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知觉学习是指通过特定的知觉任务训练使视觉系统对外界信息感知能力显著提高的方法。知觉学习具有相对特异性、相对迁移性以及时间属性,在弱视、斜视等眼病的临床治疗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近年来在功能检查和改善方面也有新的应用。同时,随着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的运用,关于知觉学习的脑区探索也已取得新的进展。现笔者对视知觉学习的发展历程、神经机制、学习方法、功能应用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 标签: 视知觉学习 发展过程 神经机制 学习方法 功能应用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从知觉的角度看,人感知空间的基础在于眼睛接收到能产生视觉意义的信息,而非简单地看到空间实体。因此,建筑空间设计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在其设计中需要基于知觉特性对光和空间实体进行双向的互动考量,以进一步拓展建筑空间设计的视觉表现力。

  • 标签: 视知觉 实体空间 光视空间 视觉 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与正常人相比较,探讨近视患者在视觉噪声、位置噪声和轮廓辨别三种知觉功能上的特征。方法随机选择近视患者16例(32眼)作为观察组,视力正常组(裸眼视力≥1.0)18例(36眼)作为对照组,应用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研究中心研发的视觉噪声视力表、位置噪声、轮廓辨别检测程序进行检查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近视患者和正常者视觉噪声分别为(1.09±0.296),(1.25±0.604)行,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78,P=0.174>0.05)。两组位置噪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15,P=0.830>0.05),但两组轮廓辨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22,P=0.043<0.05)。结论正常者与近视患者的视觉噪声和位置噪声功能无显著性差异,但轮廓辨别有显著性差异。

  • 标签: 正常成年人 近视 视觉噪声 位置噪声 轮廓辨别
  • 简介:摘要从知觉动力的角度出发分析博物馆的展陈实践,不同于从文本叙事、艺术风格,甚至设计师个性的角度进行思考。它与社会现代性中民主平等的趋势相符,探索的是人们体验与经验的共性。以上探讨的四种基础原理是知觉动力最直观表现,所举的展陈实例从表面上看只是凸显了博物馆陈列展览的艺术性和审美功能,但实际上,它们代表了传统博物馆“以器物为重”“以文本为重”的强势传播角色正在向“以受众为重”的新方向转变。当下的博物馆应该让展陈的架构更清晰,使人们的知觉更敏锐,令体验的过程更自由。

  • 标签: 视知觉原理 知觉动力 格式塔 原型理论 展览设计
  • 简介:近年来,在人们的视觉审美意识逐步增强、印刷制作工艺日趋精湛、市场竞争机制日益完善的大背景下,书籍设计行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走进图书市场,各式各样的书籍琳琅满目。一些美观实用、流畅易读、风格多样、个性十足的书籍在书架上熠熠生辉!现在的书籍设计,不管是从设计角度、创意构思还是形态表现上,都较之以前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优秀的书籍设计作品,不仅完整地向读者传达了作者的观点,引导着读者的阅读,也在艺术知觉层面上,体现着设计的价值。

  • 标签: 书籍设计 切入点视 思维切入点
  • 简介:摘要:传统水墨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符号,在视觉设计领域中运用水墨元素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此文章就分析了水墨画的文化特性以及在视觉设计领域中存在的误区,以此为基础探讨了传统水墨在当代艺术视觉设计中的应用表现。

  • 标签: 传统水墨 当代艺术 视觉设计 存在误区 应用表现
  • 简介:本文对旅游引导标志设计的知觉认知规律进行了论述,旨在加深我们对城市标志设计的认识和了解,也能以一种高水准与高姿态投入到未来城市标志的设计中。

  • 标签: 旅游 标志设计 视知觉 认知规律
  • 简介:摘要展示空间设计是指运用艺术语言精心营造设计理念最终达到与观众沟通的目的。而知觉主要是研究人视觉方面的科学,因而其在当代展开空间设计中具有指导的作用。本文从知觉原理在当代展示空间设计中的应用分析入手,并详细的阐述了未来展示空间设计的发展趋势,旨在其能在当代展示空间设计的发展中推动知觉原理在展示空间设计中的进一步应用。

  • 标签: 视知原理 展示空间设计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电影是一种视听综合但又以视觉为主的艺术样式。实验证明,一个正常人从外部获取的信息80%以上是通过视觉通道获取的。(《影视艺术心理学》,宋家玲、宋素丽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155页)因此,观影主体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仍然主要是依靠视觉感官去捕捉画面信息的。为了能使观众更好地看见、看清、看透世界以及我们自身,电影从诞生之初到现在不断发明各种看的工具和技术,以此来不断丰富着看的方式。电影从固定到运动的拍摄,从黑白到彩色,从机械到电子,从

