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男性61岁患者,因头颈部、双上肢红斑和丘疹7+年,加重伴水疱2周就诊.日晒后瘙痒加重.皮肤科检查:头颈部密集分布大小不等的红斑、丘疹,大部分红斑肥厚,部分红斑上可见黄豆大小窦道,窦道可挤出白色豆渣样分泌物,红斑间散在结节、囊肿;双上肢散在红斑、丘疹,右手可见数个水疱.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表皮下水疱,真皮浅层小血管周围稀疏淋巴细胞浸润.尿总卟啉1599.90μg/24h,24h尿液Wood灯照射检查下呈珊瑚红色.诊断:发性皮肤卟啉病.治疗: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40ml、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2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硫酸羟氯喹片100mg每周2次口服,10d后,患者水疱消退,无新发皮损,随访半年病情无复发.

  • 标签: 卟啉病 迟发性 皮肤
  • 简介:报告1例发性皮肤卟啉合并丙型肝炎的护理体会。护理要点包括针对皮损程度实施皮肤创面综合护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避光和预防丙型肝炎相关知识,充分认识疾病的发展过程,积极做好心理护理及日常生活指导,正确对待疾病,配合医生积极治疗。经6个月积极综合治疗护理后,患者皮肤病损基本康复,目前病情稳定。

  • 标签: 卟啉症 皮肤 丙型肝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术后发性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甲状腺外科2014年11月至2018年11月手术治疗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对其中5例术后发性出血的患者进行原因分析。结果5例术后出血患者均为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5/56,8.93%),其中颈前静脉出血1例,甲状腺断面渗血1例,舌骨下肌群渗血3例,环甲肌渗血1例,所有病例经及时处理止血后,伤口甲级愈合,无死亡病例。结论继发性甲状旁腺术后出血发生率不低,做好围手术期预防措施,早期明确诊断及处理,能减少其并发及危害。

  • 标签: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继发性 肾病 透析 甲状旁腺切除术 手术后出血
  • 简介:在弟弟的劝说下.费青松终于意识到,人到中年、事业辉煌的男士们更应该更新健康理念,重视疾病的预防。为此,哥俩专门拜访了秦医生,希望能解答自己关于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的种种疑惑。

  • 标签: 性腺功能减退症 迟发性 健康理念
  • 简介:报告1例巨大特发性皮肤钙质沉着。患者男,因头皮结节、斑块28年就诊,病理检查示:真皮浅中下层密集或散在分布团块状深蓝色钙盐沉积,周围真皮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管周少量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诊断为特发性皮肤钙质沉着

  • 标签: 特发性皮肤钙质沉着症 病理 诊断
  • 简介:摘要发性性腺功能减退(LOH)是一种年龄相关的睾酮缺乏综合征。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日益加剧,LOH已严重影响中老年男性的生活质量。尽管近年来国内外诊疗指南陆续发布,LOH的管理策略逐渐规范,但在诊断标准、睾酮替代治疗(TRT)的利弊以及治疗目标等方面仍存在较多争议。本文将在比较各版指南的基础上,对LOH的年龄界限、特异性症状及体征、睾酮的诊断切点、TRT治疗的获益以及非睾酮治疗等方面进行详细讨论。

  • 标签: 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 诊断标准 睾酮替代治疗 非睾酮治疗
  • 简介:发性运动障碍(TD)是由于使用神经阻滞剂所引起的一种独特的慢性锥体外系综合。临床特征为口-舌-颊或躯体其他部分呈现各种不自主运动。随着抗精神病药物的普遍使用,该障碍正成为一种医源性疾患而受到精神科医生和精神病理学家的日益重视。1流行病学及有关因素[1-4]TD最早发现于1954年,首先由Sigwald和Uhrband报道并命名。1960年Kruse第1次详细的描述了TD的临床特征。

  • 标签: 迟发性运动障碍 精神病 抗精神病药 精神病理学 医源性疾患 临床特征
  • 简介:维生素K缺乏在婴儿期常称为发性维生素K缺乏.临床上最常见是颅内出血,起病突然,病情来势凶猛,病死率高,存活者多有明显后遗.故早期合理治疗,以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与后遗,已成为儿科临床的重要课题.我科1995~2000年共收治婴儿维生素K缺乏35例,现将资料完整的20例(其中99年前15例,99年后5例),总结如下:

  • 标签: 临床分析 例临床 发性维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生素K缺乏在新生儿及婴幼儿出血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出生-4个月婴儿临床出血病例进行研究和观察。结果用维生素K治疗早的病例预后好,就诊晚的病例发生颅内出血,遗留后遗,甚至死亡。结论维生素K缺乏出血目前仍是我国婴儿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严重危害婴儿生命健康,应积极有效地开展防治工作。

  • 标签: 婴儿 维生素K 缺乏 出血症
  • 简介:摘要发性面瘫是面神经相关外科手术后超过3天以后出现的手术侧周围性面瘫,通常发生在术后的3—12天,发性面瘫的发生率与手术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与术中面神经受干扰程度有相关性。

  • 标签: 术后 面瘫
  • 简介:患者,男性,46岁,因交通事故致头部、左髂部受伤1小时来院就诊。查体:患者神清,头顶部有一长5cm伤口,深及颅骨,心肺未见异常,左侧髂前上脊外上方有一3cm×5cm淤血斑。腹平坦、柔软,无明显压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头颅CT、X线片、腹部B超未见异常。初步诊断:①头皮裂伤;②左髂部软组织挫伤。给予清创缝

  • 标签: 迟发性 乙状结肠 破裂
  • 简介:摘要1例37岁男性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先后4次行阿糖胞苷联合伊达比星化疗,化疗期间除出现骨髓抑制、呕吐等不良反应外,无皮疹或皮肤损伤表现。第5次静脉滴注伊达比星(20 mg、1次/d,第1天)和阿糖胞苷(1 900 mg、1次/12 h,第1~4天)第4天,患者出现四肢皮肤轻微瘙痒,未行特殊处理。化疗结束后第2天,患者双侧面颊部出现明显的深褐色色素沉着,双侧腰部及背部出现红色丘疹。考虑与阿糖胞苷和伊达比星有关。给予马来酸氯苯那敏4 mg口服、1次/12 h,20%维生素C注射液5 ml+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 ml静脉滴注、1次/24 h。7 d后,患者腰背部红色丘疹消失;24 d后,面部色素沉着基本消失。

  • 标签: 阿糖胞苷 伊达比星 药疹 皮肤色素沉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性脾破裂的临床治疗。方法均在输血抗休克治疗的同时施行手术切除脾脏。结果本组28例患者经术后随访均伤口愈合良好,身体状况恢复优良。结论对于发性脾破裂患者一定要采取有效的诊断措施,一旦确诊应立即手术。

  • 标签: 迟发性脾破裂 诊断 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