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借鉴广泛应用于其它行业绩效评估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介绍了运用DEA建立针对呼叫中心的绩效评估模型和方法。对评估指标进行灵敏度分析,给出了约简呼叫中心效率评估指标的方法。

  • 标签: DEA 呼叫中心 绩效评估 灵敏度分析
  • 简介:摘要:由于产妇在分娩中难免存在紧张和焦虑的情绪,为了获得更好的护理效果,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逐渐受到重视,本文以在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的620例产妇为例进行调查分析,将产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采用的是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对照组的全部产妇采用常规的模式进行护理,调查结果表明:实验组产妇满意度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不同地域、不同级别医院医生对严重创伤患者损伤程度的评估能力。方法2018年11月至2020年5月选取中国创伤救治联盟38家研究中心(三级、二级医院各19家,其中东西部医院分别为20、18家),每家中心选取急诊外科初、中、高级医师各2名,对10例严重创伤患者进行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分析评分合格率。结果初、中、高级医师评分合格率分别为56.05%、56.18%、56.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评分合格率分别为63.07%和49.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东西部医院评分合格率分别为67.00%和4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我国医生对于严重创伤患者的伤情评估总体水平令人满意,但仍存在医院级别和地域间的差异。今后要重视基层医院的培训和体系建设,积极扶持西部地区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尽早实现我国创伤救治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 标签: 严重创伤 创伤严重程度评分 多发伤 检伤分类 创伤救治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静配中心护理人员实施细节管理的效果评价。方法:本静配中心自2019年1月开始实施细节管理,将其作为观察组。将未实施细节管理前作为对照组。结果:通过对首批临床输液平均送达科室时间进行对比,输液配送管理经过优化后首批输液送达时间为28.8±3.1,缩短时间为6.9±2.2。配置流程优化首批输液送达时间为57.4±5.6,所短时间为29.5±5.2。结论:通过采用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采用细节管理方案,其具有一定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有效提升了输液配送效能,减轻了护理工作人员的负担,值得在临床医学中广泛应用与推广。

  • 标签: 护理风险 输液效能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细节管理在改善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工作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32例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细节管理实施前的相关护理工作考核情况作为对照组,将细节管理实施后的相关护理工作考核情况作为观察组。比较细节管理实施前后消毒供应室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以及护理工作不合格事件发生率。结果:细节管理实施后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服务意识、安全识别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

  • 标签: 细节管理 消毒供应中心 护理 工作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合并或不合并异常中心凹内层(EIFL)患眼手术前后视网膜内层结构变化和视功能改善情况,初步探讨影响IMEM患眼手术后视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5年3月至2019年6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中心检查确诊的IMEM患者90例90只眼纳入研究。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BCVA采用Snellen视力表进行,记录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90只眼中,黄斑前膜(MEM)分级为2~ 4级者分别为68 (75.6%,68/90)、18 (20.0%,18/90)、4 (4.4%,4/90)只眼。据此将2级设为A组,3、4级合并设为B组。两组患者年龄(t=0.015)、性别构成比(χ2=0.060 )、平均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F=2.27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904、0.809、0.141 );平均logMAR 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913,P=0.000 )。所有患眼均行25G经睫状体平坦部三切口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手术,同时剥除MEM及内界膜。观察手术后1、3、6、12个月BCVA、CMT变化以及MEM分级改善情况。手术前后BCVA、EIFL厚度、CMT比较采用单因素重复方差分析;手术后12个月时两组患眼解剖结构的改变情况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手术后1、3、6、12个月,A组患眼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0.50±0.13、0.38±0.12、0.27±0.12、0.19±0.10,平均CMT分别为(364.82±81.29)、(281.65±72.45)、(228.55±55.34)、(182.84±56.13)μm;B组患眼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0.66±0.14、0.60±0.13、0.54±0.14、0.52±0.14,平均CMT分别为分别为(455.88±69.60)、(440.18±68.65)、(383.76±65.38)、(371.39±66.60)μm。两组患眼手术后不同时间平均logMAR BCVA、CM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CVA:F=37.913、11.479、24.250、39.013,P=0.000、0.002、0.000、0.000;CMT:F=10.987、39.610、55.789、79.987,P=0.002、0.000、0.000、0.000)。手术后12个月,A组68只眼中,MEM改善至1级57只眼;B组3级18只眼中,MEM改善至1、2级分别为1、3只眼,4级4只眼均无改善。两组患眼MEM分级改善眼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不合并EIFL的IMEM患眼具有较好的视力预后和解剖改变的可逆性;EIFL是影响手术后视功能和解剖结构恢复的重要因素。