  • 标签: 主体地位 电影叙事 观众 电影美学 传统电影 视觉感官
  • 作者: 刘洪婷 张丰菊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2-13
  • 出处:《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20年第11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100730;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视光中心,南宁 53002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100730
  • 简介:摘要在大脑高级中枢把来自双眼的视觉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成一个具有立体感图像的过程中,双眼的视觉信息并不是均等的被处理,而是存在眼间竞争与抑制,由此产生了知觉优势,过强的知觉优势带来双眼的异常。借助双眼分和计算机生成的心理物理视觉测试程序,可以定量测定知觉优势强度,并通过光学矫正、遮盖或知觉学习实时调控知觉优势。知觉优势的相关基础理论也延伸应用到眼科临床诊疗尤其是斜弱视的诊疗中,并有望为解决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双眼异常相关的临床问题提供新思路。现就知觉优势在眼科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知觉优势 知觉学习 双眼视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知觉学习治疗单眼弱视患儿的相关因素,并进行针对性护理,从而提高疗效。方法对66例(66眼)患儿采用知觉学习治疗及遮盖法,总结其临床资料,就其影响治疗效果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和护理总结。结果本组病例治疗时间3~12个月,其中基本治愈74.24%(49眼),进步22.72%(15眼),无效3%(2眼),治疗总有效率为96.96%。结论影响单眼弱视患儿治疗效果与弱视程度及遮盖有关,有效的针对性护理可以提高单眼弱视的疗效。

  • 标签: 视知觉学习 单眼弱视 护理
  • 简介:摘要城市建筑组群空间中的知觉元素复杂多样,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知觉实验与研究证明,人们知觉到的东西要大于眼睛见到的东西,经验到的是一个各部分相互联系的整体,而非整体中各部分简单的总和。作为知觉规律的核心,整体性阐述了了两个基本的层面第一点指的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第二点指的是整体的属性决定了部分的属性。

  • 标签: 视知觉 整体性 规律
  • 简介:摘要:在清末封建社会逐渐走向倾颓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山水画随之迷失方向。但这一趋势并未持续,以黄宾虹为代表的极具创新意识但又不完全颠覆于传统艺术精神的艺术家们出现在历史舞台之中,这样的艺术风格结束了之前传统画坛萎靡不振的衰微状态,中国艺术从而犹获新生。反观充斥着全球艺术语言的现今,中国山水画的理论研究在历史车轮中蕴含着新的发展动力。总结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结合世界艺术语境中创新活动与前沿发展动向是中国艺术向前行进的最佳方式,本文正是运用现代美学中视知觉理论的观点,以黄宾虹作品《栖霞岭下》中出现的图示语言为分析范例,试图将东西方艺术语言融汇贯通。

  • 标签: 黄宾虹 民族精神 抽象 东西方
  • 简介:<正>导论(一)形态设计师的职责设计的过程是一个整合的过程,由两个大的方面来完成:设计的内容、设计的形式。对于形态设计师而言,设计的内容,往往是设计的外入因素,是既定的,其要求来源于设计的客户或客观的功能需求,作为内核是已经被界定下来。设计形态是形态设计师可变动的因素,是在设计内容的基础上加入的形态的文化外盒;是一个必需加入的文化中介和附加的文化嵌套。文化嵌套是形态设计的本体部分,亦是形态中最可扩展的一部分内容,亦即是形态

  • 标签: 形态设计 视知觉 社会文化心理 设计形态 功能需求 可扩展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知觉学习法治疗小儿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状况。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102例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为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配戴眼镜,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知觉学习法。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眼球的调节功能。结果观察组调节幅度为14.93±1.23D,调节灵敏度为6.57±1.12次/min,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调节滞后量为1.36±0.32D、屈光度为5.84±1.23D,调节滞后量、屈光度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5.6%、74.5%,观察组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知觉学习法可以充分发挥眼球的调节功能,纠正屈光不正性弱视,并且其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视知觉学习法 屈光不正性弱势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知觉疗法联合调节功能训练治疗近视性弱视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近视性弱视患者,将80例近视性弱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弱视治疗方法,试验组患者接受知觉疗法联合调节功能训练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屈光状态以及视力变化。结果治疗结束后,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0.00%(36/4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0.00%(28/40),差异显著,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知觉疗法联合调节功能训练治疗近视性弱视,可以显著提高近视性弱视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视感知觉疗法 调节功能训练 近视性弱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知觉学习对近视性弱视患儿屈光度增长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近视性弱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进行传统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知觉学习疗法,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屈光度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屈光度增长≤0.5D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1.0D者所占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知觉学习疗法治疗近视性弱视的疗效显著,且能有效减轻屈光度增长,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屈光度增长 近视性弱视 视知觉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