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亲属活体角膜缘移植治疗严重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自身对照研究。纳入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眼科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因热及化学烧伤造成的严重角膜缘干细胞缺乏13例(17眼),获取适量其直系血亲或亲兄弟姐妹的角膜缘组织移植至受眼,术后随访22~26(24.12±1.31)个月。结果17眼中14眼(82.35%)手术成功。末次随访视力(logMAR,BCVA)为0.7(0.6,1.1),优于术前视力1.8(1.6,2.0)(Z=-3.636,P<0.001),末次随访眼表评分为3(2,4)分,优于术前6(5.5,11.5)分(Z=-3.638,P<0.001)。供眼及受眼均未出现严重的眼部并发症。结论亲属活体角膜缘移植治疗严重角膜缘干细胞缺乏安全、有效。

  • 标签: 缺乏,干细胞,角膜缘,严重 移植,角膜缘 供体,活体,亲属 评分,眼表
  • 简介:摘要角膜缘干细胞缺乏是角膜缘干细胞数量或功能下降所致角膜上皮稳态失衡性眼表疾病。国际角膜缘干细胞工作小组于2019和2020年制定并发布了有关角膜缘干细胞缺乏定义、诊断、分期和治疗的国际共识,为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的相关研究和临床诊疗工作提供了标准。为了方便我国眼科医师正确理解和掌握其核心内容,本文就国际共识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补充和深入解读。(中华眼科杂志,2021,57:95-99)

  • 标签: 多数赞同 角膜疾病 上皮, 角膜 角膜缘 干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对近视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杭州市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余杭院区)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行近视矫正治疗的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采用半飞秒手术治疗;观察组46例,采用SMILE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结果术后1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裸眼视力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6个月,对照组眼压改变率分别为(-29.33±1.02)%、(-27.03±4.03)%,观察组分别为(-27.10±1.04)%、(-24.04±3.94)%,两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83、3.598,均P<0.05);对照组中央角膜厚度改变率分别为(-17.80±2.08)%、(-15.59±1.02)%,观察组分别为(-14.54±2.05)%、(-13.39±1.00)%,两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71、10.446,均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予以近视患者SMILE及半飞秒手术治疗均可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但相对于半飞秒手术,SMILE对患者术后角膜弹性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影响较小。

  • 标签: 近视 视力,眼睛 角膜磨镶术,激光原位 角膜基质 透镜 眼内压 角膜 角膜内皮细胞损失 密度
  • 简介:摘要巨细胞病毒性角膜内皮炎是由巨细胞病毒感染引起的角膜内皮炎性反应性疾病,主要发生于免疫功能正常的中老年人,且在亚洲地区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局限性的角膜水肿、硬币状或线状角膜后沉积物、轻度的前房反应,可伴有眼压升高或反复发作的前葡萄膜炎病史。目前此病的发病机制不清,既往研究提出其与病毒感染及免疫反应有关,因此现阶段的治疗方案为经验性的抗病毒治疗联合局部糖皮质激素治疗。尽早的明确诊断及持续的抗病毒治疗,对于控制疾病进展、保护角膜内皮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中华眼科杂志,2021,57: 624-629)

  • 标签: 巨细胞病毒 角膜内皮炎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06-09月我院接受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80例156眼,术前、术后1m和术后6m时,使用非接触式角膜内皮细胞仪测量患者角膜中央区单位面积内的角膜内皮细胞形态,测量指标包括角膜内皮细胞数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边形细胞百分比、角膜内皮细胞平均面积、角膜内皮细胞面积标准差和细胞面积变异系数等,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随访期内未见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1m时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835.45±293.06个/mm2,较术前减少2.49%(t=4.59,P=0.00);术后1m时患者角膜内皮细胞面积标准差为117.67±31.78μm2,较术前显著增加(t=-3.79,P=0.03);角膜内皮细胞数目、六边形细胞百分比、角膜内皮细胞平均面积和细胞面积变异系数等指标在手术前后各时间点的测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早期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较术前轻度下降,但角膜内皮细胞功能未受到显著影响,随访期内未发生进行性角膜内皮细胞丢失。