  • 标签: 黄斑 玻璃体切除术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异常中心凹内层
  • 简介:【摘要】目的:从本地区实际情况出发对如何构建科学、完善的医养结合中心老年人分级照护评估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分析。方法:组建研究小组通过进行现场调查、查阅研究相关文献以及专家座谈,对医养结合中心老年人照护问题评估体系进行初步确定,之后拟定咨询问卷并确定咨询专家对初步拟定的照护指标进行评估,经过2轮专家咨询确定了由4项一级指标、13项二级指标及24项三级指标构成的医养结合中心老年人的分级照护评估指标体系。2轮有效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5.00%、100.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7。第1轮专家咨询问卷Kendall’s W值:一级指标0.375、二级指标0.306、三级指标0.289(p

  • 标签: 医养结合中心 老年人 长期照顾 分级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消毒灭菌护理质控管理方法与干预效果。方法:我院2020年1~10月之间的50例器械消毒灭菌事件与2021年1~10月之间的50例器械消毒灭菌事件为本次研究重点,消毒灭菌器械事件的选择为随机抽取,2020年间实施基本消毒灭菌质控干预,视为对照组;2021年实施优化消毒灭菌质控干预,视为观察组,对比回收供给及时、清洗质量、包装标准的评分以及清洗消毒灭菌合格的几率。结果:观察组回收供给及时、清洗质量、包装标准的评分偏高,清洗消毒灭菌合格的几率偏高,(P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器械消毒灭菌 护理质控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60岁患者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CHC)全科门诊就诊后的自强能力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18年9月3—15日就诊于上海市长风和枫林CHC全科门诊的460例≥60岁患者,在完成医生诊疗后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自制的健康状况调查表、患者自强评估量表(PEI)、中文健康问卷(CHQ-12)、诊疗关系共情量表(CARE)。结果按样本量估算发放460份问卷,回收问卷460份且均合格(100.00%)。PEI总分为3.0(0.0,6.0)分[M(Q1,Q3)], 其中340例(73.91%)自强能力改善阳性(PEI总分≥1分)。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性别(Z=-2.32,P=0.02)、年龄(H=9.73,P<0.01)、就诊原因(H=42.06,P<0.01)、近1年健康状况(H=8.28, P=0.02)、与医生交流的时间(H=22.92, P<0.01)、患者认为交流时间是否充足(H=41.83, P<0.01)、医生询问病情详细程度(H=81.11, P<0.01)、接诊医生是否是患者的签约医生(Z=-3.42, P<0.01)、对此次就诊满意度(H=38.64, P<0.01)、CHQ-12总分(Z=-2.01, P=0.04)、CARE总分(H=288.06, P<0.01),对老年患者自强能力有影响。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69岁(P=0.03)、只因急性病就诊(P<0.01)、近1年健康状况好(P<0.01)及一般(P<0.01)、与医生交流时间<3 min(P<0.01)及3~<5 min(P<0.01)、患者认为交流时间充足(P<0.01)及一般(P<0.01)、医师询问病情详细(P=0.03)及一般(P=0.01)、接诊医生是患者的签约医生(P<0.01)、CHQ-12总分≥4分(P<0.01)、CARE总分为中分组(P<0.01)及高分组(P<0.01),是老年患者就诊后自强能力的影响因素,对患者PEI得分变异的总体贡献率为73.40%(F=50.08, P<0.01)。结论CHC全科门诊就诊老年患者自强能力较低,患者的年龄、就诊原因、近1年健康状况、与医生的交流时间、患者认为交流时间是否充足、医生询问病情详细程度、接诊医生是否为签约医生、CHQ-12总分、CARE总分相关。

