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最近,在英国著名美容杂志《身材形象》上公布的一份研究指出,性感身材需要体重和身高的比例相当,而不单单是骨感、苗条,也不只是三围突出。健康专家指出,体重指数(BMI)是评定性感指数的关键数字,它比三围数字更能反映女性身材的变化。

  • 标签: BMI 它比 轻度肥胖 营养调查 饮食习惯 中度肥胖
  • 简介:1.1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健身基础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又可以称作“功能训练”,最早起源于康复健身领域,由此可以看出,其与健康健身具有不可割舍的根基,这也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在中学生体质健康方面有所作为奠定了基础.从概念的角度来看,目前,国内外对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概念界定较多,但纵观国际国内各家之言不难发现.

  • 标签: 功能训练 身体运动 体质健康 中学生 视域 国内外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外周静脉血常规指数监测结合身体量指数(BMI)综合评价外籍新娘身体状况。方法对533例外籍新娘进行血常规检测,同步测量身高、体重,计算BMI;对照相应标准综合评价身体状况。结果研究对象血常规检查结果减低的主要是红细胞为3.00%和血红蛋白为3.56%,增高的主要是白细胞为17.45%和血小板为9.94%。贫血者的身体量指数(BMI)为21.63±2.64(平均数±标准差)。结论通过血常规结合BMI测定可对外籍新娘进行身体状况评价,发现BMI多在正常范围内,而贫血、白细胞增多、血小板增多在调查人群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应从生活饮食上给予调整,定期复查血常规,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

  • 标签:
  • 简介:采用测试法和数理分析法对大学生的BMI与其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期为大学生保持适宜体重,提高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大学生的BMI指数相对集中,总体上处于正常范围。但也存在着一定数量体重偏低和超重或肥胖的学生。男、女生的BMI在均值和分布上也存在差异。大学生的BMI与身体机能和身体机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不同BMI的大学生的肺活量、肺活量体重指数、立定跳远、男生握力和握力体重指数、女生仰卧起坐以及男1000米/女800米跑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总体来说,超重或肥胖者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最差。体重正常与体重偏低者的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在不同性别、不同项目上各有优劣。

  • 标签: 大学生 体质量指数 身体机能 身体素质 相关性
  • 简介: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正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运用体质监测数据分析发现,2010年青少年在身体形态上较2000年显著提高,而在内质素质上明显降低,呈外部形态与内在素质良莠分化的“体质堕距”现象。“体质堕距”概念的提出有助于描述和解释青少年体质变化趋势,更能反映近十年国民体质发育的一般性规律。“体质堕距”折射出人们在青少年养育、教育与审美观念上存在偏颇。政策保障与休闲体育发展可作为缩小青少年体质堕距之有效路向。

  • 标签: “体质堕距” 身体健康 青少年
  • 简介:摘要:大学生身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整体实力,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整体实力。当前,大学体育课教学中普遍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学生的体质与竞技水平不够理想,因此,探讨提高学生的体能与竞技水平,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对人体机能锻炼(FMS)对大学生体质的改善作用的试验,以期找到一种适用于大学生的新的体能锻炼方式,为促进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和体育锻炼等方面的发展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 标签: 身体功能 训练 高校素质
  • 简介:目的了解湖北省20-59岁人群身体量指数(BMI)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4年湖北省国民体质监测调查问卷中的部分数据,统计分析使用SPSS19.0进行χ^2检验、多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湖北省20-59岁人群BMI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类型、过去一年是否参加体育锻炼、居住或工作场所是否有公共体育活动场地设施。结论超重肥胖现象在湖北省城乡居民中广为流行,在20-59岁人群中超重肥胖流行的最大贡献来自于城镇男性居民;以BMI正常组作为参照组,分析BMI过轻组和BMI超重肥胖组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过去一年是否参加体育锻炼、居住或工作场所是否有公共体育活动场地设施进入了Logistic回归模型。

  • 标签: 身体质量指数 分析
  • 简介:用科学发展观,分析当前学校体育课程中的运动教学现状对学生增强体质的弊端;确立体育是“针对身体的教育”、明确体育的本质是增强学生的体质;比较身体教育与运动教学的差异,坚信运动教学向身体教育转化是增强青少年体质的主要手段。