  • 标签: 飞秒激光 角膜内皮细胞 形态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应用角膜绷带镜对眼表修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100例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患者进行研究,根据不同术后处理方式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与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角膜绷带镜治疗,对比两组角膜上皮愈合情况及BUT与VAS评分。结果:实验组角膜上皮愈合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5d实验组BUT(t=7.8521,P=0.0000)高于对照组、VAS(t=14.5241,P=0.0000)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应用角膜绷带镜治疗可提高眼表修复效果,促进患者的快速愈合,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翼状胬肉切除术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角膜绷带镜 眼表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严重程度真菌性角膜炎炎症细胞密度、形态学特征与基底膜下神经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连续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就诊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44例(44只眼)作为患者组,其中男性30例、女性14例,年龄(58.3±11.5)岁。纳入健康人20名(20只眼)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55.6±6.1)岁。患者组进一步根据裂隙灯显微镜下角膜溃疡范围及浸润深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个亚组。利用活体共聚焦显微镜(IVCM)对所有受试者的角膜从上皮层至内皮层进行扫描,获取角膜中央及周围上、下、鼻、颞侧共5个方位的图像,得到病灶区真菌菌丝的最大密度、侵入最大深度,树突状细胞的密度、大小、长度,基底膜下神经的密度,主干神经的长度、数量、弯曲度。侵入患者组中不同严重程度者及对照组数据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必要时使用Wilcoxon秩和检验;参数间的相关关系使用Spearman法进行分析。结果IVCM下病灶区角膜内的真菌表现为大量均匀高反光、节段状、菌丝样结构,平行或交错排列,周围可见炎症细胞浸润。菌丝密度评级分数为2.6(2.0,3.0)分,以中等量到大量菌丝分布为主;菌丝或菌体主要分布深度在100~150 μm(18例,40.9%),95.5%(42例)的患眼中菌丝侵入最大深度<300 μm。轻、中、重度患眼中菌丝侵入深度分别为89.4(50.5,106.8)、133(122,203)、135(74,151)μm。随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菌丝侵入深度有增加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48,P=0.01)。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树突状细胞密度、大小及长度均有增加趋势(W=493.5,500.0,500.0;P<0.01);患者组基底膜下神经密度、基底膜下主干神经长度及数量均有明显下降(H=-14.448,-11.9303,-8.282;P<0.01)。基底膜下神经密度、神经数量均与树突状细胞密度均呈负相关关系(r=-0.555,-0.466;P<0.01)。结论真菌性角膜炎的真菌菌丝主要侵犯角膜上皮层或浅基质层,病灶区成熟树突状细胞密度与基底膜下神经密度和数量呈负相关;随着病变严重程度增加,基底膜下神经密度呈下降趋势。(中华眼科杂志,2021,57:580-588)

  • 标签: 角膜炎 眼感染,真菌性 树突细胞 角膜 眼神经 显微镜检查,共焦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基于流式细胞术快速定量分析小鼠角膜组织中嗜中性粒细胞的技术和方法。方法选取6~8周龄SPF级雌性C57BL/6小鼠15只,使用高尔夫样刀机械性刮除小鼠角膜上皮细胞层,生成直径2 mm的创面,在创伤后18 h切除带有完整角膜缘的小鼠角膜,采用胶原酶I和DNA酶联合消化法获得单细胞悬液,采用FACSCanto流式细胞分析仪画门技术分选角膜细胞中嗜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另取6只小鼠,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创伤组和正常组,每组3只,使用抗CD45、Ly6G和CD11b荧光抗体进行角膜细胞染色,计数并比较未创伤和创伤角膜中嗜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变化。结果建立流式细胞仪检测角膜组织中嗜中性粒细胞的分析流程。CD45+细胞角膜组织所有细胞的比例为(20.93±1.72)%,在角膜CD45+细胞群中可分选出Ly6G+ CD11b+双阳性嗜中性粒细胞群,Ly6G+和CD11b+细胞在CD45+细胞中所占比例分别为(75.50±3.25)%和(93.40±4.53)%,Ly6G+和CD11b+共阳性细胞角膜组织CD45+细胞的比例为(67.33±2.80)%。创伤后18 h,角膜角膜缘募集嗜中性粒细胞数量为(151.47±10.82)%,多于正常角膜的(15.36±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89,P<0.01)。结论流式细胞检测方法可快速、准确地定量分析创伤角膜中嗜中性粒细胞群,为进一步评价不同原因造成角膜炎症反应中嗜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变化提供了一种快速定量分析方法。