  • 标签: 病人,老年人 患者自强能力 问卷调查 社区卫生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60岁患者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CHC)全科门诊就诊后的自强能力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18年9月3—15日就诊于上海市长风和枫林CHC全科门诊的460例≥60岁患者,在完成医生诊疗后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自制的健康状况调查表、患者自强评估量表(PEI)、中文健康问卷(CHQ-12)、诊疗关系共情量表(CARE)。结果按样本量估算发放460份问卷,回收问卷460份且均合格(100.00%)。PEI总分为3.0(0.0,6.0)分[M(Q1,Q3)], 其中340例(73.91%)自强能力改善阳性(PEI总分≥1分)。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性别(Z=-2.32,P=0.02)、年龄(H=9.73,P<0.01)、就诊原因(H=42.06,P<0.01)、近1年健康状况(H=8.28, P=0.02)、与医生交流的时间(H=22.92, P<0.01)、患者认为交流时间是否充足(H=41.83, P<0.01)、医生询问病情详细程度(H=81.11, P<0.01)、接诊医生是否是患者的签约医生(Z=-3.42, P<0.01)、对此次就诊满意度(H=38.64, P<0.01)、CHQ-12总分(Z=-2.01, P=0.04)、CARE总分(H=288.06, P<0.01),对老年患者自强能力有影响。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69岁(P=0.03)、只因急性病就诊(P<0.01)、近1年健康状况好(P<0.01)及一般(P<0.01)、与医生交流时间<3 min(P<0.01)及3~<5 min(P<0.01)、患者认为交流时间充足(P<0.01)及一般(P<0.01)、医师询问病情详细(P=0.03)及一般(P=0.01)、接诊医生是患者的签约医生(P<0.01)、CHQ-12总分≥4分(P<0.01)、CARE总分为中分组(P<0.01)及高分组(P<0.01),是老年患者就诊后自强能力的影响因素,对患者PEI得分变异的总体贡献率为73.40%(F=50.08, P<0.01)。结论CHC全科门诊就诊老年患者自强能力较低,患者的年龄、就诊原因、近1年健康状况、与医生的交流时间、患者认为交流时间是否充足、医生询问病情详细程度、接诊医生是否为签约医生、CHQ-12总分、CARE总分相关。

  • 标签: 病人,老年人 患者自强能力 问卷调查 社区卫生服务
  • 简介:摘要:随着公司的发展,房地产估价变得越来越重要,市场方法、收入计算方法和成本计算方法是客观准确地评估房地产价值和最终产品的最常用方法。

  • 标签: 房地产估价 收益法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场站保障能力评估是摸清场站能力底数、检验问题不足、提升保障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建立场站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构建DAF评估模型并以外军为例进行验证,以期为场站军事训练和保障能力提升提供有益的参考价值。

  • 标签: DAF评估模型 场站 场站保障能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结合传统网络构架的通信设备设计日趋复杂的情况,探讨了SDN技术的定义以及相应的体系结构特点,并探讨了其在数据中心互联网以及内部的应用情况,希望对于今后全面推广SND技术应用有所帮助。

  • 标签: SDN技术,网络架构,数据中心,网络中心
  • 简介:摘要科学合理的临床实践评估是教学质量评估的核心指标。本文对多源反馈评估在临床实践评估体系中的应用前景进行综述,对评估体系的基本要素及流程、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进行探讨,同时以多源反馈评估在实习生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探索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促进临床实践教学中多源反馈评估机制的建立与健全,并为培养优秀医学人才提供保障。

  • 标签: 多源反馈评估 临床实践 教学绩效评估
  • 简介:摘要:本文基于《北京亦庄京东总部微中心城市设计》项目,以京东集团总部所在的亦庄线经海路站点提升改造为例,初步探索TOD站点一体化背景下城市微中心的改造提升策略。总结日本、新加坡轨道站点提升的成功经验,重点关注交通、风貌、公共空间三个层面的问题,提出大型企业总部轨道站点微中心规划提升建议以及设计管控手法。

  • 标签: 微中心 一体化 交通 公共空间 天桥 开放 共享 管控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胸痛中心建设中心内科护士的岗位胜任能力。方法:采用护士基本资料调查表、胸痛中心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测量量表对医院心内科94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心内科护士岗位胜任能力得分为(114.22±28.08)分,处于中等水平。工作地点和参加院内胸痛中心培训次数是影响心内科护士岗位胜任能力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胸痛中心建设过程中,应加强培训力度,使心内科护士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具有娴熟的实践技能,当病人发生病情变化,能及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实现人岗匹配,提高护理质量,最终达到胸痛中心建设的目的。

  • 标签: 胸痛中心 建设中心 内科护士 岗位胜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