  • 标签: 体质 教育 运动教学 身体教育
  • 简介:摘要:为了有效测评青少年的身体素养,加拿大推出了(CAPL)身体素养测评体系。本文对于CAPL的测评体系的发展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对我国体质健康测试的教学实践展开探索,提高中学生身体素养,实现中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 标签: 身体素养测评体系 体质健康 体育教育
  • 简介:身体活动不足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最主要表现,并且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对身体活动的内涵和分类进行梳理,确定了身体活动是由骨骼肌收缩产生的任何可以使机体能量消耗高于安静代谢水平的身体动作(包括静力性动作和动力性动作)。探讨了身体活动不足的判定标准,以及与静坐少动行为的关系。从身体活动量的变化对人类身体体质和健康影响的角度进行分析:1)身体活动不足对成年人体质和健康的累积影响;2)由正常的身体活动量减少到身体活动不足时对体质和健康的影响;3)由身体活动不足提高身体活动量对体质和健康的效益。

  • 标签: 身体活动不足 静坐少动行为 体质 健康
  • 简介:随着全社会国防教育的不断深入,广大适龄青年响应祖国号召,应征人伍的热情越来越高。然而如何严格体检标准,切实把好身体量关,是搞好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和关系到我军战斗力的生成。下面根据我们多年来接兵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就如何把好身体量关作一探讨。

  • 标签: 体检 标准 新兵 身体质量
  • 简介:目的掌握山区重点中学学生身体健康体质状况。方法收集2012-2014年龙岩市山区某重点中学学生的健康体检数据,并使用福建省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身高标准体重法判定学生营养状况。结果2012-2014年龙岩市山区某重点中学学生体检营养不良率逐年降低,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率、肥胖率男生显著高于女生。龋患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视力不良率持续稳定在较高水平,且高年级组显著高于低年级组。结论本市区中学生龋齿患病率有较大改善,但是视力不良以及营养不良问题显著,超重、肥胖等营养过剩问题不容忽视。

  • 标签: 营养不良 肥胖 龋齿 视力不良
  • 简介:通过研究太极拳运动干预前后肥胖大学生体质身体自我概念的变化,探讨太极拳对肥胖大学生的影响与价值。采用16周太极拳练习进行干预,选取身体成分、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的部分指标进行前后比较,并通过身体自我描述问卷评估身体自我概念前后变化。实验结果显示,受试者运动后BMI指数变化不显著,体脂率和甘油三酯下降,肺活量、高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A1上升,身体自我概念变化显著。

  • 标签: 太极拳 肥胖 体质 身体自我
  • 简介:对十多年来我国学生身体素质渐缓下降的状况和趋势做了概述,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针对当前我国学生身体素质逐年下降的现象,对我国教育部门和学校采取的应对措施,即2005年在北京等各大城市实行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以及大、中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新动向做了阐述。

  • 标签: 身体素质 体育与健康 标准
  • 简介:据《经济日报》10月30日报道,上周四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发布了一价全面反映当今中国国民体质状况的权威性检测报告——《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从公布的指标中可以清晰准确地了解到我国国民当前的体质状况。

  • 标签: 中国 健康 体质 2000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年龄男女间不同身体量指数间平衡能力的差异。方法:使用平衡仪研究不同年龄男女平衡能力及身体量指数,比较分析不同年龄男女间平衡能力的差异,并分析不同体重组平衡能力的差异。结果:女性平衡能力强于男性;本体感觉系数和平衡指数随年龄增大而减弱;与体重适当组相比,超重组与肥胖组本体感觉系数均下降,肥胖组平衡指数下降;平衡指数与身体量指数成反比。结论:正常健康男女各年龄层平衡能力存在差异,女性平衡能力强于男性,平衡能力随年龄增大而减弱;肥胖导致平衡能力下降。

  • 标签: 平衡能力 性别 年龄 身体质量指数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提升,无论是新课改的实施,抑或是社会对于“全面发展型人才”的需要,都对小学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期”,但目前,国内的体育教学仍存在教学效率不高、师生及家长重视度不够等问题不容小觑。因此,教师应重视体质训练的作用及意义,合理开展体质训练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不断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 标签: 小学体育 体质训练 作用
  • 简介: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和行为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对他们的言行进行良性引导,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引导学生养成正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此,本文也将以小学生的成长为切入点,立足于体育课堂的设计,分析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培养和体育教学之间存在的主要矛盾,列举出矛盾解决的方法和措施,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启示,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 标签: 小学生成长 体育课堂设计 体育锻炼意识培养 矛盾调解方法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