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选择血流阻断在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10月至2012年4月行切除术32例,分别采用选择血流阻断法(se-lectivehemihepaticvascularexclusion,SHVE)20例和全血流阻断法(Pringle法)12例,比较出血量、输血率、手术时间、阻断时间、术后肝功能恢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血流阻断法在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率方面与Pringle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ingle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SHVE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HVE组术后1、3、5、7天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明显低于Pringle法,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血流阻断能够有效地控制术中出血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术后残肝功能的恢复,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血流阻断方法。

  • 标签: 肝癌 肝切除术 血流阻断 PRINGLE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血流阻断法和Pringle’s法在切除术中应用效果,评价其对术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82例肿瘤手术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行选择血流阻断法的组,和行Pringle’s法的Pringle’s组。观察对比两组术前与术后3d、7d血清ALT、AST和总胆红素,以及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手术时间。结果组在术后3d、7d血清ALT、AST和TBil恢复情况优于Pringle’s法(P<0.05),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方面均少于Pringle’s法(P<0.05)。结论选择血流阻断与Pringle’s法对切除互有优势,建议将二者联合进一步减少术后出血,减轻术后功能表损伤程度。

  • 标签: 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 Pringle&rsquo s法 肝切除 肝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清创切除联合选择血流阻断治疗严重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诊治的严重外伤患者53例为观察组,行清创切除联合选择血流阻断治疗。选取本院2008年2月—2011年1月诊治的严重外伤患者57例为对照组,行清创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征、预后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创切除联合选择血流阻断是治疗严重外伤的有效方法,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并发症少且安全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清创性肝切除 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 严重肝外伤
  • 简介:目的探讨外Glisson鞘内选择血流阻断在腹腔镜左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自2011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本院14例采用外Glisson鞘内区域血流阻断的全腹腔镜左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行门Glisson鞘内游离结扎左动脉和门静脉左支,表面出现明确的缺血分界线后,再沿缺血分界线切。观察患者手术成功率、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结果全组无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持续时间168~325分钟,术中出血量100~350ml,无术中输血,术后住院时间7~21天,发生术后并发症2例,均为胆漏,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全组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外Glisson鞘内选择区域入血流阻断的方法具有解剖清晰、明确的缺血分界线、切出血少,以及手术安全、成功率高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左半肝切除 血流阻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板下降技术在血流阻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9例切除患者,术中行门板下降Glissonian鞘外血流阻断,总结术中情况及手术结果。结果9例患者均成功行门板下降Glissonian鞘外血流阻断血流持续血流阻断41~86分钟,平均61.5±21.4分钟,术中出血240~690ml,平均660±62ml,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切除术。结论门板下降能够实现Glissonian鞘外血流持续阻断,避免对蒂内的解剖,具有较高的安全

  • 标签: 肝门板下降 半肝血流阻断 Glissonian鞘 半肝切除
  • 简介:肝癌病人多合并有肝硬化,手术时常规第一阻断切除,肝功能损害重,我院1994~1998年采用血流阻断切除58例,避免了上述缺点,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39例,女19例,年龄28~69岁.原发性肝癌54例,转移癌2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右叶肿瘤36例,左叶肿瘤22例.合并肝硬变49例,术前肝功能ChildA级35例,B级23例.

  • 标签: 肝肿瘤 半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 外科治疗 肝癌
  • 简介:目的对预先将肿瘤侧血管进行阻断或结扎的切除术方法进行探讨。方法2007年3月至2009年12月,对26例肿瘤患者采取预先将肿瘤侧的动脉、门静脉和静脉阻断或结扎以及建立后下腔静脉隧道置阻断带联合阻断下完成复杂切除术。结果全组26例患者在分离外血管过程中顺利,在切过程中出血量最少为100mL,最多为1200mL,平均出血量380mL。术后并发胸腔积液6例,其中2例为中等量积液通过胸穿抽液后治愈,另4例因积液量少而自行吸收。无围手术期死亡,无胆瘘、腹腔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预先进行肿瘤侧动脉、门静脉、静脉阻断或结扎以及利用后隧道放置阻断带联合阻断下进行复杂切除术可以减少术中出血,对保留侧组织防止再灌沣棉伤和并枯肝功能榻害等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肝肿瘤 肝血管阻断 肝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采用两种不同血流阻断方式实施腹腔镜切除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腹腔镜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72例,以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36例)和研究组(36例)。对照组操作过程中实施Pringle入血流阻断;研究组操作过程中实施改良区域阻断。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仅有1例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的5例;手术总有效率达到94.4%,高于对照组的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切除手术操作过程中实施改良区域阻断,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控制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使手术治疗的总有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 标签: 腹腔镜 肝切除 改良区域性半肝阻断 Pringle 入肝血流阻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切除术中血流阻断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在2010年02月到2012年12月收治的64例需要进行肿瘤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给予血流阻断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缺血预处理治疗,对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出血量、手术的平均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上存在的差异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流阻断肿瘤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肝肿瘤切除术 半肝血流阻断法 临床疗效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阻断动脉血流囊型包虫外囊完整剥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连续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囊型包虫病患者资料,其中男性36例,女性44例,平均年龄47岁。所有患者均行包虫外囊完整剥离术,依据术中血流阻断不同分为:A组(n=42),选择阻断动脉;B组(n=38),阻断第一血流。比较两组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时间以及并发症。比较两组术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总胆红素。结果A组术中出血量(215.7±29.6)ml、术后通气时间(2.3±0.1)d、住院天数(11.6±1.0)d,少于B组(254.8±20.6)ml、(3.2±0.2)d、(12.7±0.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9.5%),B组发生并发症5例(13.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第3天ALT、AST、白蛋白和总胆红素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术后第5天ALT(62.8±5.2)U/L、AST(32.7±2.6)U/L、白蛋白(39.1±0.3)g/L、总胆红素(12.1±0.5)μmol/L,均优于B组(121.9±5.6)U/L、(53.9±8.0)U/L、(32.2±0.6)g/L、(19.3±0.9)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囊型包虫病外囊完整剥离术中选择阻断动脉,在控制术中出血以及术后肝功能恢复等方面优于传统第一血流阻断法。

