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脑膜血管病(MA)是一种罕见的、以脑皮质内小血管脑膜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增生为特征的疾病,多位于额、颞叶。部分病例发病可能与Ⅱ型神经纤维病(NF2)相关。临床上常分为NF2突变型和散发型。本文报道的2例MA患儿的肿瘤均位于小脑幕上,术前影像学诊断均考虑胶质可能。术后均经病理学证实为MA,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D31、Ki67、P53均为阳性表达,基因检测均无NF2突变。肿瘤均为全切除,术后随访至今,无癫痫发作,预后良好。

  • 标签:
  • 简介:脑膜血管(meningioangiomatosisMA)是一种罕见的颅内良性增生性样病变。其病理学特征是脑膜上皮细胞或成纤维母细胞沿脑膜血管间隙侵入大脑皮层,绕血管周围生长,微小血管增生伴胶原变性和钙化,形成斑块状病变。临床上分为两型:(1)与神经纤维病Ⅱ型(neurofibromaⅡ,NFⅡ)相伴,多在尸检时发现,临床上常无症状;(2)与NFⅡ无关,被称为散发型。多发于青年人或者儿童;被认为是引起顽固性癫痫的原因之一,手术切除预后良好。

  • 标签: 脑膜血管瘤病 外科治疗 继发癫痫 神经纤维瘤病Ⅱ型 成纤维母细胞 瘤样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膜血管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我科收治的1例脑膜血管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病理。结果40岁中年男性,无症状意外发现颅内占位,影像学表现为钙化结节和囊变,手术全切,病理证实为脑膜血管病,术后癫痫大发作一次。结论脑膜血管病是一罕见的颅内良性增生性样病变,主要位于大脑皮层,以幕上多见,青年发病,散发型患者术前可无癫痫病史,囊变虽然少见但不应被忽视。需要警惕术后癫痫再发。

  • 标签: 脑膜血管瘤病 囊变 癫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囊性脑膜血管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分析1例经病理确诊的囊性脑膜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16岁,因"发作性肢体抽搐3个月余"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头颅MRI显示左侧额叶囊性占位,长T1长T2信号。于神经外科行额上回局部的扩大切除,病变切开后呈囊状,含无色半透明液体。术后病理检查显示脑组织局部皮质内血管数量增多,呈分支状,血管周围围绕增生的梭形细胞,呈同心圆排列,血管间散在胶质细胞及砂砾体样钙化,相邻白质多发囊腔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血管周围梭形细胞及囊壁波形蛋白阳性,网织纤维丰富。术后随访10个月,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癫痫发作,影像复查肿瘤未见复发。结论囊性脑膜血管病MRI呈囊性占位,病理检查可见典型脑膜血管病结构及囊腔形成,手术切除,预后良好。

  • 标签: 脑膜肿瘤 癫痫 脑膜血管瘤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散发型脑膜血管病(meningioangiomatosis,M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预后,分析血管周围梭形细胞的来源。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20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的散发型MA病例17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病理学特点及预后,通过相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血管周围梭形细胞来源。结果17例散发型MA患者,男性9例,女性8例,年龄3~56岁,以难治性癫痫为首发症状者13例。影像学显示病灶均位于大脑皮质,为单发肿块。组织学表现为大脑皮质浅层见显著增生的血管,并于血管周围见梭形细胞增生,梭形细胞形态温和,无明显异型性,未见明显核分裂象及坏死,其中4例合并过渡型脑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血管周围增生的梭形细胞波形蛋白均阳性,12例SSTR2阳性,11例上皮细胞膜抗原阳性,Ki-67阳性指数较低,8例AT8染色显示退行性变的神经元轴突及神经原纤维缠结形成。随访时间为1~93个月,17例病例术后均无癫痫发作、无肿瘤复发。结论MA是一种颅内罕见的良性错构性样病变,可合并脑膜血管周围增生的梭形细胞倾向于脑膜上皮细胞来源,病变皮质可发生退行性变。手术切除患者预后良好。

  • 标签: 脑膜 血管瘤病 免疫组织化学 SSTR2
  • 简介:<正>患者1男性,18个月患儿,因会阴部和外生殖器处血管(见图1)于2008年4月收入小儿外科。术前CT检查:血管发生在会阴部、阴囊和阴茎,同时累及阴茎的海绵体,阴囊皮肤、肉膜及部分肌肉。B超检查:未发现有动静脉瘘的征象,局部皮温