  • 标签: 角膜 流式细胞术 嗜中性粒细胞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索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滴眼对犬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角膜愈合的影响。方法 选行角膜移植术的健康犬32只,随机分成甲、乙组,各16只。两组术后均使用妥布霉素滴眼,并予以地塞米松+环孢菌素A滴眼、地塞米松+环孢菌素A+bFGF滴眼。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乙组角膜愈合强度好于甲组,眼内压低于甲组(P

  • 标签: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角膜愈合
  • 简介:摘要糖尿病角膜病变(DK)是糖尿病一种常见的眼部并发症。长期高血糖会对角膜的多个结构造成损害,降低角膜透明性,从而引起视功能障碍。目前糖尿病角膜上皮及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树突状细胞(DCs)是一类专职抗原提呈细胞,是机体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之间的桥梁,其参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生和发展的多个过程。目前DCs与DK的关系尚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仅有少量研究集中于DCs与DK发生和发展的联系。本文就DK的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DCs的分类及其功能特征、DCs与糖尿病角膜上皮慢性炎症和愈合延迟的关系、DCs在糖尿病角膜神经病变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制定有效的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树突状细胞 糖尿病角膜病变 炎症 神经营养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行前房穿刺所致眼压波动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者30例(30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其中15例药物无法控制眼压而行前房穿刺(穿刺组);另15例经降眼压药物控制眼压(药物组)。两组患者眼压降至正常后均行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ECD、角膜厚度和并发症。结果术后3个月,穿刺组ECD为(1 166.6±309.95)个/mm2,较药物组ECD(2 034.7±261.23)个/mm2明显减少(t=-5.46,P<0.05)。术后BCVA及角膜厚度均具有统计学差异(t=3.21,-4.01;P<0.05)。结论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间,反复前房穿刺可导致角膜内皮细胞大量丢失。

  • 标签: 青光眼,闭角型 急性病 前房 眼压波动 密度,细胞,内皮,角膜
  • 简介:摘要如今圆锥角膜的诊疗理念不断更新,人们不仅关注于如何延缓圆锥角膜进展,也在努力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随着准分子激光和飞秒激光技术在眼科的应用,角膜胶原交联术联合不规则角膜准分子激光切削术的治疗方案已成为圆锥角膜治疗的新策略。然而已逐渐变薄的圆锥角膜患眼是否可再进一步行准分子激光切削、该方案两种手术同期和分期执行孰优孰劣等关键问题尚无定论,本文基于这两个关键问题展开论述,以期为临床合理选择最优化的解决方案提供指导。(中华眼科杂志,2021,57:251-253)

  • 标签: 圆锥角膜 胶原 交联试剂 激光,准分子 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翼状胬肉患者行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颞上方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的疗效及对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采用信封法将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翼状胬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病例组,其中参照组(n=25)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病例组(n=25)行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颞上方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术后角膜散光。结果:病例组治疗总有效率、裸眼视力较参照组更高,且术后角膜散光更低(P<0.05)。结论:翼状胬肉患者行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颞上方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疗效优异,且有助于改善裸眼视力、角膜散光,值得推广。