  • 标签: 棘球蚴病,肝 肝动脉 并发症 肝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制一种可均匀调节阻断压力,适用于开放和微创肝脏手术的新型血流阻断器,完全阻断动脉和门静脉的入血流,有效控制术中出血。方法:选取市售成年杂种猪8头,分为开放手术组、腹腔镜辅助手术组两组,每组各4头。采用Pringle法完全阻断猪肝蒂血流,观察断面的止血效果。结果:开放手术组和腹腔镜辅助手术组使用新型阻断阻断血流均获成功,止血效果确切,耗时少。结论:可调压血流阻断器止血彻底、操作便捷、适用范围广,弥补了现有血流阻断装置的不足,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关键词】切除术;蒂;门;解剖学;血流阻断

  • 标签: 肝门血流阻断器 研制 调压 腹腔镜辅助手术 PRINGLE法 止血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气囊导管阻断静脉流出道在腹腔镜切除术中的可行.方法:用特制的带中央分流管的气囊导管阻断静脉血流,观察血流动力学和下腔静脉、静脉血流改变,行左切除.结果:受试动物均耐受了腹腔镜左切除.实验过程中平均动脉压轻度下降,心输出量下降至基础值的70%,中心静脉压下降明显,气囊内液体排除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均立即恢复正常.气囊充盈后,静脉血流几乎消失,下腔静脉中有部分血流通过.结论:用带中央分流的气囊导管阻断静脉血流行腹腔镜切除术安全、可行.

  • 标签: 腹腔镜术 肝切除术 气囊导管 肝静脉
  • 简介:摘要目前对于包虫病的治疗,公认为根治手术仍然最佳和首选的治疗方式,而包虫病根治手术实质上就是一种特殊的切除术。

  • 标签: 肝包虫 肝切除术 肝血流阻断
  • 简介:目的探讨选择动脉化疗药物灌注及栓塞治疗转移癌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22例失去手术机会的转移癌患者,采用经股动脉穿刺,选择动脉插管灌注化疗药物(ADM,MMC,CDDP,5-FU),并用ADM及碘化油乳化后检塞动脉.结果近期疗效以CT检查结果作为评价标准,总有效率为54%(66/122),平均生存期22.2个月.0.5、1、2、3年生存率分别是98.3%、80.4%、40.9%、10.6%.结论经动脉化疗药物灌注及栓塞治疗是失去手术机会的转移癌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治疗方法,其不仅能提高疗效,而且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肝动脉 灌注化疗 动脉栓塞 肝转移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鞘内法区域血流阻断切除术中的手术方法和体会。方法对36例肝脏肿瘤患者施行精准蒂解剖后选择阻断血流,行解剖切除术。患者年龄平均(47.1±3.5)岁。采用锐+钝性相结合精准解剖蒂,显露门静脉、动脉,结合术中B超声技术,精确判断组织缺血范围,选择阻断血流后规范切除段和(或)叶。结果36例均成功完成鞘内法区域血流阻断血流,规范切除段和(或)叶。平均手术时间(60.6±15.2)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53.6±35.5)ml,平均术后住院(7.3±1.6)d。结论只要熟悉掌握门板解剖,做好手术计划,手术技能娴熟,鞘内法区域血流阻断切除术中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肝血流阻断 肝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巨块型肝癌术中血流阻断特点及效果。方法对我院12例巨块型肝癌术中行简易次全血流阻断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治愈11例,自动出院1例,并发肺部感染1例,腹水1例。结论巨块型肝癌术中血流阻断的合理选择,对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肝癌 巨块型 血流阻断
  • 简介:大龙和小辛是好朋友,两人常常交流炒股的问题。最近一段时间,大家发现他们基本不同时出现在聚会上。

  • 标签: 选择性 记忆 时间