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采用汗液定量测定装置,进行了麻黄汤、桂枝汤、银翘散和麻黄配桂枝的水煮液给大鼠灌服(1ml/100g,相当于人用量30倍)测定给药后2h内大鼠部发汗量(mg)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辛温代表方麻黄汤及其核心药麻黄桂枝确有发汗作用,以后者作用更强,桂枝汤发汗作用不明显;辛

  • 标签: 足跖部 麻黄汤 大鼠 银翘散 桂枝汤 鼠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第1底动脉内侧穿支皮瓣转移修复第1趾关节附近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山东省警官总医院骨科收治第1趾关节附近软组织缺损患者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22~61岁,平均40岁。均采用第1底动脉内侧穿支皮瓣修复,皮瓣供区以刃厚皮片修复。观察术后修复效果。结果本组10例,皮瓣及植皮全部成活,术后均获12~22个月随访,皮瓣无臃肿、破溃,患负重行走正常。结论第1底动脉内侧穿支皮瓣穿支恒定,切取简单,皮肤质地与周围相近,皮瓣切取后对足部血供无影响,是修复第1趾关节附近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 标签: 第1跖底动脉 穿支皮瓣 第1跖趾关节 软组织缺损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配合维A酸乳膏治疗疣的疗效。方法对129例多发性疣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每日给予中药浴后,将维A酸乳膏适量涂于疣体上面,轻揉片刻;对照组则每日只给予中药浴。,2组中药浴均每次0.5h,45℃〈温度〈55℃,30d为1个疗程,用药12周判定疗效。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有效率为76.1%,对照组有效率为48.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23,P〈0.01)。结论中药配合维A酸乳膏治疗疣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跖疣 中药 维A酸乳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肌内效贴治疗痉挛型双瘫患儿屈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到2015年10月在黑龙江省小儿脑性瘫痪防治疗育中心住院治疗的40例痉挛型双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则添加肌内效贴贴扎治疗。治疗12周后进行踝关节被动背屈活动度(PROM)和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的E能区评定并进行前后对比。结果两组患儿经过治疗后PROM和GMFM的评分较治疗之前都有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的PROM和GMF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46.27±8.13vs35.26±6.37,P<0.05),(48.42±7.12vs40.35±8.15,P<0.05)。结论肌内效贴可以改善痉挛型双瘫患儿踝关节被动背屈活动度,提高下肢粗大运动功能。

  • 标签: 肌内效贴 痉挛型双瘫 足跖屈 GMFM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4-0076-01
  • 简介:摘要的主要功能是负重、行走、维持身体平衡和吸收震荡。踝关节由胫、腓骨下端的内外踝和距骨组成,是人体负重最大的屈戍关节。站立时全身重量均落到与踝关节上,行走时的负荷值约为体重的5倍。日常生活中行走、跳跃活动,主要依靠与踝关节的背伸、屈运动。骨折后功能受限,不能站立和负重行走,局部压痛明显、肿胀,甚至有水疱、广泛性瘀斑。踝关节内翻或外翻畸形,如外翻的内踝撕脱骨折,肿胀疼痛及压痛都局限于内踝骨折外翻时内踝疼痛加剧;内翻内踝骨折则不然,外侧韧带一般都有严重撕裂,断裂疼痛加剧。治疗方法包括手法整复、外固定支架、切开复位或微创复位内固定。

  • 标签: 踝关节 足部 骨折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从跟腱断裂、踝关节骨折、跟骨骨折、创伤性关节炎、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等目前临床创伤研究热点出发,了解临床诊疗上的共识与争议,以便加强认识,吸取更多创伤诊疗的成功经验。

  • 标签: 足踝部创伤 临床研究进展 研究热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极乐峰是悬瓮山前部主峰的景高点。沿着极乐峰下行数十步,沿山岭西北方向行,约三里远,西北面有一洞穴,称为悬瓮石洞,又名柳洞。据民间传说,春秋末年山东人柳下,聚众起义,先在这一洞内安寨。后来,人数不断增加,容纳不了,又因这里距平川较近,容易受到统治者的侵袭。于是迁往天龙山,从此这里就成为柳下领导农民起义的重要场所。天龙山南峰现在仍有巨石一方,是当年柳下练兵插旗的地方,人们称之为“插旗石”。而且,柳下带领起义军驻扎的那条沟,被称为柳子峪、柳峪。当时的统治者称柳下为“盗”,而劳动人民都誉他为英雄。柳

  • 标签: 柳跖 跖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改进逆行第1背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母)趾趾端缺损的手术疗效.方法在解剖学基础上,采用改进逆行第1背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母)趾趾端缺损10例.结果术后10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6个月,皮瓣外形、质地、色泽好,厚度适中;感觉恢复满意,两点分辨觉达11~14mm.结论应用改进逆行第1背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母)趾缺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 标签: 第1跖背血管 逆行岛状皮瓣 (足母)趾趾端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