  • 标签: 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 颞上方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翼状胬肉 疗效 角膜散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纤维蛋白粘合剂(FS)与全飞秒激光小切口透镜取出术(SMILE)来源的人角膜成纤维细胞(HCFs)的生物相容性。方法人角膜组织取自2018年3—4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SMILE患者12例24眼术中取出的角膜基质透镜,体外分离培养HCFs,观察HCFs在FS表面的生长状态。将HCFs分为2倍浸提液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与2倍浸提液和完全培养基共培养,采用吖啶橙(AO)/溴化乙锭(EB)双染色法观察并比较各组细胞凋亡情况。将HCFs分为3个组,2倍浸提液组和正常对照组细胞每孔分别加入2倍浸提液和完全培养基各100 μl,空白对照组无细胞,每孔加入100 μl完全培养基,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并比较3个组HCFs的细胞增生能力,并进行细胞毒性分级。将HCFs分为1倍浸提液组、2倍浸提液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用1倍浸提液、2倍浸提液和完全培养基培养,采用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术检测并比较3个组细胞凋亡率。结果HCFs在FS表面生长良好,形态正常。MTT法检测结果显示,2倍浸提液组与正常对照组的HCFs具有相似的增生趋势,2倍浸提液组HCFs的0~72 h毒性评级为0~1级。AO/EB染色结果显示,2倍浸提液组和正常对照组的HCFs状态均正常,仅可见极少量早期凋亡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1倍浸提液组和2倍浸提液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96±1.09)%、(3.66±1.35)%和(2.88±0.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89,P=0.13)。结论FS无体外细胞毒性,与HCFs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标签: 纤维蛋白粘合剂 角膜成纤维细胞 角膜穿孔 生物相容性 增生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手术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56例,采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手术切除翼状胬肉的方法治疗,实验组在其基础上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论 通过实验对比发现实验组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复发情况极少。结果 治疗翼状胬肉采用手术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方法治疗效果明显,复发率低,建议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手术切除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翼状胬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深板层角膜移植联合自体角膜层间垫片术治疗角膜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角膜穿孔患者14例14眼,所有患者均行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术中取自体角膜基质片填垫于角膜穿孔处。分别于术后第1、7、14天,第1、3、6、9、12个月记录患者视力、眼压、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感染是否复发、角膜植片及前房情况;术后第1、6、12个月行眼前节OCT检查,查看角膜植床植片层间结构及前房与虹膜结构。根据术后1年的随访情况评估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为2~4 d,平均(3.01±0.59)d。术后第1天,所有患者前房形成良好,无双前房出现。角膜植片与植床贴服良好,植片轻度水肿。术后2周,无角膜感染溃疡复发,14例患者角膜溃疡愈合,前房形成良好。术后3个月,角膜移植片透明,眼前节OCT示角膜植床植片层间贴附良好,前房情况稳定。术后1年,9眼最佳矫正视力≥0.3,所有患者视力显著提高,术后未见难治性青光眼出现。结论深板层角膜移植联合自体角膜层间填垫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角膜穿孔。

  • 标签: 角膜穿孔 板层角膜移植 治疗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透明角膜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70只眼)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切口方向将其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患者30例(37只眼),乙组患者30例(33只眼)。甲组患者的切口方向为角膜曲率最大子午线方向,乙组患者切口方向为颞上方及鼻上方,将两组患者的术后手术性角膜散光度以及术前术后角膜的散光度进行对比,分析透明角膜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结果:对比研究发现,甲乙两组术后3个月手术性角膜散光度差异不大,但甲乙两组平均角膜散光度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

  • 标签: 透明角膜小切口白内障手术 切口方向 散光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圆锥角膜患者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术后角膜光密度的变化。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1至12月进展期圆锥角膜67例(89眼)纳入本研究。患者均接受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手术,以Pentacam眼前段分析系统观察术后角膜光密度变化。结果交联术后所有层次及区域的角膜光密度均立即升高。术后12个月,角膜中心区直径2.0 mm内及2.1~6.0 mm的角膜前层光密度高于术前(t=2.479,5.703;均P<0.05)。术后12个月角膜中心区直径2.1~6.0 mm的角膜前层光密度与角膜前表面最大曲率值存在负相关(r=-0.632,P<0.05),与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均无相关性(P=0.881,0.647)。结论角膜胶原交联术后角膜光密度增高,特别是角膜浅基质层中央区。角膜光密度的增高与术后角膜形态变化存在一定相关性,与视力无相关性。

  • 标签: 圆锥角膜 胶原交联术,角膜 光密度,角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用带蒂转移角膜缘干细胞瓣移植术中应用丝裂霉素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康市中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原发性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蒂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130例(130眼)的临床资料。收集同期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游离角膜缘干细胞移植124例(124眼)为对照组,术后随访6个月~1年。观察术后治疗效果、复发率及愈合时间。结果研究组130例移植角膜缘干细胞全部成活。其中有6眼复发,复发率为4.6%,低于对照组的12.1%(χ2=4.648,P=0.039)。研究术后愈合时间7天者明显多于对照组(χ2=5.048,P=0.023)。结论翼状胬肉带蒂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中应用丝裂霉素复发率低,安全有效。

  • 标签: 翼状胬肉 转移术,干细胞,角膜缘,带蒂 丝裂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