治疗凝血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凝血原发性痛经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用中药,温经散寒、祛止痛法治疗,以温经汤为基本方加减化裁治疗。对照组40例用消炎痛治疗。结果两组远期总有效率治疗组90.0%,对照组67.56%,两组远期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温经散寒、祛止痛法治疗凝血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疗效。

  • 标签: 痛经 寒凝血瘀 温经汤加减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对葫芦灸在凝血痛经中的效果进行探究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共40例,均选自于我院收治的凝血痛经患者,其就诊时间段为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间。将上述研究对象1/2纳入到对照组(20例),给予刮痧治疗,余下1/2研究对象则纳入到实验组(20例),则采取葫芦灸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痛经评分以及治疗满意度方面情况予以比较。结果:在治疗有效率方面上,实验组数据表明比对照组较高(P

  • 标签: 葫芦灸 刮痧 寒凝血瘀型痛经 治疗有效率 痛经评分 治疗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聚合性痤疮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在2017年1月-2019年12月两年内,选取130例我院收治的聚合性痤疮患者,将其用数字法进行随机的抽取,各抽65例,设为研究和对照两组。研究组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用西医治疗,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聚合性痤疮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安全可靠,促进病情的康复,因此可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瘀痰凝型聚合性痤疮 中西医结合治疗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府逐汤治疗气滞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1月本院收治的80例气滞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府逐汤)与对照组(常规西药),比较两组治疗疗效及血流变学指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72.50%,P

  • 标签: 血府逐瘀汤 气滞血瘀型 冠心病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为临床治疗痛经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应用针灸结合少腹逐汤治疗痛经的疗效观察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临床应用针灸结合少腹逐汤治疗凝血痛经疗效显著。

  • 标签: 针灸 少腹逐瘀汤 痛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府逐汤加减在气滞痛经治疗中的效果。方法纳入我院90例2016年2月—2017年1月气滞痛经患者,根据施行方法分对照组、府逐组。对照组给予芬必得缓解疼痛;府逐组给予府逐汤加减缓解疼痛。比较两组患者气滞痛经治疗效果;经血少、经血淤块、经前小腹胀痛、乳房胀痛消失时间;用药不良现象发生率。结果府逐组患者气滞痛经治疗效果比对照组高,P<0.05;府逐组经血少、经血淤块、经前小腹胀痛、乳房胀痛消失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府逐组用药不良现象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府逐汤加减在气滞痛经治疗中的效果确切,可有效加速症状消退,缩短疗程,且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性高。

  • 标签: 血府逐瘀汤加减 气滞血瘀型痛经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毫针针刺配合艾灸治疗凝血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凝血淤原发性痛经患者60例进行研究,采取毫针针刺配合艾灸治疗,连续治疗3-5个月经周期。结果经过毫针针刺配合艾灸治疗后,60例患者中,治疗痊愈、显效、好转、无效的患者分别有41例、9例、10例、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治疗后患者疼痛分级指数、视觉模拟疼痛评分、现有疼痛强度评分分别为(4.01±0.95)分、(3.40±0.72)分、(1.10±0.74)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毫针针刺配合艾灸治疗凝血痛经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症状。

  • 标签: 毫针针刺 艾灸 寒凝血瘀型痛经
  • 简介:[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凝血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凝血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关元、子宫、三阴交、血海、膈俞)埋线疗法,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治疗组治愈29例,好转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治愈5例,好转17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55.0%,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疼痛评分(VAS)分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凝血原发性痛经有显著疗效.

  • 标签: 穴位埋线 原发性痛经 寒凝血瘀证 中医药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痛经之凝血,运用耳穴贴压疗法以观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40例痛经患者分凝血者,分别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20例。前者使用耳穴贴压治疗,后者使用常规痛经贴治疗,然后观察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由此观之,治疗组临床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有显著优势,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显著性(P

  • 标签: 耳穴 寒凝血瘀 痛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封包外敷联合热熨帖治疗凝血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0年6月—2020年12月期间于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中医科就诊的患者及受困于痛经的供职于该院及分院的女性职工共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监测基础体温,在基础体温升高第9天、第11天、第13天进行外敷,其中试验组以热熨帖和中药封包外敷小腹关元穴,对照组以热熨帖和模拟包外敷关元穴,每日1次,每次2小时。连续治疗三个月经周期,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结束后评估患者VAS评分以及痛经症状积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VAS评分、痛经症状积分大致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经周期后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痛经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 ,试验组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经周期后两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痛经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经周期降低(P<0.01),且试验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两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痛经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和治疗1个和2个月经周期后有所减小(P<0.01),试验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封包和热熨帖外敷可以有效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原发性痛经 寒凝血瘀证 中药封包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