  • 标签: 血管瘤 普萘洛尔 长春新碱 会阴部 小儿外科 药物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颅面血管病的病理改变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分析1980年1月~1995年12月治疗的7例(男1例,女6例)颅面血管病患者的病理改变及手术治疗结果.其中Ⅰ型4例,Ⅱ型2例,Ⅲ型l例,主要临床表现为面部血管痣、癫痫发作、智力障碍以及偏瘫;脑电图检查显示病变部位异常脑电波.结果7例患者中除1例死亡外,其余6例手术后临床症状及脑电图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病理改变包括颅骨不对称,颅内钙化,脑萎缩,脑室扩大,硬脑膜和蛛网膜血管扩张、增生及脑血管扩张,静脉畸形等.结论对于药物控制不满意的颅面血管病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 标签: 颅面 血管瘤 病理改变 患者 手术治疗 血管扩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脉管异常疾病的命名和分类在很长一段时间处于混乱状态,不精确的术语严重干扰了临床医师对于疾病病因的理解、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预后的判断。本文将从血管畸形的命名和分类、影像学诊断、临床表现及治疗等方面进行介绍,希望能够加深临床医师脉管畸形的认识,对做出适宜的诊断及治疗有所帮助。

  • 标签: 血管瘤 血管畸形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颅内脑静脉血管(CVA)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一例CVA行CT血管造影(CTA)检查。结果CTA可以显示CVA典型形态学改变。结论CVA具有特异影像学特征,CTA可以满足诊断需要。

  • 标签: 脑静脉性血管瘤 CT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多参数MRI影像组学特征鉴别颅内Ⅱ级孤立性纤维/血管外皮细胞(solitary fibrous tumor/hemangiopericytoma,SFT/HPC)与血管脑膜(angiomatous meningioma,AM)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两个中心共68例Ⅱ级SFT/HPC患者及41例AM患者的术前磁共振成像资料,按7∶3的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n=77)和验证组(n=32)。图像进行标准化后,利用3D slicer软件于T1WI、FLAIR及T1WI增强轴位图像勾画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并进行特征提取;采用最小冗余最大相关(minimum redundancy maximum relevance,mRMR)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算法进行降维,筛选最具诊断价值的影像组学特征,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其鉴别诊断效能。结果从T1WI、FLAIR和T1WI增强序列中各提取16、13、12个影像组学特征,从多参数MRI序列中提取9个影像组学特征进行模型建立,4种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T1WI模型为0.98 (敏感度100%,特异度92.86%);FLAIR模型为0.92 (73.47%,100%),T1WI增强模型为0.89 (79.59%,85.19%),多参数模型为0.99 (98.04%,96.15%),在验证组中的准确率分别为87.50%、75.00%、68.75%和90.63%。结论多参数MRI影像组学特征对Ⅱ级SFT/HPC与AM的鉴别效能优于单一序列,其中单序列中T1WI影像组学特征鉴别效能最高。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血管外皮细胞瘤 血管瘤型脑膜瘤 影像组学 鉴别效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胰腺血管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伴出血更是罕见,术前很难确诊,往往误诊为其他疾病。本文报道1例胰腺血管伴出血患者,结合文献及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胰腺血管瘤 出血 穿刺活检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超声检查胎盘肿瘤,可以早起提醒孕妇随诊监测孕期并发症。方法本文总结了子2010年至今417例常规孕妇产前筛查,年龄在22—38岁之间,孕周为20周—40周。使用仪器为日本东芝770,探头频率为3.5MHz。结果417例中检查出可疑胎盘肿瘤者19例,其中胎盘囊肿4例,胎盘血管6例,胎盘血窦5例,胎盘血池4例。以上结果均经产后胎盘实体病理结果证实。讨论胎盘是胎儿与母体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是由羊膜、绒毛膜、和基底膜构成。胎盘肿瘤很少见,常见的有胎盘囊肿、胎盘血管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病例摘要患者,男,43岁,5年前开始感上腹部隐痛,空腹痛明显,进食或用手按压上腹部疼痛可缓解,痛时有返气嗳酸,疑为胃炎,服食胃得乐、654-2片,可止痛.无呕血及黑便,于2001年3月6日来院作X光钡餐检查,诊断胃窦部结节状肿瘤,建议作纤维胃镜检查,拟为胃窦部2.5cm×2cm结节状隆起,表面充血,诊断胃肿瘤性质待查收住院.

  • 标签: 瘤例 胃窦血管 血管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